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慧能与神秀的相爱相杀 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发布时间:2024-02-25 04:05:29作者:学典国学网
慧能与神秀的相爱相杀 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身无菩提树,心无明镜台,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菩提本无树”的故事,即使不信佛也几乎尽人皆知。说的是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当年机缘巧合,得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授衣钵的事迹,成为佛门的一段佳话: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慧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这是佛家一个“有与无”的故事,神秀大师心中“有”,因此生活中要小心检点,不断修持,以防恶业尘埃沾污心性。所以说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大师心中“无”,指一切万物本来无染无净,空无所有,主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所以他能说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虽然不识字,但是见识高明,例如他后来“风幡论辩”的故事:.......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旛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旛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慧能大师能够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确实“独具慧眼”,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

虽然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因机缘巧合而生,但是不善于抓住机会,也不见得能够继承五祖的衣钵。这和我们今天的社会其实也差不多,有抱负和才能也需要有勇气去争取,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动了其他人的蛋糕。可见慧能大师不仅“境界”高,抓机会的眼光亦高明,不知没有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勿使惹尘埃”,是否还有“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一言既出,致人要害,让神秀大师顿无还手之力。

据佛经记载“众人只等神秀作偈”,似乎众僧都以为这是一次”胡萝卜招聘“。想必神秀也放松了警惕,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慧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可见慧能虽知神秀“未见本性”,自己也不见得“本性皆空”,“无贪无痴”。想那佛家衣钵,亦如“倚天屠龙刀”和“九阳真经”,江湖人士总是费尽心机欲得的。令神秀郁闷的是,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却: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这就有点像是暗箱操作,神秀连复试的机会也没有了。

五祖告诫慧能:”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可见衣钵乃佛门重宝,果真如同谢逊手中的“倚天屠龙刀”。 于是五祖亲自驾船送走了慧能。据说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找慧能,但没有能够追回。神秀虽然没有继承五祖的衣钵,但是成就也非常了得,后来成为唐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佛祖纲目》云:“神秀居东都,天下称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神龙二年二月入灭,谥大通。

秀生于隋末,百有余岁,未尝自言,故人莫知其数。”

六祖慧能连夜逃走,按照五祖的指示: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六祖坛经》记载慧能”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也有说法是慧能隐遁了五年,后来出山在南方弘法,主张“顿悟”,创立“南宗”,世称禅宗六祖。多年以后,在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两位俱是高僧,孰高孰低,老街门外人士,不懂佛法,只是看了这个故事,偶有所念,便多事作出这首诗来:

身无菩提树,心无明镜台,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坛经》曾载神秀对师弟慧能的评价:“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法衣,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法。” 可见神秀之胸襟,不知传说他派人追捕慧能是真是假。神秀追随五祖那么多年,最终却被一个小师弟抢了风头夺走衣钵,却不知当年那夜,神秀是否在灯下默念: 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老街心无不敬之意,如有得罪之处,还望佛门弟子宽恕!

@老街味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