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定弘法师:深妙禅

发布时间:2024-07-01 04:08:37作者:学典国学网
定弘法师:深妙禅

尊敬的吴会长,尊敬的诸位干事,诸位同修、善知识们,大家早安!今天上午学会安排定弘给大家讲讲净土法门,这个题目很大,用一个半小时要把净土法门讲清楚,可以说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这个考题也满难的。所以定弘就在古大德著述里面来找,有哪一个开示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净土法门义理、还有修行的方法都能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结果佛力加持,就看到了夏莲居老居士这篇「深妙禅偈」。这个偈子总共是二十八句,可以说把净土法门概括无余了。而且不是光讲一个道理而已,把如何的修行、修行的境界和莲公大士他老人家念佛的这种经验,给我们言简意赅的讲出来,非常的好,很精彩。

所以我们今天就用他的「深妙禅偈」来供养大家,大家只要真正明了这个七首偈二十八句,你就决定往生无疑,就够本了。所以我们要发起殷重的心,至诚恭敬的来学习莲公大士的这个开示。他老人家是佛菩萨再来的,如果不是佛菩萨再来,不可能将《无量寿经》会集得这么好,超过了古大德。我们师父净公上人现在也是专弘莲公大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莲公的入室弟子黄念老,黄念祖老居士对《无量寿经》也有一部精彩绝伦的注解,就是我们师父上人现在不断在讲的《净土大经解》,师父上人加上科判,做了《净土大经科注》。我今天讲解莲公大士的这个「深妙禅偈」,就采用黄念老当时在北京讲解的「深妙禅偈讲义」做复讲,所以我们今天这个题目也可以改一改,就用莲公大士这个偈的名字,叫「深妙禅」这三个字。我们来看看这个偈子,题目叫:

【深妙禅偈】

这是引用《大集经》里面的话,《大集经》上讲,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是有出处的,是佛讲的,不是莲公大士自己安的名字。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老实念佛的话,我们实际上也是在修禅,中国自古以来对禅宗都推崇到极处,认为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而念佛只是斋公斋婆、愚夫愚妇的法,好像没有文化的、不懂经教只好去念佛。其实这都是颠倒见,真正能够念佛的人,他不仅是修禅,而且是无上的禅,深妙的禅,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念佛法门,要把这个法门看作是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无上至高、至深、至妙的法门,这是世尊的真正用意,也是世尊四十九年的真传。我们能够遇到了,这是无比庆幸的事情,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对净宗要有这种正确的认识,就不会为其他的说法而动摇,要对净宗有坚定的信心,对念佛求生净土有坚定的决心、坚定的愿力,坚信切愿求生净土,这一生你就得度。所以这里讲『深妙禅』,不是让大家去参禅,就是让大家念佛。你能念佛就参了深妙的禅。那我们来好好来参,先看第一首偈,第一首偈四句,我们两句两句来看:

【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

有大福德始念佛,这第一句就好像是狮子咆哮震惊百兽,让大家不能够轻视净土。谁能够修净土?有大福德的人才能够修净土。所以修净土的人不光是那种愚夫愚妇,不是说根器很低没别的法门修了,只好修净土,不是这样的,是有大福德的人他才能信受修行这个法门。纵然是那些愚公愚妇,好像没有文化,但是他能够老实念佛,这种人也是有大福德的人。就像《无量寿经》里面讲到的,「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不是过去多生多劫无量劫当中修行的福慧,福德和智慧,你想在这一生当中闻到净土法门,能相信、能受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换句话讲,你这一生能信这个法、能修这个法,也是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的大福德感召。所以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相信我们自己都是有大善根大福德。

《无量寿经》上举了阿闍王子的例子,阿闍王子听到净土法门生起欢喜心,五百长者也一样,一起供养释迦牟尼佛,然后回到座位上,发愿我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世尊就说,阿闍王子跟这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供养过四百亿佛,所以今生能闻净土法门,才能够对这个法门生起欢喜心。可见得,你供养少过四百亿佛可能对这个法门都没有办法闻,听闻的机会都没有。在座各位能够在此地听净土法门的,就恭喜大家,你们过去生中这个福德不会低过阿闍王子、五百大长者这批人。如果能够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依这个法门努力的修行,你这一生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出三界六道,一生就作佛了,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讲说,『发菩提心修十善』,有大福德的人有什么表现?这里讲的你能发菩提心,你能修十善业,这个人就是有大福德的人。《无量寿经》第二十四品讲到三辈往生都须「发菩提心」。换句话说,如果不发菩提心,你连下品往生都往生不了,所以要求生西方,首要的就是要发菩提心。那什么是菩提心?在《净土大经解》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大家不妨去看看黄念老的概要,十门开启里头就讲到一经宗趣,就是讲《无量寿经》的宗趣,宗就是修行的纲领。修行纲领是什么?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定弘前年在香港《净土大经解》学习心得分享会上,就以这八个字为题,做了五个课时的报告,大家也不妨拿这个光碟来听一听。简要的来讲,什么是菩提心?黄念老讲了三个心,是什么?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结合,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所以菩提心首先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叫菩提心。除了智慧以外,还要有慈悲,慈悲是要发愿普度众生的心,怜悯众生苦,让众生毕竟离苦得乐。什么叫毕竟离苦得乐?就是让众生成佛,才叫毕竟的离苦得乐。没有成佛他还有苦,连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这一品生相无明就是他的苦。所以这个慈悲叫大慈悲。大愿力是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将众生度尽,愿才方休;「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尽,断尽了我愿才罢休;「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大愿力,所谓四弘誓愿。所以这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结合。

菩提心里面有顺事发心,还有顺理发心。从事上讲的菩提心就是刚才讲的四弘誓愿;而顺理就是你要有般若的智慧,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在发愿度众生的当下,你也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像《金刚经》讲,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实无有一众生得度。我执、法执都破了,终日度生而没有度生的相,这就是般若智慧。所以大菩提心要深具智慧,这是顺事又顺理,那么经教学习就非常重要。除了发菩提心,还要修十善业,这是我们修行的基础。十善业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三,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大家都很熟悉,这是我们修行的基本。

我们昨天很多同修受了五戒,五戒跟十善是一致的。换句话说,你至少要做到五戒十善,这是做人的起码,连人都做不好了,你还想作佛吗,你想往生吗?所以发了菩提心,他要修十善才行。刚才讲菩提心有大智慧,要觉悟,哪里有说觉悟的人他还要造恶的?所谓觉悟日增,作恶照旧,没有这种人的。所以觉悟的人一定是修十善业,一定是严持戒律,改自己的毛病习气,这个人是真修行人,真觉悟的人。但是我们修十善,目标不是为了享人天的福报,而是为了求生西方,做为我们往生的助缘、助行。

除了自己修十善,还要帮助别人也要断恶修善,自利利他,能如是行,这个人才叫发了菩提心。《无量寿经》里面对十善、对五戒也有特别的强调,在第三十五品「浊世恶苦」里面,你看这是四十八品里面,可以说除了第六品以外这是最长的一品,佛在这个经里面就讲五恶、五痛、五烧。五恶就是什么?就是杀盗淫妄酒,开出来也等於是十恶,跟十恶业是相通的,五痛是五恶的花报,五烧就是将来果报是地狱,这是五恶的果报。所以《无量寿经》里面就是劝我们要发菩提心、修十善,然后一向专念求生净土。所以这首偈开头这两句就把《无量寿经》给总结出来了,该怎么修。下面这两句: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

佛讲念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可是许多人看法就跟佛恰恰相反,认为这念佛是个浅的法,没文化老太太才念,有文化的都学大经大论,《华严》、《法华》、《大智度论》这些才是深的法。那到底什么法是浅的,他不懂,这『浅人当作浅法看』,原来不是法浅,是那个人浅,佛讲这个法是无上深妙禅,浅的人就把它当成浅的法。所以我们对这个法不能轻视,要生希有难逢之想,闻到如此甚深法门,这是多生多劫难逢难遭的善缘,我们好好珍重,依教奉行。闻了之后就信,信了之后能解,能解了之后能行,能行就能证。一气呵成,打铁趁热,趁著我们还有时光,还没到命终,像太阳还没落山,赶紧走到家,这就对了。下面第二首偈: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

『四仪』就是行住坐卧这四威仪,我们念佛人这威仪也要注重,这是经上讲的端正身心,「身心净洁,与善相应」,我们的威仪庄重严整,我们的六根就容易收摄,所以三业就能够清净。三业是身口意做到清净无染,这就跟净土相应。做到清净无染最重要的就是下面讲,『坚守重戒勿少犯』。所以有的人认为念佛人不用持戒的,这种想法错误,你看莲公大士跟蕅益大师、印光大师讲的都是一致的,念佛人要坚守重戒,不能有少许的违犯。连少许违犯都不可以,怎么还可以犯大的戒、犯重的戒?所以我们持戒应当轻重等持,重戒当然要坚守不犯,轻戒也应当坚守不犯,轻的戒是保护重的戒。

例如不杀生这个戒,杀人就是重戒,要是杀人就破根本重戒了,昨天我们讲五戒讲得很清楚,上品不可悔罪。而轻戒,连杀一个蚂蚁、一个蚊子我们都不杀,虽然杀个虫蚁只是下品罪,但是下品罪都不犯,那当然上品罪就不可能犯。又譬如说淫戒,我们如果能够在男女交往当中自己好好检点,不如法的,就是不符合正常礼仪的交往、过密的交往,我们都杜绝,我们怎么可能犯根本的淫戒?所以轻戒是保护重戒的,就像一个城池外面有护城河,敌军先是突破护城河才会到城门口,护城河都不让他过来,那你的城池就稳如泰山,不会被侵犯了。所以轻重要等持,就是这里讲的坚守重戒,勿少犯就是轻戒也不犯。所以念佛人要重视持戒。

蕅益大师讲「持戒念佛本是一门」,不是二门,是一不是二,净戒为因,净土为果,你想往生净土,你必须修持净戒。我们在家的居士好好把五戒持好就不错,你能持五戒,身口就不会犯恶业,再加上念佛,那意业也不会犯恶。这就是所谓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这是身口,意,就是身口意这三业我们都摄,用什么都摄?用戒法。你看戒法里面,我起心动念,犯戒了,已经成为远方便罪了。昨天我们讲下品的远方便罪,就是意上动了,这个戒就不清净;意都不动,这戒就清净。所以都摄六根就用戒法,然后你净念相继就有保证,否则,你这边犯戒、那边念佛,跟你讲,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莲公大士这里提醒我们,四仪庄严,三业清净,坚守重戒勿少犯。

我们昨天很多同修来受戒,是了不起,这个就是真正修行,受了戒要好好的护持戒体,护持戒体比护持自己的身命还要重视,真正到了身命有危机的时候,我宁愿舍掉身命也不能够破我的戒体,因为戒一破了你就是个漏器,就像一个碗都漏了,装什么东西都装不住。所以我们要修道,要成为一个道器、一个法器,不能有漏,那就需要好好持戒。所以昨天受了戒,大家在随行方面一定要重视,随行就是护你的戒的行为。例如最好能够半月半月诵戒,受了五戒的都可以要诵戒,菩萨戒那更应该诵戒,不诵戒那都是属於犯戒了。有的同修受过菩萨戒的,假如没有诵戒,那也要忏悔。从今以后要半月半月诵戒,每个月的十五,就是农历的十五,还有月底那天,或者是三十,或者是二十九,就是月底那天。诵戒之前必须是忏悔清净,回想这半个月来我犯了哪一条罪,那个罪的罪名,还有犯的轻重,是犯了中品,还是下品,你要知道,然后如法的发露忏悔。如果是犯了下品的远方便罪,责心忏;下品的次方便罪,对一人僧忏;中品的罪对三人僧忏,这三人僧可以是比丘或比丘尼,或沙弥或沙弥尼都可以,出家的法师就可以。如果是上品不可悔罪的,那作法忏忏不了,只能靠取相忏,下午介绍的是取相忏。这就是教你怎么行持,这都属於坚守重戒勿少犯的内容,念佛人不能忽视的。下面第三、第四句: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

有人就有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爱惜取舍,种种的差别对待,这些无非都是妄自分别。所以人有千千万万的烦恼,这些烦恼就像『关』,关,你很难出去。这个关谁设立的?自己设立的,没人给你设这个关,所谓是画地为牢,自作自受。而烦恼的源头就是一个我字,有了我就有人,有了人就有对立,对立分别,在这里头永无出身之路。所以叫人我是非关,现在要把它打破。很多人他就是想要修行,觉得家里不是修行的环境,就到庙里面修,发现庙里面也是这么多人我是非,感觉到真是没地方修了。其实问题不是在外面,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看到这个对、那个不对,那个是、那个非,对错是非自己打不破,你怎么修,你上哪修?所以修就是当下你回光返照,打破自己的人我是非关,舍掉我见,不要老认为我是对的,人家就是错的,把我舍掉,把自己的那个见舍掉。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古德所谓舍身容易舍见难。你把那个邪知邪见给舍掉,比舍命还难,可是这不能不舍。所以难行要能行,要放下自己生平的『闲知见』,这知见叫闲知见,就是没用的,都是邪知邪见,让你搞轮回的。现在要把它一扫而空,你才能安心念佛。下面: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

『谈玄』是口上谈论玄妙的佛理,实际上心里没真正明白。语言高妙而行为卑劣,说得到做不到,纵然你口若悬河、著作等身,可能你可以换得一个佛学大师的称号,可是对人对己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跟生死大事一丝毫也不相干,到最后该怎么生死就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就怎么轮回,你所知的愈多,理障愈深。这个障有事障、有理障,那些种种的烦恼恶业叫事障,事上有障碍;对佛理执著,执法叫理障,理障比事障更难排除。有的人就是陷在佛理当中,作茧自缚,求升反堕。原因就是因为不肯务实,不肯认真的去实修。所以我们应当发起无上菩提心,不要只在文字上谈玄说妙,真实的依教奉行,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唯一我们这一生可能了生死的路子。别的法门很好,可是我们未必能够适合,我们的根性,可以说末法时代都是业障深重,唯有靠这个二力法门,不仅是自力,更靠佛力,才有可能解脱。

所以在阿弥陀佛大愿海中我们就老实念佛,念佛当中我们就专持名号,持名念佛,就是这里讲『三字真传老实念』。三字真传,这三个字是哪三个字?就是后面讲的「老实念」这三个字。什么叫老实念?做到四个方面:第一、不求一心;第二、不除妄想;第三、不贪净境,就是清净的那个净,不贪清净的那个境界;不参是谁,不参念佛者是谁,这是禅宗他们用参话头,念佛人,念佛的是谁,不用参这个。我也不求一心不乱,也不求除妄想,也不贪念佛轻安的境界,也不参念佛者是谁,就是老老实实、平平妥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的念,这就叫老实念,这就是无上深妙禅,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真传。

善导大师讲,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再来,我们净土宗的第二祖,日本人对善导大师特别推崇,认为日本的净宗初祖就是善导大师,二祖就是他们日本人。善导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所以在我们这世间出现,像《法华经》上讲的,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为的什么,这大事因缘是什么?善导大师讲,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为我们讲阿弥陀佛大愿,讲净土法门,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就是为这个的。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头讲,说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你看,讲得再清楚不过,所以老实念佛不就是释迦牟尼佛真传吗?他就是老实念佛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现在又以这个法门教导我们这些众生,跟他一样求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老实念佛,就是世尊一代时教的真传。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

『只此』这个此就是指老实念,这三字真传。大家得到了这个真传,就如同长夜黑暗当中得到了明灯,我们出海需要明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够渡过彼岸。所以要出苦海这是『慈航』,这是渡苦海的大船,我们乘上这个大船就能够超过生死的苦海。这是斩魔的剑,我们在六道当中就是在这个魔障里头,在魔网里面。就像《地藏经》里面讲,如鱼在网里头,「脱入暂出,又复遭网」,就是出不去。现在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就好像得到了金刚宝剑,可以斩破魔网,可以出离。所以最关键关键的就是老实。老实、平常,这世间人都很轻视,而不知道这当中就是甚深的道理。所以下面一首偈说: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

我们这一生得到人身,能闻到佛法,更能够信净土法门,这是多生多劫修积的福德资粮,才有今天。我们现在遇到了这个殊胜的法门,要出轮回,要拔除多生多劫生死的根本。生死根本是什么?就是分别执著,这个六道就是你执著变现出来的,十法界就是你的分别变现出来的。现在拔除它,怎么拔除?就是用老实念佛。莲公劝我们要有冲天的大志,来做多劫以来空前的壮举,要发起自觉觉他的大菩提心,拔除这个生死根本。要有奋勇不惜身命的精神,就像一个猛将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你死我活的战斗,真刀真枪,不是在戏台上表演那个花拳绣腿。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要发这个勇猛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拼得『此身作呆汉』,这个呆汉就是讲,不是那个卖弄聪明投机取巧的人,世间人都喜欢投机取巧、看风使舵,不肯老实,务虚不肯务实,这种人没办法出生死苦海。真正什么人能出生死苦海?呆汉。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愚痴的呆汉,实际上他心里有主宰,我们要学这个。坚定不移的走我们的路,哪怕举世之人都说我们愚痴,说我们傻,说我们糊涂,我们都不后悔。

宋朝高峰禅师,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中峰国师的老师。高峰禅师他在参睡眠中无梦时,主人翁在何处安身立命?参这个话头,自己发誓说,拼这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这一著子明白」,於是参了五年之后,果然大彻大悟。我们念佛也是要这样,下一个狠心,放下万缘来念佛,把这一生拼上来念这句佛都不后悔,那说不定三、五年你也一心不乱,甚至大彻大悟,理一心不乱等於是大彻大悟的境界。下面讲: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

这个『五宗』就是讲禅宗一花开五叶,禅宗里面分出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这五宗;『八教』是讲教下,天台所立的化法四教、化仪四教,化法四教是藏、通、别、圆,化仪四教是顿、渐、秘密、不定,这是天台的教法。所以叫八教。莲公这里讲,禅宗的五宗、教下的八教,全都收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当中,换句话说,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等於通达这五宗八教。所以蕅益大师他有这么个话,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讲的就这个意思。三藏十二部经论,就是讲教;千七百则公案向上机关,这讲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乃至於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这讲的戒律,一切大小乘的戒律,全在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所以这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就是总持陀罗尼。你能老实念这一句佛号,经律论三藏都通了。因此,『切莫念外觅方便』,绝对不要在念这一句佛号之外还想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捷径,找什么方便的路子,统统叫庸人自扰,多余了。

有人会问,莲公大士前面还讲,说要「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还要我们学戒律,那你念佛就好了,还要戒律干什么?不是说念一句佛号都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戒律,乃至所有教下,所有的禅门吗?你看你又把持戒跟念佛分成二门。蕅益大师讲「持戒念佛本是一门」,你老实念佛,当然戒就会清净,你就不会犯戒;你还犯戒,说明你还不老实。所以看你有没有老实念佛,用什么标准?就看你有没有持戒。持戒持到什么程度?连持戒的相都没有了,这真老实,持而无持,无持而持。这个是真持戒,心里没有贪瞋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那身当然不造杀盗淫,口自然不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所以三业清净。我们还没达到这么老实,那用戒律就可以做为检点自己的标准,如果有违犯戒律,赶紧忏悔,慢慢就能老实。

所以持戒是我们念佛很好的助行,不能疏忽。不是说念佛就不要持戒,不是,这个意思你们不要想歪、想偏。蕅益大师这里讲,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了,戒就清净,戒也在里头。不是说让你不持戒,是希望你念佛念熟,别搞偏了。刚开始下手,要持戒、念佛两条腿走路,因为你还没念熟。什么叫念熟?二十四小时一句佛号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功夫成片以上,这叫念熟。这个时候当然你那个戒,你对照戒本你统统不犯。下面再看第九对,这个等於是第十七句: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

这是指出我们念佛时候可能出现的毛病,这都是莲公大士经验之谈,他老人家如果不是这样念佛念过来的,这些话他说不出来。讲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速度,念的速度不能够太缓太慢,也不能够太急。念得太慢,妄想就有机会进来,就造成轻忽养识的毛病,就是我们心就很放逸、放松,妄想进来自己就不觉察,养的不是智,养的是识。修行要转识成智,你现在养的是识,不是转识成智,这是个毛病。所以念佛不能念得太慢,譬如你在念「阿—弥—陀—佛—」,这样念念十句,我跟你讲,不到十句你的妄想就纷飞。也不能念得太快,念快自己耳朵都听不清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念的话,不行。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所以念佛的节奏,速度要不快不慢,要很合适,每个人不同,自己量度,以什么做标准?就是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以这个做标准,妄想不要让它夹杂进来。

黄念老的念佛经验,这老人家是一天能念十四万,他的经验告诉大家,说开始的时候要念慢一点,然后渐渐的不知不觉就很自然的增加速度,然后念到快到已经接不上来了,追顶追到最后自己已经感觉到吃力了,就突然停住,然后再从头念起,也是从慢到快,他是这种方法,大家不妨去试验。

念的时候一定是刚才讲的念佛四大秘诀,就是不求一心,不除妄想,不贪净境,不参是谁。因为你要求一心,或者要除妄想,所谓欲除妄想,去一添两,刚想除妄想,你已经增加了一个妄想,添到两。同样的道理,要求一心,在念佛的时候你还有个想求一心的心,这已经不是一心,这不是老实念,变成有为法。所以『强想一心心愈乱』,不要求一心,就这么老实念,一句一句听得清清楚楚的,不知不觉就得一心。下面: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

我们求生净土誓愿要坚定如钢似铁,像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发愿,「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就是我们的模范,给我们示现『志坚如钢』,绝不动摇,绝不退失,在人生当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逆境、顺境,我这个求生净土的心决定不会退失的。志要刚,可是『气如绵』,气如绵是表柔软,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身心柔软,不是那种刚强难化。所以我们自己平时要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固执己见,要学会随顺他人、随顺境界,什么都好,好也好,不好也好,我就阿弥陀佛,好也阿弥陀佛,不好也阿弥陀佛,这样心就很柔软。心一柔软,容易入道。

『不间不杂自成片』,这就是讲念佛贵在不间断、不夹杂,这样容易成片。我们要求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下品就是功夫成片,虽然还没有断烦恼,已经可以将烦恼伏住,见思烦恼不起来。见思烦恼,例如贪瞋痴,我们平常就要检点,我平常还会不会起贪瞋痴?见到平常喜欢的东西会不会贪爱?见到讨厌的人还会不会有瞋恨?如果有,自己要生惭愧心,要忏悔,这功夫没成片。慢慢的把这烦恼伏住,真的在一切顺逆境界当中、一切善缘恶缘当中,我都不起贪瞋痴,这就是好现象。再加功用行,你就烦恼伏住,功夫成片,成片了再努力达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的这种修证功夫等於是阿罗汉,断见思烦恼,就是你现生就出六道,不用等往生,现生就出六道,你就是圣人。再努力一直念下去,放下能念所念的对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能达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大彻大悟,就等於别教地上菩萨,圆教初住位以上,天台所说分证即佛。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乃至於念佛能够成佛,诀窍就是三个字「老实念」,这就是深妙禅。下面: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

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在因地中修行,这是我们的『因心』,刚起心念佛,这个心就是因心,我们念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果觉,『果佛』。

我们念佛时,我们的因心跟阿弥陀佛果佛互相的感应,这很殊胜。我们的心里面包含著阿弥陀佛的万德,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行的功德融在这一句佛号当中。我们念的当下,这念佛的心就含有了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那佛的心也遍一切处。所以我们在哪?我们就在佛的心里面来念佛。所以我们念佛,阿弥陀佛悉知悉见,他知道我们念佛是老实念、还是不老实念,他知道,不能弄虚作假的。

反过来讲,我们的心,我们这个真心也是跟佛心一样遍一切处的,所以阿弥陀佛也不在我们的心外,他也在我们的真心当中。我们为什么能念佛?因为佛在念我们,念我们就是摄受我们,佛要是不摄受我们,我们就被烦恼牵移、缠缚,就念不了佛。所以我念佛的时候佛也在念我们,我在佛心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因心果佛互相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於是就使令我们的『根身器界潜转换』,根身是讲我们的内,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器界是讲外,器世间一切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大到世界,小到微尘,全在我们念佛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这个道理很深。《华严经》上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宇宙万法,内而根身,外而器界,全是我们自心所变现。我们现在这个心在念佛,所以心所变现的所有境界就跟著在转换。所以一个真正用功的人,这世间万物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变得更适合於你,更适合你的修持,愈来愈顺。譬如说本来那个怨家见到我就很瞋恨,现在见到我他生欢喜心,这怨恨化解了,这就是潜转化。本来很多生活上、环境上的不如意,现在没有不如意的,样样都很顺,这就是说明我们念佛得力。

所以,如果遇到很多不如意事怎么办?老实念佛,不要管它,它自然就变。真有功夫的人,他可以造福一方,不仅把自己旁边的环境转了,大环境都能转;不仅造福一方,他能造福地球,帮助地球化解灾难;不仅造福地球,他造福法界,最后把整个法界变成极乐世界,靠什么?靠他念佛,所以根身器界潜转换。下面: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

烦恼是我们多生多劫累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是那么容易伏得住?可是伏不住烦恼,念就不能够专一,心就不清净,怎么办?要有耐心,假以时日。就像这一盆水,很多的泥沙混在里头很污浊,怎么办?你就把水放著,让泥沙慢慢沉淀,那水就变清。你不能著急,一搅和,那水愈搅愈浑浊。所以你只能就老实念,等著这个心慢慢的静下来,伏烦恼。习气这是烦恼的余习,比烦恼更难断。像舍利弗证了阿罗汉,还有瞋恚的习气,常常就会发怒,他不是真有什么贪瞋痴,他就是习气。可是习气不除,佛就不现前,所以我们也要假以时日去念佛,有朝一日阿弥陀佛就会现前接引我们往生。更进一步讲,这个佛是什么?自己自性佛,朗然大觉,除掉习气了,朗然大觉就现前。下面: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

就这样老实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念,念到一千一万句佛号,都念得像听到一句佛号那么清楚,你就成功了。我们每个人念阿弥陀佛,念一句都能听得很清楚,对吧?可是让你念一千句、一万句,每一句都这么清楚,这就不容易,一打妄想就不清楚。所以你要能够念到这个功夫,这一千句一万句,跟念一句都是那样的清清楚楚的,那你『何愁不见弥陀面?』阿弥陀佛肯定来接你。再进一步讲,千句万句跟一句平等,打破数量,一多不二,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这就不能多说了,不可思议,说多无用,自己去参。最后两句: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

这念佛就是无上深妙禅了,非易也非难。就像唐朝庞居士全家都证悟了,庞公说,「难难难!十石油麻树上摊」。把十石芝麻在树上都一颗一颗的平摊上去,这多难!讲这修行不容易。他的夫人庞婆说易易易,你说难,我说易,「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花草树木都是祖师的意,都是如来的法身,哪有那么难?到处都是。结果他女儿说,「不难亦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也不难也不易。这是禅门的话,你不入这个境界你实际上不懂。那怎么办?老实念佛。你就是参无上深妙禅,『此事非易亦非难』,不用说难也不用说易,说难说易都不相干,古德所谓,谁和你说难道易?若论难易,古佛过去久矣。所以,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好好的老实念佛。这念佛三昧所谓是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凭的是什么?信愿行三资粮。深信,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切愿,恳切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就是老实念阿弥陀佛。

全部的「深妙禅偈」我们就简单的跟大家报告圆满。希望大家听明白之后,真正老实念,你这一生就决定是西方极乐世界座上客。我们恭祝各位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深信切愿求生净土,将来都做莲花国里人。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深妙禅 定弘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4/4/21 台湾高雄六和净宗学会 档名:57-119-000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