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心理健康永葆青春

发布时间:2024-04-16 04:08:08作者:学典国学网
心理健康永葆青春


人到老年的时候,常爱聚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虽是家长里短,却都是经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一天,在家前的小花园里,不少老人聚在一起,谈起了“比”的话题,说法很多,但谈到最后集中到一点,都认为,现在活到咱们这个岁数了,比什么?比的就是健康。我听了,觉得的确言之有理,人到老年的时候,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任何高官厚禄、大房香车、美女娇妻都无法取代,无法比拟的。

1健康从何而来?

现在的老人都重视体育锻炼,这是没有错的,“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确实能够让老人健康长寿。但这只做对了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那便是在于心理。过去有句老话叫做:“万病心中生,万境心中起”,这就是说大大小小所有的病根儿都是从自己的心里得来的。人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是引人高兴、欣慰和愉快,有的则是惹人烦恼、痛苦和失望,尤其步入老年,触景激思的事更多,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在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处于不适应状态,不善于适时调节,久而久之,会通过心理中介作用影响到身心健康。

我国古代的养生学说,历来把精神养生放在重要位置,如《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就是养生之道,不应该只停留在锻炼、饮食、起居的一般保健上,精神的保健更重要。心理学家曾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掌握了心理健康,就会拥有健康的钥匙。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是外表健壮,心理健康则是内在素质,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动力。可见重视心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活动,融洽的社会关系能使身体分泌出有益的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神经系统及时沟通骨骼与内脏,产生抵抗感染细胞,免受各种疾病的侵袭。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呢?笔者谈几点肤浅的感想。

2要有朝气。

人到老年,性情变化,易悲观。许多人把自己比喻成“落叶”、“枯荷”、“风前灯”、“瓦上霜”等等,以衰翁自叹的消极情绪,有了不良情绪,可引起机体机能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致使缩短生命。朝气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朝气即是早晨的空气,引申为精神振作、积极向上、蓬勃进取。朝气比年龄更重要,充满朝气,使人永远年轻、青春常驻;充满朝气,使人富有生机活力、激情盎然,给人以希望和憧憬。只要我们永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身心定能健康,精力定能旺盛,寿数定能延长。

3要想得开、放得下。

老年人一般最容易想不开,其实都是些过往的陈芝麻烂谷子;或是眼前儿女的一些琐事;或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自认为不尽人意的繁事……这些疙瘩解不开,有时会越系越紧,最后成为一个死疙瘩。所以,心情开朗,心境恬然,心情舒展,心里坦荡,人到老年的时候尤为重要。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去”,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弄得焦躁不安,伤肝动脾。朱德元帅曾有诗云:“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一个人有了如此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驱散忧虑、恐惧、烦恼、苦闷等等萦绕心头的乌云,不会有什么“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快。人到老年,不该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广,过去争得你死我活的东西,现在只淡然一笑。这样,你就能够天天睡个踏实觉。我有位八旬老友,发现他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还如此健康时,他微笑着向我介绍了他的养生要诀——“三不看”,即不往前看、不往后看,也不往左右看。我笑问:“那你看哪里?”他答道:“看眼前,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今天过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这话很有哲理,此招不失为一种“养心养生法”,值得一学。

4要知足常乐。

一个人在工作上要有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做人的心态上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要知足,尤其是人到老年。知足是一种境界,一种对洞悉世界以后的正确取舍自我行为的理性的表达。知足,使人心态平衡、安祥、达观、超脱。常乐,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俗语说:储水万担,用水只一瓤;广厦千间,夜眠只六尺;黄金万两,一日只三餐。千万不要有“人心不足蛇吞相”的欲望,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记住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家里无病人,牢中无亲人”,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平平安安退休,快快乐乐过日子。

老人每天运动锻炼是必要的,但别忘了每天的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的,只要都去努力做好,就能让青春常驻寿而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