2019-06-03 15:03:35
对《周易》或者易经的评价,自古至今,褒贬不一。好之者,爱不释手,孔夫子读易“韦编三绝”,历史上名家大儒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尊之为六经之首,赞之为大道之源;恶之者,弃之如敝履,称之为占卜算命之作,欺诈诡骗之术,封建迷信之遗毒糟粕,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周易》以书籍的形式流传于世数千年,其内容由卦画和文字构成,要想理清楚“好之者”和“恶之者”的观点孰是孰非,必须弄清楚《周易》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理清了这个问题,便可以还《周易》本来之面目,避免人云亦云的尴尬。
为了回答《周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受篇幅限制,无法对《周易》卦爻辞进行系统的阐述,不就“周易”这两个字展开训诂和考古方面的解读,也不复述历代易学家各自的学术看法,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我们直奔主题,燕赵易学家彭志勇先生认为:“从本质上讲,《周易》研究的是事物「变化的逻辑」,是一本借助朴素的自然规律,来研究事物变化和变通逻辑的书籍。易经所有的卦画系统和文字系统,都是以朴素的自然规律为基础,来推演和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的”。上述结论的得出,是彭志勇先生数年潜心研读周易,以《周易》古经自身的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所阐述和围绕的主题,以及儒家十翼“《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乾文言》、《坤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成书所围绕的主旨综合而得出的,是有据可查,有典可循的。
周易演绎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周易》所研究的对象,本质上是以自然界最朴素的规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来模拟和研究宇宙中万事万物纷繁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点说就是,《周易》通过特定阴阳符号组合的运用,类比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关系,并借助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逻辑,来模拟和推演事物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借此来分析和判断事物可能将要面对的进退与得失。这就是《系辞传》所说的:“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意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周易》所研究的对象,可以看做是通过具有“特定关系的阴阳符号组”按“既定逻辑”所展开的模型推演,目的是揭示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量变的发展变化趋势和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举例说明:坤卦所处的环境关系为“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可进一运用《周易》卦画模型,来推演某个具体事物所处的某一具体节点,例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关卦爻辞的具体含义和包含的易理逻辑,篇幅有限,此处不再赘言。见一叶而知秋,由此可知《周易》整部书籍,无论是卦画系统和还是卦爻辞文字系统,本质上都在试图运用朴素的自然规律,模拟和诠释所类比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事物自身变化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周易研究的对象——变化的逻辑既然《周易》研究的对象是事物变化的逻辑,那么《周易》是如何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呢?我们借助易经《系辞传》原文来进行说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由于此处篇幅所限,不再展开阐述,如有必要,将单独开篇详解《系辞传》。《周易》以及十翼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类比阐述,文中天、地、风、雨、乾、坤、男、女等等词汇都可以类比为同一参照系下,任何处于阴阳相对状态的事物关系,上述《系辞传》节选也印证了《周易》的本质就是阐述变化的逻辑。此外,提醒一下易学同仁,研读《周易》或者十翼,切记要时刻牢记其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把文字读活,莫要读死。
此前,曾单独开篇讲过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有兴趣的同仁可以自行查看,老子言“上善若水”、言“朴”、言“自然”。易经《系辞传》言“天地、日月、寒暑、四时”,言“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言“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上述这些,都是古圣先贤对朴素自然变化规律的解读和认知,也是周易卦爻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推演所遵循的变化的逻辑。讲两句题外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由兴趣研读《周易》的同仁,一定要参看老子《道德经》和儒家十翼。
周易研究的对象——自然之变化逻辑《周易》面对研究对象,用阴、阳符号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符号组,来类象万事万物。将此八个基本符号组,两两相重,排列组合,便构成了六十四卦,模拟事物面对不同环境所表现的的不同的发展变化趋势。《周易》的六爻卦阴阳符号架构,所揭示的自然而朴素的变化逻辑,应用于人事,《系辞传》称之为“三才之道”,即“《易》之为书也,广大奚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爻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谓天地人三才之道,《说卦传》进一步阐述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所谓三才之道,即我们平常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周易中,被综合称为“爻时”,即“六爻非它也,唯其时物也”,周易所谓的“时”,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先生解读为“理之所必然,势之所不得不然也”,很是贴切。通过上面的解读,相信大家已经可以对《周易》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定可摒弃成见,还周易之本然面貌。(备注:此文经河北易学家彭志勇先生授权发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