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灵梦网
灵梦网 >> 命理运势 >> 风水 >>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2017-04-22 14:20:05

注意:本文内容涉及剧透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文 / 姬 霄

· ··

“长大就是逐渐越来越有标准的过程。标准越细,人越事儿,生活越简单。”

这话是我的朋友丁丁张几年前说的,当时令我记忆深刻。印象中的他注重审美,考究规则,交友条件苛刻,光是“不能和什么人交朋友”这种事,他都有功夫列出几百条,但侧面审视他的生活,却又发现他这么“事儿”的人,其实拥有着一种令人羡慕的精细简明。这句话虽短小,却将他自身的脾性勾勒得相当准确。

今天这篇文章,谈谈他这句话里的「标准」两个字。

与丁丁张相反,生活上的我是个毫无标准的人,没有特别钟情的菜系,没有特别喜欢的品牌,就连交往的朋友也遍布三教九流,一个个都像是路边随便捡来的。表面上看,我不喜欢被「标准」限制住。但我内心特清楚地知道,「标准」其实是个好东西。

越是无序的生活,越需要一个「标准」,它会为你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时间成本。工业化的核心就是建立标准,APPLE、宜家和MUJI都是标准化的产品,对于我们而言,选择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标准,比漫无目的地去寻找最满意的东西要简单得多。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我每次出差最怕的就是饭点,一个人住在酒店,光是花点外卖这件事上的时间都要一个钟头,最后也只是勉勉强强选一个。每当这时都特别希望有个人恶狠狠地对我说,今天就他妈吃这个,标准就这样,没得挑!

很多人到了中年无比盼望回到学生时代,也可能与「标准」有关。三点一线的生活,准时准点的上下课,同样的年龄,同等的待遇,这种感觉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牵着在走,完全不用担心前方有猛兽沼泽,悬崖险滩。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午夜梦醒时,面对着残酷现实的残垣断壁,那个有「标准」的时代显得无比幸福。

人情呢,也需要找到这样一个「标准」。中国是人情社会,我们的是非观、价值观时常被人情包裹。去做一件事,首先考虑不是对错,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而是周围人的眼光,继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假设在理想环境中,事事都能够像考试题目一样,有标准的对错判断,无需考虑关系远近人情冷暖,那么做起事来,就更忠于自己,更简明有效。

无独有偶,上周我在广州参加了电影《喜欢你》媒体见面会,陈可辛导演也谈到「标准」这个命题。他说:人随着阅历的增长,会越来越拘泥于「标准」。如今他去外地拍戏,行李箱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几袋泡面。怎么是泡面呢?现场都笑,但他解释,毕竟你出门在外,不可能总有机会吃到最满意的食物。如果有泡面,他就知道这顿饭可以解决,因为自己煮的面,不会难吃。对他而言,泡面就是一个标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安全感。

可是。他停了停,又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标准的一件事,所有的标准,围绕着那个人是怎么样,就怎么样。理性的生活需要标准,需要按照程序一步步严丝缝合,但感性的生活里没有标准,艺术没有标准,美没有标准。拿一部电影来说,制作需要标准,创作则没有标准。

陈可辛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我欣赏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标准」,更喜欢他在艺术创作上的不局限,从《甜蜜蜜》时代背景下的迷茫爱恋,到《如果·爱》戏假情真的重聚,再到《亲爱的》的丝丝切心,一根细细的情感线在他手中,既是绕指柔,也是伤心刃,每一次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击中你。去年他大胆启用新人曾国祥导演《七月与安生》,我很喜欢,再到今年《喜欢你》的导演许宏宇,是他从剪辑师团队里发现的,对一名创作者而言,陈可辛在艺术上的不拘泥不标准,更让人钦佩。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正如陈可辛所说,人需要一个「标准」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获得安全感、存在感、甚至虚荣心。可以这么说,有「标准」的生活,要更容易一些。更容易获取满足感,更容易找到能够接受的答案。

也许正是趋于这样的考虑,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寻找「标准」去简化自己的生活。

  我们开始学会给自身下定义:懒宅、面瘫、社交恐惧症、单身狗、工薪族……我们也开始寻找恋爱里的标准:如何去表达对一个人的喜欢,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如何不着痕迹的示爱,如何体面相处,消磨尴尬的时间……

甚至,我们还研究界定朋友和恋人的方法:比如真正的朋友,不是无话不说,而是可以不说话;比如爱你的人,每天有一万种方法了解你,不用你多做解释;又比如长期停滞不前的关系都像代码冗余,苦苦相囚彼此拖累,不如早日断舍离。

这些话说得都不错,但如此精确到点位上的「标准」,却让朋友有了真假之分,爱人有了高低之别,让我们原本那颗只会爱人的心,暗自划分出了阶级。我们似乎就此看透了社交场上的尔虞我诈,也习惯了两面三刀是人之常情。通过这些那些标准,我们将自己的心包裹得很结实,也没什么软肋。不说别人,我有一度是这样走过来的。

可是,我现在觉得,这样很不快乐。

诚然,如此「标准」会让你省却了许多成长的烦恼,却让你丧失了交朋友和谈恋爱的热情。你看待所有人都带着一副标准尊容,有人对你示好,你才有所回应,看穿了虚伪,你就潇洒离开。这样做,你确实不会被伤害,但你也确实很难敞开心扉,遇见真正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了。

认真想想,所谓的「标准」,其实只是一种无奈的应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食品卫生的标准。举国上下都是文盲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百花齐放的时代里不存在标准,只有低分盛行的时候才需要统一标准,以求大部分人能越过及格线。就如同台湾一位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学生所说,"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意识到这一点,你应该明白,标准是因为贫瘠,是因为吃不到最好的,买不起最贵的,是因为考试不及格。而交什么朋友,爱什么人,绝不应该用这种贫瘠的心态去决定,只因为我们去爱去浪去失败,绝不单是为了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对象。

· ··

在电影《喜欢你》里,金城武和周冬雨,这两个怎么看都不搭的人谈起了恋爱。

金城武扮演的角色帅气多金,严谨龟毛还有洁癖,连煮一碗泡面也要精确计算到秒,而周冬雨扮演的则是一个大大咧咧,蠢萌迟钝混不吝的纹身女孩。在他们心目中,原本各自有各自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爱人,但生活偏偏让这两个完全不在同一层次的人,对彼此产生了眷恋。

合理吗?不合理。我最初看的时候觉得这种剧情非常玛丽苏,与现实严重不符。但看到后来,我越来越觉得,生活给我们标准化的框框架架,但生活也给了我们没有标准,不登对的奇妙情愫。

单身时,我们总是渴望能找到一个理想型,我们给素未谋面的梦中情人下了多少具体的定义,要长发及腰,温柔可人,要婉约大方还有点文艺细胞,觉得只有满足条件才算完美。可是现实中撞到的某某,又怎么可能是完美的标准情人,你选择接受她的坏脾气,情绪化,接受她一言不合就嚎啕大哭,接受她迟钝,不懂你玩的游戏……

那些你曾经制定好的一切标准,在你真的爱上时又被全部推翻,宁愿苟且啊。别无原因,只是因为你爱上了。只因为,「标准」应对的是最少的情愫和最大的性价比,是不许错。但爱应对的却是最多最浓郁,抵错一万次。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电影里有一小段让我特别感动,周冬雨请金城武吃火锅,拿出别人送给她的河豚,结果两个人都中了毒产生了幻觉,以为全世界都在下大雨,于是缩在一把伞下面去乘公交车,看得路人觉得这俩人都是神经病。后来金城武因为吃得比较少,先清醒过来,他看着周冬雨正认真的拿着伞柄当成电吹风,在给自己吹头发。那个瞬间,所有恋爱的情愫都像粉红泡泡一样漂浮了起来。(ps:背景音乐唱的就是他们一起陷入幻觉时的情境。)

多傻逼的一个人,多认真的一个人,多可爱的一个人。

事实证明,当你发现如果你对某个人的形容集傻逼和可爱与一身的时候,你就已经丧失了标准,也回归到了爱情最初的本质。金城武喜欢的理想型女孩,明明不是周冬雨这款,可是当他爱上才发现,原来喜欢一个人这种事,根本不能够被定义。他才明白,自己曾经为爱情下的定义,是多么的可笑。

我们习惯了为感情定制标准,因为我们期待一个理想化的结局,但感情其实没有绝对的理想化,放下定义尽管去爱,甭管你爱上的是人渣还是笨蛋,至少你是在真正的恋爱,而非功利的相处。

别让你的生活里,只有合适又标准的泡面,没有危险而浪漫的河豚。

我不聪明,但我喜欢这样不太「标准」的人生。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可以被定义的喜欢,统统不及格

《喜欢你》

> 4月27日,全国上映 <

评论点赞数前三

每人2张电影票,带喜欢的人去看吧

- e n d -

从 来 只 会 大 冒 险 ,没 有 讲 过 真 心 话

首页| 风水| 解梦| 看相|
命理| 生肖| 星座| 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