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菩提心是指人类的深层潜意识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谛的愿望,在三层人格分类法中,显意识,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菩提心的缘起是其中的证自证分在第七识中的体现。
居于深层潜意识的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于探求生命的真谛,容易被各种假相,假理,假自证所迷惑。求知欲进一步在显意识中创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有了主动的分别,因而更加的模糊,变得迷茫,但是当主动的方向找准了,又能剥开求知欲的模糊性,发现深层潜意识中的真实愿望,从而下决心探求生命真谛。这种情况叫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主动性,但从根本上讲是发现。发现本来就有的愿望。
...查看更多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如果从发心本体的侧面来分,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
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如《入行论》云:“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就拿一人去拉萨来说,首先他心里怀有“我要去拉萨”的想法。同样,最初心里怀着这样的愿望: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相当于“欲行”,这就叫做愿菩提心。要去拉萨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要的口粮、驴马等以后就正式启程上路。
为了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在实际行动中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相当于“正行”,这就叫做行菩提心。这样的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属于世俗菩提心。在资粮道、加行道中依靠这样的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心的威力,最后在见道中现量证悟诸法实相真如、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智慧实义,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真正的胜义菩提心必须依靠修行力才能获得,不依赖于仪轨。
在世俗和胜义两种菩提心当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心和行心。愿心可能很好理解,就是说“我发愿想去哪里”。行心指的是“你有这个愿望,你就具体产生行为”。愿心和行心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只有愿心没有任何行为,能否说他相续中产生了真正的菩提心?不敢这样讲,因为他只有发心却始终没有在任何行动中体现。可能有些人可能想:“我自己都是一个薄地凡夫,有什么能力利益别人呢?”其实,这指的是人的一个心态,而不是能力。如果,我们相续中真正产生了愿菩提心,心里真实产生了这种意乐和愿望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愿心必定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当然,表现在行为上跟实际能力也有些关系,有些人有智慧、有能力,愿心表现出来饶益他人的能力就强一些;有些人能力可能不是很强,表现出来就不是那么明显。
...查看更多经常有人说要发菩提心做大乘人。我是由衷的随喜赞叹。但是,大多数人发菩提心只是发了外表而菩提心的根本确缺失了。菩提,其实就是佛,又名自性清净心、真如。发“菩提心”,就是我们用来修行的五蕴身随学“菩提”,发起要做一个“菩提”的愿望。我们来看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怎么说的:信成就发心,略说有三。一、发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二、发深重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愿拔一切众生苦故。” 《大乘起信论》说需要具足三个条件才算发菩提心,一是要如理正念真如法,二是要行一切善,三是要度一切众生。
"如理正念真如法"。真如就是菩提,我们要保持正确领会真如这个法的念头,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就应该懂得真如(这里指的法身佛,非应化身佛)到底是怎样一个法。比如六祖慧能在开悟明心的时候脱口而出、描述的:本自清净、本无生灭、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等等。
大部分的佛弟子发菩提心,只满足后两个条件,但第一个条件“如理正念真如法”却不知道,不能算是发起菩提心。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的发起,应该是因为第一个条件对“真如法”的如实领会,五蕴身随学菩提(法身佛)的体性而发起的。因为菩提,随时随地都在行一切善;菩提,随时随地都在度一切众生。所以,必须三个条件具足,才算是信成就发心,由此起算三大阿僧祗劫后必能成佛。也只有发起真正的菩提心之人才算是修行佛菩提道的大乘人。发心,就是发愿,只有大慈大悲的大愿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佛果。
为什么这么多修行人发菩提心,确很少有人真的发起菩提心呢?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佛法的传播以及对佛经的诠释已经出现了各种变异的原因。佛法的传播和弘扬作为因缘法,有个必然的规律,那就是:生、住、异、灭。也就是无常的变异的,最终会消忘。佛教的传播分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本师释迦牟尼佛于2000多年前在印度开创佛教传法,至今已经进入最后的末法时期了。
...查看更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如何发菩提心?
原文大乘正宗品: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
-
发菩提心的人是什么样
如果大乘行者(菩萨),不能正确理解佛法的真实含义,而生起偏离佛法的异见、邪见,或讲解宣传异...
-
发菩提心有什么意义
大乘佛教鼓励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行六度四摄,圆成无上佛果。四大菩萨就是我们最好的榜...
-
菩提心有什么特征
凡夫心之特点为不觉,又称无明。因无明所惑,导致我法二执及贪嗔痴三毒,由此造作轮回之业。所...
-
修菩提心的方法
菩提心即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大智度论》卷四十一曰:“菩萨...
-
如何修菩提心
菩提心——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成佛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上求佛道、...
-
菩提心略修法
虽然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非常巨大,可能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其实有了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