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法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法是这样的伟大!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只要你教人做好事,这一点终归是对的。所以一切贤圣,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你也好,他也好,对于道的了解,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他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查看更多所谓“无为法”,即代表着宇宙真相,也就是事物的根本。
所谓“有为法”,即凡是以自己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界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准则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为法。
“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那么这就是无为法;但是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
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都否定其他两人的做法,并不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有为法”。
...查看更多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三藏十二部大藏经中的经典,是般若经。般若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事相的辨析,揭示诸法的空性,和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也就是佛性。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本来具足的这种佛性。
佛性是亘古不变的,不因因缘而生,是绝对的,不是对立的,不是谁去创造了它,而是释迦牟尼佛佛、诸佛发现了它,证悟了它。
佛性就像《心经》上讲的一样,特点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无形无相,无善无恶,永恒存在,亘古不变,这就是佛性。佛性人人具足,本来存在,所以释迦摩尼说“即心即佛”,这就是“无为法”。
...查看更多-
六种无为法是哪六种
(一)“虚空无为”。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的一真法界的空性。真如佛性量同虚空,没有妄想、没有杂...
-
如何理解“无为法”
什么叫“无为法”呢?我们知道,很多老道也是讲“无为”的对不对?古代的人还说当个皇帝也要“无...
-
无为法和有为法的区别
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佛学分析、阐释宇宙人生之现象与本所使用的一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依...
-
佛法的本质是无为法
追求往生的人,都认为这里不好,那里好,所以才希望自己死后能离开这里,到那里去。他们的心中...
-
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
-
学无量心修无为法
佛教是不争名利的,你们要明白争名夺利争到最后是争空名夺空利。什么都想争,争到最后你们争到...
-
契入无为法才开始真正的修行
契入无为法才是修行的重点所在。自觉共修是为了能够巩固和保有安祥。把自觉融入到生活,才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