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禅
说到修禅,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今天要介绍的关于禅的知识为看话禅,看话禅与“默照禅”相对称。为临济宗大慧宗杲之宗风。看,见之意;话,公案之意。即专就一则古人之话头,历久真实参究终于获得开悟,此种禅风称为看话禅。
此禅风先慧后定,与默照禅之先定后慧大异其趣。看话禅之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赵州从谂之“狗子无佛性”为始,而于唐末五代,拈提古则公案以摧破知觉情识之风极为兴盛。至宋代大慧宗杲则极力主张专门参看一则话头,后之临济宗皆奉为圭臬。尔后其风益盛,如明代中峰明本特为揭橥麻三斤、柏子树、须弥山、平常心是道、云门顾、赵州无等古公案,颇影响一代之禅风。明、清以至于今,此禅风犹未绝。此外,宋代以后,禅净合习之思潮甚盛,以“阿弥陀佛”四字为公案之风极盛一时,此亦为看话禅之一种。(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一之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
——【佛光大辞典】
◎附一︰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摘录)
在宋代,除了文字禅以外,由宗杲开始还把对公案的运用转到另外的一途。原来一般是把公案看作正面文章来理解的,但宗杲认为,直接从公案上并不能看到祖师的真面貌,应该提出公案中某些语句作为‘话头’(即题目)作参究。其目的在于作‘杜塞思量分别之用’、‘扫荡知解,参究无意味语’。例如,临济赵州一家,曾有人问他︰‘狗子有无佛性?’赵州答曰︰‘无。’这是赵州公案。现在不管这一公案是否与当前有关,也不是完全参究这一公案的内容,而是把这一‘无’字取出来,始终作为参究之用。这种作法可说是对文字禅的矫枉过正,从而使之倾向于非理性主义方面,认为不是从文字中来求得理解,而会自发地产生一种聪明。因此,他们常说︰‘有解可参之言乃是死句,无解之语去参才是活句。’这就叫做‘看话头’,或曰‘看话禅’。
◎附二︰圣严《禅门解行》〈公案禅与默照禅〉(摘录)
看话禅
此即是公案禅的另一个名称,又叫做‘看话头’。起源于临济宗下的大慧宗杲(1089~1163)。宗杲先学曹洞,后学临济。结果,他对于曹洞宗的‘默照禅’,极为不满,而评为‘默照邪禅’。所谓看话,是从一个个的公案,来勘验修道者的见地程度,公案中的前人对话,均有不同的修证层次,从公案的表面看,和说明公案的内容,是多余的,要看公案中主题的内涵是什么,才是看话工夫的目的。所以,在未得亲自悟透之前,公案仅是一种工具,悟透之后,才能发现其活活泼泼的精神所在。亲自悟透禅宗祖师们的过去发生过的开悟的案例,用知识的推理或想像,不能达成目的,必定要对公案中的话题,起大疑情,只发问而不能自行以推理方式来求答案。
宗杲于抨击‘默照邪禅’的同时,提倡了‘狗子’、‘佛性’等看话头的用功方法,以看话头来摧破思虑情识,使得修行者在突然间,达到大悟彻底、平等一如、不即不离的自在境界。到了中峰明本(1263~1323),经常所提的话题是︰麻三斤、柏树子、须弥山、平常心是道、云门顾、赵州无等。据《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一之下云︰‘或谓传灯录,一千七百单一人,皆是知归外言,解迎刃,初不闻说做看话头工夫(中略)。谓做看话头工夫者,固不是契直指单传之旨,然曾赚人不落草,最是立脚稳当,悟处亲切也。纵不悟此心,但信心不退转,一生两生,亦更不得不开悟。’
因此,更有人主张︰‘抱定一句话头,坚挺不移,若不即得开悟,临命终时,不堕恶道,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可知,看话头、参公案,乃是禅宗的利器,在中国南宋以后的禅宗诸祖,大抵多用此法,所谓‘参禅’二字,即从看话头、参公案的方法而来。
上面就是看话禅的简介了。我们要知道禅悟,必须靠你自己去发现、去追寻、去领会、去实践。光用嘴巴问或者只会用嘴巴说,你的思想或思维只是在那里“原地踏步”,无法领悟禅的真谛。
...查看更多
今天要介绍的关于禅的知识为看话禅,其实我们在修禅的时候也是可以去看一看一些关于修禅的历史和知识的。而看话禅就是临济宗大慧宗杲之宗风。不过很多人还是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看话禅”?
“看话”就是参究“话头”,而“话头”就是公案(特别是公案中某些典型语句)。实际上,“所谓话头就是问题、疑问”,“参话头是拿你平生最怀疑的问题来参究”,而其目的是要找寻和把握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宗杲明确指出,本来人人都是佛,“人人有个主人公”(《大慧语录》卷五),“人人本有,各各天真”(《大慧语录》卷十八),但由于妄想情识所蒙蔽,“只为无始时来无明业识所覆,所以不能现前”(同上),“以致昧却本地风光、本来面目”(《大慧语录》卷二十五《答曾侍卿》),参话头就是要打破“心头黑似漆”(《大慧语录》卷十五)的“漆桶”(《大慧语录》卷十六),找到“自家本命元辰落著处”(同上)。
他在一首偈诗中说:“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不识本来真面目,将谓人题德峤诗。”《大慧语录》卷一)要知道,禅宗所追求的就是那个“本来真面目”,也就是生命的原型本色,而“本来面目乃是一个人最深的内在或自我或本来生命”,禅家一生的参悟禅道,就是要摒弃妄心而把握真心,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本来真面目“乃是人性的灵光,是生命之美的最集中的体现。
上面就是关于什么是“看话禅”的讲解了。顿悟禅意,晶莹剔透的感悟,就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者视点,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看清人生方向……禅的智慧为处在利欲纷争的尘世里,注入了一股除去烦恼的清泉,是当代最能福佑世人无尽的智慧宝藏之一。
...查看更多
相信有的师兄是听说过看话禅的,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的就是看话禅。看,见之意;话,公案之意。即专就一则古人之话头,历久真实参究终于获得开悟,此种禅风称为看话禅。而且虚云老和尚也是开示过关于看话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虚云老和尚是参话头而悟道的。三十一岁时,天台融镜法师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此后行脚参学,研究经教。五十六岁时,在禅七期中,因开水溅手,茶杯坠地而虚空粉碎。他以后在禅堂中引导学人,也是以参话头为主要的方法。虚云老和尚在禅堂的开示中,把参话头的用功方法和参话头的理趣说明得相当清楚。「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对于「参话头」这一宋代以后流行于中国的修行方法,吾人可以透过虚云老和尚的解说,而得到切要的理解,亦即了解它是如何引导人们发无漏慧、体现涅槃的。这种理解,相信有助于人们了解佛法与禅的本质,也有助于对「看话禅」这一方便的定位。认清理路看话禅是参一句话头,如:「拖死尸是谁?」「念佛是谁?」由此而引导学人顿见本来。若不了解其中的理趣,话头与悟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古人,亦由学者对参禅者话头的理路,多是没有摸清。有的人东参西访,南奔北走,结果闹到老,对一个话头还没有弄明白,不知道什么是话头,如何才算看话头;一生总是执着言句名相,在话尾上用心。
「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因此,弄清楚看话禅的理趣,对于参话头的人来说,无疑是最要紧的事。一般参话头的人不了解这一层,以为只要死拚猛撞,终有一天会打穿漆桶。如明末莲池大师辑古代禅师辛苦参禅的故事,成《禅关策进》一书。自序云: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
「势自鞭逼前进」,几乎成了所有参话头的人共同的信念,然则虚云老和尚却把「摸清理路」当成最切要的条件。他说:“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着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不是很显著的例子吗?”以毒攻毒正是因为若不弄清楚理路,看话头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作用,所以虚云老和尚称它为「以毒攻毒的办法」和「不得已的办法」,而对早期禅宗直指人心的法门寄予崇高的向往。他说:“宗门主参禅,参禅在「明心见性」。”这个法门,自佛拈花起,至达磨传来东土以后,下手工夫,屡有变迁。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师徒间的传授,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平日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已。宋代以后,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讲了做不到,譬如说「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总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恶。
到了这个时候,祖师们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教学人参公案。初是看话头,甚至于要咬定一个死话头,教你咬得紧紧,剎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处,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万念,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如恶毒在身,非开刀疗治,难以生效。其实,以「直指人心」为特征的禅宗,之所以不能「随方解缚,因病与药」,而一定只能以一种方法「以毒攻毒」,并不能用「人们的根器陋劣了」这个原因来解释。相反的,这正说明禅门的衰微,后代禅师逐渐失去杀活自在、纵横予夺的大机大用,所以无法言下教人领会。就如同虚云老和尚自己说的:“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
当下即是的事,当然可以透过「随方解缚,因病与药」的方式使人顿悟,而不必一定要用某一特定的迂曲方法。又,事实上,虚云老和尚应该也有用「直指人心」「随方解缚」的方法来接引学人。譬如他说,对于久参话头,工夫纯熟的人:“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所谓「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应该就是透过明眼善知识的破疑解惑,而言下见性。不能因工夫绵密而自悟的人,相信虚云老和尚也有那样慈悲与方便,为他直指人心。看话头即是观心事实上,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虚云老和尚把参话头的理趣说出来,不要学人死拚猛撞,就是某种程度的「直指人心」了,只是他要学人自己去认取、自己去肯定、自己去断疑证真罢了。禅宗讲「啐啄同时」,学人自己的认取和肯定,也是开悟不可缺少的因素。虚云老和尚既为学人指明了,剩下来就是学人如何认取和肯定的问题了。他怎样说明参话头的理趣呢?首先,问题不在话头本身。
他说:「话头,其实都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重点在于话头引导你去观察万法的起源—心。他说:“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如何是心之体性呢?虚云老和尚明白的告诉学人:“观心,即是观照自心清净觉体,即是观照自性佛。心即性、即觉、即佛,无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无往无来,就是本来现成的清净法身佛。”如何认取清净本心呢?他说:“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昼夜六时,行往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
这些话都是语语见性,真实不虚的。有了这样明确的指示,学人若再亲自去认取和肯定的话,断疑证真并不困难。所以虚云老和尚才会指出,高峰原妙祖师所说的:「学者能看个话头,如投一片瓦块在万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开悟,当截取老僧头去。」这句话不是骗人的诳语。不是直指人心但是和祖师禅最大的差别是:祖师禅的直指人心是在老师的证德与方便、学人的疑情与信心之条件下,以师长的威德和肯定力直接使学人认取本来面目,而看话禅则须学人自己去肯定和认取。相对于「直指人心」的祖师禅来说,看话禅中师长的加持力要少得多了,所以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在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一言半句就悟道了」,而后代即便以「参话头」这样「以毒攻毒」的方法,悟道仍然较难,其间的差别正在于师长的直指与肯定力之有无。没有师长的直指,学人要放下狐疑,全身跳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即使虚云老和尚把参话头的理趣说得这样明白,对心之体性的说明又毫无隐讳,但是明白理趣,工夫又成熟的人仍然不一定会悟道。比如他鼓励新学的人:“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但要缓急适度,不可操之太急,发生病障。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亦即「日久功深」还要碰上「因缘时至」才能悟道。因此他又说到工夫纯熟的老参的难处:“所谓老参,是指亲近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因此他虽然勉励老参:「到这时只要不自满、不中辍、绵绵密密做去,绵密中更绵密,微细中更微细,时节一到,桶底自然打脱。」但仍要补上一句:「如或不然,找善知识抽钉拔楔去」。
亦即看话禅的理趣是要学人认取心之体性,以洞悟本来。但它用的方法却是要学人自己不断的去摸索而不为之决断,即使工夫纯熟了,却还是要「因缘时至」,否则等同「冷水泡石头」,无法断惑证真。事实上,佛性是本来现成的,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原是自己本份之事,怎会难于了解呢?只是要度越疑惑,直下承当而体证无生,没有明眼善知识的慈悲晓示和肯定加持,要狐疑成性的凡夫息诸狂想,仍是比较不容易的,乃至于肯定了又疑惑,当面错过的事也可能一再的发生。所以「工夫纯熟」,并不必然「桶底打脱」,这是看话禅与祖师禅的最大不同处,也是主要差别处。千圣不识达摩机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这样说,虚云老和尚虽然提倡看话禅,但是他不像一些盲眼禅师或是独眼禅师给人一个话头,然后就要人死拚活撞,而是将祖师禅直指人心的精神,贯穿在看话禅的理趣中,向学人说明「心之体性」,而要学人依循适当的方法,自己去认取、去肯定,从而自知自觉自作证的了悟「自性清净法身佛」。
进一步说,老和尚虽然教人从参话头入手,但是却在说法时,一再的把内证的「本来清净」「当下即是」表露无遗,如说:“你我现前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周遍圆满,妙用恒沙,与三世诸佛无异,但不思量善与恶,与么去,就可立地成佛,坐致天下太平。”妄想无性,当体即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究实言之,真妄一体,生佛不二。生死涅槃、菩提烦恼,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别,不必欣厌,不必取舍。此心清净,本来是佛,不需一法,那里有许多啰嗦—参。学者若能于此直下承当,又何必像演若达多那样,参什么话头呢?正是「释迦慈悲眉拖地,千圣不识达摩机。」结语祖师禅讲究的是「啐啄同时」「师资道合」,而话头禅则是要学人自己去度越疑惑,体证无生,孰优孰劣也实在很难一语论定。但是正如「开悟见道」一语所表示的,现观缘起,悟一切本不生,这只是解脱道的初阶而已,只是不再盲修瞎练,说食数宝,而确实知道该如何修行而已;净化习气,止息贪瞋,还有绵密的工夫要做。
而且,如果「悟道」这一关不能尽速通过,佛法恐将一直只是人们推测卜度的见解,不能化为具体现实的经验,种种悟后起修的方便,将成遥不可及的东西,被束之高阁,怎能算是佛门之幸呢?般若智慧与涅槃体验是人类精神文明与心灵艺术的伟大成就,对于苦海出没的人们,得到歇脚处的人怎忍心让他们死拚活撞,而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安顿呢?再从广泛的修行次第来说,一个佛法的指导者应当能适切的引导学人,在悟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基本人格、积聚福德资粮、培育禅定力等等,在悟后还要引导学人坚固悟见、净化习气,以及传授种种觉他方便、大机大用,以续佛慧命。
「开悟见道」只是佛法修行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它是一个决定性的环节—因此一个方便具足的善知识应该能够观机逗教,给予每个人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他在解脱的道次第上不断前进,而不应只是教人如何开悟见性而已。如果不能分辨根器,像有些禅师那样,谁来了都给他一个话头教他参,甚至马上要人「势自鞭逼前进」,怎能不贻误众生呢?参话头是为了觑破无明,明心见性,这从道次第来说,是从修慧进趣见道位的过程。
因此参话头这个法门,恐怕只适合给闻思慧已经有基础、心灵开放无压抑、人格成熟、基本定力具足的人来修才会受用。否则真会像虚云老和尚说的:“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哪里会放大光明呀?可怜啊!可怜啊!好好的儿女,离家学道,志愿非凡,结果空劳一场,殊可悲悯。”《金刚经》说:「法尚应舍。」舟为渡河而设,已渡河的人固然不应背着船,未到河边的人如果也强要背着船走路,恐怕也是愚不可及的吧!因此奉劝一心想要开悟的同修,学佛先从做人开始,善巧七阶等资粮具足了再来探究大事。届时临门一脚,有何难哉?
上面就是关于从虚云老和尚的开示谈「看话禅」的讲解了。禅的精髓是当代人士提升智慧的非常有效最直截的途径。通过感悟禅宗智慧,人们可由事业的成功走向人生的成功、觉悟,且终生受用。
...查看更多-
何谓看话禅?
相信有的师兄是听说过看话禅的,那么何谓看话禅?其实看话禅就是一种禅风,与“默照禅”相对称...
-
传记 | 看话禅创始人宗杲
相信有的师兄是听说过看话禅的,那么何谓看话禅?其实看话禅就是一种禅风,与“默照禅”相对称...
-
「看话禅」径山寺的佛光与茶
在禅宗是有很多的修学方法的,这些方法是非常殊胜的。而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看话禅的,看,见之...
-
看话禅与默照禅的介绍
很多师兄都是知道看话禅的,这是非常殊胜的禅宗修学方法。看话禅与“默照禅”相对称。为临济宗...
-
宋代看话禅及其思想特质
很多师兄都是知道看话禅的,这是非常殊胜的禅宗修学方法。看话禅与“默照禅”相对称。为临济宗...
-
宗杲论看话禅的本体依据是什么
很多师兄都是知道看话禅的,这是非常殊胜的禅宗修学方法。看话禅与“默照禅”相对称。为临济宗...
-
宋代禅学的主流——宗果的看话禅体系
很多师兄都是知道看话禅的,这是非常殊胜的禅宗修学方法。看话禅与“默照禅”相对称。为临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