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科学宇宙观(第八集)
发布时间:2024-10-19 04:08:05作者:学典国学网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接着上一回所讲的,刚才讲到弦理论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说空间和时间都有一个最小值,也就是我们宏观上的时空是由无数的小的空间包组成,每个空间包与另外一个空间包之间会有个间隔,这是所谓的「虫洞理论」。我们刚才也讲到,空间、时间乃至宇宙都是念头所生,佛法里就告诉我们,念头与念头之间它是没有相联系的,是断开的,一个念生,一个念灭,灭了以后,第二念才生;换句话说,前念所现出的宇宙灭了以后,到第二念宇宙现起来,这中间有间隔,这个间隔大概就是科学家们探索的虫洞,空间裂缝。
到底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刚才我们结束的时候给大家一句话参,「一念未萌以前,还有者个消息也无」,你们有消息了吗?这是讲什么?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个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个状态咱们想是想不到,为什么?这念头生灭太快了,刚才我们讲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您想不过来。你刚想想,想里头这一念都已经不知多少念了,想不过来。念头未生之前,这个状态在佛法里面称为大光明藏,就是什么?自性圆明体的境界,那时候还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也就没有境界,真的是空空无大千的时候。这念头刚起,境界马上就现前。我们凡夫问题在什么?不能不起念头,念头一个接一个就是停不下来,所以根本就没有体会过念头没生之前是什么样的状态,这就麻烦了。
所以佛教我们要证的就是这个境界,所谓证法身。什么叫证法身?念头放下,不起念头,这时候就证得法身了。怎么证法身?把念头放下。古德有句话不是讲吗?「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念头不死,法身活不起来。怎么打念头死?前面有两句,「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是我们的净宗行人的诀窍,念佛。反正你不起念头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就念佛,这是佛的方便法门。知道我们不行,叫我们不起念头不可能的,这是习气,念头已经打妄念打惯了,止不下来,怎么办?把你的念头换成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念接一念,全都是佛号,就是你只有一个念头,念念都是这个念头。这时候你还没证得法身,为什么?你还是有念,但是这是向法身靠近了一大步,而且这个叫净念,净念相继,你念念现出的境界就是净土,所谓的「心净则国土净」。
净土是什么土?极乐世界四土。底下凡圣同居土;如果念头里面没有执着了,就叫做方便有余土,但是还有念头;念头不动了,但是还有习气,念头的习气会在,就是还有一点点微弱的波动,这时候是实报庄严土;真的念头一动不动了,那叫常寂光土。所以说来说去就是你的念头振动的幅度大小不同,才有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所以靠念佛这是最方便的方法,不要你断念头,就用你的念头来证法身,太妙了!念佛法门殊胜之处就在此地。不叫你断执着,不叫你断分别,不叫你断妄想,统统你都保留,只是改换题目,改成念佛,过去的妄想分别执着全部变成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你就能成功。念着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最后,慢慢慢慢,不知不觉,你念头就脱落,任运脱落,很自然的水到渠成,脱落了之后法身就现前。所以念佛法门古德称为什么?叫做「巧入无生,暗合道妙」,巧,太巧了,你看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不用你断,你就这么念,太巧了,不知不觉入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证得法身。暗合道妙,暗是什么?自己都不知不觉,你别看那个没文化的老太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个劲的念,念到最后暗合道妙,她也开悟了。
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太殊胜、太稀有了!最简单、最容易,你看谁不会念?只要你能出声,你就念阿弥陀佛,不出声也能念,阿弥陀佛谁都能念、谁都会念,但是它成就是最快的。念到什么时候成就?念到佛号都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三时系念》有一段偈子讲得好,「是心是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就这个时候,是心是佛是讲我们的本体,心本来就是佛。一直念到最后心都空了,念到心空佛也忘了。心空了就是什么?古德讲的能所两忘的境界,能念和所念全部放下。谁能念?我能念,我相。念什么?念阿弥陀佛,人相。我相、人相具足,这是执着。现在念到能所两忘,能念的心、所念的佛统统没有了,融成一体。这时候,「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与青黄」,这是什么?开悟的时候的境界。撒手归来心空了,佛也忘了,这时候一看,法身现前,眼前就是极乐。上哪儿找极乐?眼前就是,华开赤白与青黄,这是极乐世界四色莲花,比喻这是多美好的极乐胜境现前了,那是我们每人自性当中本自具足。这个消息有没有?您得自己真念,这个没别的诀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实念,一直念下去,最后你就有消息了。这是讲到我们一念未萌以前,这是大光明藏,常寂光土,心净到极处,《楞严经》上讲的「净极光通达」。
在《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到慈行童女,这也是位菩萨。慈行童女对善财的开示有这么一段经文,「智眼无翳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虚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这是菩萨给我们透露一点消息,这个消息一定要到你一念未萌以前才能得到,可是这里大约透露出来了。智眼无翳,翳是障碍,像我们如果是患了白内障就是翳,挡住眼睛,实际上这个翳没有挡外面的境界。翳比喻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挡住我们的智眼,就好像我们的墨镜,太阳墨镜戴上之后,外面的光彩全部给变了,这是有翳。实际上没有真正变外面的境界,也没有变你的智眼,智眼也没有任何变化。智眼代表我们的法性,外面境界是法相,这个障碍既不障碍外面的法相,也不障碍我们自己的法性,纯粹是虚妄的抽象的一种概念、一种障碍,你把它放下了,原来的本来面目现前,所以这个智眼是无障碍。普观法界,这法界是外面的法相,重重无尽的宇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慧心广大犹如虚空,这是比喻我们的真心遍一切处,广大无有障碍,一切的境界全部都明见。实在讲这个境界法性、法相是一不是二,这叫获无碍地大光明藏,就是什么?一念未萌以前那种境界。问题在于我们,其实我们都有,你每天都在打这么多的念头,一秒钟我们都打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念头。既然打念头、打妄念,肯定就有妄念中间的间隔,这你本来就有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把中间一念未萌的状态持续,在这里非得打念头、非得生妄念。所以无碍地就获不了,获无碍地我们就得不到,大光明藏不能保持,它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这就是您老人家的大光明藏。你们都有,就是不能保持。可是你要知道,如果把它连续起来算,那个时间跟你打念头的时间是一样。现在我们只发现我们拼命的打念头、生妄念,实际上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大光明藏就在这个念头之间,只是没有把它串起来,串起来它也是无限的。
所以佛告诉我们,如来藏性,这个如来藏性是我们的真如本来面目,就含藏在我们念头与念头之间,所以念头与念头之间的那个空隙也跟念头一样,念头很短暂,它这个空隙也很短暂。所以只要不起念头,这个大光明藏就能够相续,所谓相续是什么?它能够现前,你真正获无碍地了。所以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境界,我们也不用老去想它,要想阿弥陀佛,让这个念头总是阿弥陀佛,总有一天你就能够证得大光明藏。这是讲到弦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下来我们讲第八个专题,「黑暗物质」,这也是现代物理学在探索的一个问题。黑暗物质是所谓的你看不见的物质,在物理学里面有个概念叫反物质,反物质实际上它还是物质。一般来讲,这个反物质是指那种电荷、电磁性质上相反的物质。譬如说,电子它是带负电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电子带正电,这就是反电子。还有原子,原子里面它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原子核如果能够找到带着负电的原子核,这个叫做反核子。在理论上讲,每一样物质都有它的反物质,每一个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科学家用一个比喻,就说镜子,像我们人照镜子,我们人是正物质,照这个镜子里头有个影像,那个像就是反物质。有一个正物质,就有一个反物质,就好像中间有个镜子在那里照出我们的像一样。这个正反物质的产生,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子,原因在哪里?现在科学家还没有一个答案,只是能够找到反物质了。像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们,他能够成功的创造出九个反氢原子,每一个氢原子的寿命只有四十纳秒,非常的短暂。一九八八年,他们能够生产出两千个反氢原子,能够通过实验室的方法生产出反物质。另外一种方式,在太空当中也能够搜集到一些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可以成为我们能量的来源,因为当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的时候,就会产生爆炸,会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就是把正反粒子的质量变成能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能量来源。但是这只是一个理论,当然用实验室可以证明,可是投入大量的生产现在还不可能,技术上达不到。而且对于正反物质的来源也不是很清楚,推测大概是大爆炸之后产生的。
佛法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们所在的宇宙里面能够找到正物质和反物质,而且凡是有正物质都能找到它的反物质?这个原因实际上还得找到根源,根源是我们的念头。前面我们讲了,宇宙是念头变现的,念头里面因为有正反,所以物质它就有正反。佛法里面把这个称为边见,边见是落二边,就是我们总不能够行在中道,总是落在二边,这叫边见,总有对立。譬如说,有人就有我,有我就有人,有东就有西,有上就有下,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我们的人知见里头总带着这种正反的对立,这是见烦恼当中的一种,叫边见。见烦恼有五大类: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五大类烦恼。佛告诉我们真正把边见放下了,把见思烦恼里面的见烦恼放下,您就成为须陀洹了,这是入流了,圣人的最低一个层次,入流了,还没出三界,但是你见解里面没有对立、没有正反。换句话说,须陀洹圣人他们观察宇宙就不会有这些正反,因为他里面没有对立。
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十方所有诸变化,一切皆如镜中像」。这是用镜子,跟科学家用的比喻是一样的。用镜子来比喻什么?十方所有的这些物质现象,那种变化像镜子中的影像,有一个正的相,有一个反的相。在「菩萨问明品」里面也有一句经文说,「譬如净明镜,随其所对质,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这又是用明镜。两处都是讲到这个比喻,随其所对质,对质就是正物质对照,跟镜子相照就会留下一个影像。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这是讲到镜中的像跟所照的物质是完全所对应的。这些种种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是业性亦如是,也就是它是业产生的,业力召感。
业是如何产生的,这里面佛跟我们讲得很深的一个学问就是唯识学。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里面,他解释刚才我们这句话说,「唯以本识为镜」。这个镜子到底是什么镜子?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出来,是本识,就是《华严》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识,它好像镜子一样,它能够变现我们的宇宙。底下清凉国师用镜子、用本质和影像三样东西来做比喻,「喻相有三事」,比喻什么?第一是镜子,镜子是代表我们的本识;还有本质,本质是我,正物质,用物理学家的名词正物质;影像,反物质,这是「以喻就法」,就是比喻。他说「镜则无二,质影各二」,意思就是讲镜子实际上是我们的本识,本识跟法性是一不是二,就是法性只有一,所以法性是遍一切处,是无二。法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假如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不称它叫法性,称它叫识。所以识和法性、自性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就是识里头带着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它所变现的质影各二,质是我们说正物质,影是反物质,相对的。
底下《华严经》有多处的经文给我们说到,在「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有这样的经文说,「诸天子,如有玻璃镜,名为能照,清净鉴彻」,这是用法性比喻,比喻法性像镜子一样能照。「与十世界其量正等;无量无边诸国土中,一切山川、一切众生,乃至地狱、畜生、饿鬼,所有影像皆于中现」。这是讲到影现十方诸佛国土,这种影现完全都是由于业因果报所产生的现象。在这样的一个境界里面,觉悟的人他明了,这都是法性能现的作用,所以他不会被镜子里面的那些幻相所迷惑,所以他见到境界不动心,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可是迷惑的人,凡夫见到了影像,忘记了这个法性的镜子,在里头生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受冤枉的苦。这是我们谈到正反物质做一个引伸,这里面给我们很深的启示,知道万法唯识,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不可以在这些虚幻的境界上去起烦恼。这讲到反物质。
除了反物质以外,还有所谓的暗能量和暗物质,这是科学家提到的另外一种概念。这个暗能量和暗物质是怎么样发现的?在科学家的观测当中,他们推断这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产生之后,整个宇宙都在向外不断的膨胀。按照道理来讲,这个宇宙的物质因为有万有引力的作用,爆炸之后由于引力的作用,它会慢慢的收缩,按照道理,这个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它会往回收缩。可是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仍然在加速度的膨胀,这就引起了我们的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力量使得宇宙还在加速的膨胀?
肯定有一种推动力,这个推动力甚至大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引力是让它收缩的,可是它仍然加速往外膨胀,科学家推断,一定有一种暗能量把宇宙往外加速膨胀。这是一种推断。还有一种推断,是观察我们的银河系。按照常规我们的推论,因为银河系它像一个旋转的铁饼,由于引力的作用,这个物质它应该是在银河系中心的地方密度比较大,因为它引力往中心靠拢,往中心吸引。银河系外围的物质它的密度应该比较稀松,而且它旋转的速率应该比较慢,按照引力的推断。可是科学家们又发现银河系在中心和在外围的这些物质,它们的密度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大的差异,而且它们的旋转速率也是差不多。这证明肯定还有另外一种能量,只是我们人没有办法看见,所以就称为它叫暗能量。暗物质也是这个意思,因为物质和能量是相互转换的,所以肯定有一种暗物质,我们没有办法观测得到,可是它确实是存在在宇宙当中。而且科学家们推断,我们这个宇宙当中的暗能量比明能量要更多更大,这暗能量大概占百分之七十三。真正的物质,我们所肉眼观测到的物质,实际上只占宇宙当中的百分之四,另外百分之二十三是暗物质,所以我们看不到的远远大于看得到的。这是科学家们现在推断出来了,这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物质和能量。这个暗物质、暗能量,如果真正存在的话,我们研究它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通过这个研究,能够了解宇宙是怎么样发展的,因为有很多种理论在讲宇宙是什么样子。譬如说,它是在收缩当中,还是在膨胀当中,还是在震荡似的、像拉风琴似的一收一伸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决定于这个暗能量和暗物质。现在科学家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只是刚刚开始,还不甚明了。
关于这个明暗的物质,实际上在佛法里面已经把这个关系谈得很透彻了,我们还是看《华严经》里面。佛法里面,经上讲有隐显这两种关系,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肉眼能看到的那是显,暗物质、暗能量是隐,你不能说隐就不存在,隐它还是存在。《华严经.贤首品第十二》里面有一段经文说到,「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或现入定或从出」。这一段就是专门讲隐显,这是讲菩萨有这种三昧的境界,三昧是定,这个定就是心定下来了,住在甚深禅定当中,菩萨能够在十方当中,十方世界普现身,他示现入定,或者示现出定。下面经文就给我们具体的说明,「或于东方入正定,而于西方从定出;或于西方入正定,而于东方从定出;或于余方入正定,而于余方从定出;如是入出遍十方,是名菩萨三昧力」。这是讲到菩萨的能力,在三昧当中,他能够在十方世界,时而出定,时而入定;时而显,时而隐。我们讲物质,物质包括有情生命和无情众生,这里讲的是有情的。菩萨是有情生命,他有这个能力在十方世界时隐时显。显,那就是我们看到的物质;隐,那叫暗物质,它有暗能量。这个隐和显,实在讲这是方便说,说实在的隐显是不二的。
我们举个比喻,还是用我们的照相机。现在大家在屏幕上看到我锺茂森的像,这是什么?锺茂森显了,或于东方从定出,出来了,这是因为什么?你打开了电视屏幕,所以你就看到有这个形像出现了。你要是把屏幕关掉,这个时候你就看不到锺茂森的像,那就说明什么?菩萨入定(我不是菩萨,先声明,这是用经文来讲)。锺茂森好像入定了,入定是你见不到了、隐了,我变成暗物质。可是这个隐显它是不二,为什么?因为我锺茂森根本没有动,所谓隐显是因为你打开屏幕和关掉屏幕有不同而已。这是看什么?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这个应不取决于菩萨自己,取决于众生,就好像你们要看电视,不取决于锺茂森,取决于你要不要打开屏幕,一打开显了,一关掉就隐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说老实话,这些道理都不复杂,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凡夫日常思惟经验当中没有注意到,所以佛经讲得好像很高深。实际上,我们联系生活去细细体会经文的意思,都不难懂。说老实话,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这种所谓的方网三昧,这个能力每个人都有。佛在《华严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包括您、包括我,每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些统统都是属于如来智慧德相,本来就有,只是我们有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所谓隐显不二、隐显同时的道理,在《华严经》十玄门里面称为「秘密隐显俱成门」。说的这些好像听起来挺深奥的,实在讲它都是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要懂得直下承当,我们自己本来就是。再举个通俗的比喻,像我们种花、种树,拿一个种子,这个种子里面都含有整棵树的基因。你把它种在地上,它自然就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这个大树长成以后,我们说它显了;那种子没长成大树,还是种子的时候它隐,可是隐显是不二的。为什么?种子里面有整个大树的信息,而每一棵大树它每个细胞都有着这个DNA。所以就好像人也是一样,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DNA,问题在于它是隐还是显。这也是告诉我们,没有大小,大小不二。
刚才讲到暗物质,暗物质是我们观测不到,但是科学家们证实了它是客观存在,也是说明我们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是非常的微小。前面我们跟大家讲到暗物质、暗能量占百分之九十五,我们所能感知观测到的宇宙只有百分之四到五,所以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很小的。佛法常用大海和水泡做比喻,说我们的自性如同大海,整个虚空法界是自性所现,无量大的,我们所感知到的是水泡,我们的识,唯识所变,我们的识就像小水泡。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实际上就是这个水泡里面的,看不见的像大海一样,这我们要承认。
《华严经》里面也讲到唯识学,这里讲得就很深,哲学和科学讲到最高峰真的就是佛经,唯识学讲什么?讲我们认知是怎么样进行的。我们的识一般讲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再加上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总共是八识,八识统统都是妄想分别执着在作用。我们感知认识这个宇宙是怎么认识?统统是我们的识在作用。譬如说我们眼睛看到外面的境界,现在我锺茂森的眼睛看到了这个厅堂里头坐了这么多人,这我看到的。实际上我看到的是什么?佛告诉我们,每一个识里都有两个分,一个叫见分,一个叫相分,所以怎么个见法?实际上是我们的见分去认识这个相分。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这么样来解释比较容易,就是我们精神的体系认识这个物质的体系,见分认识相分。
当我的眼睛接触到外面的境界,其实第一念,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真法界,刚才我们跟大家报告过,就是一念未萌以前,一下看到,还没起念头,那个时间很短暂,科学家计算是十的负四十三次方(10-43)秒,这么短暂,马上就起念头。这一起念头立刻就落到识里头,于是在这个眼睛眼识里头产生了见分和相分。然后这个眼睛,眼根里头的眼识就往里头传送,把外面的境界、信息变成相分,然后经过传输到意识。因为我们一般是眼睛第一眼看到之后产生眼识,眼识又传输到意识,那才能起分别、才能起判断,说我们这是在一个厅里头,这么多的人坐着听讲,这是我意识在判断。这眼识传输到意识,实际上意识里面的见分去捕捉眼识里的相分,不是捕捉外面的境界,捕捉的是眼识里的相分,已经是内部加工了。这里头眼识的相分进入了意识,经过加工变成了意识里的见分,然后又在意识里头产生一个相分。这是什么?意识能够分别,分别什么?就是分别自己的相分。它不是在分别真正外面的境界,是已经把外面的境界转成一个识传进来了,是这么一个处理。所以我们的意识没有办法真正接触到外面的境界,只接触到识。然后还继续加工,意识往第七识送,第七识是执着,末那识专门是执着。意识一分别,往执着送,它就执着,执着自己的意念,眼识那边也同时往第七识送,也变成执着。执着之后,它还往里头送,往第八识阿赖耶识送,阿赖耶识落印象就成为你的业因种子。所以这样经过外面境界,经过层层处理加工,实际上到达你的第六、第七、第八识,都已经不是外面的境界了,全都是那种自己识里头产生的境界。外面境界叫一真法界,但是我们永远缘不到,就是落在识里头。
这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我们举日常生活当中的比喻。譬如说,我们想到某人对我有意见,你老是这么想,在你的这个世界里面看他真的就对你有意见了。这是什么?其实他对你是不是真有意见,这个我们先姑且不谈,但是你眼中、你心里确实认为他对你有意见,你自己人我是非起来了,这是你的识。这个识在作用,你又开始起烦恼了,可能想着,我要怎么防备,或者我要怎么样跟他对立,起种种爱憎的烦恼。这统统是什么?见到识里头的这些相分而生的烦恼,没有见到事实真相。
所以清凉国师的《华严经疏钞》里面讲,「众生意识所缘,即是法界」,这个话讲得深。法界是什么法界?包括现在天文学家、科学家所观测到的宇宙是什么?是我们意识所缘,不是真的。因为有意识,就在这意识的境界里面,我们观测我们意识当中的境界,没有观测外面的境界,所以这个宇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用我们的识创造。所以佛家讲「万法唯识」,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这是事实真相,你识所缘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世界,你所缘不到的不是你的境界。我们现在问题在于什么?要放下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才有可能真正看到事实真相。这是从黑暗物质和暗能量当中我们得到的启示。今天时间又到了,我们还有两个小时,两堂课,准备把「全息理论」还有「宇宙之外」两个专题跟大家报告完。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