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15:15:12
十二地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用天干地支的组合纪年?“亥”年为什么是“猪”生肖?
对于这些,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又不了解其由来,在此,六甲番人简单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干支纪元:
地支与天干组合在一起,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依次相配,由“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一共有六十种组合,干支纪元法以此纪年,每六十个为一个循环,俗称为“一甲子”。
二、干支历法起源传说:
《山海经》有记载“十日”、“十二月”的传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传说中,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生下“十日”,常羲生下“十二月”,这个传说与“后羿射日”的故事关联,羲和和常羲分别为日月之母。
而先秦史官修撰的《世本》也提到,“黄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结合两书一起理解,大意是:
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制订十个天干(日)。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制订十二个地支(月)。
三、天干与地支组合:
《周礼·冯相氏》提到:“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则提到:“日月之会是谓辰。”
在远古时期,人类一开始从自身“十个手指”发明了“十位”计数循环,这个方法也用于计日,分别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是一个循环,后来又根据月相变化,以三十天为一个月,这就是太阴历的由来,又根据太阳位置变化(日地关系),一年分十二个月,为了区别于原本的纪日法,便以新的符号来表示,这就是十二地支。
后来干支联用,日与月都由天干地支组合来表示,进而又以此表示年和时辰,从此年、月、日、时都有了干支,这就是“四柱”和“八字”。
三、太岁:
“岁星”实际上是由木星而来,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岁星纪年法就是根据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来纪年,这十二年的名称依次是:“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简化后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根据中国远古传说,每个岁星都有岁神,也就是太岁,十二地支年就有十二位太岁当值,也就是子年由子太岁当值,丑年由丑太岁当值,以此类推,十二年轮回一次,太岁也被视为凶神,不同年科太岁所在的位置即为凶方,忌动土、建筑、迁移等。
在天干地支组合纪年后,六十年为一个运转周期,也就是六十甲子,因此又对应有了六十太岁星君。
四、太岁与生肖属相:
十二生肖有各种传说,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星宿说”、“图腾说”和“岁星说”,其中“岁星说”和“图腾说”有所关联。
“岁星说”的主要依据是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的周期,比如古人观察到某一年的鼠繁殖力很强,出现数量特别多,第二年则是牛易养易壮,第三年老虎出没等等,如此重复出现,形成自然规律,于是聪明的古人也将这一规律与十二地支年关联起来,该年以生命力旺盛的动物的形象作为符号。
而由于地支创建时采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号,而二十八星宿又分为四组,称为四象,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十二地支便分别归入东南西北四象,比如“子”就位居正北方,而“午”则位居正南方,因此,相应的当值太岁也就有了方向位置。
古人又观察到十二地支年所在位置与某种动物的活动有关联,比如子年位置在北方,而北方的鼠更多,寅居东北,而东北多虎,辰居东南,而东南沿海为龙之故乡,从而形成了十二属相图和十二方位空间图。
以上是天干地支纪年、太岁传说和十二生肖传说的介绍,己亥猪年马上到了,“亥”五行属阴水,位居西北方,属猪的朋友,请注意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