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当然不是
发布时间:2024-04-09 04:07:51作者:学典国学网只要有真信切愿,即使未得一心不乱,也决定能往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叫做法藏菩萨,法藏菩萨观见有的国土,众生能蒙佛接引而往生;有的国土是自己往生,不得佛接引;而且,在求生佛国的人中,很多人临终被恶业所牵,堕入恶趣,因此为了避免众生临终时颠倒错乱,堕入恶趣,而发起这条临终接引的大愿:若我成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持布施等六度功德,以至诚的心发愿求生我国,在他临命终时,我不和大众现前围绕在他面前,我就不取正觉。
宋代灵芝师说:“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意即,凡夫临终时心做不得主,识田中的善恶业习种子,纷纷现行。有的起恶念,有的起邪见,骂佛谤法,有的对眷属、财物生起贪恋,有的心神发狂……种种恶相,都是颠倒。平生造重罪的人,以恶业力,临终见到种种恐怖恶相,身体汗毛竖起,手脚乱动,大小便失禁,手抓虚空,两眼翻白,口吐白沫等。而且四大分解,苦极深重,如活牛剥皮、生龟脱壳(乌龟放在热水中煎煮而脱掉外壳)。在这种情形下,有几人能心无颠倒、正念分明呢?为此,佛施大慈悲,在众生临终困难之际,以佛力加持众生,令其心不颠倒,且与大众现前围绕,使他心得安慰,在欢喜中往生极乐。
现在,此愿圆满成就。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说:“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从“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一句看出,一般凡夫临终全仗佛力加持,令心不乱,正念分明。
《圆中钞》中说:娑婆世界的众生虽能念佛,但浩浩荡荡的见思烦恼实未伏断,而能做到临终心不颠倒,本非自力所能安住,全仗弥陀拔济,虽本非正念而能生起正念,故能心不颠倒,随即往生。
《悲华经》中说得更详,阿弥陀佛说:临终之际,我与大众围绕,现在往生者心前,其人见我前来接引,内心欢喜。彼时,我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在其前为说妙法。以闻法故,立断一切苦恼,心生大欢喜,而得宝寘三昧,以此三昧之力,令心住于正念及无生法忍,命终之后,必生我国。
所以,只有具特殊修行的人,能凭自力在临终时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如入禅定。但这是业重凡夫无法企及的,因为白天做不得主,梦中就做不得主;梦中做不得主,病中就做不得主;病中做不得主,死时更做不得主,因为死时的痛苦最深重。然而,依仗佛的愿力殊胜加持,净业行人能在临终,心识清明、安详,无有颠倒、错乱、不经中阴,无间就化生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中。修净土的人有多安乐!生时安乐,死时还安乐,不必要经过中阴。修得好,提前预知时至,坐着甚至站着往生。
以这个原因,普贤大士带领华藏海众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事例:
宋何昙远,庐江人,从小奉持佛法,持菩萨戒。十八岁时因父亲去世,悲伤过度,而落下病根。从此归心净土。他请僧人到家里忏悔宿罪,修持日久,内心更加虔诚。
一天夜晚,念经结束后,众僧入睡,昙远忽然自己唱诵起来。僧人们觉得奇怪,就问他。他说:“我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光一丈余,从西方过来,圣众持着幡、花随从,充满虚空。”佛和颜微笑,招昙远“速随我来”。昙远原来身体羸弱,这时身心有力,取香花撒在空中。至五更时,忽然命终往生。屋内的芳香过了好几天才消失。(《净土圣贤录》)
事例中的居士,持菩萨戒,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他生病后,归心净土,是“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终时见佛现金色身,及圣众来迎,充满虚空,是“得佛接引”。这时身心有力,是“得佛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是临终佛来接引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