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人
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在寺庙中修行,其实在寺庙中除了有佛教徒,还是有很多义工或者净人。学佛的师兄是知道净人,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不是和你熟悉,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净人的介绍吧!
净人,佛教名词,流行于古代印度,意指在佛寺中服劳役的一般人,他们未出家受戒,因此可以执行某些佛教僧侣受戒律限制不能做的日常事物。目前在南传佛教中,仍然保有此一习俗。
中文名净人
解释佛教名词
性质宗教
类别佛教
定义
佛教僧团受到佛陀戒律规范,在生活上有许多受到限制之处。在佛陀时代,有一些在家居士会主动至僧团所在之处,以劳务来供奉僧团,这些在家居士后来被称为净人。净人可以替僧人收受与衣物等值的金钱并代为置办、料理食物、管理净地(仓储),以避免僧人违反戒律。
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僧团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与财产,许多寺院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这些人也被称为净人。这些佃农除了需要缴地租给寺院,也会为寺院服劳役。[1]
注释
1.^《四分比丘戒本》:“若王、若大臣、若婆罗门、若居士、居士妇,遣使为比丘送衣价,持如是衣价与某甲比丘。……(1)彼使语比丘言:‘大德!有执事人不?’须衣比丘应语言:‘有!若僧伽蓝民、若优婆塞,此是比丘执事人,常为诸比丘执事。’(2)时彼使往至执事人所,与衣价已,还至比丘所作如是言:‘大德!所示某甲执事人,我已与衣价,大德!知时,往彼当得衣。’(3)须衣比丘,当往执事人所,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应语言:‘我须衣。’若二反、三反,为作忆念,若得衣者善;若不得衣,应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令彼忆念。若四反、五反、六反,在前默然住,得衣者善;……(4)若不得衣,从所得衣价处,若自往、若遣使往,语言:‘汝先遣使持衣价与某甲比丘,是比丘竟不得衣,汝还取,莫使失,此是时。’”
《十诵律·比丘诵》:“塔物无尽者。毗耶离诸估客。用塔物翻转得利供养塔。是人求利故欲到远处。持此物与比丘言。长老。是塔物。汝当出息令得利供养塔。……佛言。听僧坊净人。若优婆塞。出息塔物得供养塔。是名塔物。”
2.^第一次集结时,长老富兰那迦对大迦叶提出的七项异议中,其中包括了,在没有净人可以帮忙时,佛教僧侣可以自行清除果核食用。显示在佛陀时代,就已经有净人存在。《五分律》卷30:“论已,富兰那语迦叶言。我亲从佛闻。内宿、内熟、自熟、自持食从人受、自取果食、就池水,受无净人净果除核食之。”
3.^《南法寄归内法传》:“依如律教,僧家作田,须共净人为其分数。或可共余人户,咸并六分抽一。僧但给牛与地,诸事皆悉不知,或可分数,量时斟酌。西方诸寺多并如是。”
4.^《大唐西域记》卷5〈羯若鞠阇国〉:“临殑伽河有三僧伽蓝,同垣异门,佛教严丽。僧徒肃穆,役使净人数千余户。”
文字“净人”基本认知
一、南传比丘不持金银,因此若有净人(或受持五戒的居士)能够适当帮忙处理与金钱有关的事物,就能让比丘在生活上及行政上更能顺畅,并减少修行及弘法上的障碍。
二、僧团须要在家居士作为外护,而居士若能亲近如法的僧团或比丘,则可于佛法的领域里更深一层体会法味。居士若能进而当任「净人」(Kappiyakaraka比丘的随从),则更能亲近比丘的身教。
三.受持五戒的男女居士若希望当比丘的净人,则可主动向比丘邀请,说:「师父(Bhante),我(在某段时间)可以当您的净人,如果您需要任何帮忙或服务,可以告诉我说。」。比丘也可以主动邀请居士当净人。
四、净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帮忙一位或多位比丘处理日常的需要。
五、有些居士想要供养比丘但不知比丘受持不持金银的戒律;净人当时若在旁,则可主动处理,并告诉施主:「我是净人,可帮忙师父处理日常生活必需品。」
六、施主委任净人供养比丘「生活必需品」的等值品(cetapana资金)事宜之后,可直接跟比丘讲:「我供养师父日常生活必需品价值若干,已交代给某净人,若您有需要任何必需品时,可以向他索取」。施主也可请净人代为报告。比丘被告知之后才能提出必需品的索求。
七、比丘通常会主动告诉净人他欠缺的日常生活品,以便净人能从施主已供养的「生活必需品」(catupaccayo四资具﹑钱)中,适时的拿出来使用。而净人(或居士)亦可善巧观察,主动关心比丘是否有欠缺日常生活品。
八、若施主知道比丘受持不持金银戒,且想要供养比丘,但当时净人不在身旁,而只有比丘与施主,这时施主可善巧地请问比丘:「哪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应将供养的资具放置哪边?」并且告知比丘:「师父我供养您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价值(多少)元,请转告净人。」
九、净人可帮忙处理施主供养比丘的「生活必需品」。如果比丘没有资具,也没有净人或不用净人,那么施主可直问比丘:「师父最近有没有需要什么?」或可邀请说:「师父若有生活上的需要时,请告诉我。」如果施主有这样的邀请,比丘在四个月内,可以找施主表明他的需要。施主也可以提出「终身」的邀请。
十、净人因不谙戒律或正法,有时心中会有疑点,因此适时且适当地提出问题是正确的。除非有下列特定的因缘,净人才不再护持某比丘:「有诸优婆塞以小小瞋嫌比丘便不复敬信。佛言:优婆塞不应以小小事不敬信比丘,若比丘成就八法然后不应敬信,(1~4)毁訾三宝及戒,(5)欲不利诸优婆塞,(6)与优婆塞作恶名声,(7)欲夺优婆塞住处,(8)以非法为正欺优婆塞,是为八。」(《五分律》卷第二十六﹐大正
以上就是对净人的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寺庙中我们都是要好好的去念诵佛经的,这样我们就是慢慢的体会佛经中的含义,就是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的,解脱自己的内心,更好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现在很多的师兄开始每天学佛,每天坚持不断的去念诵佛经修行,经常的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对于修行和念诵佛经一定要用心和坚持。那师兄你知道出家沙弥净人应该需要知道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善根。出家跟俗世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沙弥、净人阶段要完成由世俗人向出家修道人全方位的转变,不仅外在形态上剃除须发,穿上僧服,而且观念上也要随之转变,沙弥班开设的相关课程就是为帮助大家完成这种转变:
首先要有持戒意识,严持戒律。《沙弥律仪》课中十戒和二十四威仪是很重要的行为规范,近为比丘戒之阶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一定要将其学好,落实在行为当中。戒律是僧格的保证,僧格的尊严要靠持戒。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持戒得安乐,亦有助于往生西方净土。再就是要淡化我执,谦卑恭敬,身心柔软,降服我执、我见、我慢,以后你修行就比较能上正轨。世间人强调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很强,崇尚竞争,佛门恰好要“向我开炮”。到丛林里要听招呼,不能自我意识很强。发菩提心的第一要素就是无我的智慧,念念想众生,舍己从人,要恒顺众生,不是恒顺自己。你头脑中要是有坚固我执,菩提心发不出来。
其次要往道上汇,不要把人我是非、争长争短习气带进僧团。之所以安排大家在劈柴,作饭等培福岗位,就是为提供磨砺心性的环境。你学历越高,本事越大越要从基础做起,吃亏是福,降服我慢。你要常常想到自己什么都不行,一切从头作起,原来世俗的任何成功在这里都消为零。为道日损,作减法,与世间法恰好相反。
再次要高度重视未来修行法门的选择。德凯法师讲解的《净土宗教程》,就是引导大家从一开始就能走上正确的修学道路。大家一定要对净土念佛法门产生甚深信心,生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恳切愿望,像护持命根子一样执持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二六时中忆佛念佛,今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道业圆满的标志。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你一定要透过信心一关,不要打妄想还有比净土法门更殊胜的法门。在这个时代能够把戒律、净土比较完备的学到手就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的智慧、生命、时间有限,不要打妄想成为大通家,要在最得力的地方加工用力。
第四要发菩提心,行法布施。出家是大丈夫事业,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出家人被尊称为人天师表。出世间心中以菩提心为最高,菩提心是诸善中王。发菩提心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先决前提,一定要把菩提心发出来,不忍众生苦,那堪圣教衰。当今中国大陆的虽然寺院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跟传统社会出家人数相比差得很远。再加上大众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要长期熏修,提高文言文水平,能深入经藏,通达教理,为弘法作准备。弘法是家务,出家众一定要作到法布施,当生努力为佛教、为众生作事,与众生一起成长,心里要时刻装着众生。言谈举止以佛法为考量标准,讲一这句话,作一件事,要跟佛法是不是相应;对众生、对佛教有不有利益,对众生、对佛教有利益的你就作,没有利益就按兵不动。
第五要全面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珍惜时间,围绕课程设置制定学习计划,持之以恒的念佛、拜佛、诵经、研教、打坐,尤其是执持佛号,每天除了规定的早晚功课之外,要多念佛。大家在做手头事务的当下也要默念佛号,不要高谈阔论,说那些世俗无益琐事。保证每天都有进步,不要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的混日子。出家人类似“正规军”,应该要更专业,要培植福德、智慧,打开心量,开发智慧。争取做到拿起钢笔来能够写文章;拿起毛笔可以写点墨宝;读诵经典很通达;登上讲坛可以讲经说法;在念佛堂或禅堂修行更是一等一,如此方能让大众心悦诚服。很多高僧大德刚出家时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因为持之以恒,真诚恳切修行而得到佛菩萨加持,最后智慧开发,教化一方。
以上就是对出家沙弥净人须知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是有帮助。菩萨是非常慈悲的,也是非常厉害的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经典,佛教师兄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对师兄是非常好的。
...查看更多学佛的人已经有很多了,在身边有很多人开始念诵佛经,在念诵的时候要用心和坚持。佛家中有一部分是净人,净人是古印度过来的,它是指在寺庙中服劳役的一般人,他们没有出家受戒,可以执行某些佛教中受戒律不能做的日常事物。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念诵佛经,要注意一下注意事项!
诵经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
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4.所在处若有佛像,应先礼佛三拜;若无佛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
5.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翘脚]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6.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7.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迭经页。
11.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12.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洒于清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读诵经文时,对所诵念的经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杂念、妄想,就要赶紧将心收回来,保持专注。如此诵经,不但可以启发智慧心,也可以培养定力。最后回向时,不仅回向给自己及亲友的冤亲债主,更进一步回向无上菩提,且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即在无形中与无量众生结下善缘,不仅自利还能利他。
以上就是对佛家净人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并且要坚持不断用心去修行,这样才能对师兄有很大帮助的,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好处。
...查看更多-
佛教中的净人是指什么
净人是佛教中的词语,在古印度中流行,就是在寺庙中服劳役的一般的人,他们没有出家没有收到戒...
-
净人不可为僧团去攀缘
学佛是可以让师兄自在的生活,让师兄不在为了生活中的烦事困于心。经常念佛是可以让师兄可以获...
-
净人的定义
学佛的人已经有很多的,不止老人还有很多孩子都开始学习佛经。经常是念诵佛经是有很多好处和功...
-
净人的基本认知
修行路上是孤独的,师兄一定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好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寺庙中都要...
-
净人的注释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师兄去修行佛法,有很多的师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让师兄可以自在的生活。坚...
-
净人如法才干净
学佛的师兄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佛家戒律,这样对师兄可以更好的获得功...
-
净人所行是净业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开始学习佛法,经常的修行,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经常的念诵佛经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