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死无常2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6:19作者:学典国学网
凡夫的心是无法自主的,一直被各种因缘所左右,被各种外境所吸引,加上人道是三善道之一,因此痛苦都不会太长,没多久就会被淡忘,人们又开始过新的日子了。
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著名的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禅师的本意是说,如果放下执著,那么无论春夏秋冬,当下都是解脱。但是凡夫俗子是怎么做的呢?凡夫俗子心中充满了常执等各种执著,因此心中被闲事占据,当然也会对本是虚幻的春夏秋冬等等的事物产生执著,虽然淡忘了痛苦,但是虚度了时光。之后大家会发现,自己突然变老了,死主马上要出现了,已经没有多少在世的时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生的寿命越来越少,因此时间是众生真正的怨敌,就像是一刀一刀在切割众生的刽子手。
思维死无常,分三根本(人决定死、死无定期、死时唯有佛法能作利益)。三根本,各具三因相,共为九因相。
01、人决定死 分三因相
1.死来不可拒。
经中所载佛与声闻缘觉均经灭度,凡夫何能免死。过去大学问人,大富贵人,尽舍形寿,我岂例外。今大地有情,皆寿不过百岁而死,我亦同然,推之未来,凡受生亦必有死,则死之义决定。彼死主操吾生命,其来也,虽有大力,不能挫其一毫;多财,不能邀其一有;升天入地,不能避。移形改貌不能脱。故死来决定,不能拒绝也。
2.因寿量日减而知必死。
人的寿命,有如藏金,日耗日少。常人年复一年,消其寿算,以就死城,度日益多,距死城益近。此尚是指不遭意外之平等寿量而言。何况更有横夭,就好比将屠宰之羊群,步步接近屠场,寿命缩短;人亦如之,决无不死者。
3.活在世上,少有修法之空闲。
以人生六十岁计,修学正法时,不过四五年,甚至尚有不到四五年者。若以闭关清净修法之时日计算,至多不过千余日。或与佛无缘,或虽有缘而迁延自误,及死主现前,追悔无及。喻如日影沈山,转瞬即归黑暗,诚可悲矣。以上三因,明决定死之义。
02、死无定期 分三因相
1.寿量不定
佛说南赡部洲众生,寿命无定。未法时代,人寿尤其无定。人之寿夭,既苦于不能自知,而死主又不为预告。
死在何时,非能预知。有在母胎中即死者。有出胎仅数时死者,数日死者。此后则有童年死、少年死、中年死、老年死,各各不同。有身体原强,而忽然死者。故无论少壮康强,皆不能恃。2.死缘多,生缘少。
世间生缘少,而死缘多。寿命如狂风中灯,不待油尽,突然熄灭之因素甚多。佛说横祸飞灾不属于疾病者,有八万四千种;属于疾病者,不可计数;属于魔事者,三百六十种,皆可令人丧失寿命。
又人身四大,地水火风,喻如四毒蛇,同置一筒,互相吞噬,以强凌弱,任何一种炽盛余三则受损害,人必患病。故因四大不调而死者,比比皆是,故死缘极多。
3.人身脆弱,随时可死。
龙树菩萨说,人之形体如风中烛,水中沤,一吹即灭,一触即坏。经云:大地须弥大海,一经劫火,悉成灰烬,何况人身血肉,岂能久存。
03、死时唯有佛法能作利益 分三因相
1.亲友围绕 无一能留。
众生平时不畏无常,及临命终时,则恐怖悲啼,手忙脚乱。但学佛者,与此相反。随时思死无常,迫切追求正法,串习力成熟,时至而行,决无惊恐,心有所主也。
如果习知死主为我冤仇,早晚必将贼我,即精勤修学,以作堤防,临终如赴长途,资粮具足,无有顾虑。
所修正法,以菩提心要。修菩提心,常发悲愿,即为御侮之兵器,上路之绝好资粮,死来不但毫无痛苦,且当安然以逝。故佛称善逝,此已化死事为顺缘。
设问自己与亲友是否保持健康的关系。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来获取亲友的支持与称赞,避免惹他们不高兴,我们对他们有这么贪执,但是我们死时没有一个人会随我们而来。有时与亲友的相处,又制造了许多不善业,但是死时唯有这些不善业随自己而去,亲友不会跟去。亲友并不是不重要,这里要问的是:我们与他们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关系?我们是使自他产生善心还是产生许多贪执并且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2.悦意财物 不能携去。
设问自己,是否以正确的方式对待钱财。我们花很多时间来积聚、守护和享用它们,但是死时它们却不会随我们而去。即便是百万富翁,临终时只得留下钱财。我们可以拚命工作,挣钱买舒适的寓所,购买种种家具等种种财物,但是死时没有一件可以带走。为了得到和保护这些财物,我们常常造许多不善业——有时产生许多贪执,有时违反戒律或伦理道德,但是死时唯有不善业跟随着我们,而由造不善业所得到的财物却不随我们而去。
我们为了生存,的确需要一些钱和资具,这是客观现实。问题是我们与它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关系,还是由于过份地贪执而把时间都浪费在悦意财物上。
3.自身骨肉 亦须弃舍。
死时我们也不能携带自己的身体而去,所以我们要设问:自己和身体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关系?我们自出生以来,就一直与这个身体在一起,所以很难想象没有这个身体自己会怎么样,这样想有时会使我们感到恐惧。我们一生之中花了大量时间来溺爱这个身体。我们用衣服来装饰这个身体,我们确保衣服柔软舒服、冷热适中,我们令饮食尽可能地充足精美,睡在舒服的床上,对身体的照顾无微不至,同时我们也为身体担忧:一旦打了喷嚏就以为生了病。但是死时这个身体却抛弃我们,而跟随着我们的却是因贪着这个身体或为保护它而造的不善业。
照顾身体、使它健康是必须的,但是不应该溺爱身体,以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生命的目标,这是因为我们终有一天要与这个身体分离。
思维死时 除佛法外 余均无益
修菩提心 发愿利益 一切众生
死时除佛法外余皆皆无益:1.亲友无法帮我不死,亲友爱侣难以接受我的离去,无法代替也无可奈何。2.财富一分也带不走,一生积聚的财富,丝毫带不走。3.身体也不得不舍弃,即使有多爱惜色身,死亡来临也需抛下。财产眷属,不能作死时利益。
若知此理,及死无定期,死来决定等义,则知死后空虚,唯有正法,始能利益。修菩提心利益最大。由此而生一种决定,专勤修习菩提心,发愿利益一切众生。(续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