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广修供养】

发布时间:2024-04-02 04:07:30作者:学典国学网
悟显法师:普贤十大愿王【广修供养】

第三个「广修供养」。现在很多道场,会暗示要信众给钱,他也说:「你们要广修供养」。供养重点在于「广」这个字,不起分别才广。一般人都是:这个道场,我跟这位法师很熟,我亲近他,我跟他比较好,我就供养他,别的法师我就不供养他。那这供养就不广了,那你钱出得再多都不广。还有些是出了钱,想要道场对他特别,能对他给予特权,那这供养就不清净,就不广了,因为有「我相」在,那就四相具足。甚至你去有些道场修布施、供养,人家要对你特别,你都要赶快辞退,赶快告诉自己是三宝弟子,应当如法,不要有特权。

有的地方会搞人情,说你是大护法、你是大居士,对你特别,若你自己真正有在修行的,就知道自己要如法,要守道场的规矩,绝不可以傲慢,这样才是真正的如法供养。广修供养的重点在于「广修」,当然供养的对象也可以广。供养有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都是,这是养身。还有流通正法也是广修供养,现在四事供养都转换成钱财,这是时代的转变。养身命不能缺少,帮助佛法流通是养众生的慧命,所以流通越广越好。

所以像我们讲经及开示的内容,都可以翻成各种不同的语言,乃至一句或一小段都可以,这都是广修供养。如果你会日文,你就翻成日文,会韩文的就翻成韩文,去跟韩国人结缘、跟日本人结缘,如果会英文的就翻成英文,去跟英国人结缘、跟美国人结缘,谁会法文就翻成法文,会西班牙文的翻成西班牙文,将佛法用各种不同的语言翻出来,去跟不同众生结缘,把佛法流通出去,这才叫广修供养,是法供养。

现在有些人随顺自己的妄想及贪瞋痴,不愿意流通正法,看到部分法宝没有人请,或少数人请回去不看,他就拿这些做借口开始设限制,说人家请回去都不看,不要再流通那么多、不需要再印了。这种就没有做到广修供养,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佛人。真正的学佛人,很清楚佛教是什么,也知道普贤菩萨是怎么教我们的。所以从反向来看,这些障碍法宝流通的人,能不能成佛?绝对不行。能不能往生净土?也很难说。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一定会不习惯,那边的菩萨都「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都是修普贤行,《普贤行》中有一条「广修供养」,要流通正法他做不到,既然做不到,那跟极乐世界就不相应。所以大家要能够流通正法,这才能与普贤菩萨相应,与西方净土相应。要设法把阿弥陀佛的名号送到十方,所谓名号就包含着他讲经的内容,也包含释迦牟尼佛讲经的内容,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佛法流通,想办法送到十方去,这才是真正的广修供养。

身行六度时,要知道法性没有身心相,所以常行精进波罗蜜。法界没有身心相,所以行布施波罗蜜、行持戒波罗蜜……,这是一乘,诸藏纯杂具德门。这样子做,六度就是一乘。要是从事相上做,虽然也发大乘心,但那是权教,布施不是持戒,持戒不是忍辱,是个个独立。华严境界是修布施的时候一切皆布施,一切法皆摄归布施。所以这三业的称赞跟一般的说法不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那这普贤无尽愿行就不殊胜,心量就不广了。

常讲心量要大,心量大不是指大小的大,要没有烦恼,要无碍,这才叫真正的心量大。就像刚讲的《漩澓颂》,一念能入多劫,多劫能收一念,一境当中即是一切智,一切智即是诸境,要「境智一如」这心量才大。这个「大」连所谓包容的观念都没有,因为全体即是。法尔如是,这才是真正的大心量。你修的供养称性就是利益众生,你身口意三业的礼赞,所行的六波罗蜜,饶益的就是众生。在一行当中,具足一切行,这才是广修供养。譬如说:念佛这一行,你念到心清净了,离贪瞋痴,甚至破无明,无所对,境智一如,所有六道众生接触你,你对众生是无贪、无瞋、无痴,这才真是广修供养,而不是心有对象地去造作,普贤行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去看。要是只在事相上看,那看得非常的浅,并没有深解义趣,所以烦恼永远没有办法断,错误的观念更没有办法转。所以经这样一讲,大家就会晓得,普贤行为什么称为「愿王」,而所有的菩萨要成佛都必须修普贤行,它的道理就是如此。对于心性的作用要知道,那在落实普贤行的时候,才能达到效果。

为什么普贤十愿能够在你一切财宝皆悉舍离,一切眷属皆悉散失的时候,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处引导其前?因为它称性。若不称性,那就没有办法在生灭变化当中,去救度众生。佛门每天的早课都有发普贤十愿,你能发普贤愿实在不简单,就是在这一天所有的行持,要跟心性相应,这才是普贤菩萨讲的广修供养。这里只是略说这十条,心法要抓得到,之前说在事相上呈现是:送法宝经书与众生结缘,帮助众生学佛,也方便帮畜生道众生授三皈依。佛门早晚要敲钟?就是帮助鬼道的众生离苦、学佛。出家功德为什么非常大,因为出家后每天都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冥阳两利,大家都会念叩钟偈:「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啰帝耶娑诃」,这就是在行广修供养。

但是心要真的广,不要看到人家不好,心就瞋恨,看到人家善,心就欢喜,那自己都是在心随境转。但要知道,虽然不随境转,那能不能分别善恶?当然可以,事事黑白分明,这就叫智慧。叫做「了了知」无一物,这才是真正的供养。一切供养当中,确实是「如说修行供养」为最。

当大家拿到新的食物,还没有吃,不要忘记「得新食先供佛」。有人说那是受菩萨戒才需要,其实佛弟子都需要,只是受菩萨戒是特别要求;做佛弟子的应该要知道:新的食物,甚至新的衣、新的药,买了什么补品—人蔘、灵芝这些,回家要先供佛。乃至吃饭的时候都先供佛。佛不一定在你面前,但是在你心里面。心里有佛就会想到要广修供养。佛弟子得新食要先供佛乃至供菩萨、供出家众,那没看到出家人怎么办?要是不会听的在家居士就要起烦恼。难道吃饭还要找出家人一起?那这就是不会听经了。昏沉盖没有除掉,还在昏沉,不是这意思。菩萨就是僧,你心意到就到了。所以在吃饭以前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这就是广修供养;「供养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六道十法界,都平等供养。因为是同一心性。

所以佛门祖师大德订下来的规矩,你去遵守其实就是行普贤行。有的讲起来非常的基础,像「礼敬诸佛」,你到佛堂来,守佛堂的规矩,佛像就代表诸佛,出去赞叹道场、赞叹佛法。告诉大家学佛的好处,这都是叫称赞如来。看似简单,但是用心不同。所得到的果报,也不尽相同。如果你没有发心,只想:好吧,进来佛堂规定是这样子就只好这么做。或想:没有办法,是规定的,看到佛像要问讯、看到法师要合掌,是规定嘛。有的人还觉得很麻烦。现代的人比较无礼,要求他守规矩,还说法师傲慢,那这就没有办法了,因为他不是来学的。你恭敬三宝,那你有你的福报、你有你的功德,这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人家不愿意修,你可以劝劝他,他若真的不肯修、不肯学,那就算了。得新食先供佛,甚至你可以观想遍供一切众生,希望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供养就大了,这是广修供养。

像念佛时一定要好好念,不要偷懒,偷懒对自己没有好处,只会令自己对于心性没有办法契入,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参禅?有没有能力学教?或是修密?还是持戒?如果都没有能力,还不念佛,那可以说是无药可救,就没有法门可以救你出轮回了,如果再不好好念,还要懈怠,还要喊辛苦、喊累,那就出不了轮回了。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轮回是怎么回事,可是轮回毕竟是有,初学佛,乍听之下,没有办法明白,因这需要一段时间。有些人说:等明白道理以后再来念。那就来不及了,烦恼除不掉,何况人命在呼吸间。

先也不用管这么多道理,这就是你老实,你心清净,所以没有这么多妄想,一听到净土法门,你就能够相信、能够接受,就像具行法师一样,一听到念佛法门,就真的接受,努力的念佛,用功修行,其他的都不想,最后有大成就,这就是老实。所以你对道理不懂没有关系,你就先念,念久了业障就消。不要只在佛堂念,出了佛堂更要念佛,道场跟大众结缘念珠,就是要提醒大家念佛,如果忘记念,看到念珠就会想起要念佛。警觉性更高的人,看到同事、朋友的念珠,就能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念佛,不要离开佛号,做到佛不离口。常常这样用功,业障就会消掉,智慧必定打开。所以,智慧不是一下子开的,而是业障渐次销落,日积月累的功夫。这个功夫是没有办法给你们的,顶多就是把经典的道理给大家讲出来,给大众正确的观念,修行全部要靠自己,没有办法靠别人。要靠阿弥陀佛,他也没有办法,佛要是有办法的话,早就把我们带走了。

修行这事就像吃饭一样,每个人吃饭,有自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没有办法代替别人修行。有些人会迷信,要法师帮忙加持、帮忙回向。那顶多做个增上缘,没有办法对你有太大的改变。所以,修行是在个人,不要怕累、怕辛苦,刚开始念佛确实会不习惯,会很想打瞌睡、睡觉,一般人刚开始念佛的时候也是睡!这是无始劫来的业障,有听经的人就知道这叫做昏沉,昏沉是说你的心属于昏钝,佛号正念就散失掉了,这时就要赶快醒过来,警醒对治昏沉,所以不要想:既然昏沉,就让它睡。这不对!听经会昏沉,那是业障没有消。业障消了,听经就不会想睡觉。至少在听经上的昏沉盖没有了。还有另外一种昏沉盖是听经听错了!那也算是昏沉盖。别以为不睡觉就没有昏沉盖,如果听错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一座经听下来,抓不到重点,那就是昏沉盖。

像菩萨就没有昏沉盖。《楞严经》是龙胜菩萨,龙胜不是龙树菩萨,龙胜菩萨到龙宫去,看到这部《楞严经》,觉得可以利益阎浮提的众生,他就在龙宫把《楞严经》背下来,看过一遍他就记得,出来后默写,在这世间流通,这是菩萨,没有昏沉,记性特别好。

所以,透过修行,昏沉盖会越来越少,心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乃至于有他心通,或许知一人之事,或许知多人之事,乃至知法界之事。《圆觉经》讲,连这娑婆世界下几滴雨都知道,这就是昏沉越来越少,心越来越清净,都是透过修行得来的,不是只听道理可以证得的。很多同修都喜欢听道理,除了有兴趣做法会以外,另外的兴趣就是听经,可是只听经没有用,听了以后你还要转心念。不能只听听,道理是如此喔,好听!法师讲得有道理,佩服!自己心里面有话,说不出来,只佩服没有用!那法师就算再会讲对你也没有用,对他自己也没有用。因为修行要靠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供养,是真佛弟子!念佛可以对治昏沉、散乱及攀缘习性,要是转过来对治过去的话,那就是般若智慧!你一接触事情就通达,就像舍利弗一样,七天内就通达佛法,这就是他妄想少,所以意根特别利。

所谓「心见发光,光极知见」就是知见妄想非常的少,所以有这样的力量。

在念佛当中出现昏沉跟掉举,绝对不要随顺它,一随顺它那对治的机会就没有了。为什么讲「烦恼即菩提」?且不讲深的,就讲烦恼现前的时候,你愿意去转,这烦恼就变菩提。要是不愿意转,它还是烦恼,而且会变成更严重的烦恼。唯识宗讲:「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你阿赖耶识有这种子存在里面,它每天都在妄动,你的六根攀缘六尘境界,这是向外攀缘。境界在变化,勾引着你的欲心、烦恼起来,那你里面的种子又在妄动,种子被外境引发出来,这种子就起现行了。「起现行」就是你的身造作身业,意业就发动,口业就跟着犯了,这是身口意三业。三业作动以后又变成种子,回存在阿赖耶识里面,这种子又在那里不停妄动,那种子就是习气,随时都在心里面蠢动,只要一遇到跟它有相应的缘,它马上就起现行。

所以,随顺自己的烦恼,烦恼只会越来越强烈。随顺贪瞋痴,贪瞋痴会越来越强。只要你不随顺它,用佛号对治它,那这习气种子就会转化,因为它本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真正修行才是广修供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