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8:27作者:学典国学网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杨杰,字次公,安徽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官职太常(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最初时喜好禅宗,追随天衣义怀禅师学法,参究庞蕴居士的机锋话语。有一天奉命祭祀于泰山,看到日出如圆盘般涌出时,忽然大悟。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因为母丧而去职归乡,平日闲居的时候则阅读藏经,因此而归心净土。曾绘画丈六的阿弥陀佛像,随身携带以观想忆念。杨杰平生所著述的文章,多指引归向极乐净土。他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的序文里面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是污秽的国土,极乐,是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的寿命短促而有限量,而彼极乐净土的寿命则无量无边。娑婆世界具足了种种的痛苦,而彼西方世界则只有安乐无有众苦。在娑婆世界是随着业缘轮转生死,而如果一旦往生彼极乐国土,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是愿意度化众生,则能够任意自在,不为种种的业缘所束缚。其清净污秽、寿命数量、苦乐生死,有如是的差别不同,而众生却愚昧不知,难道不令人感到悲哀吗?

阿弥陀佛,是在极乐净土摄受众生的教主。释迦如来,是在娑婆世界指引往生净土的导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是帮助阿弥陀佛宣扬教化的圣人。是以释迦如来一代的教典,处处仔细地叮咛,苦劝众生往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乘着广度众生的大愿船,航行于生死轮回之海,不执着此岸,不滞留于彼岸,不停止于海的中央,只以济度众生为佛事。因此《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又《无量寿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的无常院,令生病的人面向西方,作往生净土的忆想。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于法界的念佛众生,慈悲摄受而不舍弃。圣人与凡夫是一体不二,因此众生的机缘与佛陀的慈悲能够相应。诸佛心内的众生,尘尘都是极乐;众生心中的净土,念念皆是弥陀。

我以这些种种的因缘来观察之: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能够断除疑惑的缘故。有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颠倒散乱的缘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为远离种种染污的缘故。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执着我所有的缘故。忍辱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嗔恨愤怒的缘故。精进的人容易往生,因为不会退转的缘故。不执着造善也不造恶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念纯一的缘故。诸恶已作而业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为心中实在是惭愧恐惧的缘故。而那些虽然有行众善的人,若是没有诚恳的信心,没有回向发愿心的人,则不能够往生净土!

唉!阿弥陀佛实在是很容易持念,极乐净土的确是很容易往生,而众生不能够持念,不能够往生,佛陀又能够奈众生何?造恶业就会入于痛苦的恶道,念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极乐的世界,这二者都是佛陀所说的,但是世间的人会担忧堕入地狱,而却怀疑自己能够往生净土,这不是很令人感到疑惑吗?

有一位参军叫王仲回,与杨杰是同一故乡的人,曾经追随杨杰受持念佛法门。他问到:念佛如何能够不间断?杨杰回答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惑,即是心不间断。王仲回听了之后踊跃欢喜。第二年,杨杰驻守在丹阳一带,有一天晚上,梦见王仲回跟他说:过去承蒙您以净土法门来导引我,我今天已经往生了,特别前来致谢。然后一再地礼拜而出。

杨杰后来收到王仲回儿子寄来的讣文,说王仲回事先预知往生的日期,到处去告别亲友,然后安然往生。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杨杰往生。临终时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印光大师和莲池大师对杨杰居士都十分赞叹: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力行化他焉。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未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为事也。

将错就错者,若彻证真性,则用不著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咸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