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12:12:28
《易经》是群经之首, 曾经有三种传承形式,夏代叫《连山》,商代叫《归藏》,周代叫《周易》。夏易商易在孔子“韦编三绝”时就早已失传。现在只能通过孔子的《易传》对《易经》的诠释和《黄帝内经》对生命小宇宙的详细描述,窥测复原部分原理。所谓《连山》是指以 “艮”山为据,观察日月星辰同其变化关系的。所谓《归藏》是指以“坤”地为据,观察日月星辰同其变化关系的。我们现在说的,指的都是《周易》,是指以“乾”天为据,观察日月星与地转时辰对万物影响变化关系的。
那么,《易经》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单从字面上看,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是日出地平线之意,象征光芒四射,阳阳变化;金文的易字像一盛水器倾注入另一器中之状,象征倒、分、匀亦含易变之义。汉末虞翻说,易“从日下月”。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文说“易,取变化之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蜴,即守宫之类,俗名十二时虫,《岭南志》言其首随十二时变色。”
《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三义。”指简易,不易,变易。而清初毛奇龄《仲氏易》类总说,谓易有五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 用现代通俗话来说:不易,是相对观,万物相对稳定(不变)才有其定性。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变易,是运动观,万物永恒运动而有其生化(产生变化),也就是讲“辨证法”的。简易,是方法观,万事万物经过抽象才有同一性可言,才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交易,是对立统一观,事物的变化在于自身内在矛盾本质的相互渗透、转化。易这种涵盖万物、超越时空的四义,使之具有亘古不哀、万物皆融的生命力。
这几种说法有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认为“易”有变化的含义。其实,“易”字作变化讲,《系辞传》说得很清楚:“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又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由此可见,用“易”字作书名,本意就是变易变化。
通观《易经》全书,时时处处都在讲变化,书名特别切合内容。
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但无论是以哪种自然现象作为认知切入的先后凭据,作为观测的出发点,而全部是讲天道运转的基本原理则不会变,从而成为人心必须遵守的道统秩序。总之,《易经》是一部讲天地万物的“变化”之书,有人说它用一个字概括了宇宙真理,虽有溢美之嫌,似乎也不太过。读此书,也应该具有变化的眼光和意识,时时处处要注意变化,把握变化,从变化中观察、审度事物,得出结论,服务自己的生活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