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慈法法师:意乐为戒

发布时间:2024-04-14 04:07:05作者:学典国学网
慈法法师:意乐为戒

时间:庚寅年正月十二日 地点:放光寺光明堂

【内容提示:】

净土法门最主要的四个特征:广大、平等、究竟、如实

守护誓愿戒、意乐戒

1、事实意乐,一定守护。远离贡高,远离下劣。若有贡高下劣一旦产生,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忏悔。

2、成就极大福,远离极大祸。成就三界极大之福,远离三界极大之祸。

(众四声唱念“南无阿弥陀佛”迎请法师)

大雄师:

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这堂课本来是戒律课,考虑到明天我们拜华首门,有一个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一个立誓活动。我们当中可能比较多的菩萨对净土这一块不一定很清晰,常住师父慈悲,昌宏师慈悲,我们就祈请法师来给我们讲讲净土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法师慈悲答应了我们,下面我们请法师给我们宣讲净土的妙义。

(众:南无阿弥陀佛!)

认识我们的人生——人寿百岁,多不受教

慈法法师:

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不客套了,就直接开门见山地来谈这个话题吧。

我们人生太短暂了,我们现在人寿在百年以里,我们这人生分段死是一百年。我们的寿命已经在一百年以内了,这是一个事实。现在这里面可能年龄最小的也二十岁以上了,象我已经半百了,可能多数人是三十几、四十几岁了,这一生很快就过去了。那么这么短暂的人生,我们大限一定会到的。“大限”,中国人说这个“限”字,“限”是什么呢?就是寿命很快就会到头的。那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解决这个寿命相续的方式,或者说我们对大限到来一定要有一个认知的方式。若没认知呢,恐惧是必然的,无明与恐惧必然就伴随着我们的未来,就指向你的未来。就是所谓的大限一到,这种害怕呀、恐怖呀、迷失呀就会逼迫人。所以诸佛如来呢,认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特征,寿命短促一定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我们贤劫最早世尊出世,就是拘留孙世尊出世,在人寿六万岁的时候;我们现在人呢,不足一百岁;六万岁是一百岁的多少倍呢?对,六百倍!要是我们有六万岁的寿命或者大限,我感觉这一伙人都太好教育了,那我们可以用许许多多的方法来教育,来实践,来修行。但人寿百岁以里呢,多是不受教之年龄了!就是我们的年龄,很多人都不受教了,已经不受了。你再去教育,他已经不接受什么新的东西了,不受了。就是基本上平满之时,平满的岁数就是到了,基本上是平满的。我们的年龄、心地、知识基本上是平满的,基本上这样认为了:“我不需要学什么”,或是(觉得)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明白了,已经是这个年龄了。基本上我们说十八岁成年以后,人自认为什么都明白了,尤其现在人更是这样子。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还要面对自己短暂的大限,就是寿命一定会有一个终结的。

认识我们的时代——刚强自大,无力修持

象我们短期出家了,实在是一个很难能可贵的受教机会!但是受不受呢?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形式上是一定受了。“形式”,形式上我们是接受了;实际的心地呢?我们心地对教法的接受有没有?有多少呢?大部分是形式上能接受,就很好了。那么这个心地的升华,可能真得看我们自己的这种福德因缘了。实际接受形式已经不错了。

世尊授过记,我们这个时代,进入了“五浊恶世”这样一个名字的时代,五浊恶世!《阿弥陀经》大家经常诵的,说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么多浊,五浊恶世。这个时代,我们的人心充满了固执、刚强、自大的这种整体意念。固执是因为自大带来的;自大呢,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表现得很自大,不是,有的人(表面上)很谦虚的,但是他的自大在作用;刚强,并不是说哎呀你看我这个人很文弱呀;骄慢,我们这个时代人的骄慢呢,什么都看不起,看不惯,都是自是他非!这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佛授记我们这个后五百岁(注:关于佛历两种计法,一说现在已进入第七个五百岁),世尊灭度二千五百年以后,人就进入了这个时代,整体的人类的心,一号脉搏就是这样:自大、刚强、骄慢。很多菩萨会讲:“我这个人也不自大,很谦柔,不刚强,也没有自慢的东西,很随和的……”那我们可以试一试,观察观察,拿个镜子照一照,五分钟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的人)是“无力修持”,很多人会说自己:“我很有力量来修持自己……”有一次我去东北,两个居士团体就相互地有一些微词,就是他说这个团体有不合适的作为,他说那个团体有不合适的作为,最后有一个居士说得最激烈。我说:“这样子吧,我们就把你的人生拿出来看看,你不是你最高尚、最伟大、最不可思议吗?把你现在的作业我们就拿出来,看看谈上谈不上修持。”这个居士脸红了,我说不用脸红,把我放在台子上,我同样谈不上修持。因为我们一生中,或者说一月中、一日中,放逸的时间能占90%,这都是不错的了。(若)不相信,你可以看一看,你的人生中占90%的时间在惰性中。有的人说我很精进的,但你的惰性会不会表现出来呢?好比说:烦燥啊,迷失呀,昏沉呀,掉举呀,无惭无愧呀?实际呢,能占90%的人就是很不错的人了。

认识我们的善根——累劫修持,今生学佛

谈到修持二法呢,就是累劫相承,修持是累劫相承的,不是一时的东西。很多人想自己一时就成就了。象我们现在出家的善根,世尊授过记的,于释迦文佛末法中能出家,此人善根(若)不是供养一恒河沙诸佛如来,或者是在一佛前、二佛前、三佛前曾发过愿了,要不然你出不了家。在这个极为浑浊的世间,这个时代,我们能出家,能动这个心念,有这个机会,都是令人赞叹的。所以修持啊,修持是累劫积累的。我们许多善知识都会忽略这一点,就认为可能我这几天就修行成就了,或者学习出来个什么样子了。

许多人接触过藏地的喇嘛,好比说一些喇嘛转世了,他们认为他的殊胜的地方……前几天我听他们谈,就是这一世班禅喇嘛背诵东西的速度,一般常人是不可及的;以前我接触过一个法师,一星期可以熟读六百诵。我感觉到不可思议。有的人能背诵,有的人过目不忘,这都是累劫积累的修持力,修持力不是一时建立的。所以说我们这个时代人寿太短了,大家大部分人都在享受着过去的善根。象我们现在能短期出家,或者发这样的心念,或者遇到佛法,那都是累劫的善根,这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丝毫夸张。

当然有的人也说了,说波旬在释迦佛取灭的时候,也曾那样发过愿,说:“世尊啊,你要取灭了,我让我的弟子搭你的衣,吃你的饭,住你的庙子,坏你的法”。你说这是什么?这也是善根!世尊呢,在大乘教言中就称善哉!三称善哉。他一般都是两称:善哉!善哉!就可以了,这时候三称善哉!善哉干什么呢?说你把你的魔子魔孙都送到佛陀教法中了。在声闻乘的授记中呢,世尊掉泪了,说“末世我法僧众当警惕,勿落魔眷”。就是你可不要做魔眷属啊!这是声闻乘的授记。但是大乘授记里(世尊)三称善哉!说“波旬,你太好了,你把你的弟子都送来吧,让我们这个殊胜的教法来使他们成就殊胜的菩提。”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在累劫的修持力上注意,这不是宿命论,没有必要说宿命论。我们现在是消耗性的,还是积累性的,还是在这个本净的当体去运用呢?

念佛法门的主要特征——平等

本净的当体是个究竟义修行方便。世尊给我们提出了净土教法,实际就是本净顺性的教法,是一个立誓本净作缘起的修法。

其他的修法,渐次修法,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短寿的人不公正、不公平。象僧法中,比丘戒法加上菩萨戒法,这前后细数就有几百条戒,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这是多少戒呢?比丘戒250条戒,加上细分,行住坐卧,再加上过去、现在、未来,加上身口意,这有多少呢?这八万细行,要是一生去学习,你看,三业,是多少呢?三世,是多少呢?四威仪,行住坐卧,是多少呢?这每一个都是二百五十条。我们可以乘一乘、加一加。我们一生就是学比丘戒,真正出家了,要把这些东西学得通,那就是未来积累的极大的财富,可以做人天净行之指导,这个没问题的。但又有几个人有这样学习的机会呢?所以我们短期出家是个很殊胜的因缘。但要是不依本净,那些没有机会出家的人怎么办呢?连短期出家都没有机会怎么办呢?这是很现实的一个事情。

所以世尊提出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公平的一个教法,就是平等缘起教法。“平等缘起”,若出家若在家,咸可以修持的一个教法。若累世有善根、累世有修持、累世无善根、累世无修持的人,一个平等的缘起。这个是感天动地的!

我们出家的时间应该赞叹净行梵行,应该赞叹戒律的修持。这是一定的。那这个平等缘起呢,实际是我们这些净行者、梵行者才能传播、守护和实践的。要是没有这个庙子,没有这么多出家师父,谁来守护教法、经典?那我们现在的聚会就是非法聚会。我们出家戒律的殊胜就来自于能住持佛法、守护佛法、实践佛法、传播佛法,这是根。所以说,梵行是根本之教啊!我们这个短期出家也是守护根本教的一些大善根福德因缘者。

念佛法门的主要特征——广大

净土法门是一个广大教法!这个广大教法就是对一切有情都是有实际利益的。世尊在经典这样授记说:末法一万岁时,经法灭尽,唯留此经。因为这个经没法灭,它是顺性的教育,没法灭的,它是彻底顺性的一个提示,它会延续到未来的弥勒世尊,乃至贤劫千佛都会这样传播。未来的世尊都会传播净土的教言,这是决定的!

但是僧法的住世有限量。像贤圣僧(住世),从世尊出世到五千岁(有的),五千岁以后就不敢讲了。我们现在看到僧相、僧衣、教法,如是种种,五千岁以后看看是什么样子呢?佛在地藏三经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了五千岁以后的僧相是什么样的。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大家看不惯的、忍受不了的一些内容。

这个顺性的教法呢,它在于广大!它的主体在于广大,这不是赞美它,是它的实际作用。净土的实际作用:广大、平等、究竟、如实。不是(需要)这么多语言才能表达它,是只能这样表达。

那么这样广大、究竟、平等、如实的一个教法呢,它要靠僧人从根本上守护。这个守护的机制是什么呢?就是三宝住世!(若)没有三宝住世,净土一法它也会无力于世间,尤其这个时代。所以说,我们在赞叹净土的同时,一定是在赞叹僧法的。千岁以后,这个法还会住世,那时候僧法不住世,它还在住世吗?实际支撑它的根本还是在僧法中。(那时尽管)凡夫僧不住世了,凡夫僧现种种贤圣成就的内容没有了,但是诸佛如来僧团、菩萨僧团永远不会取灭的!他们一样会放着光明。这二类僧团是不会取灭的,因为他们没法灭。这一类的僧团不假于凡夫僧、现前僧——我们现在看到的僧众,都是现前僧相嘛。现前,就是你们把它表现出来了,现前僧。但是如来僧团、菩萨僧团,乃至贤圣僧团,就是阿罗汉住世的僧团——像现在有十六阿罗汉住世,我们谁能看得到呢?也可能这里面有阿罗汉,但我不知道是谁呀!我们看不到的,怎么办呢?假现前僧众来表达这个教法。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呢,没有现前住世,没有三宝住世,就是我们称为住世三宝,那一体三宝我们不谈,我们只谈住世三宝。

所以现在这个短期出家呢,就是短期地代表着僧宝住世的一个形象,你们要学习这个内容,虽然以后你们回到世俗中去了,但这个佛法、僧法对你们的加持力,会在我们身上、我们周边人的身上繁衍出来,会净化世间,同时会成就自己,那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虽然在谈净土,也不能泯灭这个根本的守护,就是三宝住世的根本因缘。

回头我们还来谈这个顺性的话题。所谓广大,说净土一法是九界众生凡圣同修,这就是它的广大处。

念佛法门的主要特征——究竟与如实

若有善根者,无善根者,依佛的教诲究竟说,依究竟说,听闻众生咸得成就。《法华经》上讲:“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般我们认为这话有啥意义呢?这是究竟义上的教化,就是佛说的是实话,但是我们往往接受不了这个如实的东西。

在我们的净识中——也就是我们谈的九识,六识、七识、八识、九识,阿赖耶识之后的净识——在我们的净识中就会启迪出这种真实究竟的利益。

实际闻到“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圆满究竟的名号,就印契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究竟义上的教诲呢,往往我们现前有情,因为种种分别执着的染习、净识的徘徊,我们不会接受的,起码说大部分人不会接受。那接受的人因为闻名而证悟,闻名而成就,闻而解脱,闻而具足。那这样的种性,或者说这样的善根,一定是累劫的善根成熟所激励出来的。

但是不管现在我们用得上用不上,听闻到“南无阿弥陀佛”的殊胜名号,我们称念这个名号,一声,十声,百声,尽形寿,那都是一定会成佛的!这是没问题的。

究竟义上,我们现在人的接受力往往不够,就是不能完全契合佛陀给予的东西。他都有保留地,用自己的意识分析、假装的一个排斥——实际是没法排斥的,但我们会假设地排斥,根据自己的妄想执着分别,或者说染识中的一种自认为是净识的排斥。细微分别就会排斥它,因为在究竟义上我们不排斥。

那如实呢?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是诸佛如来不给我们一个如实的教化,我们就会徘徊在不了义的教诲中。所谓的不了义教诲,就是一生成办的教法没有机会。很多教法都是需要多少大劫来修持。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里,发无上菩提心,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经过这样长的时间修持成就的十号具足的世尊。我们在这人寿百岁的时候,可能是初发心者,也可能是久发心者,久发心者遇到真正了义之教那一生就成办,就是没有善根的人遇到了义之教,一样一生能成办。这就是它的广大性、平等性、究竟性与如实性。所以念佛法门是个不共的教法。这个不共的教法不是假设的,不是高举的。

常住上的法师们安排明天我们去发个愿,去迦叶尊者入定的地方(华首门),来给我们作个证,发个愿,希望我跟大家有一个共同学习净土的机会。我认为,净土法门最主要的就是这四个特征:广大、平等、究竟、如实,这是净土的四个特征。

誓愿为戒

大家现前习的僧法呢,最主要是令佛法住世,最主要是住世功德。它的住世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任何教法都不能替代。所以说在大家赞美这个住世功德的基础上,希望我们能得到究竟的利益。那我们护持住世的功德,又能在自己一生中,在了生死这个问题上,在一个究竟如实的教法上,能如实安住,或者说如实地抉择。

常住上的法师们安排这样一个机会,就是让大家去华首门去立誓发愿,我感觉这对大家也是一种深层的爱护。为什么说是深层爱护呢?因为住持佛法利益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就是这样的因缘已经很难得了。

当初这个短期出家的缘起,我们在国内请教了几个地方,都是被拒绝。我请教了很多善知识,我认为汉地人出家难,遇到僧法太难,了解僧法的机会基本上太少了。我说有没有机会让大家接触呢?以前接触过南传佛教的一些做法,短期出家什么的。但是请教了很多人,没有机会。后来我们就在一个小范围开展起来,第一批是十八个人参加。本来是给十五个指标,去了二十多个人,通过问遮,最后确定十八个短期出家。我原来要求的是五十个指标,但到过政府这一关时只给十五个指标,就是暂住证——以前去的时候,必须得有暂住证,因为那时间还有边境卡之类。我们到曼听,大概有三、四个关卡,现在都没有了,(那时)边境检查很严格。十五个指标,有十八个人参加,很困难。但是现在慢慢地放松了,要是以后机会再好一些,可能是我们会慢慢地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有这样一个成熟自己善根或者接触佛法的机会。

为什么说这是深层的爱护呢?就是如实抉择的问题了!这个呢,真是在佛法住世的艰难、修持、善根问题上,我们通过这几天短期出家会有一个体会,或者会有一个观察的角度。在住世这个因缘上,就是我们来体会体会僧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念诵啊、晨钟暮鼓啊、过堂啊、诵戒啊,对这些基本的生活有一些体会。但这个地方如实抉择还是要解决生死大事,那你说出家生活能不能解决生死大事呢?若依法修持一定能解脱的,没问题。那么在我们以后回到世俗生活中怎么来操作呢?那净土教法来辅佐我们持戒、修持,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特别重要!所以说,我感觉这是深层爱护我们这些短期出家的发心菩萨们。

立誓这个事情,从两个角度来审思。我们一般知道“誓愿”这个词。很多人入过党入过团,参加过一些组织,这誓愿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受三皈五戒,像你们受沙弥十戒,这都是誓愿。“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答:“能持!”这“能持”就是我立的誓,我的愿望。誓愿是什么呢?是前导,是行为之前导。你看许多人做人做事不知道怎么来做合适,他就会徘徊犹豫。但要有誓愿呢,那就没有啥了,我不该做就不做了,没有啥犹豫徘徊的,这不是我做的事情。

那么这个誓愿戒干什么呢?这个戒来表达一个誓愿干什么呢?让我们不要矛盾、不要徘徊,直接清晰一个作为。我就依誓愿为前导,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这就是一个给予性的东西,是为受戒,前导。世俗的人没有受戒的时间,或者没有受过这个教育,很多事情都是徘徊的,没法拿定主意,该做不该做?这两面的利害关系怎么平衡呢?那么有戒就不管它了,我依戒而行就行了。依戒而行,誓愿戒。

意乐为戒

誓愿戒呢,要是我们在意乐的基础上,就好处理了。“意乐”,实际说呢,象我们来参加这个短期出家,本身一定是有意乐的,就是我思维过了,或者说别人的鼓励下,或者自己的观察下,或者在种种因缘的成熟下,我有这种意乐了我才来;没有这个意乐,那我们上这么高的山,到这么简陋的地方来做什么呢?有意乐,有这个意乐!

意乐呢,也可以作为戒!能不能作为戒呢?很多人做事情不从容、逼迫、烦恼,就是受一种压迫性的东西。那我们在任何一个事情前,都把这个意乐作为一个守护。意乐一定是顺性的。只要是违性,这个意乐一定会被颠覆掉。假设我们随着每个事情的意乐地观察去作为。那个性德呢,在你生命中就不断地彰显它的从容、真实、光辉的一面,会把我们这个无明、迷失给照破。

但这个意乐对汉地人来说,我们受的训练太少太少了。意乐!意乐!意乐这个戒的守护习惯了,性德的光辉一定会绽放出来,照耀着我们。为什么呢?你可以尝试,意乐!我们汉地人,只要一想自己是个善人,马上脸就要绷起来。不绷起来,肯定不是善人;你这个人笑嘻嘻的一定是个坏人——别人会这么认为。实际很多人自己都这么认为,脸绷住可能就是善人了。你不相信,你看看那个绷紧脸的人,你一说你是善人,你给他磕头,他一定很高兴。反正我看到脸一绷的人,我心里想这个人一定开始说“我是善人你是恶人,我是善人你是恶人,我对你错……”这样的内容特别多。不相信我们可以试,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一绷脸,你赶紧给他磕个头:“你是善人,我给你顶礼了”,他一定会很高兴的。脸绷得很紧的人一定是善人,为什么呢?他这个善是端出来的,不是意乐!我不知道是不是啊,我可能说的是反话呀,我感觉这样的人呢,一端自己基本上都是善人,嘻皮笑脸的一定是恶人——中国人这个教育是不是呢?我不知道,我们可以分析。

但是我告诉你,意乐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善人!他心地完善了,没有对待了,没有人我是非了,他会真正地生出善意,性德的光辉绽放出来了,绽放出来了,展现出来了,舒展了,舒展!就象那一个大莲花一样,真正地开了,心地开放了,对待消融了。这时候呢,就是意乐,意乐的东西就会现前。这时去做事情,就不会用对待、善恶去评判它了,舒展、喜悦、灿烂的东西就出来了。舒展与灿烂!我们以前唱的歌,阳光灿烂,心地就很灿烂。

你说我已经是中国人了,我要接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绷住!那没问题的。我鼓励大家看到绷住的人,一定先磕头说:“你是善人,我来礼敬你。”要不然这样的人会生烦恼的。怎么会生烦恼呢?他的善良是对待的,“我是善的,你是错的”,他会有这个东西。若不相信,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审视。当然我不是批评这一类的人,这一类人的心就很紧,他会颠覆自己的信仰,会颠覆自己的作为,肯定会颠覆别人的。

那这个意乐呢,是远离了对待,开放的、舒展的、灿烂的,这样一种相续。我们要守护这两条意乐,作为人生的前导,那我们人生就会灿烂光辉!虽然在人寿很短的这个时代中生活,我们一样活得无量光无量寿!因为你是顺性的,你就会跟我们无始以来相续的性德接轨了。那么誓愿戒与意乐戒,我们要守的。

很多人说我想利益他人。今天中午一个沙弥跟我谈,他说我出家实在是不想为自利,就想为利益天下人,我说太好了!我说你就守护这个戒律就行了。

什么戒律?就是利益天下人的戒!

怎么利益呢?让天下人快乐!

怎么快乐?你一定要有意乐!自己没有意乐,怎么去利益别人呢?!你让别人看到你象掉到冰窟窿里一样,怎么意乐别人呢?让别人看到你发抖,你能利益人吗?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丑陋,或者心里就犯禁忌了,你能利益人吗?

我以前就有那种狰狞的东西,我感觉自己很狰狞,面目狰狞,很多出家人看见我就溜圈子了,看见我就溜跑了。我说我这人肯定是出问题了,意乐的东西没有把握好,自己很认真的。我刚才批评的都是我的过去呀,过去那个德行。自我批评嘛,不批评别人,你们都是菩萨,我是自我批评。以前很多年,我这个状况就没有转过来这个概念。我后来体会体会,可能这是中国人受的教育问题,的确是教育问题,认为你自己不严肃不行啊,不严肃肯定不善良,所以要严肃。我们在部队受的教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是一严肃可不敢活泼了,一活泼就出问题了。

这个意乐呢,今年夏天(注:2009年安居)我提出三种意乐,就是究竟意乐问题,一定要反复思维,反复观察!究竟意乐一定是无对无待的,彻底如实的,平等安乐的,广大圆满的,灿烂舒展的,普遍利益的!尽于未来际,我们对这个究竟的意乐,赞美是赞美不完的,把三藏十二部都诵出来赞美它,没问题的。

究竟意乐,究竟意乐……净土这一教法就是究竟意乐的一个给予、一个印证、一个抉择。

所以常住法师们给我提出了这个,我没有迟疑的。他们说师父给大家讲一讲净土,我说:行,讲净土没问题,其他的不敢讲,净土敢讲。为什么呢?给大家意乐!因为这个不给真不行,我感觉到我们都缺这个东西,不是某人缺,(而是)普遍缺。尤其是我们受了戒的(短期出家)僧众们,应该充满意乐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个过程。因为你们的时间更短了,象他们长期出家的福报大一些,你们的时间就更短了,一个月,嚓,七天过去了,剃头七天了。再一晃,嚓,一个月过去了……你想再过这样的生活,就很费事很困难了。

这个意乐,我们要在这一个月中把这个意乐给鼓励出来,把它当成戒律。我脸一绷就要批评自己了:“我为什么不意乐了?我付出这么大的精力,我为什么不意乐了?我没有顺性,犯习气了。”这个戒一定要守住,这一个月要不守住真是太可惜了!守护了意乐戒、誓愿戒,我们就方便了。因为誓愿一下子把你引导到“这一个月我要守护住”上来。那么意乐戒呢,我在每时每刻都要用它。这誓愿戒我们只能用一个月啊!一个月过去就没啦,一个月太短了,一过去就没了;但是这个意乐,你随时都可以用啊!菩萨们,意乐戒终身守护!这誓愿戒只有一个月,菩萨们,你只有一个月的权利,回家了,拿下!意乐是我们每时每刻在家出家都要守护的戒律,意乐戒;短期出家的出家戒只有一个月。

意乐,我真想把意乐给予大家,供养大家!

(众:南无阿弥陀佛)

究竟意乐

究竟意乐,究竟意乐……我们这一个月呢,叫一个时期的意乐,不是究竟的。我们就谈一谈究竟意乐吧。究竟意乐,这是大家应该终身守护的。实际我们念无量寿无量光,不是其他东西,是顺性的东西在我们生命的每一时每一刻都在延续。我们只是不觉知,或者我们觉知了会迷失。这个究竟意乐呢是自性的流畅!它一定是自性的流畅,就是自性在流淌,不需要你用任何力,只需要省力、安乐!

为什么称为究竟意乐呢?它一定是自性的流淌,自性的光辉,自性的舒展。我们的自性在舒展……意乐嘛,它是蓬勃的,它是次序的,它是浩瀚的,它是无尽的!你再发心都会有限量,你再搞东西也有限量,这个是无尽的。何以故?究竟故,自性本具故,省力故,安乐故,无染故。它不光是无尽,还是无染。无染的意乐,无尽的意乐,所以说我们给它称一个名字:无量光。

那么我们究竟意乐实际就是与无量光汇合。它本身是契合的,但是我们不知道了,所以让我们念“南无”来汇合它。念“南无”,来汇合它,来启用它,来成熟它,来圆满它,来彰显它……,说什么都行。它的确是本具的,它是无量光!我们时刻地守护它,运用它,就是无量寿!所以我们现前这一念顺性的流畅就有无尽的喜悦、无染的喜悦,放出无量的光明,延续在无量的未来。

那么这就是净土教义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省力!省力,省力……省力的安乐!

安乐是什么呢?高度的次序,高度的次序!我们人为的次序、我们意识、染识的次序,你再用功夫,也达不到这个高度。什么样的高度呢?无量,无穷,无尽,不可言状,究竟彻底平等。实际用平等来说最好。高度的次序,平等的妙用。

希望诸位善知识呢,在净土一法中一定要找到这个究竟的意乐。

事实意乐,本具所显,既不贡高,亦不下劣。

我们立誓啊,不是说喊一个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口号来给自己一个交待,给别人一个交待,不是!(要)真让它起妙用,成为生命璀灿的事实、庄严的事实,利益世间、圆满世间的一个事实。明天我们要立誓,正月十三,要是没有这个妙用,我们去立誓,说实话,爬这个山还挺累的,没啥意思。一定要起作用!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刚才讲的:舒展、灿烂、省力、安乐、无尽、无染!这样广大的自在力,是本具所现,并不是你造出来个什么,额外生出来个什么。有的人为什么骄慢呢?就是认为我有你没有——对不起,这是平等的!你有,我也有。你说我出家了,我有你没有——对不起,我也有。你说你在家有,我出家没有——对不起,你也有,我也有。平等!

本具所显,远离自卑与骄慢两种恶习的一个最殊胜的功德。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最奇特的就是:不骄慢他一定会自卑的,自卑过后一定会骄慢的。因为啥呢?他不骄慢受不了,自卑会把他压得出不来气的,自卑过后他一定要骄慢,为什么呢?要活人哪!要不然他就自卑,为什么呢?骄慢得累了。我们有时候骄慢得会把自己累得爬不起来的。

这个教法呢,远离了自卑,远离了骄慢。所以《无量寿经》讲:“既不贡高,亦不下劣。”是诚实言,是如实语,是让我们真正地在这个究竟意乐上,产生事实的究竟意乐。既不贡高,亦不下劣。这是事实的意乐,它远离了贡高与下劣。你我都不要把佛法搞得那么玄,不要搞得那么神秘不可测的,它真是很实际的!你把你心中的贡高与下劣同时放一放,放一秒钟,你事实的意乐就会出现。放一秒钟就行,就意乐一秒钟。你一生把这个贡高与自卑放下了,你一生就是事实的意乐。你就会享受这个事实,什么事实呢?意乐的事实。

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个不是我讲的,这是释迦文佛对阿逸多讲的。

谁叫阿逸多呢?谁叫阿逸多呢?不是弥勒菩萨,是你!

慈氏者啊,慈氏者是谁呢?善用心者!

善用心者是什么呢?是意乐啊!

意乐的事实就是善良之人,善良的族类,我们就是慈氏。你不愿意作慈氏算了,但是你要知道,你不贡高不下劣,你的事实的意乐就会成熟你的道德与生命。

我们可以做实验,你心里扭曲了、痛苦了,你就观察这两点,要么贡高了,要么下劣了,失去了平衡,不平衡了,不平衡就不是慈氏,那叫什么氏呢?那就是波旬的哥们儿了,或者是其眷属了。你不相信吗?贡高是他的眷属,卑劣也是他的眷属,你放心了。你说人就这么多变啊,一会儿是释迦佛的眷属,一会儿又变成波旬的眷属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不是波旬的眷属那是谁的眷属呢?!

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慈氏者,善待于自心,善待于事,善待于人,善待于周边一切,那一定是慈氏。一生补处,这是一定的,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能不能做到每一时每一刻呢?念佛者一定是阿逸多,一定象阿逸多一样一生不退,一生成就。为什么呢?他有这个事实的意乐,所以成就阿鞞跋致。

诸位善知识啊,佛法离我们太近了,一定不要把佛法推给佛陀,推给佛陀了,拱到那个纸(注:指佛像)里面,陶瓷里面了,白玉石里面去了,我们可就空了,就迷失了。要把它用起来,用就是事实!一定要把它用起来,一定要运用佛法!佛法没有高深的,也很高深,为什么呢?你不用它就高深了;你用它,它就很亲近很亲近的。亲近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么简单——不贡高不下劣!平等缘起,令人安乐。

佛陀看到我们大家一定都是欢喜的!慈氏嘛,慈悲安祥。你看我们汉地的所有佛像都充满了那种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极为美妙的形象,我们称为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那都是很慈善的。很多人看到藏传佛像一些形象,三头六臂的,呲牙咧嘴的,那是一种变形的慈悲,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的觉悟。你说十恶能不能觉悟呢?我们在犯贪嗔痴慢疑等等恶业的这个事实的时候,能觉悟的。能觉悟那就是那些菩萨,那些佛。什么佛呢?三头六臂,张牙舞爪,一个眼睛,两个眼睛的人,三个眼睛,七个眼睛的人。恶他也能觉悟呀!

有人善,善一样可以堕落呀!不要害怕啊,这个不能胡讲啊!善堕是什么呢?是迷失。佛陀在很多经典上讲:若人说我持戒,此人是为犯戒。他迷失在这个所谓他持戒上了,他固执于此,那他就迷失了。迷失于善法,称为善堕,此人一样是受恶报。这就称为伪善了,善令自己迷失了。

恶能警策于世人,很多人因为恶而觉悟了,称为逆行菩萨。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我们能在恶中觉悟,能在善中不堕落,那太好了!能在恶中警觉自己,能在善中不染着、不迷失,那就太好了!那我们就远离了伪善,成就了真正的善、如实的善,那就是说我们来做诸乐、乐因、乐果,远离恶、恶因、苦、苦果,这样我们就成为一个真正的觉悟者。

这个事实的意乐呢?希望大家在人生中有一个好的参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怕我们犯过失,就怕我们不警觉。不怕我们犯过失,就怕我们固执错失、蒙蔽错失,陷入错失中不能自拔。实际一个人犯错了,你提示他,他觉悟了,就是大善!中国人古代有一句话叫什么呢?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实际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知错能改。谁不犯错呢?不犯错的人还没出生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个话,我们真要常常地相互之间交流的。

有的人可能认为,我的错误蒙混过关了就好了,过关了嘛——不是!种子,种子,还在这里搁着哩,就是因没有变。这个能改,就是种子变了。一定要注意这个。现在学佛的人,许多人就不知道这句话的真诚与中肯。相互地掩盖,实际那种伤害是最大的!因为啥呢?种子膨胀,结出恶果,恶果你能承担吗?谁也不愿意承担恶果。

有个菩萨打电话给我说,师父我做错事了,我说错事了能忏悔,就这句话,不能忏悔,自己面对,你能面对恶果就行。能不能面对呢?苦来的时候,一般人都不愿意承担,不愿意承担就开始怨,开始恨,开始迷,跟着就来了。因为承受不了就开始怨,说这个那个,那个这个。所以不劝人改过的人呢,就会招人怨,招人恨。到果上来的时候,他就恨你了。

佛经典上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比丘乘船渡海,船被一个大力者给兜翻了,人都淹死了,比丘也被淹死了,这个比丘见到龙王就说我这一辈子持戒精进,修诸善法,你怎么能把我淹死呢?龙王儿子过来了,说你知道我是谁吗?他说我不知道。龙子说我是某某沙弥,你给我剃头,但不教育我,我犯过失了,你不让我改正,结果我嗔心这么大,堕入龙类了,我就要掀你,就要淹死你。怨恨!因为他受不了这个果报了,善心出家反遭其害,他不恨你吗?我们善心学佛不能知错就改,果报一来了,你不怨恨吗?

所以说我感觉这个呢,我们出家在家的学佛者啊,真正地要经常交流这个东西。你看出家人每七天就到一起说:你能原谅我的过失,忆念我清净,随喜我的功德。忏悔得安乐,不忏悔罪亦深。的确是这样一个事实。

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忏悔

我们的意乐从哪里来的呢?它要及时调整。

一定要及时调整。

净土法门的祖师善导大师有一段特定的话,他说:我们犯过失了,不隔念,那肯定是上上根器了;不隔时,那肯定是中等根器了。(不隔念,)念,就是你念头一出来,我们就能知道去调整它;不隔时,我在这两个小时以内,十个小时以内,我能不能把它调整过来呢?调整是什么呢?少受点苦呗,意乐相续呗。一定要守护那个意乐戒。守护那个意乐戒,人不及时调整自己,才出鬼哩!不隔日,不隔日是下下根性了啊!啥叫根性呢?就是你的恶业开始了,发芽子了。现在有的人犯一个过失可以埋几年,那不愚痴死了吗?埋几个月,那不苦死了吗?那不挣扎吗?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这是善导大师教育我们及时调整意乐的一个方法。教育我们的方法,给我们一个方法。实际这佛法有啥呢?就是给你方法你去做就行了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实际就是及时调整,一天调整自己三次,起码是不隔时的善根了。

那我们就学这个法,我们让事实的意乐在我们生命中——既不贡高,亦不下劣,这是事实的意乐——你守护好了,要出现贡高与下劣了,及时调整它。不隔念,最好;不隔时,方便;不隔日,每天都要做。实际我们功课中的确是有的,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是每天不让你的作业过夜的。你那任何的作业——“诸佛世尊当证知我,我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等等,今皆忏悔,令其清净”。那就是最少我不隔日要把它忏掉了。

这个方法不复杂吧?不复杂啊!

意乐,事实的意乐,不贡高不下劣。一旦出现贡高下劣了,怎么办呢?及时调整,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最差最差不隔日要做到的。这样我们人生充满了快乐,我认为它是快乐的源头。佛讲啊,忏悔得安乐,不忏悔罪亦深。你忏悔及时调整一定是快乐的源头。不是吗?哎呀,有人说我固执己见,我编个方法,我就要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但你内心充满了执着的痛苦、迷失的痛苦,自我卑劣下慢,认为这个卑劣的果子是你,认为这个错事是你,你就开始苦自己了。

这个方法很简单。这就是念佛的方法嘛!佛是清净平等觉,不贡高不下劣,那充满了真实的意乐。什么意乐呢?自利利他,真实不虚。若有不方便处,我们出现了贡高与下劣,及时调整,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最差做到不隔日。若有这样的一个誓愿力,你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者吗?你不是一个快乐者吗?我们那时间讲“法喜充满”。那就是诚实言了!你做得久了,自然会法喜充满,自然会做到的。你要是不这样做,你的法喜从什么地方得到呢?讲一讲!若有第二个路一定给我介绍!若没有第二个路,一定要这样做。因为佛陀是真实语者,历代祖师是真实语者,我受其加被,也希望把真实语传达给大家。大家(若)有更好的真实语,一定传达给我,切莫忘掉我啊!因为啥呢?我们都真实相待嘛!真是有好的办法了,及时地跟我谈。

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既不贡高,亦不下劣。真不复杂,那是事实的意乐。若出现违背这个事实的意乐了,一定要及时地调整它,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最差最差不过日一定要调整它,这样你快乐的源头就掌握住了,你法喜充满的机会有了,菩萨们!

(众: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实验的。啥叫快乐呢?平等、充满、具足、舒展,无所对待。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大家真得体验啊!不体验不行,不体验可就受苦了。

明天我们立誓愿的主题,恰恰是应该在事实的意乐上抉择一次。发一个愿:我不隔时——不行,太低了;我不隔念——太高了;我不隔日——做得到的。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不平衡,让自己的意乐在生命中升起来!应该发这样的愿!

(众:南无阿弥陀佛!)

一定应该发这样的愿,不发这样的愿,回到生活中,我感觉这些菩萨们短期出家了就真短了。意乐是我们永恒的需要。所以我感觉到有这一次的机会,我供养现前的僧众及居士,最大的供养就是:我们要立誓:让事实的意乐伴随一生!这是我对大家最简单的一个祝福!因为我们这一生一定要成佛的。希望事实的意乐伴随大家一生!

不是说的,是要有这样的愿望。八地以里的菩萨,所有的事情都靠作意的,所有善恶缘皆以作意而成。你逃不掉,你所有的苦乐都是作意而来的。不相信试试,谁说我不作意就可以快乐,站起来,慢慢地站起来,能不作意(而)产生快乐了(的人),举举手。因为啥呢?八地以里的菩萨呀,我们所有的苦乐作为都靠作意而来。

所以说呢,常住上安排大家上去发个誓,我当时泪就在眼睛里转圈,我感觉到你们太有福报了!我说实话。我说我们学佛时候怎么没有这样的善知识呢?真是这样子啊!没有人这样教导你的,就是摸出来的,拿生命赌出来的!谁这样教导你啊?给你这个方便?真没有。一次一次在疯狂的边缘、生死的边缘、迷失的边缘,甚至堕入魔道的边缘,挣扎出来!

(众:阿弥陀佛)

的确是这样子。所以他们说这个事的时候,我说:做!一定做!讲!明天我就讲!没问题!以前一说讲这个,我都很小心,我说哎呀白衣讲法不好,我得掂量掂量,但这个我必须得讲!为什么呢?供养的好机会呀!

(众:阿弥陀佛)

事实的意乐伴随一生,这是我对大家的祝福。这一生是必须要成佛的,究竟意乐。

所以说,那苦乐都从作意而来。那我们现在就作这个意,什么样的意呢?究竟意乐的意。究竟意乐,我一定要有究竟意乐。我们读《无量寿经》,一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读就过去了,嚓,滑过去了,嚓,滑过去了,滑过去了,没味道。你要是真正理解了那个里面的作意啊,你会得到太大的加持了!作意,作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思维嘛,在打主意嘛,在搞名堂嘛。哪个人不搞名堂呢?举举手。谁说我心里从来没有名堂的,我现在心里象太阳一样圆明灿烂,(这样的人)举举手,我们给他塑个像,(众笑)我感觉应该给他塑个像,因为啥呢?那是八地以上菩萨自然心智中流露出来的光明。

念佛人可以做得到的,但你必须得念佛,不念佛做不到。普通人行八地事,依念佛故!这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在念佛的时间,无对无待,无染无著,那心就象太阳一样,就象大势至菩萨一样,是无边光,普照于自他,圆成依正二报。那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依念佛而成就。要是真正的念佛人,那就是在行八地事,一生阿鞞跋致。我们都读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生得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么呢?就是不退转嘛!世尊给我们一个事实的力量,一生不退转,那是八地事啊!七地菩萨一样往返人间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