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4 17:30:11
古典风水实践中的“太岁”
太岁就是当年的年支(十二地支分属于十二年,每年一支),是至尊之位,不能冒犯对冲。例如,癸亥年的”亥”为太岁所占之方,与”亥”相差五个年支的”巳”在”亥”的正对面,”巳”方不得兴土木,否则会导致岁破。风水先生以太岁比作君,相对的一方称为臣,或称支山,君臣不得为敌,为敌就会大耗,大耗就会破财。但是,”太岁可坐不可向”,如果是癸亥年,亥山为太岁占山,亥山可以兴土木。
作为不可触犯”太岁”到底是怎么回事?追根寻源,它本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太岁与岁星相对应。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每十二年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于是将黄道分成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共有十二个岁名: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灼、烟营、降娄、大梁、实枕、鹑首、鹑火、鹑尾。所以,《国语》中”岁在鹑火”“岁在星纪”这样的记载。岁星运行的方向自西而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古人就假设出一个太岁,太岁向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行,古人就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纪年。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后来又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
太岁每十二年绕天一周,与表示方位的十二地支正好相配。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岁,依此类推至癸亥年为止。
风水观念认为,太岁星每年所在方位为凶位,如果这一年在这一方位破土兴建房屋或造坟,便会招致祸事。
这种观念早在先秦就产生了。《苟子·儒效》记载”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南而迎太岁。”这个记载说的是武王伐纣时,是在兵家所忌的日子。当时的大臣劝谏说:岁在北方,不当北征。武王不听,结果与太岁相逆,武王的军队走到记水,汜水猛涨;走到怀水,怀水猛涨。天气变冷,日夜大雨,军心动摇。幸亏来了诸神相助,才逢凶化吉,灭了商纣。
到了汉代,对太岁的禁忌十分盛行。王充为此写了《论衡·难岁》,他叙述说:”《移徒法》曰:'徒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徒,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徒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
后世的风水先生严格遵从这个观念,《土风录》云:”术家以太岁为大将军,动土迁移者必避其方。”
本文作者从事风水命理三十余年,八字算命、手足面相、起名改名、吉日择取、符咒法事、爱情婚姻、求财改运、风水调理等。
微信号:jingmingjushi8(←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