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瞋恚
发布时间:2024-07-01 04:04:29作者:学典国学网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瞋恚者,从违逆不顺心引起,是对违背自己之有情,生起怨恨,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之精神作用,为瞋、忿、恨、恼、嫉、害六根本烦恼,是三毒中最重,九十八使中最坚(注一),诸心病中最难治的一种精神病态。
佛言人于世间,常喜瞋恚不调和,见恶者瞋,见善者亦瞋,见愚者恚,见贤者亦恚,饥时瞋恚,饱亦瞋恚,不别善恶,但欲瞋恚。战争都由瞋恚贪心起,所谓春秋无义战,穷兵黩武的野心家,令生灵涂炭,国亡家破。一部廿四史写尽人性贪婪、瞋恚、丑恶,若不贪权势,不会为侵占别人权益而掀起战云,不为报仇雪恨,不会雷鸣金鼓,骞旗斩将。由于互相杀伐,令流转不息,起烦恼而造业,肩负「继往开来」的轮回二重任务,循环不已,所以云三毒乃毒蛇猛兽,务必清除。瞋恚更得五恶,一是为瞋火烧身,二是自我恼乱,三是卧起便不安稳,忧恚杀人而自杀,四是入太山地狱中,经历万千毒痛拷治,五是从太山地狱中出,生为人时,面目常恶,颜色萎黑黄熟,恶人的丑色,皆从过去宿命喜瞋恚所致。恰如《地藏经》说:「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瞋恚之人,说话不尽不实,行为不正大,不肯认错,无忏无愧,心怀秽浊,伤害人命,无有尊卑,眼看到的尽感不善,把自己困在黑暗之世界中,感到天地无光。瞋恚的人,罪根增长,一切世人皆不欢喜看见他,为现世水火盗贼,恶王怨敌等发难。又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者令自己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佛说众生为何不得涅槃之乐?因瞋恚火故,瞋恚之火能烧尽一切功德,烧一切戒,瞋心又如雹,能坏善谷,瞋如大斧,能斫法桥,如毒蛇在室,不除去则会害人,一念瞋起,障百法明门。瞋恚除障道外,对我们处事及交朋结友,影响致深致远,瞋恚者气量狭窄,不能容物容人,成不了大事。
瞋恚之人,容易发怒,不能有效地控情绪,遇事未弄清楚,即生冲动,稍不如意,便暴跳如雷,令人生畏。彼人适应能力低,神经紧张,书空咄咄、胸襟浅薄、常生猜忌、恐惧、沮丧、哭泣,对人对事缺乏安全感,大家不喜与之交往,在社会上常吃眼前亏。近代语的低感情商数(低EQ)、狂躁症、情绪抑郁及思觉失调等都市病,大都是由瞋恚引起。瞋恚者更喜嫉妒、辩论及斗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佛说因贪欲心行十恶者堕于饿鬼,愚痴堕地狱,憍慢堕阿修罗,瞋恚堕畜生、受毒蛇蝮蝎、蚑蜂百足、含毒之虫等身报。
昔日有一沙门,行到草间时,听到虚空有人呼唤他,沙门甚觉奇怪,四出找寻声音来源,惟不可得,再有声言:「你莫惊慌,过去我是阿耆达王,因为堕到蛇身,所以求你为我说经,令脱此罪身。」沙门说:「阿耆达王建塔造寺,供养功德岭巍巍,当生天上,为何会堕落畜道呢?」蛇答:「我因临终时,侍人为我持拂驱蝇,久之因疲倦的原因,拿着的扇子堕到我的面上,那时我心生瞋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因生前多作福力,所以知道因果,今特求沙门,为我说归戒,即可脱蟒身,生于天上。」时道人随即为说经,蟒蛇一心乐于听法,不食七日,就此死去生到天上,数月后持花散佛,众人看见,甚为奇怪,蛇在虚空报说:「我是阿耆达王,蒙道人给我说法,令生天上,今特来奉花报佛恩耳。」由此大家知道,临命之人,侍卫病者傍侧的人,不可不护病者之心。(《众经撰杂譬喻》)
安息国王正后有一位太子,以孝行称名,克意好学,对于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国王死后,传位给太子,太子深感无常苦空,办妥丧事之后,便把国家让给叔父,出家修道。到处云游,遍访其他国家,到中国后,不久即通达华语,宣译众多经典,改胡为汉,先后所出经论有三十九部。
尊者有一位同学名法行,出家比他早,精进修行,但对施主施食不均匀的时候,每多怨怼,尊者屡次劝谏,法行都不肯改,过了二十多年,尊者向法行告辞,声称往广州偿宿世之命债,临别之时,对法行言:「你精勤修行不在吾后,而且明经施教,广为人说法,但可惜性情多瞋恚,恐怕命终会受恶形。倘我能得道,必当度你。」尊者到广州后,适遇广州寇贼大乱,路上逢一少年,见到尊者,即拔刀在手,忿怒大骂:「真得汝矣」,尊者面无惧色,笑说:「我前生欠你命债,今特来还你。」说罢引颈受刃,贼人亦真的杀死他,围观的人莫不称奇。尊者之神识,仍然生在安息国,为王太子,即今时之安世高。安师长大后,亦游化中国宣经,是时乃灵帝末年,安师往江南弘法,对人说经过庐山时,要去度化昔日的同学。行至亭湖庙时,同行有三十余只船,带备很多牲口同往祈福,人皆说此庙神祇非常灵威。是日庙神显灵,嘱咐庙祝到船中,礼请安师入庙中谈话,安师入得庙中,神对他说:「过去曾与你一齐出家学道,今为庙神,因前生布施故,得到今时信徒丰厚的供养,这里周回千里都是我的管治范围,因前生瞋恚,所以堕此神报身,今日寿缘将尽,而形丑长大,若然在此地命绝,恐怕会将江湖秽污,我当往山西泽中舍命,但身灭后恐更堕地狱,我有绢千匹及其他杂宝,请你代我立寺营塔,使我能生善处。」安师请这位神灵现形相见,神从床后出头,原来是一条大蟒蛇,安师对蟒蛇说法后,蛇悲泪如雨,然后隐没。安师取绢物后辞别而去,舟侣扬帆,蟒蛇登山送别,师亦以庙宇之物建造东寺,为蟒蛇修福。安师去后,蟒神果然当天便命尽,傍晚时候,有一少年,上船长跪安师前受咒愿,然后不见。安师告诉众人,适才之少年乃庙神,已经离恶道。从此以后,庙神不复灵应了。后人在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与尾共有数里长,浔阳郡蛇村之名,由此而得来。安世高尊者与法行法师的公案,在佛门广泛流传,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法行法师明经施教,是一位精进的修行人,只因计较供养不均而生起瞋恚心,殁后即堕畜道,尤幸过去修行,知道忏悔及求超,藉安师之力及舍财造寺之福德,方离恶道。我们凡夫的贪恚欲念,此落彼起,前仆后继,何止于一,若不猛省回头,冥冥前途,诚为可怕!
《论语》夫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殷商时,孤竹君的两位儿子,让位而逃,对于过去曾经对不起他们的人,并不怀恨在心,大幅调低与别人之间的仇怨,得贤者之名,是儒家戒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