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 第22集
发布时间:2024-07-03 04:07:01作者:学典国学网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经本《大乘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我们今天讲五恶的第五,是饮酒恶。这一大段经文可以分为四个小段,我们把整段经文先念一遍: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於后。将何及乎。】
这一大段经文很详细的说明饮酒之恶。饮酒之恶,这是第五戒,五戒里面杀盗淫妄酒,是第五。这段经文里面有一句叫『耽酒嗜美』,所以中国的古大德就把这段都归入饮酒之恶。前面一大段就是四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里讲不饮酒。
实在讲古德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不仅说是五戒中所戒的五恶,实际上这一品的经文也涵盖了十恶,这对应是十善业道的反面。主张这第五恶是酒恶的,有净影、嘉祥这两位大师,他们都是中国的。义寂师,这是朝鲜(古时候叫新罗)的,他主张应该用十恶来分析,他讲「身业三恶,以为初三」,就是这品经文讲杀生、偷盗、邪淫,身三恶;「口业四恶,合为第四」,口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合在一起叫第四恶;意业上的三恶贪瞋痴,「合为第五」,所以他认为这段实际上是讲意地上的贪瞋痴恶。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这两说实际上可以合并,它们不是互相矛盾,所以黄念祖老居士就建议应该「兼采两说」。首先五戒所戒除的,第五是饮酒恶,实际上也可以对应意恶里头的贪瞋痴。怎么说法?好饮酒,贪杯,这就是贪恶;酒醉之后就容易发怒,这就是瞋恚之恶;饮酒过度了,往往就是不省人事,愚痴、颠倒、糊涂。而且饮酒多,这酒是会麻醉神经,所以人就是愈饮愈糊涂,这不就是痴恶?所以贪瞋痴三毒,饮酒全都涵盖了。所以说五戒也好、十善也好,这段经文都涵盖了。
我们师父上人给我这次的讲题起为「净宗根本戒」,根本戒是什么?就是五戒十善,我们必须要遵守,我们这样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才能往生。如果这边念著佛,那边还继续犯五戒、造十恶,那可能就不能往生了。为什么?心地不善,怎么能够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的地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真想到极乐世界去,那你就得像一个极乐世界的人。所以除非过去不知道,犯了这些错误,那还叫情有可原;现在学了佛法,学了《无量寿经》,学了「净宗根本戒」,这五戒十善必须要持好,不能再犯,再犯,你实际上往生的心就不是真的。所以这一点要非常的留意,断恶修善是辅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基础。
这一大段讲九恶,在《资持记》里头,「明酒有十过」,十种过恶。哪十种?经文讲,「一、颜色恶」。这是喝了酒,这脸色就会很难看,酒醉,这刚刚多喝了几杯,就满脸通红,一看就知道饮酒了,到时候眼睛也红了,脸色是愈来愈难看。颜色丑恶,自然别人就讨厌,因为什么?这种人就可能会发酒疯,要远离一点。第二,「少力」。酒醉之后就会东倒西歪,没有力气,走路可能都得人来搀扶,甚至喝了个酩酊大醉,还要人去抬,干活根本是不可能的了。第三,「眼视不明」。这是讲眼花,喝酒喝多了,眼睛都不好使,看不清楚。为什么?因为神经被麻醉了,所以喝了酒要是开车,这很麻烦、很危险,酒后开车容易出车祸,命都给搭上。第四,「现瞋恚相」。喝了酒,情绪就很难控制,就会发牢骚,怨恨心就很容易生起来。藉酒消愁愁更愁,那些仇恨一古脑全倒出来了,说了很多怨天尤人的话。如果跟人家饮,你可能说出很多话本不该说的,结果说出来,对方都听到了,原来你心里还有这些想法。所谓酒后吐真言,这下你都说出来,给人抓住把柄了,很多这些秘密都泄露出来,让人家知道了。
第五,「坏业资生」。这个就是会伤害你的事业,你所做的工作往往被你饮酒就给耽误了。譬如说做生意,做生意是资生的一行,你要挣钱、要赚钱,你经商要跟人签合同,在大陆跟客户交往,往往都要用酒,还喝得很多,拼命劝酒,就搞得酩酊大醉。醉了之后再签合同,那肯定是完全失效了,自己想要好好的做一笔生意,结果签的约都不理想,会被人欺骗,签了字,酒醒也后悔莫及。我们听到以前胡小林老师给我们分享,他没学佛前就是很爱喝酒,跟客户饮酒,首先咕噜咕噜,没吃饭前就把自己灌醉了,然后说很多不该说的话,跟客户签合同,这个生意都亏本了。学了佛之后就痛改前非,真的把过去这些习气都改掉了,滴酒不沾,身体也好了,事业也顺利,所以这是给我们做好样子,改过忏悔。所以饮酒之恶,它虽然本身没有什么罪恶,但是它会促发人造罪恶,往往饮酒之后就会有很多恶念产生,贪的、瞋的。譬如说在佛经典里头记载著,有一个优婆塞,就是在家的居士,男居士,受五戒了,学佛也学得很好。有一天口渴,找水喝,桌上家人放了一杯酒,他不知道,就把那杯酒咕噜咕噜全喝进去了。喝进去之后,酒性开始发作,然后神智就开始不清了。这时候邻居家有只鸡跑进来,他一看,喝了酒就要吃肉,於是就把这鸡给抓来杀了吃,你看犯了杀戒。然后刚吃完,邻居家女孩子来找鸡,他一看那女孩子又生起了淫念,竟然把人强暴,犯了邪淫。然后邻居这家人就告官,把他抓到官府那里去审,他就在那里妄语来推脱,不承认,你看犯妄语戒。他偷吃那个鸡,是偷盗戒。你看喝酒就喝一杯,完了之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条根本重戒全给犯了,所以饮酒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佛制不饮酒这条戒,是防止我们违反前面四条根本重戒。
第六,「增疾病」。饮酒过度就会很多的疾病,它直接伤害人身体的心脑血管,因为酒会刺激心脏。少喝一点,可以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所以年纪大的喝点酒,特别是冬天,促进血液循环,当作药来用,这个还是可以,这叫开缘。特别是七十岁以上的人,这条就可以开缘,反正你也不要喝醉了,一杯就好,正好能活活血。但是喝多了,特别是年轻人,他不需要藉助酒来刺激血液循环,他就是为了贪杯,喝多了病就多。所以多疾病,这条也是我们能常看到的。第七,「益斗讼」。这是会增长争斗、诉讼的这种心。喝了酒之后,往往就会怨恨发作,起打斗,或者伤人,导致要吃官司,诉讼就是官司。所以这个属於瞋毒,喝了酒,控制不了自己瞋恚。第八,「无名称」。名称就是好名称,人家赞叹你的,叫好名称。你要是常常饮酒,就没人赞叹你了。酒醉的人自己都不能自控,肯定做出很多事情让人讨厌、让人厌恶,所以就没有好名称。第九是「智慧少」。喝了酒,智慧就失去了,所谓酒能乱性,乱人的理智,这叫痴毒,就是愈喝愈愚痴,所以你看贪瞋痴三毒都具备。第十是「命终堕三恶道」。喝酒往往会做出很多恶业,那将来命终之后就会堕三恶道。光是喝酒,即使不造恶业,但是常常喝醉,这也是愚痴,将来也会堕,堕哪?堕沸屎地狱。这个地狱里头全是屎尿,都是沸腾的,夜叉就把人扔进那个沸屎地狱里头去熬、去煮,他口渴只能喝那屎尿,非常痛苦。所以佛家特别制定饮酒戒,是属於五戒之一。
当然不仅是酒,所有一切让人乱性、乱智慧的这些活动,我们都不可以做。酒会让人上瘾,吸毒呢?吸毒虽然佛当年没有制定这条戒,但是它也是属於酒戒所戒的这一类,让人上瘾,不能自控,也会让人失智慧种。所以,如果是当年佛在世的时候有人吸毒,佛一定会制定吸毒这条戒,乃至包括抽烟,包括任何让人沉迷的活动,像现在上网打游戏,到歌舞厅去那里沉迷,从晚上一直唱到通宵,这些活动都是应该禁止。学佛修道的人应该修清净心,远离世俗纷扰,远离染污,把心专注在道上,你才能得成就。所以世间人讲酒能乱性,是指「酒能迷乱人之心意与良善之本性,故令人造恶」。所以,以人在阿赖耶识的种子来说,恶习种子要多,你看五十一个心所里头,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所以恶念就容易起来,它起来的机会比那个善念要大一倍都不止,所以饮酒醉了,那个恶习种子就很容易现行,就会造恶。因此,「耽酒嗜美,本身即是贪痴二毒」,那又包括瞋恚,饮酒之后会有瞋恚,所以这条酒恶也就兼有意业三恶,贪瞋痴。这是两说,是有开合不同,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经文,经文第一小段讲「负恩违义」,这是往往饮酒的人会做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这是第五恶,讲世间有这样的人。「徙倚懈怠」,徙倚就是指徘徊,到处游走,当然也就不务正业,懈怠是指懒惰,不肯进取。这是「表心中犹豫,放逸懒惰,唯图苟安自私,不能修身行善也」,徙倚懈怠的意思就是讲这个,心里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方向,放逸,好逸恶劳、懒惰懈怠,只是想著苟安自私、苟且偷安,没有什么志气。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眼前的一点小利,贪图享受,不能够勇於修身行善,身上有很多毛病习气不能把它修改过来、修正过来,别人需要我的帮助,我也不能够努力去帮助,就是行善积德不肯做,所以饮酒沉迷的人往往都会造这些事情。所以人要从小立大志,孙中山先生讲,人,年轻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什么叫大事?为众生,救度苦难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都是大事。在佛门里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大事,要立志做这个大事。有了这样的一个志向,人就不一样了,他有精神动力,他就会努力向上,不会放逸自己,不会自暴自弃。放逸自己,不肯精进,那就等於自暴自弃,为什么?你本来可以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现在你把这个机会放弃了,这不就是自暴自弃吗?我们念阿弥陀佛求往生,你本来是可以往生的,你要一努力就能上了,你现在就放弃这个机会,不肯治身修业,不肯行善、不肯持戒、不肯念佛,那不等於是自暴自弃、自甘沉沦?沉沦到恶道里就后悔莫及。
人在轮回当中,那真是恶道的时间多,善道时间少,而且这个时间长短不成比例。经上比喻,人要得个人身难到什么地步?譬如说盲龟在海底,一个盲(眼睛瞎)的龟,要浮在海面,要换一口气,好不容易浮了上来,能够刚刚好穿到一个小圈里头,那个头伸到小圈里头,这个机率多小!这是一个浮木,里头有个洞,它要穿到那个洞里头,我们讲几乎是不可能了,当然可能性还是有,大概是万万分之一。所以这一生要努力修行,抓住这个机会,闻佛法不容易,特别闻到净土就更难。一直努力,就像经上讲,「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再不会有苦恼了,再不会有轮回的这些苦痛,你能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那个诚敬心拿出来,不能够徙倚懈怠了。学佛如果不拿出诚敬心,你成就是不可能的,印祖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心就在你的语言造作、一举一动就能看出来。像听经,听经堂里有的人听经他得到利益大,有的人听经得到利益小,利益大小不是取决於这个师父,是谁来讲,取决於听经的人他是不是真正有诚敬。你是一种怠慢的心,不重视,随随便便,你这个心不可能得到利益;相反,能够用真诚恭敬来听,就从你的相上就能看到,真诚恭敬的人,坐又坐得端正,全神贯注这样听,你就看出他真的得利益。所以徙倚懈怠是我们众生的大毛病。
『不肯作善,治身修业』,该做的不肯做,业是指正业,「恶人不肯自修其身,不务正业」,所以正事不想,就想歪了,想邪门,想到造恶的事。底下讲『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这是举出他最大的一个毛病,他为什么会自甘沉沦,不肯为善?就是因为他不孝,真正孝顺父母的人,不会做那些令父母伤心的事。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儿女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孝子一定是努力精进。父母的教诲不仅不能听从,还「违戾」,违是违背,戾是狠暴,狠心还暴戾,这是暴戾之气,违戾具有狠毒背叛的意思,对父母背叛,大逆不道。「反逆」,就是忤逆不孝、大逆不道的意思。
『譬如怨家,不如无子』,父母有这样的儿女就好像冤家一样,见了面都像仇人一样,那真的「不如无子」了,冤家,当然没有好过有。父母跟儿女的四种因缘,讨债的、还债的、报恩的、报怨的。这种『负恩违义』的儿女是什么?都是冤家对头,都是来讨债,这种恶子违背慈恩,所以叫负恩,又违背礼义,这叫违义。为人处事要讲礼、要讲节度,义是道义、恩义、情义。这些统统不讲求,只是为了自私自利,所以负恩违义。『无有报偿』,对父母的恩德全无报答,这种人真叫衣冠禽兽,穿著人的衣服,那个心是禽兽的心,甚至禽兽都不如。你看这禽兽里头,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小羊喝奶是跪下来,来喝母亲的奶,这是表一个什么法?感父母的恩。小乌鸦长大了,到外面找食回来喂养自己的父母,这叫反哺。我们为人子女对父母不能尽孝、不能报答,那岂不就是禽兽都不如?到这个人身福报享完了,那必定是到地狱。下地狱的人,总是看到他在生的时候就有花报,花报就是现世报,就不好,你可以预想到来世他就是地狱。「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这两条报应是看得最明显的,孝子他晚年就会好报,不孝的子女他一定没好报,这一生就能看到。另外邪淫也是,这一生就能看到他的报应。
在网路上有这么一个新闻报导,是讲吉林省某县某村上演了一场人间悲剧,这是什么?「儿女不孝孙无情,狠心饿死老娘亲」。这个村子有户人家,父母辛辛苦苦把六个儿女拉扯大,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帮助他们成家立业了,三个儿子找了媳妇,三个闺女也嫁出去了。儿子娶媳妇,父母花钱盖房;女儿嫁出去,嫁妆也都是两个老人准备的。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老爹腰都压弯,积劳成疾,最后,把最后一个女儿嫁出去之后就咽气了。剩下个老母亲,命也很苦,因为一生都在操劳,所以晚年得了脑溢血,积劳成疾,躺在床上,半身不遂。手还能动一下,还能够自己吃饭,有人搀扶著,还能够上厕所解手。结果这六个子女怎么对待这个辛苦一辈子的老母亲?一开始互相还说可以承当一下,就安排轮流照顾,时间长了,这老母亲她那三儿子和三媳妇就开始厌烦了。老母亲到他家去过日子的时候,这个儿子、媳妇就开始摔摔打打,藉著这些小事就开始骂,让老人家非常的伤心,搞到兄弟姐妹之间也很不和睦。起初还给这个老母亲送饭,给她吃饭,后来干脆这儿子就停了给自己母亲的供养,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觉得什么?给饭吃,她还会上厕所,麻烦;给水喝,也得解手,所以干脆就停了,把自己的母亲饿在那里。后来有人来看到这个母亲饿得不行了,给她送吃的,结果还遭这个三儿子骂,说她脑溢血,你不能给她这么多的营养,而且把人家送的东西还打翻在地,就是这样虐待自己的母亲。到最后,他母亲真的就是在这样痛苦当中过世了。这一家人都没有去管自己的老母亲,没有一个担负起赡养母亲的义务。
结果他母亲走了之后,每个家庭都有了报应。这母亲去世大概一个月,首先大儿子就脑血栓,跟他母亲这个病都差不多,进了镇上的医院,幸好抢救还算及时,免除一死,但是也变成个半身不遂。而且这个大儿子刚出院一个月左右,二儿子和大女婿就相继也入了院,诊断也是脑血栓。这二女儿也是同样脑血栓,又进了这个医院。二女儿刚治疗完了,出院了,三媳妇也来报到,这回不是脑血栓,是胃穿孔。结果三媳妇还打著吊针,三女婿遇了车祸,骑著自行车撞上了拖拉机,飞出两米多远,险些丧了命,被送到医院,全身都是骨折,好几个月不能下地。就是这样,这乡镇里的医院,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医院的收入大增,全是这家里付的。后来那个大儿子本来是半身不遂,就在路上去活动的时候,突然脚一软栽倒了,正好这时候路过一个汽车,把他的头给撞了,一撞撞出一米多远,结果他成了植物人。二儿子后来也得了肝炎,痛苦了一年之后就死了。大媳妇也得了脑血栓,也后来死了。就是这样,一个一个,不是死,就是半身不遂,就是重病,包括那些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个个都是遭了很大的殃,这都是现世报。
所以你看看,不孝自己的父母,那个报应那么样的显著,真是天理昭彰,《感应篇》上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都是冤家,「譬如怨家,不如无子」,父母这么辛苦来把他们养大,对他们这么大的恩德,竟然「负恩违义,无有报偿」,这些都是在我们眼前,给我们演出来的现世报应的例子。所以我们思考,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些大不孝的人?过去大概一百年前,这种例子就很少,现在很多,甚至还有杀父害母的事情发生,原因何在?归根结柢,就是丧失了传统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人能知因果,他不敢造恶,人懂伦理道德就耻於作恶,现在的人就没有耻心,也没有敬畏心,所以什么事都敢干,胆大妄为,肆无忌惮。要真正挽救世道人心,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大力去提倡传统的圣贤教育,把圣贤教育找回来。
我过去在出家之前,也是常常应各地这些论坛的邀请去讲学,讲的内容都是以孝道为核心,现在国家提倡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讲孝道。《孝经》上讲,「教民亲爱,莫善於孝」,你希望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教什么?教孝道。人能有孝心,对自己父母好了,他才可能真的对别人好;对父母不好的人,不可能对别人好。像《孝经》上也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只有爱敬自己父母的人,才会真正爱敬别人。所以我在四处讲课当中,也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三点建议。这个是我在二00六年三月,看到国家主席在两会里面提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我学习之后就有人来请我讲心得,我就去分享,结果六月份在山西大同他们就请我去讲这个课,讲八荣八耻学习心得,我就谈到八荣八耻是现代版的八德。古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孔子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教起,不教孝道,讲八德就成了口号,就很难落实,先要落实孝道,这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所以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要树立榜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最好都要评选十大孝子。每个地区都有孝子,我们来评选,评选的同时,这就是让大众来学习,你肯定要做宣传,肯定要报导。让大家看到这些报导会生感动心,会生惭愧心,会生效法心,效法这些孝子。你看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就报导了不少这些孝子孝女,这都是我们学习榜样,我们看到这些榜样就会感动,自己要是不孝就会改。这是第一条建议。
第二,希望四月初的清明节,国家能够把这个节日做为法定假日,专门提倡祭祖,这是重视祭祖。为什么?祭祀祖先不是封建迷信活动,它是孝道的教育活动,《论语》上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能够不忘祖先,这民心才淳厚,道德才有根,社会才能和谐。所以祭祖是最好的一个做法,能够使民心厚道,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明节这天(一般在四月五号),很多人,他还是有一些传统的文化保留下来的,於是他们都会请假,不工作了,请假回老家祭祖。与其如此,不如国家干脆就把这天放假,鼓励大家祭祖。祭祀祖先,我们要把祭祀祖先的意义讲出来,让大家重视,这是孝道的学习。在祭祖的同时,想到父母祖先的恩德,歌颂祖先的这些优点长处,我们要继承。我提的这个建议,当时是二00六年三月,后来中央党校看到我这个讲演的光盘,他们领导也很欢喜,就把我这个光盘拿到他们电视台(有个闭路电视台,中央党校对省市各级党校有这么一个电视台)放了。放了之后,大概反响也不错,於是又约我到北京,在摄影棚里又录制了一套更完整的演讲,挂在他们的网上。二00八年,这两年之后,国家真的决定把四月五号清明节做为法定假日,好!
今年四月四号清明节,在香港亚洲博览馆举办了一万二千人参加的祭祖大典。这天早上,是专门经过礼仪培训的祭祖队伍,他们有专门的乐师,用古时候的乐器来弹奏这些祭祖的音乐,同时用古时候的礼仪来祭祀祖先,祭祖的仪式有一个小时。这个光盘制作出来了,也大量流通,这是什么?让大家看看古时候是怎样祭祖的。来自海内外两岸四地一万二千人参加,这是一个很大型的祭祖活动,不知道是不是属於建国以来首次这么大型的祭祖,中央电视台两个台都播了,还有凤凰卫视、香港卫视,还有三十多家报纸媒体报导此事,也引起了很大轰动。这好事,希望每年都来办,我们有这样的机会也来参加一下。
因为这个祭祖是祭祀万姓祖先,这是我们师父上人十年前就提倡,在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九楼这里设立了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一开始是供奉一万九千多个姓氏的牌位,后来不断增加,现在好像有二万四千多个牌位,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姓氏,连少数民族的姓氏也包含在内。所以大家来,你们到九楼去看看,你们的那个姓氏肯定也有,不可能没有,按照笔画顺序排列。中国过去是每个家族自己祭祖,所以每个家族都有祠堂,现在没有了,现在只能是我们大力的去提倡,所有家族合在一起来祭祀。像这次清明法会,清明的祭祖大典,这个台上供奉的就是二万四千个姓氏祖先的牌位,一万二千人做为全中国乃至海外所有华人的代表,来祭祀万姓祖先。万姓祖先都有共同的祖先,我们知道,有伏羲、有黄帝、有炎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这个是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活动。我们希望每年都办这么一次活动,令大众慢慢把那种不忘本的孝心长养起来,能够返本报始、知恩报恩,这样世道人心才能够转好,和谐社会就不再是梦想,会变成现实。这是我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第二条建议,很难得,已经有人来落实。第一条也是,第一条评十大孝子,很多地方都在评。
第三条建议是要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应该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培养师资,培养老师去教,现在也可以利用远程教学,它很方便。我们师父现在提的这个《群书治要》,很好的教材。基础的用《弟子规》、用《太上感应篇》、用《十善业道经》,儒释道三家根本,我们去宣扬,来教化社会大众。用《群书治要》来教导大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不仅官员听了知道该怎么治国,老百姓听了知道怎么齐家、怎么修身,也对於官员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这些老师的培养非常重要,现在蔡礼旭老师在马来西亚带领一个教师团队在深入学习《群书治要》,汉学院已经动土了,将来也要招收老师去那里专门学习,希望能培养出很好的老师输送到各地,办文化教育中心来教化一方。传统文化复兴了,佛法才能够复兴。传统文化的根就是孝道,佛法是师道、是教育,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因为人能孝养父母,他才能奉事师长,所以我们要兴盛佛法,也还要大力去提倡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教育。佛法传到中国来之所以有这么样兴旺,两千年的兴盛,历代都是人才辈出。佛法当时也从古印度传到世界各地,为什么只有在中国这么兴盛?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孝道,所以营造出佛法最好的土壤,佛法就在这里生根、茁壮、开花、结果。现在咱们这个根没有了,要把佛法兴旺起来也很难,必须大力的提倡扎根教育。这一小段「负恩违义」就讲到这里。
第二小段「情义俱无」,这是讲无情无义,这个标题看起来也是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都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写照。『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这段就是讲情义俱无。「放恣」讲放荡、自恣,自纵,就是放纵自己、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纵欲而没有节制。「游散」是讲游乐散漫、游手好闲。「耽酒嗜美」,耽酒就是好酒贪杯,喜欢饮酒,喜欢这些欲乐的、让自己沉迷的活动;嗜美,爱吃美味,贪吃。贪吃肯定会有杀业,像在香港、沿海地区,很多就是爱吃海鲜,嗜美,贪求那个口腹之欲,造的业就重。耽还有取乐过度的意思,嗜美的嗜有贪而无厌的意思,这都是没有节度,纵欲、贪婪。「以上指肆情酒食,贪饮无度,正明酒恶」,讲的就是饮酒恶。
底下就是引申出来的,这饮酒多的人,糊涂人,他自然就会造作底下的种种的恶业。所谓「鲁扈抵突」,鲁扈是什么?鲁是鲁钝,这是义寂法师在《无量寿经述义》里头说的,鲁是鲁钝,「谓无所识知也」,这愚痴;扈是跋扈,「谓纵恣自大也」,放纵自己、骄慢自大,这是傲慢烦恼。你看又愚痴,又加上傲慢,这个人简直是没救了,所以他一定会抵突,抵突是前面讲的蒙冥抵突,所谓「愚狂抵触,无所了知,无所不作也」。一个人又糊涂、愚痴,还狂妄自大,所以自然就跟人很多冲突、对立,自己什么都不知,却又胆大妄为,无所不作。这种人现在还有一点点福报,他可以这么做下去,但是做不了很久,福报享尽了、消完了就要堕恶道。天台的《辅行》这部典籍说,「鲁扈等者,无惭不顺之貌」,没有惭愧心,没有敬顺,所以就是叫「不识人情,无义无礼」。礼就是讲要顺人情;义就是「义者,宜也」,宜就是应该做的,所谓「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你该做的你要做,不该做的不做,这属於义。礼,《礼记》所谓的「顺人情者,谓之礼」,顺人情就叫顺人心,顺人心就会顺天理,所以礼义就是教我们顺天理良心,不能够随著自己的私意来妄为。
礼一定要学,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你要在这社会上立足,不能不懂得礼,不能不懂得人情事理。懂得礼,懂得人情,你顺人情就会知进退,那你自然就能跟人相处得好,就能和谐;如果不学礼,自然就跟人格格不入,很难相处,矛盾冲突都会起来。礼的精神就是一个「敬」字,《孝经》上讲的「礼者,敬而已矣」,你能够对一切人都有那种恭敬心,你所做出来的自然就符合礼仪了。当然礼仪也要讲一个分寸,对人的恭敬也不可以过分,譬如说我们对人很恭敬,见面三鞠躬,最敬礼;你要是四鞠躬,那就显得过分了,就有巴结谄媚的味道,这就不合适、不适度。所以礼要讲节,节是节度,礼节,不节哪里有礼?这些都是讲应对进退,需要了解。「无义无礼」,还「不可谏晓」。谏是「以道正人」,就是规劝的意思。一个人能够接受规劝,这是有福之人;如果不能听劝谏,自己有很多毛病,做了很多错事,还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劝谏,那是没福了,他的下场一定不好。所以「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谦虚、谦卑,他受的益处就大,如果自满、傲慢,那就会招很大损害。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谦虚还是傲慢?就从能不能接受人劝谏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接受人劝谏,说明你是谦虚的人;你要是不能接受劝谏,那就是傲慢。谏晓的晓是晓谕,就是别人的教诲,言语上的教诲,特别是长辈、父母、老师对你的教诲,你能接受、能听劝、能受教,这都是有福之人。
蒙冥抵突的人就不能接受劝谏,你劝他,他还跟你顶;你教他,他跟你争辩。所以我记得蔡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感叹,现在的父母对孩子教诲很难教得进去,所谓「一言九顶」。一言九鼎,过去是讲这个言语一出口,是很有分量,就是不能逆转了,很守信的。现在那个「鼎」就换成顶撞的「顶」了,讲一句,顶九句,叫一言九顶,也是事实。从小他就顶撞父母,不能接受父母意见,那他长大能接受谁的意见?那不就是变成「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之人了吗?这种人一辈子肯定是碰钉子碰得多。所以《弟子规》从小就得教,教是把他教好,怎么才算好?他能够孝顺,「父母责,须顺承」,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了障碍才会少,他的福就会大。
底下经文又讲,「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这叫六亲。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像《显扬大戒论》所说的,「六亲者,为身上三代,谓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这是我们上面三代,还有加上身下面三代,我自身下面有「男女」,男女就是儿女,还有「孙男女、曾孙男女」,这是六代人,那就叫六亲。两说是不同,但是也都可以兼用。眷属,是六亲之外叫眷属,所以六亲眷属就包括你有亲戚关系的所有的人,这些都属於一家人,所以我们就有义务去照顾他们、关怀他们、爱护他们,所以他们资用有无我们都要想到。这个资用是「资生所用之物」,像柴、米等等,他们有需要,我们就应该尽力帮助。不能够自己日子过得很好,看到别人日子很难过,也不能伸出援手,这样是最惹别人的怨恨,所谓「一家饱暖千家怨」,你自己过好了,也不帮助别人,这怎么行!就有这些恶子,「於六亲眷属所须维持生活之必须品,全然不顾」,这就是资用有无,不能忧念,所以他就是没有情义。他没有情义,实际上就是大不孝,为什么?六亲眷属,跟自己平辈的都是兄弟,在一起每一家都得互相照顾,「兄弟睦,孝在中」,父母都希望儿女们好,哪一个不好心里都忧虑。
过去的家都是好几代住在一起,互相都关怀照顾。像我爷爷,他住在广州萝岗水西村,这是我家乡,整个村都一个姓,都姓钟,在过去那就是同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因为人数多了,慢慢就分出小家,但是都在一个村子里住,所以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家。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它其实就是个小社会,能把家治好,就能治国。所以四书《大学》讲修身齐家,你要把身修好了,你就能做家的好榜样,你就能齐家,把一家人都教好。而这个家是什么?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叔侄妯娌很多人,可能都几百口人,像一个村子加在一起那是几百口人。所以把这家都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上下都和睦,这就是一个社会的好榜样;然后就能够带动全社会其他的家族也能和睦,这社会就和谐了,所以齐家就能治国;一个国家做好了,构建了和谐社会,就能影响其他国家,这就和谐天下、和谐世界,这叫平天下。这个平是和平,让天下和平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那要重视家的这种营造。
过去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亲戚、六亲眷属这是家。现在这个家被打破了,我们师父上人讲,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就把我们整个家的社会结构给打破了,没有家了。所以现在都是小家庭,夫妻两口,生儿育女,就是这样的家,儿女长大就分家了,不可能再跟父母住在一起。所以,以血缘关系重新组建过去的那种大家庭很困难了,师父上人就提倡用企业,用一个社会团体做为家,企业的老板就是一个家的家长,这企业的员工就是一家人,在这一家里头落实五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譬如说一个企业里头员工夫妻俩都来工作,这可以落实;还有一种讲法,大家分工不同,员工有的主外、有的主内,过去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也不必这样硬性的规定,凡是主外,这些属於业务部门,譬如说做生意要开拓业务,要联系客户,这是主外;主内的,譬如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分工不同,互相之间团结合作,这是等於夫妇有别那个意思。这属於内外有别,有分工不同,虽有分工,但是目的相同,都是要把这个公司造好。还有君臣有义,君臣,君是领导,臣是被领导,互相要有仁义。君对臣以仁,用仁爱;臣对君以忠,忠心耿耿,认真负责做好工作,没有二心,不想著跳槽换工作,就在这里一直做到退休。当然这公司的领导就要给员工足够的关怀,让员工真正体会到有家的这种凝聚力,有这样一种亲情,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互相之间讲求诚信,落实五伦,就在企业可以落实。
现在,最近听说在深圳有七个家庭,他们发心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恢复过去传统的家,这个家有家道、家风、家学、家业。家道是伦理道德;家学是我们要学习的传统文化,儒释道;家规,这家庭的规矩,用什么?《弟子规》就是家规,乃至用三个根来落实家规,《弟子规》加上《感应篇》、加上《十善业道》。实际上《沙弥律仪》里头,特别是威仪门,就有很多关於怎么样对待尊长、怎么持身的,这里头有很多很好的内容,都可以借鉴学习,这都是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传统的家风重新营造出来,这是奠定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能够做成功,这就可以复制推广,大家志同道合的几个家庭合在一起,就是成为一个大的家庭。然后齐家,大家才有概念,原来《大学》里讲的齐家是这个家,是指的社会的团体,是一个社会单位,在这个基础上谈治国就很容易。治国平天下,就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是在恢复家道、家的这个做法的基础上。
家族的成员互相照顾,落实六和敬。见和同解,大家都学传统文化,都学儒释道,都有共同的见解,正知正见,以圣贤见解为自己的见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互相不要有口角、矛盾;意和同悦,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落实传统文化,法喜充满,意和同悦;利和同均,生活的需要品我们一起用,平等,不能够只一个人自己富贵了,别人就不理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都是在一起,同一条船上,所以要互相帮助。所以要改造社会风气,我们师父上人提倡的这些理念,希望都有人去落实,这样的话,这个经文上讲的浊世恶苦自然就能消除,自然就能够得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经文又讲到,「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是「於父母之恩、师友之义,悍然不顾,无动於衷」,心里没有父母、没有师长,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享乐、自己的追求,没有去考虑人家感受,对父母的恩德全忘记了。现在由於圣贤教育的衰微,所以人的孝心确实是比以前淡多了,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於传统伦理道德也淡漠了。西方以美国为主的这种文化,崇尚个人主义,没有把父母摆在第一位,把自己摆在第一位,长大了就自己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事业、爱情,就是享受,没有想著报父母恩。所以在美国我们看到,老人都是社会来养老,美国社会福利也不错,所以老人家晚年生活都基本有个保障,大部分去老人院。老人院的物质生活虽然有保证,他能衣食无忧,吃得饱、穿得暖,但是精神生活很空虚,没有得到亲情的温暖。在美国,那些老人都是自己过的多。
我记得我在德州大学教书的时候,我跟我母亲一起住,我的楼上有个邻居,我们住一栋公寓楼,那个邻居是一个美国纽约的退休老人。他喜欢南方,天气比喻温暖,在纽约比较冷,他就到德州来,一个人住,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他过去在纽约是做金融的,大概也很有钱,但是他租了一个公寓房子,很小,里头也是乱七八糟,自己一个人开著车去买菜,自己一个人对付著过日子。我和我母亲看到他挺可怜,还给他送点饼干来慰问他。他觉得非常感动,接到我们送的一点饼干,他眼泪都快流出来,可能从来没有人这样的关怀过他。然后他就常常找我,要跟我聊天,因为我妈不懂英文,就跟他对不上话,他看到我能讲英文,就找我,很空虚、很寂寞,就来找我聊天。我也很体谅他,他来找,我都跟他聊。他就请我到他家里,家里头很零乱,自己也不懂得怎么收拾屋子,没有人照顾。说他以前在美国纽约做这些金融的业务做得很好,可能也是曾经很辉煌、很成功,但是现在我看到也真是很令人同情。大概他也应该是有儿女的,但是他也没有多说,我也不好意思去问,儿女都不来管他。
所以美国的老人真的是,虽然物质条件还都可以,精神生活很痛苦。很多孩子长大成人就离开父母,可能再也不回来看望父母,过年的时候,或者是过节日的时候,能给父母寄张贺卡就算不错了,父母收到儿女的贺卡就高兴得不得了,「这儿女还没有把我忘掉」。你看这是什么?不像我们中国传统的那种敬老爱老的思想。中国人认为老人是家中一宝,所以儿女首先得教他孝道,教他敬老。我以前小的时候我都非常记得,我母亲每逢过年过节都带著我,还有我的舅父、我姨妈的这些孩子,都到公公姥姥那里表演节目,汇报学习成绩,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让老人家看了很欢心,你看膝下儿女成群,天伦之乐。
所以我从小,母亲就很善於培养我们的这种孝心,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是物质上的供养,养父母之心是让父母欢喜),还要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有什么志向,你要努力去实现,要好好做人,不能丢父母的脸。所以这个父母之恩你常常记挂著,你就不敢做坏事、不敢懈怠。那时我是大学毕业了出国留学,到美国去留学,就是在学业上专心、刻苦,人家一般一个学期就修四门课、三门课,我都通常是五门以上,为了尽快完成学业出来工作,能挣钱了可以赡养父母,当时就这个心。所以一般读硕士加博士得七年时间,我四年就完成,然后我就把妈妈接到美国来跟我一起住。因为心中有父母之恩德要报效,你学习自然有动力。
在古代,中国古时候家族的人都是这样的思想,每个人将来要努力奋斗,出人头地,要报答这个家族,所谓光耀门楣。所以家族对所有的这些孩子都有教育的义务,不能够让孩子做恶人、干坏事,那整个家族都有连带影响。如果家族培养出一个奸臣,或者是卖国求荣的这样一个坏臣子,那可能整个家族都要遭灭门之灾,所以对每个孩子教育都要非常的留心。社会能安定是什么?家族就把孩子们教好,这教育就在家里面完成了,所以人走到社会上,自然就基本是一个好人。
现在我们中国也受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信心,不能够去大力的推广弘扬,总认为外国的好。你看我母亲就有这么一个朋友,她的儿子也是到美国留学,到了美国之后,就觉得美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家里的老母亲,他也是父亲早逝,剩老母亲在中国,还有个弟弟。那他自己出去美国留学了,就不再搭理自己的母亲,所谓「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真是这样。母亲给他写信,他不回,打电话也不接,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毫无音信。最后我要到美国留学了,他母亲就来求我,能不能够代她跟她儿子联系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她儿子。我说我怎么找,这美国这么大?她就给了我一个地址,说这儿子就是这个地址,以前写信都用这个地址的,但是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这个地址了。我就说,那我就试一试。
所以到了美国就跟他写信,给他想著寄一个礼物,就这么写封信可能人家也不搭理,母亲写信都不搭理,我们外人写信能搭理吗?我又跟他不认识。所以就想到寄什么礼物,就买了一点东西,然后写了一张支票,一百美元,我收入也很少,我就在信里头夹著一百美元支票寄给他。然后跟他讲,你妈妈很想你,乌鸦都有反哺之恩,你别把母亲给忘了,这母亲是我们福报的源泉,没有父母,人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头的水那很快就干了,没有根的树木也很快枯了,所以一定不能忘本。我就想著给他钱、给他东西,让他生了欢喜心,然后他看这个信还能够接受我的劝谏。
我的信也是很认真的写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寄过去,也是很久都没有音信。结果我到银行去问一下,他那张支票给兑现了,钱是拿走了,东西是要了,但是还是没有音信。我也失望了,那有什么办法!就是这样,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那我想他肯定是不会有福报。为什么?福报的源泉在於孝心,连父母都不顾的,真的叫天理难容。他现在还能在美国找个工作,能够做,结了婚,成了家,都是享他前生修的福,而且他这个福会很快消没了,没的时候就真苦。尤其是这个不孝父母,把父母忘了的人,就好像这个树已经把根都断掉了,你还能活几天?这都是很愚痴、很可怜!我想想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也就不用跟他动气了。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联系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但是我能够预测到,他肯定没有好结果。你看《尚书》上都已经讲了,「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行善积德的人天降吉祥,他会很吉祥、很顺利;行不善的人就会遭殃,天道好还,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那善,「百善孝为先」,能行孝就是真善,不孝的那就是大恶。所以善就有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必有福报,恶必有祸。所以我们就能预知,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好报,如果现在还活在世间的话,因为那个时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三年前在东北双城县里就发生这么个例子,同修告诉我的。有一个女孩年纪很轻,对她母亲很不孝顺,经常打骂她母亲。自己谈恋爱,她母亲不让她谈恋爱,可能是她那个男朋友不理想,母亲看著不顺眼,劝她不要跟他来往。结果她不听,就是因为那天早上发生口角,她竟然打了她母亲一个耳光,母亲非常气愤,一气之下就咒她,「你出去就遭车祸!」结果这个女孩跟著她男朋友一起骑著摩托车,男朋友开著摩托车,女孩子坐在摩托车后尾,刚出门没多久,上了路,真的遇车祸了。一个大卡车走在前面,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他整个摩托车就撞到了那个车轮的底下,当场这女孩就被碾死了,那手臂都脱落。手臂,被碾掉的那个手臂就是打她母亲的那只手,那个脑袋都开花了。然后她的这个男朋友也是,整个下身后来被截肢了。这现报,作不善降之百殃,你看马上祸殃就现前。所以这个父母恩难报,不可以忘恩负义。还有老师、还有善友,对我们都有恩德,我们都应该常思报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了两小段的经文,下次再跟大家一起学习。今天有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同修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