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15:19:58
作者:哒哒煮易 转载自知乎
曾国藩的《冰鉴》里有一章《气色鉴·气色的类型》,专门提及了“气色”的由来,原文是——“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有一年之气色。有一月之气色。有一日之气色。”
“人以气为主”,指的是“气”对人非常重要,处在主宰的地位,代表“生命力”。“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是说“气”有一内一外两种存在形式,内在的存在形式是“精神”,外在的存在形式为“气色”。换句话说,观察“气”,既要观察内在的“精神”,又要观察外在的“气色”。这两句话实际上指出了观察“气色”的真谛,也指明了“精神”与“气色”的实质。按照中国人的理解,精神和气色是同步变化的。有怎样的精神状态,就有怎样的气色。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实际上指的是生命力,类似于“查克拉”。在体内如血液一样流动不息,气旺者可外现,即能为人所见(想想悟空变身超级赛亚人的场面),成语“神清气爽”、“气定神闲”就是这样来的。如果“气不足”,就会“神色萎靡”、“气血两虚”。
“色”,是“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显现于人体表面,通常指健康层面的肤色(不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那种基因层面的肤色)。日常说某某面部发黑,有不顺之事,往往是指体表有“黑色”,而非“黑气”(一般人也看不出黑气)。相学基本认为——“气”和“色”是根和苗的关系。“色”表现着“气”,“气”决定着“色”。类似八字中地支和天干的关系。用一幅不算太合理的图来类比气色关系,就是
色球层:代表“气”。肉眼不可见。光球层:代表“色”。肉眼可见。肉眼看到的都是光球层(类比:人的肤色可看),无法轻易看到色球层(类比:人的“气”难以看到)。只有在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在暗黑日轮的边缘可以看到一弯针状的红光,那就是色球层。如图。
米粒状的是光球层,针状火舌是色球层。通过上述类比,大家可以理解观察气色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还是有曲线的途径去尝试的。大体有几种策略。 一、通过“内在精神”,间接揣度“外在的气色”。上文说了,精神和气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如通过了解此人当前的实际精神状况(比如询问最近有无发生过不快倒霉之事),可以间接判断当前气色属于哪种基本气色类型(如忧虑对应白色,灾祸对应黑色等)。
上图摘自《潇湘识人相法》第三部。至于颜色的区分,如果不熟悉,可以找些专门的app(比如“诗色”)来对照鉴定,提高辨色能力。
二、选择特定时间、地点、环境,直接进行肉眼识别锻炼。
上图摘自《潇湘识人相法》第三部。比如《相理衡真》提到了专门挑在凌晨鸡叫之后、太阳出地平线前观察气色,而且有各种注意要项比如不得洗脸漱口吃早餐等。这个时间空间点,其实跟上文提到的出现日全食时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日常不轻易看到的针状的色球层,是异曲同工的思路,即尽量排除各种可能影响辨别准确度的因素。三、对比特定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肖像照片,同时对照个人日记记录,推理出气色变化曲线。比较方便的方式是看名人的照片(官员、艺人、运动员等),毕竟网上容易搜集,但此类人物的登报图片往往事前有化妆,难免影响分析结果。当然条件允许,最好的方式还是搜集自己的历史照片(素颜),如日常有日记更佳,结合《潇湘识人相法》(第三部)进行反向分析推理。希望大家学习愉快,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如有兴趣交流相术,可扫一扫下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