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16:40:10
学人简介
作者系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问题等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第五QQ群:598398097
海外国关国政外交学人QQ群:336186649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关键词】预测方法;战略干预;中美博弈;朝鲜半岛问题
内容提要
预测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论视角。试图预测确定的某种状态的努力具有内在的危险性。正确的预测方法应当是,要充分考虑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中国作为能够影响朝鲜半岛走向的行为主体,应当有战略干预的视角,即诱导朝鲜半岛的局势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化。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只有一个政策选择,那就是积极作为,要积极地干预其进程,这是我国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和亚太战略的前提。
预测朝鲜半岛局势的未来走向,与其它的国际问题一样,内在地具有非常复杂的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预测一直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当初国际政治研究者们没能预测出苏联的崩溃,曾经引发出国际政治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争论。现在我们依然面临这种问题。比如,没有人以严密的逻辑来论证过英国退欧,也没有准确预测过特朗普能当选为美国的总统。为此,很多学者颇感沮丧。其实从预测的方法论的角度谈,能够准确预测这一类的事件才是奇怪的,或者说,对于很多事件无法准确预测才是正常的。这不是说,在国际政治领域预测就不可能,而是说,要预测就需要预测所需的方法论意义上的视角,如果没有这种方法论层面的视角,所谓预测至多是猜测,而猜测就免不了出错,即便猜对亦不理解其所以然。
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预测之所以比较困难,当然在于其走向不同于自然领域,这里交织着人类复杂的目的、情感、认知程度等因素,也就凸显了其不可测的一面。虽说如此,人们依然把国际政治的趋势、走向理解成是客观的,这就形成了我们观念深处的思维误区,似乎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预测也要预测出全然客观的和确定的走向。这种思考模式之所以形成思维的误区,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国际政治领域所呈现的趋势及走向常常是经过人们复杂的选择过程而形成的,这里不仅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也有人类感情的、目标性意志等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当预测者本身是可干预这一进程的行为主体的时候,这一进程就显得不那么客观了。比如,当人们讨论朝鲜半岛未来走向时,似乎着眼于对这一趋势作出肯定的回答,却忽略了我们作为影响这一进程的行为主体是如何干预了这一过程的问题,很显然的事实是,我们采取哪一种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对其走向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比起讨论朝鲜半岛未来走向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如何影响和干预其进程,也就是说,如果想预测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就必须把行为主体的干预列为一个变数并加以讨论。换言之,在预测朝鲜半岛未来走向之前,我们需要讨论我们将如何干预这一进程,或者说,我们以怎样的战略目标来干预朝鲜半岛局势的进程并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朝鲜半岛的某种状态。如果这种战略目标不清晰,对于我们来说,朝鲜半岛的未来是真正不可测的。预测性研究,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可能性的研究。因此,关于朝鲜半岛未来走向的研究要充分考虑朝鲜半岛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走向,并要对这些走向进行对应性研究。如果我们以预测为名推论出确定的某种趋势或状态,在实践中无法避免错误。
基于上述的理解,本文将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预测需要怎样的方法论视角的问题;二是,作为行为主体如何干预国际政治走向的方法问题;三是,把朝鲜半岛的未来局势的展开当作一个典型案例来阐述中国的政策选择之方法和视角问题。
1国际政治领域预测性研究的方法论视角
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谈,能否准确预测是个问题,同时也不是个问题,因为,准确预测事实上超出了人类理性范围。当然,从人类的角度看试图对世界或事物的走向进行准确的预测是其活动的重要的目标,但是,客观世界所呈现的混沌、无序、随机性使得所谓准确预测变得不可能。人们所能作的是大致确定的预测,也就是说,虽说准确预测不可能,但人类仍可在自己认知能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走向进行相当多的预测性活动,而想正确地预测就需要理解科学的预测方法。
或许在简单系统走向的预测上人们可以得到基本满意的结果,但是在复杂的系统中这种预测常常是极其困难的。假设有一个精灵在四百万前预测今天的世界之状态,即便它对初始条件一目了然,其准确预测之概率将等于零。要知道成为人类祖先的猿猴的某个个体蹦错了一个树枝亦有可能改变整个人类的进化路径。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干扰准确预测的变数过多,因而试图准确预测的努力本身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但是,人们似乎更多地追求所谓的预测的精确性.陈定定在其“认真对待预测: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与预测”一文中强调,预测内容的精确性是评价预测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标准。当然,如果一种预测能够得出精确的结果是一件好事但在实践领域追求这种精确性常常是危险的。因为,所谓的精确性是以排除其它可能性为前提的,如果这种预测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实践过程的诸多问题。例如,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给人们的冲击力并不是因为他当选了总统,而是因为人们并没有把特朗普的当选当作考虑问题的一个可能选项,当特朗普当选之后人们便不知所措,日本的安倍首相就是如此。在国际政治的研究中,这种预测所引发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从实践的角度追求所谓预测的准确性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危险的。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追求一个完全确定的准确预测的努力本身就是一个理论误区。所以,我建议在国际政治的研究中应当确立“不可精确预测”原理。我谈预测的不可精确性并不是说不能预测,而是说,要对预测的科学本质有一个正确理解。
一般地,在国际政治领域进行预测需要两个方法论层面的视角:一是,要充分理解预测所需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条件。这里有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其一是,对事件展开之初始条件的充分认知。如果我们无法充分把握各种初始条件,就不可能预测什么,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所谓预测,与其说是预测倒不如说是猜测。猜就有很多出错的可能,而且,即使猜对也未必能对这种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其二是,要对构成初始条件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或许在比较简单的系统中人们较容易发现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但在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中这种关系常常呈现极为复杂的状态,此时对这一系统的走向的预测便成了极为困难的事情。例如,一盘看起来简单的棋局事实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有人说想找出最佳的棋局即使是具有每秒1亿次计算能力的电脑也需要计算1080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非常精明的上帝来计算它,上帝也会累死。在社会系统中,我们又遇到更为麻烦的问题,这就是隐藏在行为过程中的人的意志,由此,社会系统的很多问题便成了不可测的问题;其三是,要对引发系统振荡的随机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如同生物的基因突变那样,系统的发展常常遇到这种不可测的随机因素的影响,进而改变原来的走向。又据分岔理论,即使是完全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当其某一参数μ连续变化到某个临界值μc时,系统的全局性性态会发生突变,此时系统便进入一个能够极大地影响其演化方向的分岔口,系统将在这一分岔口上进行方向性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可能的结果将从性质上呈现不同的状态。这种分岔口的出现,表明了极其复杂的演化方向的选择,而其预测将会出现树枝状的混沌前景。此时,预测将变为不可测之问题.例如,当人们非常确定地认为希拉里将会成为美国新总统的时候,突然出现了FBI重查电子邮件事件这一随机因素,美国这一系统便出现了选择的重大分岔口。
二是,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趋势或走向。如果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预测不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其预测就是不科学的。因此,正确的方法常常不是对未来走向作出一个完全肯定的预测,而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走向进行严密的分析,并列出可能性最大、较大、较小的路径,以供决策者参考。如果有一个政治家以自认为可信的所谓精确预测来只制定出一个方案来应对国际政治事务,他将是最失败的和最糟糕的政治家。同样的道理是,如果有哪一个研究者居然以决定论式的思路来预测国际政治中的很多问题,其预测就没有任何参考之价值。
2干预系统演化方向的方法论问题
系统的演化是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自身是演化的主体,而外部环境是干预因素。干预因素虽然的外部的,但对系统的演化方向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干预可分为无意干预和有意干预。无意干预是指干预系统演化的行为主体并没有目的性,通常无机界系统的干预是无意干预。人类社会的干预活动亦可呈现无意的状态。如果影响社会系统的行为主体本来就没有什么目的或对自身行为的目的没有正确的理解,均可出现无意干预的特征。而有意干预则指影响系统之演化的行为主体有明确的目的并试图使系统按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演化的现象。这种有意干预是生命界里广泛存在的现象,而在人类社会尤其突出。在国际政治领域人们对社会系统演化方向的干预常常是有意干预这是因为,其行为主体常常具有某种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所谓战略目标.有意干预通常是诱导系统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的努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意干预都能产生出对行为主体有利的结果。这是因为,行为主体有可能错误地把不利于自己的结果设定成干预的目标,此时,干预程度越高越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事业上失败的人往往遵循这样一个逻辑,这就是把所有的力气都往失败的方向使其结果越努力则失败的程度越大。在国际政治中,这也是常见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没有设定正确的干预目标。以朝鲜半岛问题为分析的案例,会发现对如何干预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化及通过这种干预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问题上我们也常常处于战略目标不清晰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的干预有可能把局势导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朝鲜半岛局势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即中国是干预朝鲜半岛演化方向的重要的行为主体,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战略干预的方法论问题。
一般地,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干预可理解为战略的系统行为。这是因为,它必须经过这样一些程序:其一是,设定战略干预的目标。所谓的战略性干预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变化过程形成一定的变量并以此试图促使这一过程向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化的活动,其核心是干预这些进程的行为主体之战略目标。例如,中国必然地对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进行战略干预,这就势必产生如何干预、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国的战略所需要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究竟是什么等等的问题,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对实现这一目标路径的正确认识,那么,这种战略干预失败的概率就会非常大;其二是,以战略目标为理论参照系来进行政策选择。本质上讲,战略干预就是一种战略选择。一般地,所有系统的演化均会呈现某种惯性,此时常常没有什么战略选择的问题,且其走向也变得较容易预测,但是,系统的发展又不断地产生出突破其惯性的分岔口,这种分岔口预示系统面临了方向性的选择。系统的分岔口上的选择对于系统演化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即每个分岔口上的任何选择均会改变系统的演化方向,这就是选择效应。犹如美国选择希拉里还是选择特朗普会改变国际体系演化之方向那样,不同的选择会把系统引向全然不同的演化方向。因此,以正确的手段来干预系统的演化方向是政策选择的极为重要的课题,而通常所认为的正确的干预方法是以战略目标为参照系来掌控系统的演化。这也就是说,战略干预的方法论意义上的要点就是确立正确的战略目标,它不仅是行为主体的目的而且也是这一行为主体对系统演化方向进行干预的理论参照系统。
对战略干预的方法论层面的讨论为我们提供预测朝鲜半岛未来走向的极为重要的视角.现在有些人所理解的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指得是朝鲜半岛所呈现的与我们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的变化趋势,这是一种错误的视角。预测朝鲜半岛的走向不仅要考虑朝鲜半岛自身所呈现的趋势,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对这一趋势产生极大影响的周边国家的战略干预,也就是说,朝鲜半岛未来的走向是朝鲜半岛自身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作为干预朝鲜半岛走向的行为主体究竟以怎样的战略目标影响其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课题.中国要对朝鲜半岛的未来进程进行正确的战略干预,需要明确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充分考虑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其二是,要确立战略干预的参照系,即要确定战略目标。在干预朝鲜半岛未来进程中我们想达到怎样的目的,要从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框架中寻求答案。其三是,对其它国家的战略干预及其目标要有充分的理解。尤其是要正确理解与我国处于战略博弈状态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战略目标。
3中国对朝鲜半岛走向进行战略干预的方法论视角
在未来,朝鲜半岛局势最有可能从四个方向展开,这就是,维持分裂对峙的现状、急变事态(战争或朝鲜政局不稳定)、朝鲜的改革开放、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我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无非是在这几种可能的状态中所进行的选择。也就是说,在这些状态中要确定出哪一种状态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由此所制定的政策也就是对朝鲜半岛走向进行战略干预的方案。初看起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理论参照系统,这种战略选择也常常会成为困惑我们的复杂问题。比如,在我国的朝鲜半岛研究领域里朝鲜半岛的哪种状态符合中国的利益的问题一直是模糊不清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设定分析这一问题的理论参照系。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认定朝鲜半岛的哪种状态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取决于中国在东北亚设定了怎样的战略目标。如果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目标是建构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那么,这一战略体系逻辑地需要和平、稳定、统一的朝鲜半岛状态。而如果没有明确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目标,或许朝鲜半岛的不统不乱的状态也有可利用的方面。这就是说,中国选择朝鲜半岛的哪种状态其依据是所设定的战略目标。
笔者曾经以中国的发展需求和中美战略博弈的战略需求为依据,主张中国应以建构高层次合作体系为东北亚区域之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也就是我们用来评估朝鲜半岛局势对我国的影响的理论参照系统。据此笔者曾得出过这样一些结论,朝鲜半岛持续地维持不统不乱状态或出现急变事态将意味着我国东北亚战略的失败,而朝鲜的改革开放或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则将意味着美国亚太战略的失败。这种理解基于两点。
一是,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体系需要稳定的、和平的、统一的朝鲜半岛。现在很多研究国际政治的研究者们常常因我国没有周边的真正的朋友而感到沮丧,事实上这种担忧恰好说明我们并没有在周边形成了能够使我国成为区域主导势力的合作体系。以美国为例,美国之所以获得了全球霸权地位,有两个坚实的基础或支点,这就是北美和欧洲,美国以在这些区域的区域性主导国地位为支点来推行其全球战略。我国要在未来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就要先熟悉并学习美国的打法。也就是说在我国的周边要建构几个意义重大的合作体系,以此形成我国的区域主导型大国的地位和战略支点。目前我国所推进的一带一路事实上就是建构这种战略支点的一种努力。而从战略的角度谈,东北亚区域将是我国形成区域性主导势力的首选区域。东北亚是一个资本、技术、资源、能源、市场的密集区域,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国际合作体系将会吸引东南亚和其它重要地区,届时东亚区域将会出现从规模上达到世界经济一半的经济合作体。试想,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合作体系中,如果中国确立起主导型大国的地位,那么,中国不仅完成建构区域主导型大国的战略目标,而且也将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而在东北亚我国欲建构这种战略体系,当然地需要一个前提,这就是东北亚区域的和平和稳定。换言之,在朝鲜半岛维持紧张状态的前提下,我国决然不可能成为这一区域的主导势力。在此有必要清楚,朝鲜半岛的维持现状和急变事态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朝鲜半岛的状态持续地紧张下去,发生急变事态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出现这种事态,将意味着我国东北亚战略体系的崩盘,这也将使我国的亚太战略受到重挫。因此,有些学者所主张的朝鲜半岛的不统不乱最符合中国利益的观点没有任何道理。
二是,我国要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获胜,其唯一的路径在于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统一。笔者曾经主张,中美正在围绕朝鲜半岛的状态进行着战略博弈。美国所希望的是,朝鲜半岛的持续的、可控的和适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为美国提供广泛介入东北亚区域事务的理由,而且也给美国的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目标的亚太战略提供战略支点。那么中国应当选择朝鲜半岛的哪种状态?所谓不统不乱的状态正是美国的战略所需的,中国有什么理由选择它?从美国的亚太战略结构上看,未来其战略的核心将是如何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其中包括阻止中国成为区域性主导势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朝鲜半岛的适度的紧张状态才对美国产生重大的战略利益。东北亚毫无疑问地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核心区域。如果,在东北亚出现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全方位合作的状态,将意味着美国亚太战略的失败。如同亨廷顿所假设的那样,如果朝鲜半岛问题得以解决,将会出现中国的势力在东北亚区域的无限制的扩张,由此,美国就有可能出现战略大溃退。我们亦可假设出另一种状态,这就是,东北亚区域持续地维持目前的紧张结构或出现更多更深的纷争的状态,那么将有可能导演出中国战略的严重受挫。这是不是耸人听闻?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战略问题。从美国的角度谈,实施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最为有效的路径是什么?那就是阻止中国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主导型大国,也要阻止中国在世界的重要区域建构新的合作体系和秩序,而阻止并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区域紧张结构。在美国看来,有一个朝鲜半岛这一紧张结构,挤压中国的战略发展空间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情。当中日韩热情期待自贸区的时候,美国可以拿钓鱼岛和南海问题做文章,使这些国家的战略指向无法更多地靠向合作,而中国和韩国呈现蜜月期的状态美国又把萨德这个楔子打进了中韩关系之中。如果朝鲜半岛目前的紧张结构不足以阻止中国的崛起,美国亦有更强硬的一手,这就是对朝鲜进行所谓的外科手术。当然,现在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不会很大,但是,这已经成了美国正在考虑的战略选项,这是事实。近来,美韩、美日军事同盟的一系列军事演习均是实战演习,尤其是最近美国在韩国进行的两次撤出其国民的演习事实上表明美国已把武力打击朝鲜列入其战略选项.如果美国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将损失一个战略同盟国,即韩国,但把一个战争后的烂摊子踢给中国,其战略效果可谓极大,这种状态不仅极大地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可能形成中国的长期的战略包袱,因此,从美国的角度完全有理由选择这一路径,而为了达到这种战略效果,牺牲一个同盟国并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美国在朝鲜半岛动武,需要两个条件,这就是朝鲜的核技术达到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的程度和朝鲜犯一个极大的错误并给美国以实施这种战略的理由。而目前的朝鲜似乎误判美国的战略意图。朝鲜之所以密集地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在于它坚信美国有一个软肋,这就是有中国和俄罗斯在,美国就不敢也不可能向它动武。其实从战略的角度看,正由于有中国和俄罗斯这一背景,美国才有必要考虑向其动武,也才有必要冒巨大风险。因为,对朝鲜动武不仅解决朝核问题,而且也给中国的亚太战略一个重挫.如果美国能够有理由地并非常体面地取得这一战略效果,从战略上美国是满意的。从另一方面考虑,美国发动战争的周期已到,小型战争历来是美国用来激活其军工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也正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极其危险的路径。如果朝鲜半岛出现全面战争而美国抽身,这有可能导致中国亚太战略的大溃退。当然,如果这种战争状态在一两年内得到控制,或许还会有另一些说法,但是,如果朝鲜的核物质和生化武器得不到有效控制且战事拖延十几年,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而美国的一贯的战略是,军事介入非常积极而收拾残局却又非常消极。如果出现这种情景,中国何以谈东北亚战略或亚太战略?当然,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令人悲观的后果,而其唯一的路径就是积极地把朝鲜半岛的局势导向稳定、和平、统一的方向。如果和平统一后的朝鲜半岛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将会形成我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点。
我国从战略上把怎样的朝鲜半岛状态设定为理想状态,事实上是一个政策基调的选择问题。这一基调是支持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是维持不统不乱的状态,将对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和我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所谓干预朝鲜半岛走向的方法论视角的核心议题是如何设定我国东北亚区域战略之目标。
4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战略干预的切入点
这是一个如何干预朝鲜半岛未来走向的问题。为阐述问题的逻辑性,在此有必要评价目前流行于朝鲜半岛研究领域的似是而非的观点。
在朝鲜半岛的哪种状态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的问题上,“朝鲜是中国的战略缓冲”这一冷战时期形成的思路仍在相当大的范围里影响着人们的思路,认为朝鲜半岛的不统不乱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的观点事实上源于这一思路。这种观点至少忽略了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所谓战略缓冲区域的设定通常是处于弱势状态的国家的不得已的战略选择,而这种设定的逻辑前提是所设定区域的不稳定结构。如同近代以来的中国的状态那样,由于处于弱势就需要朝鲜半岛这一战略缓冲区。但是,正由于这种缓冲区域本身具有不稳定结构,其实也缓冲不了什么,相反地这种缓冲区常常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危险,日本曾经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来侵略中国就是一个明证。现在朝鲜半岛有一个极不稳定的结构,它会不会给中国以战略的缓冲?答案应当是否定的。现在朝鲜半岛积蓄了大量的爆炸性能量,与其说是战略缓冲区域还不如说是火药桶。现在的中国与近代的中国有质的区别,这就是正处于战略强势的时期。一般地,处于强势的国家并不需要在战略上设定所谓的缓冲区域,因为,这种缓冲区域本身将成为拓展其发展空间的桎梏。如同我国那样,我们需要在东北亚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并以此拓展我们的发展空间,而这种所谓的战略缓冲区域将会形成巨大的阻力,所以说,以“战略缓冲”为依据试图固守朝鲜半岛的现状,将会形成重大的战略失误。应当指出,被一些人视为地缘政治理论之法宝的“战略缓冲地带说”是近代以来我国处于弱势状态所形成的“防御心态”的延续。
其二是,很多学者都认为在朝鲜半岛中美正在进行战略博弈,这一点没有错,但是所谓的“战略缓冲区域”说事实上并没有搞清中美在朝鲜半岛究竟博弈什么或都想博弈出什么样的结果等基本的问题。如同在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中美正在围绕朝鲜半岛的某种状态进行战略博弈,由于中美的战略目标不同,它们所需要的朝鲜半岛的状态也不同。美国的亚太战略核心说到底就是要遏制中国并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朝鲜半岛一定的紧张结构。这种紧张结构对中国的挤压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战略缓冲区域”说本身就需要这种紧张结构,岂不正中美国之下怀?从简单的战略视角来看,中国想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获得胜利就不应当迎合美国的战略,而应当反其道而行。我国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不仅要实现区域主导型大国地位,而且要打掉美国用来挤压中国的战略支点,这就是说,要消除被美国视为战略支点的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在此我想强调,所谓朝鲜半岛的不统不乱之状态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想法和思路是极其危险的,因为,朝鲜半岛维持紧张结构(如同目前的)的必然结果有可能是全面的武力冲突。现在,很多人认为,朝鲜的政权的稳定的,在这种状态下不会出现全面冲突,而这种状态给中国以战略利益。且不说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所能得到的战略利益究竟是什么,就朝鲜目前的所谓稳定状态而言其爆炸性能量的释放只是个时间性的问题,这有可能导致我国东北亚战略体系的崩盘。
与上述的思路相联,由于很多人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目标不清,随之形成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思路也显得不清晰。例如,2014年所进行的弃朝论和守朝论之间的争论不仅表明了国内朝鲜半岛研究所陷入的困境,而且也表明了这一研究领域里的理论误区对人们思路的影响。事实上这一争论正在混淆问题的实质。对于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弃不弃朝鲜的问题。即便朝鲜再坏朝鲜也是主权国家,没有另一国家弃不弃的问题,而从另一种意义上理解“弃”这一字,亦无道理。朝鲜是中国的邻居,你想弃都弃不掉。笔者所以认为这一场争论混淆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争论者们大多并没有真正理解中朝关系及朝鲜半岛问题的本质的东西。对于中国来讲,朝鲜问题的实质就在于与我国政策上的非同步性。引发朝鲜半岛问题的所有的问题事实上源于朝鲜的封闭状态,而这种状态恰好形成了与我国的政策上的非同步性。如果朝鲜选择了与我国的政策同步的改革开放政策会有现在的错综复杂的状态吗?而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这就是我们究竟希望朝鲜的哪一种状态?或者说,朝鲜的哪一种状态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等等。而这些问题只能在我国东北亚区域战略的框架所设定的战略目标的视角下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以此来解答上述的问题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弃朝鲜不可能,但是守一个封闭的或不走改革开放之路的朝鲜亦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如果中国守朝鲜就必须守一个与中国政策上同步的朝鲜。
上述的理解是我们干预朝鲜半岛走向的认知前提。这里谈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于中国来讲,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已无退缩的余地,这是因为,朝鲜半岛问题对我国的影响将超过任何区域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只能积极作为。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人们仍在韬光养晦还是有所作为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其实从战略的高度评价这种争论,是可笑的。因为,作为一个大国,其战略的基调应当是可选择的,该韬光养晦就要韬光养晦,而该积极作为就要积极作为,在这种政策选择问题上任何死板的理解均有可能导致出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在如同朝鲜半岛问题那样的事关我国重大战略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更应当具有积极作为的思路。在朝鲜核问题上,我们曾经持过消极旁观的态度,其原因在于把朝鲜核问题理解为美朝关系问题,且其理论前提是韬光养晦。应当说,中国是朝鲜核问题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如果这一问题持续发酵有可能给我国形成巨大的危机环境,这也就是说,对于中国来说,只有一个政策选择,那就是积极干预朝鲜半岛的未来走向。
第二,朝鲜半岛问题说到底离不开朝鲜问题这一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解决朝鲜问题设定为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入点。如同在前面所讲的那样,中国想弃掉朝鲜也弃不掉,而如果想守目前状态的朝鲜就等于玩火。所以我国对朝鲜政策的基调应当是促成朝鲜的改革开放,使其与我国形成政策上形成同步性。如果朝鲜进入改革开放状态,我们可以从中寻求“促变求稳”的新路径,而且,中朝关系也将迎来全面友好的阶段,这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对此很多人可能提出质疑,我们希望朝鲜改革开放而朝鲜绝然拒绝改革开放,所说的“促变求稳”是不是一厢情愿?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如果朝鲜拒绝改革开放,我们能否诱导其改革开放的问题。我国曾经也经历过自我封闭的传统社会主义时期,而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有了丰富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因此,只要我们下决心,诱导朝鲜改革开放恐怕不是什么大问题。朝鲜的封闭状态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战略利益,而对于朝鲜来说改革开放是其唯一的求生之路,所以可以说,促成朝鲜的改革开放符合两国的利益。其二是,朝鲜的改革开放是否具有现实的基础或条件的问题。当谈及朝鲜的现状,人们的目光常常锁定在其不变的一面,这是片面的。自朝鲜的苦难行军时期以来,朝鲜也有了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的变化其核心是全社会性质的市场化的形成。我们知道,传统社会主义的所谓改革开放无非有一个核心议题,这就是如何实现原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尽管目前朝鲜的市场化存在没有政策的大力支持、规模较小、缺乏生产性市场的特点等等的问题,但僵化的思想体系之中形成了这种市场化不能不是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笔者曾经从朝鲜的市场化规模、生产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市场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过研究,其结论是,朝鲜目前的社会变化已超过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状态,且已出现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性趋势。金正日时期,他试图以“货币改革”来打击市场势力,以失败而告终,证明朝鲜的市场化已具有了不可回头的趋势。因此,从朝鲜的市场化切入,诱导朝鲜改革开放具有现实的条件。
第三是,诱导朝鲜的改革开放有一个无法跨越的问题,这就是朝鲜的核计划.由此形成了我们战略选择的两难困境:要促成朝鲜的改革开放就需要向这个封闭体系输入物质,并大力扶持市场势力,但由于核问题而进行的制裁却在封锁朝鲜.如果这种制裁可以迫使朝鲜弃核,就应当坚决地制裁它,但是,如果朝鲜不屈服国际社会显然没有更为有效的后续手段.当然,制裁对朝鲜的打击可以说是沉重的,但我们还要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简单的制裁有可能牺牲对于朝鲜的变化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市场势力。因此,我建议对朝鲜实施制裁与诱导改革开放并行的战略。这就是说,要对朝鲜的核计划及军事相关的物质要进行严控,而对与民生相关的交流要正常进行,以保护朝鲜的市场势力。另外,笔者也建议召开五方会谈。制裁并非是目的,而解决朝鲜的核问题最终要通过谈判。因朝鲜拒绝重返六方会谈,六方会谈被搁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召开五方会谈。关键并不在于召开什么样的会谈,而在于这种会谈的议题是什么。从以往的六方会谈的情况看,国际社会事实上力主于制裁并试图迫使朝鲜屈服。现在可以换一换议题,即要讨论如果朝鲜弃核周边国家或国际社会将以怎样的方式支援朝鲜的经济建设。这就是说,有必要给朝鲜以政策选择的机会。如果没有这种选择的机会,朝鲜只能采取强硬的政策。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我国有必要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政策。很显然的事实是,在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而形成的中美战略博弈中,美国显而易见地占据了主动的地位,其原因在于,朝鲜半岛目前的紧张局势对这两个国家的战略效应不同,美国可利用这种结构,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现实而无可利用的战略资源。能否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将取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进程,也有可能取决于我们如何干预这一进程。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国际关系研究》2017年01期;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