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灵梦网
灵梦网 >> 命理运势 >> 八字 >>

初学易经——之二

2019-06-03 15:04:33

初学易经——之二

周易是一个极其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表现在周易每卦每爻,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生死存亡、荣辱兴衰,一个环节紧连着另一个环节,从而构成一个巨大的链条,以至于一步失足,满盘皆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还表现在周易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部分,即一部分为“幽学”,另一部分为“显学”。

所谓“显学”,主要是指卦名、卦辞、卦符、爻符、爻辞、爻序、卦序(爻题例外)等部分,因为这些部分是可见的,或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彰显之学”或简称“显学”(不同于中国学术史上的“显学”),好比“清荷”,这是浮出水面的部分。

所谓“幽学”,系指周易中一部分不可见或不容易直接见到的内容,如易数、易道等。卦符作为卦体,是可见的,本应归入“显学”部分,但因为平面的垒砖头式的“六画”已经远离了真实的卦体,因此,对卦体的探讨,也只得放在“幽学”之内。这是“清荷”潜在水下的部分。

显学与幽学的关系,好比谜面和谜底的关系,也好比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显学较幽学丰富多采,善于变化;相对于显学而言,幽学则要单纯稳定一些。显学是幽学的外在表现;幽学则是显学的本质或灵魂。幽学要靠显学来表现;显学要靠幽学来支撑。

“幽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章与质;二是素与朴;三是器与道。

初学易经——之二

“章”字明见于经文。“含章”的意思就是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另一种存在。与章相对待的是“质”。如果把章与质看成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话,那么质就是主要的或基本的方面,章则是次要的非基本的方面。爻的阴阳性质决定在质不在章,阴阳就是质或质的表现。章与质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章可以转化为质,质也可以转化为章。章与质的统一(确切说是同一)就是数,就是天数与地数。天数与地数是构成质的要素,也是构成章的要素。因此,对章和质的研究,也就进入了“素”和“朴”的范畴。

素”也明见与经文。本义为“单纯”,但不能单独存在。素是构成卦爻的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素有三种,一是天数,二是地数,三是介于天地之间的不天不地或亦天亦地的数。在一般情况下,素只有两种,即天数与地数,二者互不兼容,兼容就意味着不单纯。素只有在群体或整体中才能存在,在与对方的比较中才能存在,如果失去了某一方,则另一方也便没有了存在的条件。而作为群体或整体的素,这时候就变成了“朴”。

朴的原义是“木材未成器者”。在中国学术史上还有一个专门的“朴学”,这里所谓的朴不同于学术史上的朴学。作为素的整体的朴,首先它包容了一切素;其次是这些原本互不兼容的素在一定条件下又和睦共处。朴和素的关系不同于章和质,章和质是并列关系,朴和素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章和质有同一性,朴和素有统一性。朴分三种状态,一为原始状态;二为终极状态;三为标准状态。这些状态也可统称“自然态”。自然态的朴经过人的头脑加工就变成了“器”。

“器”是易传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按照系辞的说法,器就是“形”,“形而下者谓之器”,“形乃谓之器”,所以器就是有了形的朴,我们常见的用六画表示的卦体就是器的一种“变态”。如果把朴理解为自然态的话,那么器就是一种“人为态”。器不是自然物,是经过了人的头脑加工后的“抽象物”,这是器与朴的一个最为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前者强调的是“客观性”,那么后者则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或曰“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当然,广义地说,章、质、素、朴也都是抽象物,但器无疑是一种更高度的抽象,也可以说是抽象过程的最后产物,因为这种抽象的结果得到的不再是概念,也不是由概念升华出来的“观念”,而是形体(卦体)。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形而前为朴,形而后便是“象”。自此,周易便从幽学进入显学,从逻辑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这是周易同一般哲学(以概念为基本质料,从概念到概念,思辩或反思的规定等)的一个分野。器能够作为最高度的抽象物,是因为它依据或包含了许多原则,这些原则就是“道”。

“道”也明见于经文。但经文中的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道路。道分天地人三种,这是三种不同性质的“道”。地道是卦体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或者说是六爻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联系。严格说来地道还不算“道”,因为这里还没有运动;但也可以算“道”,因为它是运动的潜在原因或原因之一。天道是指卦体六爻在时间上的差异与联系,或者说是六爻在动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人道则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但三道又都不是孤立的,它们都依附于卦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如果把天数地数的周流看成是卦爻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或根据的话,那么易道的规范和制约,便是卦爻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外因或条件。

章与质,素与朴,器与道,可以看成是幽学的三大范畴,它们彼此关联,在逻辑上有着紧密联系。在这三大范畴中,构成素与朴的天地之数,是基本的、核心的或最高的范畴,因为它不仅决定了章与质,决定了阴与阳,而且也是构成器的基本质料或物质内容。器与道不过是天地之数的生存空间、活动舞台以及活动方式。

幽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它要依托于显学,靠显学来表达,靠显学来验证。幽显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上面说的器,作为有形的卦体,本来应归入显学,但因为平面六画是变了形的卦体,我们不得不纳入幽学来研究;再比如易道,应属于幽学领域,但其中的人道,却又清晰可见,它就是我们司空见惯了的爻序。而地道的规定和天道的运行,却需幽显并举,才能确定下来。

显学始于“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卦体。标准的或典型的卦体是一个球体(或类圈体),好比一个“没把的葫芦”。它是一个绝对物,是物外无物的物,它是唯一的,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卦体展开了就变成了“形态”,形态是丰富多采的,它反映了世界的多样性。形体与形态是不可分的,没有形体,就没有形态。但形体也不是孤立的,不是说在形态之外还有一个甚么形体,形体就存在于形态当中。卦与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是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周易就是研究体态的变化,根据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变化?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一种形态的卦体看成是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成是活生生的、万能的长青大树?如此等等。

形态的进一步展开(或者说是总括)就是“态势”。形态是态势的前提,没有形态,就无所谓态势,态势是形态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态势又不同于形态,因为它综合了形态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些相对稳定的东西,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是态势决定了形态。

卦体的态势基本上有两种,一个是平衡状态,另一个是失衡状态。卦体的形态是可见的;卦体的态势,这在平面六画上是绝对看不到的,而在球形卦体上就一目了然。卦体的平衡状态叫做“是”,“是”是一种态势的自我肯定。“是”的引义是“规则”、“法度”、“有常”等。失衡状态叫做“事”,“事”是一种状态的自我否定。“是”是相对的,“事”是绝对的。态势的进一步发展就演变为“事情”。

“事”是有了问题的态势,或者说是失去平衡的态势。“情”是事的薄弱环节或集中表现。卦体形态的变化是由事与情决定的,没有事情,就不会发生变化。对于一个特定的形态而言,“情”就是它的边界,是它保持自身的“度”或临界点。一旦到了这一步,就象建筑物的梁柱已经腐朽到不堪重负,这个建筑物的坍塌只是个迟早的问题了,所以“情”是形态的最后一个环节。

初学易经——之二

形体与形态,形态与态势,态势与事情,可以看成是显学部分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些都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些具体的“画面”或“场面”。这些“画面”或“场面”,有场有景,有形有象,有色有声,可听可视,可摸可触,可感可铭。这就是周易的表达方式,而幽学的所有内容便蕴涵其中。

经文中没有“情”字,“情”是易传中提出的,所谓“旁通者情也”。两情相悦,终成眷属;无情无义,割袍断带。“情”还可以分为若干环节或方面,如“情况”、“情感”、“情理”等。“情况”是情的总体、整体或终极状态;“情感”是人们对“情”的感受、感知、感悟等。“情理”是对情的理性思考,是“情”的最后一个边界。情理交融,或者说是情感和理智的融合,是周易的一大特色,是周易超越科学、艺术和一般哲学的地方。情理交融也是一种境界,情为“天”,理为“地”。“因情入理”是是一种认识途径,“合情合理”是辨别是非的标准,“通情达理”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化解矛盾的主要手段。周易的情是具有理智的情,周易的理又是富有情趣的理,吉、凶、吝、悔、厉等等判断,既是情的判断,又是理的判断,情与理在周易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周易不论言情讲理,都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紧紧依据卦体和易道。情源于事,显于象,达于辞,而止于理;理据于数,寓于道,证于辞,而止乎情。情理交汇,幽显通融,这样周易又从显学返回了幽学。

周易所阐释的原则,特别是乾与坤所阐释的原则,如动静原则、均衡原则、和合(对立统一)原则、方位原则、取象原则、占(判)断原则、评价原则等等,可以看做是六十四卦的“基本大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其中动静、和合、均衡等,又可以看做是宇宙的总法则、总规律。乾与坤所以被称做“易之门”、“父母”,是因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多种矛盾或对立在这里获得了统一或同一,如阴阳和合、动静和合、天(道)人(道)合一、中(心)重(心)合一、体态合一等等。其它六十二卦每个卦也都提出了若干原则,这些原则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相对于乾坤的“基本大法”而言,可以看作是“法律”。

作为体系的周易,不仅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以概念为基本质料的)形式;它能包容现代哲学,但不归结为现代哲学。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兼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

周易是一个体系,但不是唯一的或封闭的体系,因为在这个巨大的链条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断裂,从而形成无数个另外的或新的体系来。

能否合情合理的解释经文是鉴别一切易学著作的价值的标准。但对这个体系的检验不能靠体系自身,而要靠科学,靠历史,最终靠实践。

初学易经——之二

首页| 风水| 解梦| 看相|
命理| 生肖| 星座| 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