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净宗根本戒 第16集
发布时间:2024-07-03 04:08:23作者:学典国学网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净宗根本戒」。请看《大乘无量寿经》第三十五品,我们这一次讲到第三恶,这一品是讲五恶、五痛、五烧,第三恶是淫恶,我们把这段经文先念一念: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佚。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上次我们讲到这一段,这一段讲到的是「忘命淫佚」。里面第一小段,这是属於「败家逾礼」,败坏家风,违背礼法,这一段黄念老注解当中引用了《沙弥律仪》里面的经文。《沙弥律仪》是明朝莲池大师会集的,蕅益大师也有一个会集本,两个《沙弥律》都是非常好的戒本。这里引用的是莲池大师《沙弥律仪》的话,「《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淫;出家十戒,全断淫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乃至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经云: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沙弥律》这一段既讲到在家之人,也讲到出家之人,要断欲。在家的居士真正学佛必须要持五戒,这是最根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保住我们得人身的标准。如果五戒十善都做不到,来生人身就难保
。五戒跟儒家讲的五常是相应的,五常讲的是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仁慈;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饮酒就没有智慧了。五戒之中前面四个是叫根本戒,杀盗淫妄,那也叫性戒,意思是说不管你有没有受戒,只要犯了,都属於有罪。如果是受了戒还要犯戒,罪加一等,除了犯了性戒以外,还有破戒的罪,性罪加上破戒的罪,破戒之罪比性罪要更重,那都是堕地狱。在家人持五戒,佛在淫戒上对在家人有开缘,就惟制邪淫,没有需要全断淫欲,因为在家人这个很难做到。不邪淫,就是不属於正常夫妻关系,而违反了礼法,做出淫欲之行,这都属於邪淫,在家人不邪淫。出家要求就高了,出家人需要受沙弥十戒,如果没受沙弥戒,不能叫做出家人,剃了头而已,有在家人也有剃头的,出家的人受了沙弥戒才算是出家。沙弥十戒前面五条基本相同,只是这个淫戒来讲,第三条要求是全断淫欲,不仅说不能邪淫,他没有这个夫妻关系,淫欲心都要断除,更不可以有这样的行为。如果受了戒,还要做出这种行为,这是破戒,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这就属於破戒了。世间不仅是包括人道,六道众生乃至十法界众生都属於,世间一切的男女这干犯了,就是淫欲之行。
在家的居士要持五戒,能保住人天。而出家的十戒是为了了脱生死,证得涅盘。涅盘以净戒为因,不修净戒就出不了三界六道,所以菩萨修行对戒律是精严持守,丝毫不犯。经上有个比喻,譬如说我们现在掉到大海里,有一个救生圈,经上讲是浮囊,就我们现在讲救生圈,这救生圈是用气吹鼓起来的,塑胶的。如果这个浮囊(或者是救生圈)有一个针孔那么大小的洞就完蛋了,因为它里头的气就会全跑出来,我们就要沉到海底了。所以在《涅盘经》上就讲,如果有一个罗刹跟著你在海上,他向你来祈求,要你的这个救生圈,那你当然不肯答应,因为给他了,自己就肯定死掉,所以宁舍身命都不肯给他。这个罗刹又说,你不能够全给我,你给我一半也好,这个浮囊给我一半行不行?你当然也不能给他,给他一半不等於也没了吗?后来这罗刹又说,那给我一点可不可以?一点都不行,乃至微尘许。我们说,就是针扎的一个小孔这么大也不可以给他,因为给他了就等於全破了,那一定就会沉到海里。这是比喻菩萨持戒这样的精严,即使是微尘少许的戒都不肯破掉,重戒、轻戒都是这样的敬重、坚固,等无差别,所以他能够度生死的苦海。
底下文中又讲,乃至世人因欲,杀身亡家。世间的人,我们看到,为了淫欲而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毁,或者是因为色欲而造作极重的罪业,遭到了惨重的报应,还有甚至得到家破人亡的果报。古来的很多帝王都是因为色欲而导致杀身亡家,破国殃民。你看夏朝末代的皇帝夏桀,商朝末代的皇帝商纣王,西周末代的皇帝周幽王,都是因为女色而败坏道德,置天下人民於水火而不顾,最后导致国破人亡。我们看看历史,这些事情太多。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有讲到他的一个弟子的故事。他有个弟子叫罗济同,四川人,四十六岁,是一个船商,家里也比较富有,为人也很忠厚,而且深信佛法,跟一些同修一起创办了净业社,就有点像我们现在讲的净宗学会,一起念佛修行。后来他想上灵岩山去皈依三宝,礼请印光大师授他皈依,但当时临时有事就没能实现。后来第二年就病了,全身膨胀,就是像我们讲的水肿,都很危险,中西医都没有效果。他花了很多的医药费,最后他自己也都失望了,而且很生气,不再做医疗,说我宁愿死了也不要再吃药。他有一个妾,民国时期还有妻妾的这样一个做法,所以他有个妾,这个妾也是学佛的,在佛前祈祷,发愿为他的先生终身吃素、念佛,以求她的先生早日痊愈。结果当天下午他的病情就有转机,泻了很多的水,结果真的不用吃药,身体就康复了。
之后,印光大师有一天应邀到他的净业社,罗济同也在场,印祖看到他,知道他身体正在康复,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但是气色很不错,佛力加持,跟普通人没有两样。於是印光大师就应他的祈请,给他和他的妾在太平寺授了三皈五戒。之后他们在一起吃饭,请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在谈论间就对罗济同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说的,意思是说我们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如果身体不好,父母就会忧虑我们。真正的孝子,除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父母忧虑,其他的都不会让父母忧虑。换句话说,我们还是要好好的保重身体,不要让父母忧虑。印光大师就特别叮嘱他,说你现在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复原,应当慎重。印祖当时,这出家人也不好意思说得太白,他这个慎重具体是指什么。结果这个罗济同当时也没有仔细听懂。
过了一段时间,印祖又见到了罗济同,当时看到罗济同,他的面色就像死人一样,死相都露出来了。印光大师就知道他一定是犯了房事,果然没有几天,这个罗济同就病逝了。印光大师当时还感觉到很后悔,没有很明显的提醒他要慎重房事,只是说要慎重。就觉得非常痛心。他这是大病初愈,没有慎重的话,对於身体的伤害是非常严重。所以古人讲「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杀人都不见血的,如果在欲望上不能节制,伤害身体就严重。虽然罗济同不算是犯邪淫,正常夫妻之间也需要节制,尤其是身体在虚弱的时候。这是《沙弥律》上讲的,世人因欲,杀身亡家。欲望确实不是好事,欲望愈淡愈好,真正到了没有欲望的时候,这个人就叫纯阳之体,他完全是生活符合自然,这是最健康了。
出俗为僧,岂得更犯。如果是出家做了僧人,怎么可以更犯淫欲之事?生死根本,欲为第一。这是给我们指出,我们为什么会搞六道轮回?爱欲是根本,因为我们有爱欲,所以生生世世就在这六道里面缠缚,不能出离。所以经上讲,宁愿贞洁而死,不为淫欲而生,这是讲一个真正修道人必须严持戒律。蕅益大师在「戒淫文」里面讲到,「宁碎身粉骨,终不与一切男女污秽交遘」。这个欲望要把它伏断,我们这一生了脱生死才有这样的把握。
在经上有这样的例子,《楞严经》上讲的,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尼叫宝莲香比丘尼,她私行淫欲,破戒了。她自己说,淫欲又不是杀、又不是偷,这杀盗淫妄,杀人、偷盗这是害人的,那当然不可以做;自己行淫欲是你情我愿,应该没有什么罪报。结果这样的见地错误,破戒还有得救,破见就难救,更何况她是又破见又破戒,所以她说完这个话,立刻感得身出猛火。这经上讲,她先从自己的女根生出大的猛火,然后身体节节被猛火燃烧,堕入无间地狱,破戒,这是犯了比丘尼戒。所以经上讲,宁愿贞洁而死,你死了之后只是这一期生命完了,因为你能持戒,你来生如果不往生西方,必定得人天的善报。淫欲而生,你能活上几年,你能享受到几年?犹如刀尖之蜜,舔一舔舌头都被割掉,代价太高,不值得!
《无量寿经》上讲,「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我们现在能够严持戒律,清净修行,只是须臾间耳,很快就过完这一生了,几十年光阴像穿梭一样,很快,命终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快乐无极,极乐!哪里是世间这些五欲之乐可以比拟的?五欲之乐不是真乐,那只是像吸毒一样,像打吗啡一样,暂时得到那种刺激的快感,后患无穷。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把欲望看作是恶魔,看作是毒蛇猛兽,它吞噬我们的法身慧命。
印光大师特别告诫修道人,断除欲望,用不净观。《安士全书》里面有一部「欲海回狂」,特别提倡用不净观的方法。人为什么会起爱欲?男的见到女的会被那个假相所迷惑。这个美色其实就是表面的一张皮而已,《聊斋》里面讲的「画皮」很有意味,真的就是表面一张皮,这里头包的全是肮脏东西,你要看得破。你看身体里面都是脓血屎尿,臭不可闻,吃进去的东西排出来的是什么味道,你就知道这身体是一个什么东西,那真的是一个粪袋而已,两头还张著口的粪袋,这头进那头出。倓虚老和尚他说,假如现在我们这讲堂,有人担了两个大粪袋进来,扎著口的,你们看到之后都捏著鼻子忍受不了。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粪袋,而且两头还张著口,哪有什么可乐!所以真正想要这一生修断欲法,应该好好的研读《安士全书》里头的「欲海回狂」,印祖特别提倡,还有《寿康宝鉴》,还有《不可不可录》,这些都是教人断除淫欲的好书。
印祖教人观想不净法,有个更简单的法门。这男众一般的欲望比较多,女众情感比较多,情、欲两个都是不好的东西。印祖教我们男众观女众,女根像毒蛇的口,你这样一观就不敢了。确实欲比毒蛇还毒,世间人因此而杀身亡家,修道人因此破戒堕落,将来在地狱受苦。在地狱里面,在佛经里讲了很多,淫欲心重的人,男堕抱柱地狱,女堕铁床地狱。为什么会堕入这些地狱?这是业力使然,在地狱当中,因为造恶的众生淫欲心重,这种淫欲心就变现出美女的样子,所以他看到烧得通红的铁柱、铜柱,就以为是美女,就往前抱,这一抱全身被烧得焦烂,就死了。死了还没完,地狱里面阴风一吹,他又复活了,地狱是化生不是胎生,你这个一念心又化出一个身体来,然后你又一看,前面那个铜柱还是美女,又往前抱,又烧得焦烂。如是这样重复无数次,《地藏经》上讲,一日之中,万死万生。为什么无数次他还不觉悟?业力太重了。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世间人,真的有这样的人,淫欲心很重,他就是停不下来,明知前面是火坑,他还得往前跳。
中医上讲纵欲之人伤肾精。彭鑫博士,这是北京中医学院的博士,他行医的时候就遇到有一位企业家,找他的企业家很多,很多的都是因为纵欲导致身体亏损。有一位男士三十二岁,肾亏,找彭博士开药。彭博士告诉他,什么药都不如你节制房事管用,你现在身体已经很虚弱,必须要断欲一年,这房事一定要节制一年,否则很可能将来有中风的危险。中医上讲中风有一种原因,就是严重的肾气不足容易中风,肾是主脑,肾气不足,脑就会容易得病,中风属於脑的病。这企业家说我做不到,你看佛经里面有两个字叫欲奴,他成了欲望的奴隶。那做不到没有办法,医生已经警告你了。结果半年之后开始出现了中风现象,说话不太流利;一年之后就严重中风,眼角、嘴角都歪斜,说话说不成片,站不起来了,最后坐著轮椅,三十二岁。他所包养的几个情妇最后都离开他了,因为他这一病,事业当然一落千丈,很可怜。所以这个欲真的比毒蛇还毒,不仅杀人的身命,杀人的慧命。唐朝吕洞宾有一首诗就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催人骨髓枯,那就是把人的精气神都耗尽了,更何况修道的人,那法身慧命也就被斩断了。
在佛陀时代,我们知道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无量寿经》他也在座听,这是专修苦行、专修梵行的人,梵行就是持戒,他是持戒第一、苦行第一。他出身於名门望族,不是穷苦人家出身,而出家能修苦行,这就非常了不起!当时在劫比罗城有一个大婆罗门,婆罗门就是贵族,而且是地位很高的贵族,当时这个家族是劫比罗城的首富,财富之多可以跟国王相等。这个大婆罗门有一个女儿,容貌非常的出众,女孩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很有德行,禀性非常善良,父母给她取名叫妙贤。迦叶当时也是另外一个城,叫尼拘律城的大婆罗门家族的人,也是非常的富有。父母只有他这个独生子,就很想给迦叶娶亲,找一个好媳妇。迦叶不想结婚,这是大修行人再来,我们知道是古佛再来做示现的,他对於男女之事一点都不感兴趣,就很喜欢修行。可是父母之命又不敢违抗,父母要他去娶亲,他就找了个藉口说,你这样,你们拿紫金造一个美女的像,如果能找到一个女孩子,能够让这个美女的紫金像失去光芒,那我就娶她。这父母也就答应了,於是就用最好的金子造了一个美女像,就摆在那个城里头,而且循环的去展示,看看有没有女孩子的光芒能够让这个金像失去光彩。
结果这个像后来被抬到了劫比罗城,就是妙贤这个女子的城中,当时很多人都出来看热闹,看到这个像那么好看,而且大家都在传,凡是看到这个金像的人都会得到五种利益,特别是讲这女孩子。五种利益,第一生富贵家,第二嫁贵族,第三不被丈夫轻视,第四生育有德的儿子,第五丈夫能够非常尊重她,就是你能够得到很好的丈夫。这个宣传让整个劫比罗的少女们全都出来瞻仰这个神像,希望得到这些福报。结果妙贤的父母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女儿出嫁,听说有这么一个神像能得到这五种利益,就鼓动妙贤去看。妙贤就对她爸妈说,我的性格跟其他女孩子不同,我是不愿意嫁人的,更不希望生子,也不求有一个什么如意郎君,所以就不要去看这个神像。妙贤的父亲就很委婉的说,既然你不愿意,有什么求愿也可以,不妨去看一看,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妙贤没办法了,只好去看看,家里有很多侍女就陪同她一起去礼拜供养这个紫金美女像。
没想到,这妙贤一出来的时候,那些街上在看金像的男男女女就被妙贤美貌所吸引,大家都不去看金像,全来看妙贤了。大家这么围拥过来,就簇拥著妙贤走到这个金像旁边,没想到那个金像的光芒忽然就失去了光彩,结果后来妙贤离开之后,那个金像才恢复它的光彩,这下子风闻到全城。后来迦叶的父母知道,终於找到了,赶紧上这个妙贤家里去提亲。没办法,因为迦叶他自己已经同意了他父母,本来是编这么一个藉口,说能够逃避这个婚姻,结果居然还赶上了,真的遇到一个使金像都失色的美女,那只好同意了。迦叶还不甘心,他想亲自去看看到底这个美女是真是假,於是就乔装打扮,打扮成一个乞丐去乞食。在古印度对乞食的人都比较尊重,这是修行人,苦行僧,所以都很尊重。而且在妙贤的那个劫比罗城,就有这么一个规矩,凡是有乞士来乞食,必须是这家里的少女出来供养,所以迦叶就有机会看到妙贤。结果迦叶来到她家乞食,妙贤出来供养,於是迦叶就说:很可惜,如此的美貌无双,但是虚度了年华,很可惜!妙贤听了之后忽然有感悟,就问:难道你是说我的未婚夫已经去世了吗?她不知道迦叶就是她的未婚夫。
结果迦叶就说,他还没有去世,只是他是一个不贪爱欲的人。结果妙贤就很惊奇,就说:真的吗?这实在是很稀有的奇事,因为我也是一个不贪爱欲的人,只是不忍违背父母的心意,所以才答应了这桩婚事。结果迦叶就告诉她说:我就是你准备要嫁的这个迦叶,既然你有这样的心志,那我们就共同立誓,父母的慈命我们不要违背,但是除了在结婚必须按照婚礼的礼仪握手之外,以后我们彼此肉体都不要接触。於是妙贤当下就跟迦叶发了这个誓愿。后来尼拘律城的这个家族用重金来做聘礼,迎娶妙贤,把妙贤接到了家中,两人成婚了。成婚之后,他们真的遵循先前的盟誓,即使是在同一间卧室里面居住,各睡一边,互不影响,而且从来都没有接触。他们彼此都立志要求出世道,要修行,而且互相都劝勉说,我们要看破生死的祸害,这个爱欲是根本,世人愚痴不知道爱欲损害我们的慧命,所以一定要保持觉悟。
结果有一天晚上,妙贤已经睡著了,迦叶还在禅坐用功,忽然看见一条毒蛇从房外面进来,准备要咬妙贤的手。迦叶看了之后,就马上用扇子的柄(那个把柄)把妙贤的手抬起来,然后就把那毒蛇赶走了。这一下子把妙贤就惊醒了,她就以为迦叶用手接触了她的手,就对迦叶说:你不要违背我们的盟誓。迦叶就说:不是,我没有违背,是刚才有一条毒蛇要伤害你,所以我把它赶走。妙贤当时就说:我宁可让毒蛇咬死,也绝对不可以违背誓愿,而互相我们有任何接触。因为毒蛇只是让我们这一身死亡,但是爱欲之毒是无有边际,生生世世都把我们害惨。迦叶听了之后,对妙贤的道心非常的感佩,就把实情告诉她,说刚才我真的没有接触你,是拿扇子的把柄把你的手臂抬起来,没有违背盟誓。这时候两人才安心继续休息。
就这样,两个人度过了十二年冰清玉洁的生活,这真是世上难有,非常难得稀有,彼此就这样的互相勉励,一心以清净的道业为重。十二年之后,迦叶的父母过世了,因为迦叶的财产非常多,他就把所有的财富全部布施给贫穷的人,自己就毅然出家修道,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因为他道心坚固,等接受佛陀教诲九天就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是离欲阿罗汉。妙贤后来经过几番周折,也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不久也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两位修道人给我们做示现。这是《沙弥律》里面讲的,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永断生死根本。当然我们一般人做不到像迦叶和妙贤这两位尊者这样的道行,但也需要淡化自己的欲念。怎么淡化最好?用念佛,当我们念头一起,立刻就提起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知道如果不把爱欲放下,那生死就难出,即使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都要把它伏住。伏住,就是不要让它起现行,不要让它起作用,求三宝加持,令自己烦恼尽量的能够压住不起来。断估计很难,断欲那是阿罗汉才能做到,但是伏住,只要我们真有道心,人人都可以做到。要伏住欲,最关键的我们制心一处,用《无量寿经》,用阿弥陀佛的佛号,把我们的心拴住,不要让它到处跑,人有这样专注的心,欲念它自然就断了。
像历史上记载,宋朝的宰相司马光,司马温公,他非常好学,因为中年无子,所以妻子就给他买了一位妾,这个妾长得非常的美丽动人。妻子买来之后,就把妾送到书房来陪伴司马光。司马光正在认真读书,其他的这些人、事他都没有管。这个妾就把茶水递上去,就故意来问司马光说:你现在看的是什么书?司马光听到有人问,他是学儒的,很有儒礼,很儒雅,立刻就恭恭敬敬站起来,一拱手:这是《尚书》。那个妾感觉得很不好意思,司马光也没有理会她,继续去读他的书。所以欲心要淡下来,是你自己真正要专注在圣贤之学上。
我们以《无量寿经》做为我们的主修科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每天听经不间断,读经不间断,人能够制心一处的话,欲念它自然就没有,不断而断,更何况你要发自真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得三宝加持,十方诸佛护念。就怕自己信不真、愿不切,对世间种种有很多幻想、很多留恋,这个心就不定,很容易受境界影响。人心要是不定,烦恼容易起现行,遇到境界了,你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业力发动,这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专,《无量寿经》教我们要一向专念。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整部《无量寿经》的纲宗,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解释就是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你真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一定会一向专念,就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包括专读《无量寿经》、专听《无量寿经》,这都是讲念佛,因为《无量寿经》就是讲阿弥陀佛,讲名号功德。专心是得定的前方便,人真正得定,得三昧了,戒自然就持好,这叫定共戒。假如要是得定久了,就能开智慧,开悟了,这叫道共戒。像刘素云老师给我们做的榜样,人家得到念佛三昧,你要仔细观察,她日常行持没有犯戒的,时时处处自然就跟戒律相应,定共戒。这是我们在末法时期希望能够保住戒行唯一的方法。如果不是这样认真努力的专修净土,靠自己的力量要有持戒,我们的戒力不深,而外面境界诱惑又很大,你想得到、保持你的戒行是非常难。尤其是现在法弱魔强,你真想修行的时候,魔来干扰,真正发勇猛心,好了,退缘就很多,可能这一退,比你原来的那个水平还不如。为什么?这就是法弱魔强,末法时期的现象。所以要持戒也必须要靠他力法门,他力就是靠阿弥陀佛、靠十方诸佛护念,否则你靠自力,难!
所以世尊讲正法时期以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持戒修定这都属於自力,但末法时期持戒修定不行,你自己的力量抵不过魔军的力量。谁是魔军?周围都是魔军,电脑、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你走到街上,这些男男女女他们所穿的衣服,挂的广告牌,全是魔军,都在诱惑你,让你起贪瞋痴慢,起这些烦恼。自力确实难,靠他力可以。怎么能靠得上他力,靠得上阿弥陀佛?就是你要深信切愿。假如这个心要是一放松、一松驰,信愿松了,佛力就淡了,这佛力一弱下去,不是佛本身的力量弱,是我们靠不上,那很容易就堕落。所以最重要是自己要提高警觉性,念佛不中断。
在黄念老的注解里面他又引「《无量寿经钞》曰:夫淫欲者,流转生死之根源矣。远离解脱之因缘也。如太贤云:生死牢狱,淫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这是讲到淫欲之害,烦恼里面最重的。这是六道受生,因缘很复杂,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缘就是淫欲,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一切境界都是你念头变现。六道的境界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有爱欲,有见思烦恼,这是执著,所以淫欲者是流转生死之根源。
我们想要远离淫欲,就这样拼命想远离,也很难,这个烦恼不容易离。怎么做比较好?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把注意力转移,把注意力专注在这部《无量寿经》上,还有黄念老《净土大经解》上,一心的深入,像司马光读书一样,专注的读。我们师父讲,假如你真的把这部书连著注解读上一千遍,你决定得念佛三昧。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里头的意思你全懂了,你信愿具足,你念佛自然就能成片。你得到了成片,这是最低的念佛三昧,那就决定往生西方,虽然没有断见思烦恼,往生西方是凡圣同居土;如果是见思烦恼断了,欲望断了,往生至少是方便有余土,甚至是实报庄严土。所以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对这个世间很多的事情还那么有兴趣,不肯求解脱,不肯真正舍离六道?原因还是你自己对宇宙人生真相不够清楚,对於极乐世界怎么美好、怎么样的庄严,和对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样的苦,你不明了。你没有那种对比的反差,就生不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所以还是要深入经教,把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真愿意求往生,真愿意舍离这个五浊恶世。
你看在这里修行真难,进一退九,进一步退九步,你刚进步一点,结果恶缘来了,一下就把你拉到后退好多。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个世界里面进步的人少,退步的人多,一个人进步,九个人会退。那你会是这一个人还是那九个人,看你自己。关键问题是你能不能真正深入到净土的经教,把净土真认识清楚了,明理才有深信,深信就有切愿,切愿就有力行,你念佛才会不中断。就好像,假如我们现在要办移民,不少人很想移民到国外,譬如说移民到澳洲、移民到加拿大,香港人比较多。移民前,先到那个国家去考察考察,觉得真好,都了解清楚了,你就决心去办移民,花大力气,终日劳碌奔波,要办移民签证。什么原因?他真信,他相信要移民去的那个国家比他自己那个住的地方好,所以他就使劲办移民,这个道理很简单。
我们现在想要去西方,就必须要对西方极乐世界要了解、要明白,当然现在让你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你现在也去不到。要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介绍,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你把这部经反覆读,反覆去思考、去琢磨,极乐世界真搞清楚,你就愿意去了。去西方极乐世界不用办签证,只要想去,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比你去移民还简单、还方便,而且还殊胜。你去办移民,你去澳洲移民,澳洲总理不会来接你。你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他亲自来接你,把你当作上宾接待,你想想,更殊胜!所以凡是不想去的,或是这里舍不得的,没有立定志向求生净土,都是因为对道理不明白。
所以我们现在特别感恩师父上人为我们反覆讲解《净土大经解》,详详细细的把《无量寿经》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懂得极乐世界那么美好,生起由衷的向往。你要反覆听,听的印象愈深刻愈好,你就不会忘,你就不会迷。昨天师父老人家在协会这里给大家开讲「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这是特别开出的专题。他说以后每次礼拜六、礼拜天来协会讲经,他都讲这个专题。二十九种,昨天只讲了三种庄严,底下还有二十六种。这是老人家慈悲,我们真正明了极乐世界庄严才会心心向往。这是断除生死根本的好方法,不用那么辛苦,也不用跟这个烦恼对立,自然得到解脱。如太贤云,太贤大师是唐朝朝鲜国,当时叫新罗,新罗国的法师,他讲到,生死牢狱,淫为枷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这是大德的教诲。生死牢狱指的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牢狱,我们还有个枷锁,那是更加的系缚,就是淫欲把有情众生深深的绑缚起来,所以众生很难出离六道。谁绑的?别人没有绑,自己绑,全是自作自受。
黄念老又引「《智度论》云」,《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的,「淫欲者,虽不恼众生,系缚心故,立为大罪」。这种淫欲之罪,一般人讲情执深重,虽然说没有恼害众生,而且众生还觉得这事挺快乐,但是这个是加重系缚,把众生牢牢绑住在六道里面,我们这个心就不能出离,所以它是大罪。这一点,刚才讲的宝莲香比丘尼就不懂,她以为淫欲又不杀、又不盗,应该没有对众生有什么危害。危害大了,更何况淫欲为万恶之首,淫欲心起来了,带出杀盗妄的恶,就会造出无穷的罪业。底下《无量寿经》的经文就讲到,由淫而引杀机,感得三途受报,所以这些烦恼佛劝我们要放下。
下面引《瑜伽论》里面的经文,「诸爱之中,欲爱为最。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强力,弱者自伏。然此欲法有三种过:苦而似乐故;少味多灾故;不净似净故。又云:何耽刹那之微乐,应受永劫之大苦」。这几句话说得好,众生在六道里面情执非常重,有情执就出不了六道。而诸爱之中,一切情执里头,欲爱是最重,也是危害最大的,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个欲爱之心降伏住,治就是对治,对治它、降伏它,余自然伏,剩余其他的烦恼就很容易伏住。
欲爱广泛来讲包括很多,一般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是属於贪的烦恼,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每个人的根性不同,烦恼不一样,要知道自己哪一个烦恼最重。譬如说我是贪财比较重,那要对治这个烦恼,先把这个最重的烦恼降伏住,其他就比较好办;有的人贪色比较重,那就要先对治这个烦恼。就像人治病一样,你哪个病最重得先治,那要命的,其他轻的病可以慢慢来治,先治最重的病。而治病最好的药就是念佛,经上讲这句佛号叫阿伽陀药,阿伽陀的意思就是包治百病的药,万灵丹。
我们烦恼的心虽然很污秽、很染污,但是一句佛号注入心田,那个染污自然就清净。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的开示当中就说到,他用个比喻,印度有一种宝叫清珠,清水珠,跟我们现在用的化学药品明矾可能差不多,它能够净化污水。清水珠放到那个污水里头,入水一寸,一寸的水就清洁;入水一尺,一尺的水就清洁,从这个水面一直入到水底,全部的水都清洁了。用这个作比喻,清水珠好比是这句佛号,当我们的心很乱、很污浊,一句阿弥陀佛提起来,这个佛号就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一句接一句这么念下去,心自然就清净了。所以提起佛号,乱心也变成佛心,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贵的就是你要信得深、守得稳,这句佛号要紧紧守住,不间断、不夹杂,也不怀疑,坚信这是最有效的方法,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些烦恼业障自然就消掉。强的烦恼被制伏了,弱者,就是烦恼弱一些的自然就被伏住,这是用念佛方法对治。所以当我们起这些种种污染的念头,不要管那些念头,把这句佛号管住,心不离佛号,那个妄念自然就没有。
然此欲法有三种过,这种欲望有三种大的过失。这三种过失,第一苦而似乐故,淫欲是苦,它让人焦躁不安。底下经文讲的,『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这苦。一个人淫欲心起来了,他自己烦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能自控,这是苦,心里没有清凉,不得自在。但是又好像很乐,所以世间人追求这种所谓的乐受,不知道这是刀头舐蜜,就是在锋利的刀尖上的蜜,你拿舌头去舔它,没尝到甜味,只有痛,苦痛。少味多灾,味道很稀少,根本没什么乐趣,但是后面代价就太大了,灾难很多,前面讲的「杀身亡家」。
在今年五月三十一号,「京华时报」报导了一个新闻,说有一个男子在北京朝阳区东郊市场,东门外通惠河河段,当街非礼一位女子。当时这位女子在拼命喊救命,结果有一位路人,姓张的先生,立刻在大吼,这个男子就赶紧吓得离开了。结果就看到他纵身跳入那个通惠河,可能想逃跑,跳到河里之后不见踪影了。结果岸边的路人立刻帮助报警,警方赶到现场,还是找不到这个跳河男子的踪影。结果过了一天,第二天上午,在河段里浮出一具男尸,警方把这个尸首打捞起来,鉴定确实就是前一天目击者看到的非礼女子的那个男人。当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河里的男尸仰面朝天,面部都呈青黑色,颈部以下的身子在水里,这是现报。你看这是「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这个人就是愚痴到这样的地步,贪所谓的这种滋味,后头的灾难立刻现行,他跳到河里被淹死了,这是现报、花报,来生果报决定是在地狱。
这三种过,还有第三种不净似净故。这是非常污染、污浊的事情,一点都不清净,而世间愚痴颠倒的众生,以这个欲事为乐,对这个污秽的身体就觉得很干净,这些都是颠倒。所以《瑜伽论》里面有讲到,「何耽刹那之微乐,应受永劫之大苦」,为了这刹那之际一点点的所谓的乐,换来后头永劫的大苦恼,那就是生死轮回,甚至是三恶道报。
下面念老又引「《诃欲经》云」,诃欲,诃是诃斥,把这欲望诃退。《诃欲经》说到,「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经文上讲女色,这专对男子而言,对女子当然也可以叫男色,男女都是一样的,爱欲双方都有。这个爱欲就是世间的枷锁,凡夫贪恋执著它就不能自拔了。
我记得有一位同修跟我讲过,说现在的年轻人,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刚刚进入青春期,男孩子,结果天天看网路上黄色的内容不能自拔,然后就手淫,天天没有办法自制,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学佛的人家孩子都是一样,都免不了。有一个同修的孩子,就是因为天天看网路这些黄色的内容,身体非常亏损,走路都直不起腰,说有一次到佛堂里都爬著走进来的,好像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我们看到了非常痛心,这身体几乎是废了。所以这是世间的枷锁,真正觉悟要永离。女色也是世间重患,这色欲,患是患难,大灾难,凡夫困在里头,至死不免。还有世间之衰祸,色欲使世间带来很多祸害,凡夫沾染这里头,遭遇到这样的灾难,无厄不至,厄就是厄难,种种灾难因之而起。
在《安士全书.欲海回狂》里面就讲到,他引用《感应篇广疏》里面南昌兄弟的例子。说南昌有两兄弟,这是双胞胎,音容、相貌长得是一模一样,父母都难以辨别,只能是让他们俩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来辨别这兄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八字都一样,八字一样那命运应该是一样。结果真的这两个人同时长大、同时读书、同时婚娶,荣枯得失,无一不同,命是两个一模一样。结果有一天兄弟俩去应试,走在路上,就在一个旅馆住下,这个旅馆有一个女孩比较轻佻,就挑逗这个兄长,双胞胎那个兄长。这兄长就拒绝了她,而且告诫自己弟弟,千万不要跟这个女孩子来往。弟弟当时就起了一念邪心,邪念起来了,於是就假装应承他的兄长。
结果女孩子来挑逗,因为这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这女孩子不知道,弟弟就假装称他自己兄长的名字,晚上跟这个女孩子就发生关系了,而且好言好语跟这个女孩子讲,说我现在上京赶考,等我考中了,我一定回来迎娶你。结果两兄弟赶考,考试,这个女孩子当时信以为真,把自己的家财都拿来供养这个弟弟,做为他赶路的资粮。然后这两兄弟考试完发榜了,结果那个兄长考中了,弟弟落榜,两个命运就开始不一样。那个女孩子以为跟她私通的是那个哥哥,因为他假装他哥哥的名字,一看到发榜的是他哥哥的名字,很高兴,以为这哥哥马上来迎娶她,就在家里等啊等啊,结果一直都没有来提亲,这女孩子后来就忧郁怨恨而死。结果后来这个兄长做了大官,而且得到高寿,子孙都很荣盛。那个弟弟没有子嗣,而且很早就死了,夭折了。
你看这两个兄弟的例子就看得很明显,命相吉凶都由前生善恶之心所造的。你宿世曾经做过善事,你为人厚道善良,你这一世来投胎已经带著贵相,出胎的时候必定是逢上良辰吉日,就是你八字就会好。如果我们过去生中造了很多恶业,入胎就已经注定了你的那个境遇将来就不好,出胎的时候自然赶上的那个时辰也是不好,所以你拿八字给人算,人家就说你的命运不好。这都是前生善恶之业感召,《太上感应篇》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然而圣贤教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如果生的八字不好,但是我们力行善事,像了凡先生、像俞净意公,他们断恶修善,他们的命运就能改造,原来不好就能变好。但是,如果我们原来的八字很好,命很好,不肯行善,而且还造恶,好命也变得不好了。这两兄弟就非常的明显,本来八字一样,命运应该一样,结果在暗室之中,兄长能够保持他的德行,而弟弟却是做了亏心事,立刻两人前途就完全不同,所以祸福之根本在於我们的心。命相虽然有定,但是我们的心是无定的,起一善心善念,命就变好,过去不好,以后会变好;起一恶念,那个命就开始往下坡路走了。这里《诃欲经》上讲,世间重患,凡夫困之,世间衰祸,凡夫遭之,都是讲这个淫欲。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安士全书》上的。说明朝有个读书人到南京应试,他所住的地方对面对门是一个指挥使,一个做官的。这个官有一个女儿也比较轻佻,常常来偷看这个书生。这个书生读圣贤书,懂得有天地鬼神监察,所以有一天晚上,这个女孩让婢女带著口信来,约这个书生晚上一起相会,书生就推辞不去。结果跟他同室的一个室友看到这样的一个机会,他就很轻佻,就伪作书生名义答应这个请求,晚上就跟婢女一起到了那个指挥使的小姐的房间,跟这个女孩私通。结果晚上因为忘关门了,第二天一早,她父亲从外面归来,来看他的女儿。看到门打开著,进去一看,发现这一对男女,这父亲非常的气愤,立刻拔出腰间的剑,就把这一对男女都斩了。后来那个读书人,就是没有去约会的那个读书人,很有贞操的,发榜之后他居然名列榜首。所以安士先生有一个评论,评论得很好,说,「一登举子录,一登鬼子录,荣辱苦乐,皆天渊矣」。这两个人同室的室友,一个登上举子录,做了举人,名列榜首;一个登了鬼子录,去见阎王爷去了,荣辱苦乐天渊之别。这一念虽然产生於非常微细的一瞬间,但是那个果报确实一个天一个地,岂能不生敬畏?
下面讲到,经文上讲,「烦满胸中,邪态外逸」,就是刚才这几个例子,我们看出来了。「费损家财,事为非法」,费是耗费,损是减少,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宁愿倾家荡产都不肯回头。事为非法,意思就是所为之事不合法度,甚至干犯法律,所谓败德犯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所当求的是道德仁义,是提升自己的灵性,而这些事情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邪思邪念,念头里跟伦常道德都是相违背。这里讲所当求,是不求自立、不务正业、不求出离(不出离生死),不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所求的他没有去求。世间人要求自立,要做正业;出世那要求出离六道,求福、求慧、求往生,这些全没有上心。所以他不信有轮回,不信有因果,做的事情就变得是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果报却不因为他不相信而消失,天理昭彰,人不干好事,那必然会有灾害、会有祸患。
现在我们看到地球灾难很多,这些灾变在过去很少见到这么频繁、这么严重,现在导致人心惶惶,都有人在担心二0一二年是不是世界末日?这也有马雅古预言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分析原因在哪里?原因,中国儒家一部古书《尚书》,有两句话就讲得很清楚,「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要是行善积德,天降下吉祥,自然就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要都造作不善,那就有灾殃了。前年八月,师父老人家派我跟一些同修一起到澳洲悉尼开会,听取了几位科学家的报告,其中有一位原来是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量子科学家,这人叫布莱登博士,他就讲到这个二0一二的灾难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化解灾难,让地球能够有更好的走向,必须我们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如果能够这么做,那二0一二是一个好的转机;如果不能这么做,那估计灾难很难幸免了。佛法里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灾难是众生的共业。而断恶修善最好的方式,要接受圣贤教诲,接受佛法。人明白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自然就能够改邪归正了。
所以我们就要大力的去推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佛陀教育,尤其是这些教育里面的伦理、道德、因果,这些教育能够让社会安定,让人心向善,这灾难才能够化解。佛氏门中讲有求必应,我们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们现在求化解灾难能够得到,但是要如理如法的求。怎么叫如理如法?那就是要通过圣贤教育。圣贤教育,在西方以宗教教育的形式出现,这一切古老的宗教能传得下来的都是精华,这些教育里头都有伦理、道德、因果,都禁止我们造作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几乎所有宗教都是禁止的,我们统统来提倡。
上个月我跟师父老人家到泰国曼谷参加多元宗教高峰论坛,师父老人家就提倡,所有宗教携手合作,共同来推动宗教教育,拯救现在社会的危机。这个危机不是什么经济危机,也不是什么自然气候危机,那些危机是表面的,根本的危机是人心坏了,要拯救人心才是化解危机之道。那要靠什么?就靠宗教教育。我们现在先率先跟著师父老人家做示范,佛教也要回归教育,所有宗教都要回归教育,要用讲经教学。我们天天来一起学习,一起深入经教,不仅自己断除烦恼、消除业障、远离灾祸,也能帮助整个社会所有众生消灾免难。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有讲得不妥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