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今生更加幸福快乐?
发布时间:2024-08-10 04:07:06作者:学典国学网居士问:如何才能让这一生更加幸福快乐?
太桥旦曾堪布答:今生乃业力所致。
因为每一个众生过去的业力和因缘不同,所以从显现上会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状态的生命。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什么样的众生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
我们也都毫不例外地希望自己一生快乐,希望拥有幸福的家庭,但并不是我们这一生希求幸福就会得到幸福,也不是我们希求快乐就会得到快乐,而是取决于我们过去生所积累的善业。
佛教里讲,我们现在一切的显现都是过去的业力所致。
我们的家人、亲朋对我们怎么样,取决于我们在过去世和他们结了怎样的缘,这辈子又是怎样的相聚;我们的生活环境如何,我们在这一生中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磨难,这都是过去世的业力所安排。
业力分为善业和恶业,幸福的人生是过去世的善业所致,苦难的人生是过去世的恶业所致。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一切是由过去世决定的,将来会发生什么或变成什么样则是由现在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而我们将来是幸福地度过,还是怎样的过活,来生会去天堂还是地狱,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当下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身”“口”“意”来决定。我们现在经历的痛苦,是因为我们过去造作了恶业,是果报。
如果我们能以佛法的智慧来认知自己的现状,知道是自己过去的业力所致,就不会怨天尤人。从忏悔开始佛教里很重视忏悔的法门,就是对过去所做的恶业发自内心地进行忏悔,念诵一些经文或咒语,比如百字明咒。
念诵的时候,可以观想金刚萨埵、或者观音菩萨等在面前发光,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就得到清净,菩萨的光芒融入自身,并得到菩萨的加持和庇护。如果非常诚心地忏悔,恶业就会慢慢地消除。但是,在忏悔过程中,也要对未来有一个承诺:因为我以前所造作的恶业,所以现在遭受这样的痛苦,现在我发誓,以后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决不再造作恶业。
如此这般,依靠对过去的诚心忏悔,加上对未来的坚定承诺,恶业就比较容易消除。
我们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怎样才能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就是知道自己错了,就决不会一错再错——对过去所做有着强烈的忏悔,而且发誓承诺将来再也不造做同样的恶业了。即使有了忏悔之心和对未来的承诺,佛法的引导也还是必须的。
无明的凡夫需要依靠佛法的智慧,才能够真正分辨出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心念、语言、行为是正确的,会导致快乐;什么样的心念、语言、行为是错误的,将导致痛苦。然后,我们按照佛法的观念逐渐改善“身”“口”“意”,不好的习气就会慢慢地改变和去除,我们的野心也会慢慢地被降服。
依靠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会确信我们未来的幸福快乐,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以“心”为主佛教为什么不承认上帝,不主张造物主?因为我们的造物主就是我们的“心”。“身”与“口”是“心”的跟随,“心”里的念头,指派身体的行为和语言。“心”是国王一样,“身”“口”是仆人一样,所以真正的造物主就是“心”。
因此,学佛必须要以“心”为主,而佛法修行就是把自己的“心”修证出来,不要让自己的“心”继续无明、妄想、颠倒,继续在业习之中漂泊。“心”找到了修行的方法后,无论我们现在的一切也好,将来的生命也好,一切都是自己可以做主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实际所发生的事情本身有多大的影响,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了自己。有的人遭遇到的事情是重大而可怕的,但因为他是心胸开阔、乐观和积极向上的,事情对他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有的人遇到的事情虽然无足轻重,但因为他过度地执著、在意发生的事情,始终把事情放在心上不能释怀,那么小事情所带来的麻烦也变大了。
学佛是从自己的“心”开始修起,随着佛法知识和修持的增加,会感觉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诸如浮躁、患得患失等烦恼情绪逐渐在减少。所以,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不是依靠外在的物质来决定,而主要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那我们就没有认识自己。因为佛法,有了针对“心”的研究,包括禅修、关照自心等方法。如果我们认知了“心”的本来面目、“心”的本性,我们就彻底认识自己了。
彻底认识自己以后,自己站在哪一个位置,向哪一个方向,自己就有把握了。管好“身”“口”“意”实际上,佛法的精髓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这三件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做到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三件事情的话,那对我们的修行是有很大帮助的。但三件事情中的第一件事情是“诸恶莫做”。
无论我们是不是相信因果,是不是信仰佛法,都没有关系。因为无论信或不信,因果的规律是必然存在的。就像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一样,是不会错乱的:如果你种瓜就会得瓜,如果你种豆就会得豆。所以,对于每个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佛法修习,我的建议和希望就是:从“身”“口”“意”上努力进行改善,在“做个好人”的基础上,再逐步融入佛法的精神,比如慈悲、智慧、包容,利他等佛法就是要我们学习自我辨别、自我约束,所以我们要“纠正自己的行为”,“管好自己的嘴”,“照顾好自己的心”。有的时候,我们在言语和行为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也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说的话或者做的事情,伤害到了他人,我们是造了很严重的恶业。如果是令他人欢喜、对他人有帮助的话语和行为,我们应该尽量去做。
佛法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对他人是善,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对他人是恶。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不去伤害他人以及其他众生。至于思想上,我们要让善的念头提升,恶的念头变成善的念头。把身口意管好,就是最好的修行!
其实,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是由于我们身、口、意三门的错误所引发的。
我们应该以身体的行为服务、帮助太太、先生、父母、子女等家人;言语上尽量令家人欢喜,心里上尽量为家人着想,这样整个家庭就会慢慢地温暖而和谐。佛法说“要利益一切众生”,我们现在作为凡夫,利益一切众生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应该从自己家庭开始,把美好给予家人享受,负面的事情尽量自己承担。
所有人都希求快乐,没有人愿意遭遇麻烦和痛苦,但是关键是要知道获得快乐的方法是什么。痛苦不幸的事情不让它发生的唯一方法,就是断除他的因。获得快乐,远离痛苦,唯一能够彻底解决的办法就是佛法。将来的事我们要自己承担的,将来的快乐我们要考虑的。人不仅仅是这一世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身体的行为,言语,思想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轨道,这样,来生来世才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学佛的方法学佛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先纠正自己不好的毛病,培养善的品质,然后一步一步深入。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了解到学佛真正的好处是什么,佛法的伟大是什么,真正的佛教徒为他人带来的幸福快乐是什么。
我相信社会上有很多菩萨,他们学佛或不学佛都没关系,关键他们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给他人带来很多的幸福,给他人带来很多的快乐。对于佛教徒来说,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
佛教实际上更是一种教育。
我自己是从11岁开始学佛的,觉得佛法给我的帮助特别大。我小的时候脾气也不好,也会为各种各样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烦恼。随着我越来越深入地学习佛法,我越来越体会到佛陀的伟大,佛法的了不起。虽然,佛陀有很多很多的功德,但在佛法里最强调的就是慈悲和智慧,最能够代表佛教和佛法的也是慈悲和智慧。
慈悲和智慧是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需要的,无论我们有钱没钱,有地位没有地位,慈悲和智慧都是绝不可以缺少的。有了慈悲和智慧,我们的自私就会降低,和周围人更平和与愉悦地相处,也更有力量利益到家人等有缘众生,为他们带来平静、幸福和快乐。可以说,我们应该让佛法的教育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这非常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对于佛法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实际上,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对我们有帮助,让我们修持慈悲开启智慧,这就是佛法。在学习佛法观念和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进行实修,就好像去找医生看病,只是医生开药是不够的,我们还是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我们的病才会痊愈。
佛陀法教分为小乘、大乘和金刚乘,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佛法,是由自己的因缘来决定的。病人吃什么药,是医生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来决定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烦恼是不一样的,需要用不同的法门调服不同的烦恼,有些人比较适合净土宗,有些人和密宗比较有缘。每个人学佛的因缘是不一样,但如果真心想学佛的话,自己首先应该去了解和认识佛陀的伟大,学习佛陀传播的真理,然后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佛法是博大精深的,但其实真正学起来也不是特别的困难。佛法是要在观念上有所改变,而不强调形式上的改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中都可以修行。和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伤害生命的行业,其他什么样的行业都可以从中修行,也都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并不是信仰佛教的人才需要修行,凡是想获得快乐,不想遭遇痛苦的人,都需要修行。
而唯一获得快乐和远离痛苦的方法就是修行,把我们这个“心”修起来。
我们学佛需要善知识正确的引导。系统地学习,次第地修行,这两方面是特别重要的。系统学习之后,才知道佛法里什么样的内容,佛陀是对谁而宣说的,是针对于什么而宣说的。次第修行之后,才知道不同的修行方法是什么样层次时修的。学佛修行是特别重要的,但也要看每一个人的因缘。有因缘就努力地逐步学习,没有因缘就先做个好人,这也是学佛的基础。学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反正对伤害他人的事情尽量减少,对利益他人的事情我们力所能及的去做。这就是最好的学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