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01:20:57
不愿参加同学聚会的,一是混得不好的,二是混得特别好的。
同学们相聚,难免会在心底暗暗相互比较。混得不好的,很可能会在比较中感到失落。
谁也不愿意花钱买不痛快,当然也就选择不参加。
另一种情况是混得特别好的,比如做官的已经主政一方,经商的已经成为行业大咖。
此时,当官的怕有人找自己办事,经商的怕有人向自己借钱。
囿于同学的关系和同学会的情境,面对请求很难不答应,但同学会毕竟不是慈善会,答应了只会给自己找麻烦。
此时,找个借口不参加是最体面的处理方式。
喜欢张罗同学聚会的,一是重感情的,二是自我感觉混得不错的。
同学战友亲如兄弟,那段青葱岁月真的值得回忆,时间长了不见确实很想念。
想念到了一定程度,张罗大家聚一聚,这是性情中人的正常反应。
还有一种人就是上学时不显山不露水,现在混得有点成绩。
项羽说得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穿了漂亮衣服大半夜在马路上走,谁也看不到,那多遗憾。
于是,开着豪车,招呼老同学们一起吃顿饭,既联络一下感情,又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这也很常见。
入座时主动坐门口的,是低调的或混得一般的;大咧咧直接往主座上走的,是在这群人里混得最牛的。
同学聚会的座次也有讲究,有的组织者了为避免尴尬,会制定出一些规则,比如按上学时在班里的职务,比如按年龄的大小,等等。
但如果组织者没有安排,大多数人都喜欢占一个非主非次的位置。至于主位,不论怎么推让谦虚,最终还是混得好的坐在那里。
吃饭时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唯我独尊的,一是有见识无涵养的,二是专业就是吹牛的。
国人好吹,同学间相处也不例外。
有些人感觉在同学中间算是混得不错,本就自信满满,再加上一点酒精助兴,嘴里自然滔滔不绝。
而另一些人虽然实力不济,但嘴上仍然不软,这也是多年混社会历练出来的真本领。
参加聚会的人,一部分是当主角的,大部分是做背景的。
不可否认,同学聚会也有世俗的一面。
有些人张罗聚会,可能只是看准了其中一个目标,于是以同学聚会的形式进行,此时,当事的双方是主角,其他人只不过是背景和道具而已。
范伟和赵本山演过一个小品《同学会》,说的就是这一情况。
范伟因为自己公司的运转有些问题,所以专门举办了一次同学会,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在同学会上见到农民企业家吴德贵,让吴德贵拉自己一把。
对于同学会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妖魔化,二是神圣化。
妖魔化同学会的人说,同学会里充斥着各种庸俗的攀比,甚至散发着荷尔蒙的气息。
神圣化同学会的人,会把同学会描述成一副比当年上学还要纯、还要美的画卷。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极端,即使有也只占极少的部分。
大部分同学聚会,都或多或少夹杂上述各种成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