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印祖故事:报国闭关缘有在,弘化立社法无穷(72)

发布时间:2024-11-27 04:07:56作者:学典国学网
印祖故事:报国闭关缘有在,弘化立社法无穷(72)

印光大师想到香港隐居,身边的法师如真达和尚、德森法师,上海净业社的居士其实都不想大师离开,也多次挽留大师。大师生病,真达和尚及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诸大居士都来看望,再次挽留。真达和尚说:“此去香港,路程遥远,您老不惯于坐船,如果去,吹了海风,恐怕又得生病。”又说:“您老在浙江、江苏、上海的信众极多,如果离开,大家都会感到失望,就会感到失去了依靠。我看您还是就在江苏、浙江一带闭关,就算什么事也不做,也能让大家安心啊。”大家都觉得真达和尚说得有理。关居士也说: “师父您就留下来吧,闭关的地方我们来安排。”在大家的反复挽留和劝说下,大师终于同意留下来就近闭关。

大师闭关前的心情怎么样呢?他在给徐蔚如居士的信中说:“光于去腊病旬余,因兹取消香港之行。现病已复元,不日将往苏州活埋。昨已将张慧扩为其女师昭所任之印书款一十元接到,今为彼一信,祈为转致。锡周处,随便见之,亦祈说之。所有闭关诸事,概由真达和尚及其徒明道师料理,不须挂念。光今年已满七十,想亦不久人世,倘或数年不死,及大有所得,或可一出。否则毕此一生,当不复出,以免自误误人也。现今欲令一切人得益者,除提倡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决无大效。佛法、世法欲令进化,均不出此二法。彼唯谈玄妙、拨弃事修者,适足以增长著空之邪见耳,不唯无益,而又害之。”

真达和尚与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等诸大居士商量安排大师闭关的地方,正好高鹤年居士办义赈来到上海,大家一起商量,觉得苏州穿心街的报国寺寺院不大,比较僻静,是适合用来闭关的地方。大家委托高鹤年居士去苏州一趟,劝报国寺现在的主人清禅法师把报国寺让给大师闭关。经过作工作,清禅法师同意了。真达和尚于是派弘伞,明道二师,前往接管,花数千圆进行了整修。

报国寺原在文庙西,始建于宋咸淳年间,名报国禅院。元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于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成化年间住持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47亩,成为巨刹。嘉靖万历年间东南扰乱,佛法渐衰,报国寺亦渐颓废。万历末僧慧如苦行重兴,茂林继之,以慈悲心接物利人,以智慧力敷教弘化,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受法三千余人,受戒万余人,饭僧数十万人,是为报国寺最盛时期。

清咸丰后,佛教复衰,至光绪末,僧楚泉见寺日趋衰败,发心重兴,特赴京请颁藏经。楚泉离寺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听信幕僚谎话,言报国寺有寺无僧,遂将全寺没收改建植园。楚泉请经回苏,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机缘。民国二年程德全罢官闲居,研究佛学而生信心,深悔当初毁寺之举,于是在民国十年出资购穿心街原中军衙署,重建报国寺,但规模较小,仅四亩有余,延请楚泉住持。

二月,报国寺修理完毕,诸位法师和居士送大师前往苏州。郭介梅居士有送老人到报国寺闭关诗曰:“每从絮果证萍因、慧镜光寒谢绝尘。净域禅关参一指、仁山智水悟三身。椿松树荫灵岩晓、桃李花荣佛国春。世界挽回千万劫、慈航引导出迷津。”大师的行李并不多,只有简单的铺盖和几箱经书,以及伴随大师数十年的小木凳(作枕头用)。

之前,净业社诸位居士认为,大师人虽闭关,但法贵流通,于是禀明大师,拟在佛教净业社成立流通部及赠书处。大师就命明道法师管理上百种经书的纸版和数万册尚未发出去的经书。明道法师与关絅之等居士拟订流通办法,分全赠、半价、照本三种。这种流通办法,旨在弘法利生,与一般书店的营业谋利截然不同。各处需要印书都可与流通部接洽办理。

三月,大师撰《佛教净业社流通部序》。回顾流通善书、佛书概况:“光滥厕僧伦,已五十年,于世出世俱无所益。每念世道人心,愈趋愈下。拟流通善书,及浅近佛书,以期挽回。民国七年遂有《安士全书》之刻。以此书即世间因果,显儒释真理。智者观之,直登觉岸。愚夫观之,亦出迷途。至十年友人劝缩小排印,遍布全国。但以人微德薄,只募印五六万部。自后陆续印者,亦达五六万部。

《印光文钞》,亦印数万。此外单本者,有十余种,随缘印施。黄涵之《弥陀白话注》,已印数万。《心经》及《朝暮功课白话注》,当更为学佛者所乐观。许止净《观音本迹颂》,已印八万。《历史感应统纪》,已印六万。此书后来,当有数十百万印行之事,实为挽回世道人心之一大根据。此各种书,均留纸板,或二三四付不等,以期后来续印耳。”叙佛教净业社流通部缘起:“光老矣,欲灭踪长隐,以待临终。而王一亭、施省之、聂云台、沈惺叔、关絅之、黄涵之等,与明道师商定,在净业社内,设立流通部,安一二真心实行,自利利人之士,以料理印施等事。则源源相续,流通无已。除此板外,若有合机益世之书,亦当排印流通。”佛教净业社流通部的赠书部分就是弘化社的前身。

四月,真达和尚、德森法师等恭送大师正式入关开始闭关。关房两间,内为礼佛诵念经行之所,外为著述起居之所,有朝外的窗户。大师在关房窗户上贴的闭关启中说:“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释印光谨白。”

起初大师本欲谢绝人事,闭关专修,但经不起诸弟子的追随不舍,即在关中时常方便说法,接引弟子,因此弘化事业,比以前更为盛大,所谓足不出户,而成教于天下。弘一大师谓之为弘化极盛之最后十年,即是指此而言。

而经书流通方面,到1931年春,佛教净业社流通部业务扩大,于是宣布弘化社正式成立。同时,印光大师认为上流通经典有佛学书局、功德林、有正书局等多家,而苏州却一家也没有,提议将弘化社迁到苏州办理,明道法师和诸大居士经过开会一致赞同,这样弘化社就迁到了苏州报国寺,在大师的指导下开展流通工作。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