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事体用 15.禅师说法
发布时间:2024-09-26 04:08:12作者:学典国学网(一)公案本文
侍郎白居易诣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而问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缘起现象界,侍郎对禅师之言行有意见,他认为「禅者画像本无言,何必缘心啬言空。」禅师似应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汝禅师何以说法?)
禅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述为主;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何谓禅?一般人以为禅是不可说的,只能用心感的,是无相可谈的,说不出口者是为禅,若这样认为的人,是没真正得禅的境界者。一开始上禅修课时,我已开宗明义地说:禅是心的动相,禅修是与打坐不同的。打坐不能叫禅修,因无禅境怎能来修。有禅无定始要修,有禅境得心用,知一切因缘法起灭,自心现不净相始能依境而修,这才叫做禅修。在行者心眼开、悟道后,以禅心体知万种缘,但不能脱黏时才要修,因微细习气不灭故,才要在禅境中来修心,叫做禅修。
行者心若不动又无境缘,却住于空真如体中,也就是涅槃之境界。此意思即是说有「禅味道」的行者,体真如应能感知一切业缘而起心法,这就是缘起法,是心的动相起,也就是禅的味道现。而此心起也是由真空理地而起,不是由妄心念所发起,故悟道者去除妄执性后,心念起一真皆真,真心所流露故。未悟者诸法由妄心、习气、毛病所引发妄想故,此者即谓非因缘法、非自然性故。
既然禅者心之用,故行者心行密密,不为人知者是谓禅,但禅师也可以示法于口中,也可示法于身体行为中。禅师示禅知于口中,隐其心用良能,而以一般话语简述所知,开示众生诸迷惑,即是禅师说法。禅师以身体示现生活、戒律之严谨,也可以身体、行为示知对信众行为之不以为然,因行者禅心已了知此信众在外头行为之偏差,背离修行者之道路矣。故真禅师者身口意三用,才是真正的禅师,不是仅止于高不可测的心通能力。
2.释题
本公案名为「禅师说法」,一个开悟得道禅师,除其心能感知一切境缘,而起心的动相中,能了知种种因缘生诸法实义。若禅师仅止于心行密密,不能进一步为众生说法,对自己来说即将偏向于空执,不能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将落于小乘行者的境界中。进而言之,禅师若不能用舌根说法,不能圆满自己对佛法的融会贯通,舌根圆通法门即在指此。另外,禅师若不说法,对一些初、中等根机行者,不能理解无上菩提道,故要让诸有缘者能知佛法菩提大道,应依因缘、层次该说则说,不该说则用心行密密,以度众生业障之苦。
禅师说法有其实质的好处,因真正悟道之禅师,在方法上无所不知,因一切法从身心而起,有些不是经典上能看到的。在境界上,禅师因是过来人,能将修行上、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了了清楚,故能给诸中途者指引一正确的道路,不要迷途于刀光剑影、五阴魔相等枝节中。在佛法菩提道上,因自己身心的体证,能了解佛陀所说解脱道的重点,故在末法时期中,邪教、外道兴盛,更需要真禅师来说法,以正法拨邪知邪见者之知见,不让他们混淆佛法菩提道的真正德行。所以禅师说法,古今都有其必要性。可惜近代禅师愿意出来说法者并不多,都是躲在毛棚里悠游自在,真是要学习惟宽禅师一样,依慈悲心出来用身口意三个教法,来行菩萨愿行,自利利他。
3.语体文解
侍郎白居易诣京兆兴善寺惟宽禅师而问曰:「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官拜翰林学士后被贬为侍郎的白居易居士造诣禅门北宗,在京兆的兴善寺惟宽禅师,问说:「既然自称是禅师,为什么却在说法?」一般人的概念里,禅师是被人参问的,一问一答,解答参问者的疑问,如是而已。若是禅师上堂开讲任何经论,可能被称为异类,不是禅师的本色?也因为这种传统概念,让白居易居士来提出此问。
白居易居士是唐代诗人,陕西下邽人(现渭南县东北),于公元772~846,享年75岁,号称香山居士。白居易居士出身儒家,聪慧过人,贞元十四年(798)举进士,元和二年(807)任翰林学士,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作「赏花」及「新井诗」叙述世人之浮华与谗佞,遂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改任司门员外郎。白居易居士中年归信佛法,亲近高僧,从受净戒,习禅法。被贬后做一对酒诗,诗曰:「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因其奉佛之虔笃及其佛教思想,可由其遗编之中见出。白居易居士尝作赞偈曰:「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尽知,无如佛者。堂堂巍巍,天人之师,故我礼足,赞叹归依。」对于佛法他亦有相当的证悟,曾做一偈如下:「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由最后两句的偈语,可知白居易居士亦有实际的证悟,禅是心的动相,不管主动摄动或是被动的应缘,真心都得入动相中,这是禅修行者应有的体认,不是只在静态的映照世间相而已。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侍郎对禅师之言行有意见,他认为:『禅者画像本无言,何必缘心啬言空。』禅师似应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汝禅师何以说法?」实际上一个通达的禅师应不仅通于禅,亦会通于显密佛法,只是多少而已。故禅师说法是对于教典的理解,再以其修证体悟的境界、方法、层次,阐述世尊的圣教量言,如此更能让诸根机行者获得法益。尤其在白居易居士之时期,还在佛法的像法时期中,不像现在的末法时期,邪教兴起,蒙蔽人们的心智与佛性,都以怪力乱神为修行的指标。故有实修实证者应该出来承担如来家业,为继佛慧命尽一点力。
禅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
禅师本来不应该说法,既然禅是心用,不必用嘴巴,那禅师为什么要说法呢?白居易就质疑的问惟宽禅师说:「既曰禅师,何以说法?」惟宽禅师答说,世尊所传流下来的无上菩提道,不是祇像中土震旦的禅师之教法,以为不立文字,以参问为主。若这样也只是能有所证者才能提出一些话题,对于一般根基的佛弟子,在教化上没有平等性,故禅师有能力应普被 诸根基,一同教化,能说法就要说法来教化。
惟宽禅师回答说:「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无上菩提道如果用在身教的话,就是戒律,以戒律严谨示现于身体的行为中。有时候我们说严守戒律的,好像是小乘行者的修行法,这也不尽然,戒律要守得好,守得有智慧,世尊说要以戒为师,要以般若来当指导眼目,这些还是要有无上菩提的智慧,所以对身来讲的话,就是以戒律为主。
禅师继说:「无上菩提者,说于口为法。」禅师能用嘴巴把真正的佛法知见说出来,这就是以口显示无上心法的法要。禅师本来是以心行密密为主,超觉地悟知体性真如为主,懂得性空缘 起的道理。现在若禅师已得圆融菩提道,怎不把它说给诸根基者来听,以便各取所需,各绍隆位。
禅师继说:「无上菩提者,行于心为禅。」禅师如果一切都是在自己的心内动心起念,心行密密,那就是禅师。所以真正的禅师所做所为,不喜欢讲在嘴巴里头,都是在心地里默默的去做,做完了事怎么样呢?做完就完了,也没有什么可以讲了,有所讲就有法执,所以行于心、不着于心是为禅。所以禅师当然以心行密密为主,使人感觉好像高深不可测。
禅师继说:「应用者三,其致一也。」禅师如果以身、口、意等三运用的话,看起来好像有三种不同方式,其实这三个都从无上菩提流露出来的,所以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行之于身就是教你戒律,禅师身教可使信者自然的就有中规中矩的行为。没有修证的信众,只能以身来说法,让别人来看得你修行的境界;禅师内心的境界别人是看不到的,但是禅师所做所为,一般人都看得清楚,故禅师用身教来教化浅机的众生。
有些外道、邪道者号称是修佛教的禅,也是号称禅师,但是在行为上贪、嗔、痴、慢、疑等毛病都犯了,这就没有无上菩提道的味道,没有真正的智慧。有点智慧善根者,就可以依他的身体、行为来认识他,就会远离他。但是有些离谱的居士禅师所做所为,为什么 还有那么一大票的人都看不清楚呢?因为本身没有智慧,有些已得博士学位者也一样,不具菩提智慧。不然,禅师一个行为不对的话,就知道这里不是正法,是邪魔歪道。看不清楚的人,不是只有现在看不清楚,未来也是看不清楚,因为本身没有菩提智慧故。
谈到禅师说法也一样,要能不离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灭为乐。不要像外道一直鼓吹有为法、徧执一切境界,以为这样就是在修佛法,真是胡说八道。所以不讲空,不讲无为的,老是讲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都是邪魔歪道,这种人身体所作所为,不要讲你天天跟他在一起,或是一个星期跟他在一起一次,久了也看得清楚,有的人就是智慧不够,没有分辨正、邪的观念,才会被人所骗。如何分辨师父正邪,只要你有正知见的话,他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对,就知道不是明师。
再谈禅师说法,很多人常去听某大师演讲,演讲中总是感觉他好像在说我...。因为某一些人他心地有某一些状况,或者是有某一些祈求,或是有某一种困境,自然你是不知不觉,但有时候,演讲者突然会谈到那些问题,无缘无故怎么会谈到那个问题呢?其实他的空性已经了知众缘,在坐的那些人有什么困境?有什现象?..?他讲出来了,这些人也就懂了,哦!
原来是这样子,是信众们所要了解的。禅师言谈间,如果你有某一种错误的..,刚好演讲者轻描淡写的讲出来,你就说是在讲我,他也不是故意要讲你,而且在坐中有千万人,也许同样有这种心态。从谈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法,虽然没有选择,但其实是应机,应在听的众生的机缘。
这个礼拜四在法尔上课时,有位胖胖的女孩来上课,以前没看过,上完课时,她说:「老师您今天所讲的都是我看不开的。」她碰到一些状况、障碍,进入色阴魔相,她可以听、可以看、..,很多魔相产生,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是对?是错?她无法分辨。
我问:「妳在那里学的?」她说:「一、两年前在法界卫星电视台里看到介绍法尔的打坐入门节目,我就自己学起来,本来想要到法尔来,但都没来得成,现在有境界,所以就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又重头开始讲开悟前的发相,刚好是她的困扰,所以说无上菩提是无所不住,无所不留,都是很自然流露,既然说出口来,就是在说法。
按语说: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述为主;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
「禅师传授戒律,以身教为主。」:禅师自己的行为中规中矩是有必要的,但是很多都是身教,因为你守的戒律是中规中矩的,别人就可以从你的言行之间去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也许大家以为在听课就是在学习,其实不见得,你有智慧的话,仔细观察你所接触的师父,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当做你的模范,因为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你仔细去看他、去学他。不要光说我要听法而已,听法当然好,但是你会失掉很多的东西,有一些师父他没有讲出来的,是从他的行动之间去展露出他的佛法,如果你漏掉这些的话,那是很可惜的!
上广下钦老师父的弟子上传下畅师父穿得破破烂烂的,不是说他喜欢穿这样,他就是这个样子,不喜欢穿得太华丽,穿新衣服反而不自在,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但洗得干净就好了,他认为这样自在。你就想呀!我常常去买新衣服,穿了两三次就丢了,或是送人,那我是不是很糟蹋,我为什么不能像师父那么节俭呢?那么惜福呢?你有没有去想这些?
上传下畅师父他跟广老一样没有读书,你没亲近过他,要嘛!就要单独亲近他,然后他做什么,你就跟他做什么,他的嘴巴就会一直嘀嘀咕咕的跟你讲,如果是在大众场合上,你问他,他只会说念佛,或答一声:「阿弥陀佛!」一切尽在一句佛号中,由你自己去体会。
有次我跟他在一起,他种了很多的竹笋,他就一边栽,一边整理竹子,讲「竹笋经」给我听,他没有种过田,也没有种过竹笋,但是他懂得很多,这个智慧那里来?一个见性的人,在很多的生活起居之间,只要瞄一下或是看一下,他就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他讲的都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就是说身教,当然一举一动之间,你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你不要漏掉高僧大德的身教。
「细说性空缘起之法,以口为主。」:刚刚我讲的之外,能不能说法呢?当然说的比较深一点的,自性本空,因缘起诸法,五蕴非真,万法妄有。前几天第二期有一位同学是来自很有名的某某讲堂的徒弟,我对这些修过密法的同学,有时候是很头痛的,理念不清楚,还要怪他的师父教得不好,在报告中开始怀疑师父不行,不说自己没有福德修不好,反而怪师父不行。后来修心中心法几印后才抓到修行的门路,但原先那个密法也不错呀!只是他自己不行,见怪了师父。
说到这个人还有一点境界,他可以观心,他的妄想心起时,可以观这个是这样,那个是那样子,好像是猫在抓老鼠一样,看得紧紧的。有一次在小参的时候发问,他说:「我这样观心对吗?」我说:「你看这个心干嘛?」这个心都是妄心,你看他干什么呢!你理它也好,不理它也好,都无所谓,你要观的是真心。
真正的心怎么观呢?真心是因缘法,没有因缘起的法是什么呢?是妄想,对不对?那虽有因缘,但是内缘,缘自那里?来自于你的八识心田中种子所现的,另还有你的习气,你的法执所现的,你搞这些干嘛?看也好,不看也好,有什么好看的?
我说你要看就看真因缘来的时候,自性起应缘所生的心念,你要看这个,如果是说有一菩萨在你身边跟你指点,你自己搞不清楚,以为这是我的念头?其实是菩萨的念头。菩萨来给你一个心念,这是因缘法,你受感召了,你的自性、你的意念会起;看不清楚的人,认为这是我的意念,不是!这是别人给你的念头,你能不能观照到这个。
或者是你对无形中一件事,自性去攀这个缘,已经有觉知了,所以心起了妄念,这也叫妄念,这妄念倒有点真,这个妄念是你执起那个境而起的妄觉所生之念,这是真有事情的,但因你还有挂碍,有挂碍才会起念,你有没有警觉这个?
这个观起来才有意思,那个无意义的法尘境在飘来飘去,你观它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是人家骂你而且骂得很严重,实在真的不给你面子,这时候你嗔心一直冒出来,你有没有注意到?要观的是这时瞋心起的样子。
嗔心在起的时,你只是看到我要发脾气了!不发不行,你有没有很客观的去看要发脾气的那个心,你看着它,它就不好意思发脾气,慢慢的脾气就会消下去了。观是要观这个,观你那无聊的妄想心,观也好,不观也好,或是放牛吃草都无所谓,放呀!放!放几年以后自然就清净了。
有一些修行人怎么修行呢?没有抓对路的话,是很冤枉的,很多人在报告中提到对见性有把握,对见性..,心中心法对他有很大的鼓舞,一定会开悟的。五、六次的报告都是写这些,其它都没有写,你到底修得怎么样?修行进展得怎么样?都是两三语就带过。
我对这些人,实在有些头痛,无知、自高、自大,打坐时坐也坐不住,因为他们认为修密法就是念咒,有念咒就好了,脚换来换去的;有一位他是来自某道场的,第一柱香就动来动去的,我点了他一下,叫谁不要乱动,之后他在报告中就提到这是动中修,看到这个真无奈,身体动来动去的说是动中在修。当第一、二个礼拜不好意思讲他,等到最后第六印时才讲破,叫他不要乱动。
什么叫做「动中修」?是在行、住、坐、卧里面,那个心意念对着境界在修才叫做「动中修」,不是你身体晃来晃去的叫「动中修」。刚讲这两位密友,在六印请领完之后就不见人影了,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就。
当然嗔心起的话,身体的气脉就会闭死,怎么办呢?白天,你的行住坐卧都可观照,不是只有打坐时才观照,打坐时谁来骂你?嗔心起的时候,肝经就不通,火气就冒出来,这也要看是大嗔还是小嗔,有的脾气很大的,看到那件事情或那个人,你就要冒火,根本也压不住要冒的火,观也没有用的,有的发脾气之后,整个身体就不舒服。
这期有一位同学报告中提到他跟别人吵架,吵完时,全身的气脉都不通,他说嗔心那么厉害,嗔心一起整个气脉都堵死掉了,问题是我们的微习跟粗习都很重要,普通人粗的习气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所以观不起来,因为起心动念都是它,若你会观得到的,就是你的了了知觉出来了,有两个心,这个时候就变成了 要观微习。
当你听到一句骂你的话,你就不痛快,你的心就在那里要冒火,你警觉的看着它—你发呀!它就不发了,观你的嗔心还有,而且可以控制它,这是比较淡的习气。那有粗习气的人,一看到不中意的就要发火,明明知道不行,但还是要发,大声的吵骂,骂完之后才来后悔,这是比较粗的习气,还没修到心里面的习气,所以真气比较不具足,真气比较具足的话,就能压住它,不然就是压不住要发火时,马上掉头就走,不理你了,我去散散心后再回来。有的人这样也可以化解很多的冲突,跟你的那一半眼看要吵架了,开始要发火就赶快出去走一走,等回来的时候,已经没事了。
嗔心要想办法克服,压不住的话,表示说习气还很重,那几天压是压住了,只是没有骂出来而已,但是心动气就影响到经络气脉不通,所以要再去好好的用功。
「禅师心行密密,利益群生,以禅为主。」最后讲到心行密密,以禅为主,禅师都是以心、空性感知一切境,你要当禅师的话,没有你标榜的风光,因为一切都在心里面,有所行为都在心里,有所行法也在心中。不像有为的密法,来!我跟你灌顶,然后手放在你头顶上念念咒语,你说有效。但禅师给你灌顶不用手,是用心意念,你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但他已给你加持了。所以你要学禅,是以心为主,不落于行相。禅宗祖师大德虽然度很多人,但他不故意告诉人的话,你也搞不清楚他修得怎么样?所以这叫做心行密密,以禅为主。
「应用依众生病而有不同,但其法门与道理却一如也,不应有妄分别想耳。」:这身口意三个教法应用,应依众生心病而有不同。第二期有位大菩萨同学,如果以点戒疤来讲的话,左边手上十二颗,右边手上十二颗。修心中心法时他不用我们的黄布巾,第一次有用,第二次就不用,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大家用一样的手巾呢?」他说:「那个手巾太厚,盖起来手会流汗,甚至于让我的皮肤发痒。」我虽有点不以为然,这样执着也能修大法?又不好意思骂他,他是外来的,只在大众场合中稍为点一下,他不理会得。普通人一被讲的话,就要赶快修正过来,行为偏差的,太爱执着了,太爱这个身体了,怎能成就无上菩提道,但你也不能真的骂他。
修到第五印时,刚好他嫁女儿不能来,到修第六印时,要来请印时碰到一些障碍,等到修补印时,才来请印,就到我家。我说:「你的个性习气实在太重了,你以前在那个道场修的?」他不好意思说,我又说:「你冤枉点了那些戒疤,这边十二颗新戒疤,这边十二颗旧戒疤,不要辜负你点的戒疤,点这么多戒疤照道理讲应该是很有程度的,你修都没有修进心里去。」
这位大德长得福相,福报不错,我是不知道他家庭,但知道他的果报不错,很富裕而且很福态,养尊处优的样子,后来他说修这个法,坐不下去,坐也坐不住,因为从来都不修心,那怎么能坐得住呢?
但是他说以前到处乱晃,修什么都觉得不好,只是喜欢心中心法,虽然修起来很痛苦,但他喜欢这个法,一定要把它修成。我说:「好呀!你的习气毛病要断。」他说:「好!老师!那我有什么习气毛病,请您跟我讲。」我说:「跟你点过一次了。」他说:「我听不懂,要直接说明。」我说:「哦!这样!你的盖手巾为什么不能跟人家的一样呢?」他说:「这也要紧吗?」我说:「第一次上课时就跟你讲了。」他说:「要说明白,我才听得清楚,我这个人是不动脑筋。」在这个礼拜修法时他就换回法尔发的盖手巾,这表示有进步、有转心 意的执着了。
有的人不知道怎么修,没有修心地法门,那在修什么呢?所以他能改的话,就能有成就,不然怎会无缘无故的去点十几颗戒疤,给他鼓励,要他好好的修,不要辜负了所点的戒疤。众生有的要用嘴巴讲的,有的他智慧高,看你怎么做,他就学,从言行上他会学习到佛法。
这身口意三个教法,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实际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有的能用嘴巴讲的,那为什么一定要心行密密呢?一句话就将他的问题解决了!跟他讲一下话,也不必灌顶,也不要用心化解他的业力,用嘴巴跟他讲,他脑筋清楚听进去就去做了,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所以不一定禅师就不能说法,不能不做怎么的..。好了!「理事体用」公案今天全讲完了。
(1998年10月13日 讲于 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