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天然国宝奇石天珠神秘现身
发布时间:2024-10-21 04:06:39作者:学典国学网作者:邱承彬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宇宙眼天珠、中国鹰天珠(金翅大鹏天珠)、佛祖正觉天珠(达摩面壁天珠)、须弥山天珠、初转法轮天珠、黄金佛天珠、达摩面壁天珠、男根天珠A、男根天珠B、女根天珠十大天然国宝奇石天珠便是其中的珍品。
1.宇宙眼奇石天珠
宇宙眼的名称源自“荷鲁斯之眼”的上古传说。荷鲁斯之眼又称乌加特之眼,是鹰头神(一称天空之神或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眼睛,具有神圣的含义,代表着神明的庇佑与至高无上的君权。古埃及人也相信荷鲁斯之眼能在他们复活重生时发挥作用,因此,把荷鲁斯之眼称为宇宙眼。
佛教认为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佛眼能洞察宇宙里面的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因此佛眼又称为宇宙眼。据《佛眼佛母经》载:“佛眼即佛,佛即佛眼。”佛眼是佛经所说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之一,在五眼里面,只有佛眼才能洞彻宇宙的一切,是五眼里面的最高境界。
2.中国鹰奇石天珠
中国鹰天珠又叫金翅大鹏天珠。
广义的鹰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sǔn)形类鸟,尤指鹰属的种类(真鹰),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yuān、鵟kuáng、鹞yào、秃鹫),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秃鹫是大型的鹰科鸟类,专食腐尸腐肉,它能轻易飞越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脊,是动物中的飞高冠军。金翅大鹏的原型就来自于鹰类,秃鹫就像《西游记》里的金翅大鹏雕,高大、勇猛、强壮,在青藏高原是一种让人敬畏崇拜的神鸟。
雄鹰展翅代表大展宏图,鹏程万里。比喻某人在事业上、学业上等方面,奋力前进、敢于拼搏,以此迈向未来,如同雄鹰展翅翱翔一样,是常用的祝贺语。据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载:“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许多画家画一神鹰展开翅膀的画,比作大展宏图、鹏程万里;许多书法家写大展宏图、鹏程万里的字帖,都是有吉祥寓意书画作品。
大鹏又称大鹏鸟、大鹏金翅鸟、迦楼罗鸟、金翅大鹏雕,是古代汉族、印度和西方神话传说中力大无比的神鸟。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据《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按照《妙法莲华经》等佛经的说法,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像,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在密宗的体系中,迦楼罗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人面鸟身,寓意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附者。吴承恩《西游记》狮驼岭一节中,金翅大鹏雕还扬言他已经吃了唐僧,孙悟空绝望,就直接找到了如来。如来说,当初,混沌初开,万物始生,世间开始有飞禽和走兽,走兽以麒麟为首,飞禽以凤凰为首,凤凰生下孔雀和大鹏。孔雀生性凶悍,喜食人,我在灵山脚下被其一口吞入腹中,待我从其便门遁出,即欲擒杀之,众仙说,既入其腹,杀之犹如杀生身之母,于是我便尊之为佛母,号曰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便留在我身边,算得上是娘舅。
3.佛祖正觉奇石天珠
佛祖正觉奇石天珠也叫达摩面壁奇石天珠。
在印度菩提伽叶,有一座山是传说中的正觉山,山上有一个很出名的洞窟,叫做正觉洞。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7日成佛之前,是在正觉洞修行的。佛祖在这座洞府中修行冥想面壁长达6年,离开山洞,前往菩提伽叶的菩提树下修行证道。这个山洞是佛祖成道的前修行得地方,又在正觉山上,因此被尊称正觉洞。附近还有世界著名的印度正觉寺。
正觉又称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教用语,指无比完全的智慧、觉悟。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菩提通俗的讲就是:对待人和事物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完全彻底客观及宏观地去认知,产生正确的理解,从而处理问题,得出的圆满结果所显现出的智慧。据《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记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称阿耨三菩提、阿耨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觉、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知。“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译为“无上正真道意”。
达摩面壁是跟佛祖当年在正觉洞中修行冥想面壁一样,通过面壁修行的达摩最终成为中国禅宗一祖。
4.须弥山奇石天珠
须弥山天珠又称大山天珠。
须弥山,佛教术语,又译为苏迷卢、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是佛教里面的神山,是佛教里面最大的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在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后为佛教所采用。婆娑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大千世界,佛教总称百亿须弥山世界为婆娑,佛教将银河系称为小世界,须弥山是小世界的一部分。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传说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和玻瓈(也叫颇梨,并非玻璃,而是类似水晶)四宝构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玻瓈(也叫颇梨)。
高84000由旬(1由旬约11.2公里,84000由旬约110万公里),相传此山有七山七海绕其四周,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咸海(外海)有铁围山,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山顶为平顶,帝释天及帝释天居住的善见城就在山顶,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即四大天王)。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部洲。《西游记》里的平顶山的原型来自佛教的须弥山。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原来是太上老君看金炉的童子,银角大王是看银炉的童子。
5.初转法轮奇石天珠
佛教称释迦牟尼成道后初次宣传他的学说为初转法轮。
在古印度 “轮”既是一种农具(即小推车的车轮),也是一种兵器(形状象个车轮子),在印度佛教借用“轮”来比喻正法及佛法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形象的说就是释迦牟尼推转轮宝。转经轮(转经筒)正是由车轮演变而来。
法轮是比喻,印度有个传说,谁能统治全印度,自然会有轮宝出现,它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得到轮宝的统治者便被称为转轮圣王。把佛的说法称为转法轮,即含有这种意义,同时也显示释迦所悟的为最高原理。
根据法显《佛国记》记载,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鹿野苑,因此处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
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憍陈如等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
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八角亭,地理坐标,北纬25.3768821°,东经83.0217106°。
初转法轮后,在接下来的雨安居中,佛陀在鹿野苑的鹿野精舍(又译作牟拉甘陀库底精舍、根本香室精舍等)传道,僧团逐渐扩大到60余人,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现在存有鹿野精舍遗址,在其不远处有1931年复建的鹿野寺,内有介绍佛陀生平的精美壁画。
鹿野精舍遗址旁,有建于公元前2世纪修建的阿育王石柱(地理坐标:北纬25.3813706度,东经83.0231419度)遗址。玄奘公元7世纪时看到,石柱高达70余尺(约17米)。19世纪末期,考古发现了该石柱的头部(长达2米多),雕有四面狮像,成为印度国徽图案的来源。原件现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馆中。
法显《佛国记》记载,波罗捺城“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于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佛。’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洹,故名此处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已,后人于此处起精舍。佛欲度拘驎等五人,五人相谓言:‘此瞿昙沙门本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尚不得道,况入人间,恣身、口、意,何道之有?今日来者,慎勿与语。’佛到,五人皆起作礼处。复北行六十步,佛于此东向坐,始转法轮,度拘鳞等五人处;其北二十步,佛为弥勒受记处;其南五十步,翳罗钵龙问佛:‘我何时当得免此龙身?’此处皆起塔,见在。中有二僧伽蓝,悉有僧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究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陛,砖作层龛,龛匝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精舍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其侧不远窣堵波,是阿若憍陈如等见菩萨舍苦行,遂不侍卫,来至于此,而自习定。”原书对鹿野苑其他景观的记述也非常周详,成为19世纪末考古的重要依据。
初转法轮标志佛教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法轮为藏传佛教吉祥八宝之一。
6.黄金佛奇石天珠
梵语“佛陀”略称“佛”,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
据相关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是佛教创立者,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释迦牟尼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
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经典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内容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
据相关记载与相关传说,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兼习兵法与武艺,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家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想法。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亲净饭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生老病死的根本是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了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鹿野苑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憍陈如等5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佛教史上称这次说法为 “初转法轮”。释迦牟尼不久又到各地传教,足迹遍布恒河流域。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弟子据说有500人,著名的十大弟子分别是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佛、法、僧佛教的 三宝已具备,佛教正式形成。
7.达摩面壁奇石天珠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又叫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刹帝利种姓。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达摩与宝志(生于418,卒于514,僧人。俗姓朱氏,金城即今甘肃兰人)禅师、傅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合称梁代三大士。达摩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锡杖又名智杖、即是德杖,因为《锡 杖经》说,爱持锡杖可“彰显驾圣智”、“行功德本”。法师云游时皆随身执持锡杖。因此名僧挂单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世祖师。
8-9-10.男根、女根奇石天珠
“根”是佛教用语,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根能生之义,增上之义。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据《俱舍论二》曰:“根者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增义。”《大乘义章四》曰:“能生名根。”《俱舍光记三》曰:“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根”在《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中的解释:①能生的意思。②增上的意思。“根”在汉语中的解释:①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②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③事物的本源。
佛教二十二根: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加“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共计二十二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为佛教三无漏根。这三根是能产生无漏清净之圣法,故称为三无漏根。
男根即男人的生殖器,女根即女人的生殖器。都是生生不息、升升不息之意。二十二根的根本“根”是“女根”和“男根”,如无女根和男根的交合,人类将无法延续,其他“根”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女根和男根又称为命根。
1.宇宙眼奇石天珠(尺寸:22×16×3cm,眼睛尺寸:5.8×4.9cm)
2.中国鹰(金翅大鹏)奇石天珠(尺寸:15cmx7cmx7.6cm)
3.佛祖正觉奇石天珠
4.帝王黄须弥山奇石天珠
5.佛祖初转法轮奇石天珠
6.黄金佛奇石天珠(直径5cm圆球)
7.达摩面壁奇石天珠
8.男根奇石天珠A
9.男根奇石天珠B
10.女根奇石天珠
十大国宝级奇石天珠都是天然形成,鬼斧神工,虽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是佛教图腾与吉祥图腾。其寓意吉祥,文化底蕴丰厚,天工造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集中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力,非人力所能为,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肚皮舞教材》、《邱承彬诗集》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