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00:03:08
李渊称帝之后先收陇西和河西,然后夺取山西和河南,最后出师河北,扫荡江南,统一了中国,所以大唐取代大隋。正是因为有伟大的唐朝的继往开来,才使得隋朝统一,它具有伟大的意义。非常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是李渊父子全盘接受了杨坚父子的所有遗产,包括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均田制度以及运河,东都洛阳等等。
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成年和正在成年的儿子有三个,长子李建成当时29岁,次子李世民当时是19岁,末子李元吉当时15岁,如果李玄霸不死,这个时候应该是18岁。这尚存的三个儿子李渊让他们各尽其才,李建成和李世民成年了,让他们分领左右军,和自己一起直取关中。正在成年的李元吉由亲信辅佐,镇守太原。但是在这三个儿子中,次子李世民却独占先机,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一种传说,说李渊还在隋文帝开皇时代,就有相士给李渊看相,并且给了他一番震动人心的鼓惑,说你的骨相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定可以为人主,就是做皇帝。实际上,所谓的相士这样的预测和预言,每朝每代都有发生,乃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李渊被相士这样一说,从此以后非常谨慎,相士的预言给他一种心理的暗示。
还有一种说法说尽管是李渊在太原起兵,但是真正的推动者是他的次子李世民,当然也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不是真的,但是我认为这应该是事实。李渊的性格是仁容众,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人物,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乃至迫使,很难想象他能够置灭九族于不顾而反叛隋朝,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呢。他的性格跟他父亲不一样,一方面他出身于贵胄之家,另一方面他有江湖豪侠之气。李世民出生在隋文帝开皇一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有一种传言说他出生的这一天,他父亲的武功别馆门外有两条小龙在盘桓,整整盘桓了三天然后逐渐地隐去。到了他4岁的时候,有一个善相者对李渊说说公为贵人,那就一定有贵子,我看看你这些儿子怎么样。当时李渊有三个儿子,一个是14岁的李建成。第二个是4岁的李世民,第三个 是3岁的李玄霸,当然也许还有第四个刚刚出生的李元吉。这位善相者看到次子李世民大吃一惊,说这个小孩非同一般,20岁左右的时候当可以济世安民,回头李渊把这个儿子就取名为世民,隐喻着济世安民的意思。
青少年时代的李世民,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对他的行为进行记载。旧唐书记载说这个小孩天赋极高,城府很深,一般人预测不到他到底在想什么,而且他一言命中,非常人所能想象。新唐书说李世民有天赋,还能够礼贤下士,这就是干大事的气度。
在公元615年这一年,隋炀帝派兵塞北,但是竟然被突厥围困在雁门,隋朝就发动各路援军去救援。李世民这个时候16岁,应召从军,他以唐国公儿子的身份向主帅建议,说突厥之所以敢于冒犯天子,是断定我军的救援迟迟来不了,因此必须虚张声势,让几十里之内旌旗相望,鼓角相闻,以迷惑敌军,否则敌众我寡,后果不堪设想。主帅听从了他的建议虚张声势,突厥竟然也解围而去。当然并不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原因,而是各路的隋军已经纷纷来到,但是这个事情说明李世民能够审时度势,他有一种战略眼光。另外一件事也就是公元 617 年,李渊留守太原,凭着自己武艺出众,箭法超群,所以带兵去剿匪,竟然深入敌中,被敌人团团围住。李世民带着轻骑呼啸而至,冲入重围,把父亲救了出来。
这两件事都是李渊起兵太原之前的事情,虽然只是崭露头角,但是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李世民已经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战略眼光,和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胆略。这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另外一方面是后天的一种训练,还和他身边集中了一批死士有关系,否则的话万马群中任你李世民如何地英勇还不把你剁成肉酱了。正是因为他身边有一群死士力战到底,所以李世民才能够勇往直前。旧唐书说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已经看出隋朝有可能被取而代之,所以留心招罗死士,留心推财养客,所以他的身边招募了许多亡命之徒,这一批人后来成为李渊原起兵的一支骨干力量。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中唯独李世民是有准备、有图谋的,这样一来才有可能推动、至少是赞成父亲起兵的打算。秦王府中的贤才名士不但对太原决策起兵有推动的力量,在唐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同样是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