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第十一讲
发布时间:2024-04-25 04:08:38作者:学典国学网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接着前面一段经文,大概简单的再重复一下,我们前面学习到本经正宗分第一段经文。在这段经文,佛给我们讲,犯杀戒,有三种方式夺取人的生命。第一个是自作,第二个教人,第三个是遣使。自作是自己本身去杀人,第二个是教旁边的人去杀人,第三个是遣使,就是杀的对像并不是在眼前,请人去把那个人杀死,这叫遣使。遣使就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职业杀手,专门替人家杀人赚取钱财,所以有一些人用钱去请职业杀手,把他想要害死的人给杀死,这类是遣使。所以第一段经文我们看到,杀人、夺取别人生命有这三种。犯了其中一种,只要把对方的生命真正杀死,这在五戒来讲,优婆塞(受了五戒就是优婆塞)就犯了不可悔罪,不可以接受忏悔,也就是说,已经丧失掉优婆塞的资料,也不可以再重新受戒。
犯不可悔罪,把人杀死,也必须要具备五种因缘,才构成不可悔罪。五种因缘第一个是人,就是他所杀的对像是人,他杀死的是一个人,不是杀死一个畜生。第二个是人想,他的意思主要是杀人,不是杀畜生,也就是说,他的动机是杀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这并不是误杀,不是要杀害其它动物,误杀把人给杀死,所以动机主要是要杀人,这叫人想。我们现代的话讲动机,他的动机是要杀人。第三个杀心,第四个兴方便。杀心就是他起了杀心,兴方便就付诸行动,方便就是起心动念要杀人,他在行动里面,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这叫兴方便。所以有了要把某人杀死这个心起来,兴方便就是付诸行动。杀心跟兴方便,就是我们这段经文讲的自作、教人或者遣使,这三种方式。第五个因缘,前人命断。前人命断就是他眼前这个人、他要杀的人,命被断掉,真的被杀死了。如果具备这五缘,就构成不可忏悔的罪过,所以叫不可悔。这是五戒,包括出家沙弥戒或者八关斋戒,在小乘戒的结罪来讲,必须具备这五缘才构成不可悔罪,如果不具备这五缘,是中品可悔或者下品可悔。
如果这五缘都具备就不可悔,这也是跟大乘菩萨戒结罪不同的地方。所以小乘戒比较容易持,因为他是一定事情已经造成事实才定罪。就如同我们世间法律一样,你有证据,已经构成事实才定罪,所以小乘戒偏重在戒事相。大乘菩萨戒就不一样,它偏重在心地戒。你起心要杀人、要杀害众生,就结罪;如果要杀人,在菩萨戒来讲就犯了重戒。所以菩萨心地戒,主要在起心动念地方结罪。五戒很明显,我们一看就知道,偏重在事相上的结罪,从身口、事实行为、造作来论罪。受了五戒,如果具五缘去杀死人,就犯了不可悔罪。不可忏悔就是不可以再受戒,不管大乘戒、小乘戒都不能再受。不可悔主要是不能依作法这个方式来忏悔,我们一般讲作法忏,就是在三师面前,或者传讯师、引礼师、或者有道德学问的师长,或者在佛菩萨像前发露忏悔,这叫作法忏。如果犯了不可悔,作法忏这个方戒不可以忏除,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叫不可悔。只有依大乘法修取相忏,见到好相,罪业忏除,才能够重新受戒。破戒的罪,依大乘取相忏见到好相,罪业忏除,可以不堕三恶道,因为破戒就要堕三恶道。
在序分的经文,佛给他的父王讲,受了五戒,[当得成佛],就是受了五戒之后,应当可以得到成佛。可见五戒是成佛之因,我们不可小看。受了五戒之后,如果犯了戒,比如说犯了严重的戒,犯了不可悔罪,或者比较轻的,没有忏悔,就[常堕三涂],常在三涂受苦。犯了不可悔罪堕三途,我们比较没有疑问;如果犯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而没有忏悔,是不是也堕三途?也会堕三途。为什么?因为俗话也常讲,恶业不要以为它小,我们就不改过来,如果小恶不改,就不断累积,时间久了,小恶就变成大恶,罪业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重。罪业多了、罪业深重,当然会堕三恶道。为什么?因为没有改过,没有忏悔。因此我们受了戒之后,不是说忏悔法就不需要了,实在讲还是要时时忏悔,也就是时时反省,时时检点,时时改过,我们持戒才不断提升。所谓戒有下品戒、中品戒、上品戒,我们总希望能够提升到上品戒,最上品的就成佛了。我们从前面经文来看,五戒持到圆满就成佛了。这个我们也不能不知道。祖师在《笺要》里面也给我们提醒,破戒之罪虽然可以由取相忏来忏除,可以不堕三恶道,但是世间性罪还是存在,所以因缘聚会的时候,还是要去还债,所谓欠命还命,欠钱还钱,要去酬偿夙债。除非你证果入涅槃或者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不受业报。我们上一集讲到这里。
这段我们也是要常常提醒。性罪跟遮罪这是两种,性罪就是自性的罪过,[性],我们用比较白话、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叫做性质,也就是说那桩事情的性质。杀盗淫妄这四桩事情,本身的性质就是有罪过,所以叫做性罪。也可以讲自性之罪过,因为罪过会障碍我们的自性,障碍我们明心见性,以佛法来讲就比较深入。一般人我们跟他讲,性质是有罪的,一般人比较容易理解。所谓性罪,就是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或者是中国人、外国人;有文化水平的地区,或者没有文化水平的地区,苦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都是属于本质的罪恶行为,称为性罪。所以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佛也给我们讲,造了地狱的罪业,不管羌胡夷狄;羌胡夷狄是中国古人对外族的称呼,就是不同种族、不同族群的。不管你是那一族的,信仰什么宗教,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你只要造了这个业,果报都一样的。不是说中国人造了这个罪要下地狱,外国人造了杀盗淫妄,他就不用下地狱,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你只要造了这个罪业,不管你是中国人、外国人,果报都一样的,所以称为性罪。你相信它,果报是这样;你不相信,果报还是一样。所以它是事实真相,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信不信,它都是一样,这是讲性罪。
另外方面讲遮罪,是[伴随性罪引起之各种过失]。我们简单讲,遮罪本身有罪过,比如说五戒,饮酒这条戒就属于遮戒,它不属于性戒。学习到第五条戒,我们就知道,饮酒这条你犯了,都是可悔,只是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不像前面杀盗淫妄,有可悔、不可悔。饮酒这条你犯了,都是可悔的,只是分中品可悔、下品可悔。为什么?因为它是遮戒。这条戒本是不是性戒。遮戒用我们现代话讲,就是预防的,防范的,遮就是防范的意思。你守了这个戒,防范你去犯杀盗淫妄前面四重戒。它是预防作用的。因为酒本身没有罪过,是因为人喝了之后会丧失理智,会做错事情,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比如现在世间各国的法律规定的很严格,喝酒都不准开车,为什么喝酒不准开车?怕发生车祸,车祸严重就闹出人命,它是预防这个。这是讲到性罪、遮罪,很多戒是属于遮罪,像我们《沙弥律仪》有十条戒,大家都听过,前面杀盗淫妄是性罪,后面可以说都是遮戒,就是预防的,防范的。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的经文。诸位同学如果有课本,自己可以翻开课本;如果没有课本,我们银幕上都会打出字幕,大家看字幕。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复有三种夺人命:一者用内色;二者用非内色;三者用内非内色。]
我们先念到这段。[复有三种夺人命],[复]就是还有。因为前面经文给我们讲,有三种方式夺取别人的生命,接着说还有三种方式夺取人的生命。这三种方式有内色、非内色、内非内色。下面的经文就给我们解释这三种,我们接着看经文。
[内色者,优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到这里是一段,这段是给我们解释用内色去杀人。什么叫内色?内色就是用身体、四肢去夺取别人生命,把人给打死的。[优婆塞用手打他],[用手]就是没有拿武器,赤手空拳[用手打他],用手把一个人活活打死。大部分人,打成重伤是我们比较普遍可以看到,但是如果学过武术的人,他真的赤手空拳,用手就可以打死人,因为他学武术,打人都是打要害,打中要害就要人的命了。像我们中国一般武术、打拳的,打中人的要害,真的就被手打死。在外国我们看现在西洋拳击,在一些运动场合里面,这种比赛也常常看到。在拳击比赛当中,也有人被打死,当然他们是为了比赛去打死人,不是跟他有什么仇恨去打死对方。但是学习过这种拳术的人,他故意要去打死人,是可以办得到的。所以[优婆塞用手打他],这在中国外国都有,包括古印度。我曾经看过电视,泰国拳也是类似西洋的拳击,打起来也是很凶狠,被击中要害,真的可以打死人。除了用手之外,[用足及余身分]。除了手足之外,手足是比较普遍的,那么其它的,比如我们现在讲柔道,或者摔跤,或者日本相扑,两个人吃的肥肥胖胖,撞来撞去的,相扑就是用身体,除了手脚,其他的部分,也可以致人于死地。所以内色就是用我们身体,把对方打死。从头到脚,这就叫内色。
那么不管用自己身体那一个部分,要去杀死人,他心里[作如是念:令彼因死],他念头就是要那个人死,要取他生命,[彼]就是对方。那个人因为这个原因被打死,优婆塞就是犯了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有的人被成重伤,没有当场死掉,送到医院死了;或者送到医院路途当中死了;或者过了几天,是因为被打成重伤这个原因死掉的,也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就是说把人打成重伤,没有打死。这个人过了没多久也死了,但是,不是因为被打伤这个原因死的,是其它的因素死去的,还是有罪,是中罪可悔。因为毕竟把对方打成重伤,虽然没有打死,后来也不是因为被打成重伤死的,是其它原因死的,还是有罪。因为你打人,要人的命,没有把对方杀死,就没有构成不可悔罪,是中罪可悔。这是用内色去夺人命。我们接着看下面的经文。
[用非内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非内色],经文里面举出几种东西,[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非内色就是拿东西,我们一般讲拿武器,武器有这几种。非内色主要是遥掷,就是远距离,用这些东西丢过去,或者射过去,像以前弓箭,远距离就可以把人给射死,或者刀。这个刀,大家如果看过武侠片《小李飞刀》就知道,以前我看过武侠片《小李飞刀》,刀好像镖一样可以飞出去,远距离的投掷,给对方杀死。或者丢石头、丢瓦片、丢木头,这些就是遥掷,比较遥远的丢掷过去,用这种方式。远距离的伤人,现在科技就更厉害,用枪、用大炮,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致人于死地。如果用在军事用途现在就更厉害,用飞弹,整个地球都在射程之内,它发射的距离可以含盖整个地球。现在还有把飞弹送到卫星上去,所以它这个射程,可以攻击地球任何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讲都属于非内色,远距离伤命的。
[遥掷彼人,作是念],[作是念]就是他念头是要让那个人死,[令彼因死],就是要让那个人死,他武器丢过去,就是要他的命,这叫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彼因死者],彼就是对方,那个人是因为你投掷武器过去,真的把他的命给结束、杀死了,就犯不可悔罪,如果优婆塞造这个业,就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不即死]就是那个人也被击中,但是没有当场死,后来也是因为被击中这个原因,伤重不治死亡,也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如果当场没有被打死,后来也不是因为被投掷武器这个原因死的,是其他的原因死的,是中罪可悔,可以接受忏悔。但是中罪,罪也比较严重,比较轻的是下罪、下品,这是中品,为什么?毕竟是要夺他的命,只是没有杀死,没有杀成功,还是有罪。因此这个结罪,像菩萨戒结罪就是重罪,是上品罪;但是在小乘戒来讲,一定要构成事实才是不可悔,没有松成事实,是中罪可悔。这是讲用非内色,用各种武器远距离去伤人命,这就是用非内色夺人命。我们再看下面第三种。
[用内非内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矟、弓箭、白镴段、铅锡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这段是用内非内色,所谓内非内色就是自己亲自用手抓东西,前面非内色是拿着东西,远距离丢过去,这里讲内非内色是手抓着东西,比如说抓个木头,或者瓦片,或者拿个石头、或者拿刀、拿矛、弓箭....种种的武器,像我们中国古代讲十八种武器,刀枪剑戟,各种武器。举出几样东西,我们要以此类推,你只要手拿着东西就是。过去在台湾,我也看人家打架,刚开始喝酒,大家都是好朋友,喝醉了起了口角,起了争执,就打起来了。喝酒不是有酒瓶吗?我看有个人,把两个酒瓶拿来敲碎,酒瓶尖尖的,他就拿那个当武器。所以用手抓东西打他,就是用各种东西、武器打他。[作如是念],他当时的动机念头,[令彼因死],就是要让那个人因为他去功击他,要让他死。[自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自就是对方,因为这个原因被打死,优婆塞就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如果没有当场死掉,后来因为是这个原因死的,也是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如果没有马上死,后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这是中罪可悔。这是用内非内色这种方式夺人命。以上佛又讲了这三种方法,也是可以夺取别人的生命,接着我们看《笺要》的注解。
[笺:此三种亦皆杀法,所谓兴方便也。手足身分是凡情之所执受,故名内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执受,名非内色,有处亦名外色。用彼内色,捉彼外色,故为双用内非内色也。因此方便而死,不论即死、后死,总是遂其杀心,故从前人命断之时,结成不可悔罪。
后不因死,则但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故戒体尚未曾失,犹可殷勤悔除,名为中可悔罪也。]这是《笺要》给我们解释这段经文的大意。说此三种[亦皆杀法,所谓兴方便也],讲用内色、非内色、内非内色这三种也是杀人的方法;这也是兴方便,就是方法手段。[手足身分是凡情这所执受,故名内色],内色就是我们身体本身的,称为内色,我们手脚,整个身体就是内色。[木、瓦、石等,是凡情所不执受,名非内色],这是外面的东西,是非内色,不是身体的部分。[有处亦名外色],[有处]有这个东西,我们刚才讲过,就是任何一种东西。经文是举出几个例子,我们以此类推,不管你拿什么东西安,目的就是要到致人死地。这是[用彼内色,捉彼外色],就是抓一样东西来,手拿东西。我们过去看电影也常常看到,有女人要被侵犯,在房间里面,他手摸到一个剪刀,他就握着剪刀把那个人杀死,这是举出一些例子。这是[用彼内色,捉彼外色],抓住一样东西,[故为双用内非内色也],内非内色就是你用手去抓东西叫内非内色。
[因此方便而死,不论即死、后死,总是遂其杀心]。这是说不管是当场死亡,或者没能当场死亡,后来因为这个原因死亡,总是达到他的目的,总是[遂其杀心],这是达到他杀人的目的。[故从前人命断之时,结成不可悔罪],当前这个人的生命断结了,他生命一结束,他不再呼吸,断气了,这个时候就结成不可悔罪,戒体就破掉了。只要这个人气一断,戒体就破了,就结成不可悔罪。[后不因死,则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故戒体尚未曾失],后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死的,但是为什么还有罪呢?因为有[兴杀方便之罪]。[未遂彼之杀心],就是没有达到他的止的,他的目的是要致对方于死地,但是没有过到目的,这在一般法律讲,叫做杀人未遂。杀人未遂就是他想把那个人杀死,但是那个人没有被杀死,没有达到他的目的,这叫杀人未遂。所以这里讲[未遂彼之杀心],没有达到他的目的,[故戒体尚未曾失],优婆塞五戒的戒体还是没有丧失掉,因为那个人没死;人死了,他戒体就没了。那个人没有死,所以戒体没有丧失掉,戒体还是存在。戒体存在,因为也有兴杀方便之罪,所以[犹可殷勤悔除],除灭这个罪,还是要忏悔。[所以名为中可悔罪也]这是中品可以忏悔的罪过,这里重点就是可悔,一定要忏悔,如果优婆塞犯了戒,戒体没有丧失,但是要忏悔,不忏悔,罪过越累积就越重,将来就会堕三涂,所以重点还是在忏悔。
广化老法师下面有一个问答,我们还有一两分钟进间,把它念完。
[问:受五戒若犯一条,戒体全破否?答:若犯根本重罪,则随犯一条,戒体全破。如人之胸、腰、颈、心脏,皆重要部位,随杀一处,是人即死,不须四处全杀也。]
五戒,如果犯了四重戒,其中犯了一条不可悔罪,整个戒体都破坏掉。此地用比喻形容,好像我们人的五脏六腑,重要的部位,你伤中其中一脏的要害,命就没有了,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去伤害到。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段。剩下的经文件,我们下一次再继续来学习。
谢谢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