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发布时间:2024-04-11 04:07:15作者:学典国学网
如来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要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这个是大事,非常慎重。你们认为什么是大事?世间事是大事,还是了生死?所以要看看自己是什么发心,自己这一生是为了什么而活?佛在经上讲「人生酬业」!
家亲眷属不外乎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报恩的对你很孝顺会让你生贪着;报怨的不孝子、逆子会伤害你,彼此生瞋恨;讨债的会让你很失望,各式各样的状况都有,但是不出这四种业。这些都会让你起心动念,让你失望,怎么生个来讨债的?把家产全部花光、败光。生个来还债的,你也会觉得这小孩很不贴心,因为他是来还债的,就像你还钱给银行,你会对银行孝顺吗?不会的,只是把钱还给它而已。他或许会赚很多钱给你,但是他对你没有恭敬心,没有孝养心,你也会觉得很失望。
所以人就在人生酬业里面打转,在里面生死,这些就是一般人活在世间,跳脱不出的人生几种形态。有六根为什么不拿来修行?有心可以起烦恼,为什么不来念佛?一样有四肢为什么要造作恶业,做善事也可以活下去,念佛也可以好好过日子,可以不用起烦恼,为什么不念?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应该去想一想。
心就像一张白纸你可以画成恶魔,也可以画成佛像,六根原本没有好坏,为什么不返本归元来修行成佛,那不是很好吗?偏偏要着相,偏偏要随习气去轮回,这不是很可怜、很可悲吗?所以佛出世,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每个众生都具有不生不灭的佛性,要去悟、要去体会。
大家或许会说:法师,这很难体会;那应该要忏悔自己着相的习气太深,着于「法是实有」的观念太严重,要常在佛前忏悔念忏悔偈:今对佛前求忏悔。没有错,事相上要常忏悔,但是更要知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不起心才是心亡,不动念就是罪灭,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心亡罪灭,这才是真忏悔,所谓「复本心源究竟清净。」这样自己的本性才能开显出来。
希望大家发菩提愿,不要只想我今年要赚多少钱,要升官发财,每年都是这样千篇一律要发财,当然能发财很好,可以拿来供养三宝、护持众生、做很多好事,但是要一切随缘。更重要的事情是要发愿来修行,要普度众生,不要念念只想自己,要吃好的用好的,总想高人一等,想要在公司指挥人家,不要被人家管,你看,这样「我见」就上来,我见一上来,那就又要去打拚,讲不好听就是造业,造业就是造作,无论造善、造恶都是在造作,所以佛门讲的造业,是不分善或恶。要发愿来修行、要明心见性、要了脱生死,这个愿很重要,每年都该发,每天都要发。常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可不要看到讨厌的、瞋恨的人又不度了,谁对我不好就不度了,一生气这愿心就退了,那退心了怎么办?就再发、再发……发到不退心为止。
还有,就是要听闻大乘经教,才能够不退,不懂道理会退,只有事相上发愿,这会退,因为不懂众生与我是一体、众生与我没差别,所以你会退心、会退转。即使初发心菩萨懂,都还会退转,何况是不懂呢。舍利弗因地发菩萨心,天人跟他要眼睛,要到后来他起烦恼,心想:众生好难度,心生退转,天人才现身对他说:「你不要灰心,刚才是试探你菩萨道的发心,你应该更要勇猛精进,照你的愿心修行。」舍利弗一听,很惭愧,利他的菩萨心才又生起,直到这一生遇到佛陀,证得圣果,成为佛陀的首座弟子。所以我们要持续发愿直至不退才行。
世尊出世,就是为了这个大事因缘,要发心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华严经》、《法华经》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自己的本性,明白本性以后要怎么起修?念阿弥陀佛最简单、最方便了,而且最究竟,当中还不会有「暗证」,修行很怕碰到暗证,那就麻烦了。
「未得谓得」,有一种未得谓得是他自己没有工夫,还出来骗人,说自己是什么佛、什么罗汉,来供养我你们会有很大的福报,这是大妄语,这是为利养故欺骗众生。还有一种是明明不懂,却觉得自己懂,明明没有这样的程度,却认为自己有,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是无心的,所以「暗证」最麻烦。修其他法门没有善知识带领,你会暗证,修净土则不会,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会带你,讲到这里心里面都会窃喜,修净土有佛中之王带,绝不会暗证,比你签保证书都还有效。念佛不会有暗证,阿弥陀佛护持多障行人于菩提道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这是佛的保证,有十方诸佛做证明,不会暗证也不会退转,现前就能得到,不是等临终,你现前的烦恼就能脱离。
悟后起修真的是念佛最稳当,永明大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悟后起修,再来修净土,那真是太妙了。实际上禅净本来就不二,只是手段不同,就像你想要到达目的地,你可以坐火车也可以坐飞机、可以坐巴士、开车、走路……都可以,虽然方法不同一样达到目的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是悟后起修,「现世为人师。来世做佛祖。」如果悟不了心性,可不可以念佛?也可以,这叫「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那更好。如果没开悟怎么办?不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永明大师说的四料简。
这是为一大事因缘,从发菩提心,然后起修,亦为此法之由序。盖谓《华严》、《法华》,这两本经,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你要真正看《无量寿经》,一句经文就是一部经典,「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是一部经典。「随时悟入华严三昧。」这又是一部《华严经》,「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里面有它的深意。这短短几个字,什么叫作华严三昧?什么叫总持百千三昧?还有更难信的,十念一念皆得往生,这个够深了。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终地狱相现前,十念一念可以往生。
上一次说过了,自己去听听看。所以《华严经》、《法华经》真的只是这部经的导引而已,是先让你有个概念。本经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看得再多、听得再多,无外乎就是要大家修行,修行当然要找圆、顿的法门。「圆」是圆满、圆融,阿弥陀佛最圆融,摄一切功德。「顿」是一念十念皆得往生。其他的法门虽圆顿,但是太难;这个法门既圆顿、又简单容易,还能达到究竟,修行当然是选净土,我们自己不会选没有关系,佛的智慧来帮我们选净土,净土具有圆、顿、方便、究竟,又第一稀有,这五种最殊胜的全部都在里面。
明心见性解得什么是佛性,再来修行念佛,那就快了。所以说《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人说净土是化城,《法华经》譬喻品讲:众生修行菩提道很远,如来在当中化现一个城池,让这些学人暂时止住,是暂住的,不是真实的,就像阿罗汉证得偏真涅盘,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三界,却是到化城。极乐世界是宝所不是化城,是那些商人真正要达到的宝所。《法华经》讲的宝所,就是具有珍宝的地方,因为听说那边有很多的金银财宝,他们要去将珍宝带回来。你不要说它是化城,它是如来彻底悲心的显现,真正是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就是为了我们凡夫。
有很多人,甚至有出家人认为极乐世界是虚妄的,是印度教演变过来的,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观世音菩萨是水女神,这是完全没有经典根据。无论这位法师的名气再大,所说都要与经典相应。
学佛修行要找明师—明经的法师,要依经典而说。四依法—其中依法不依人,依佛法不依个人;依义不依语,要依义趣不要依语言文字;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依智不依识,智就是你的智德,识就是你的识心、妄识,你依妄动的,解什么都解成生灭法。所谓:「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是说:用攀缘心听法,用生灭心听法,「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这就是说用生灭心在那里打妄想,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想法、祖师的看法,说佛是什么观点……。错了!佛没有观点,佛是一处不立、一法不住,哪有什么观点;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立于寂灭之场,没有世间人所谓的立场,所以不要用世间巧见看佛法。要用世间语言入佛知见,「但至轮回际」,轮回际就是一直在轮回;祖师大德讲,你修到驴年也不会有成就。十二生肖里面没有驴,就是说不会有成就,「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佛就明确告诉我们,要入佛智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依智不依识。智就是般若智慧,要明了实相,不要把佛法当成是一个学说,而不去观照、不去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