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心态下,对佛法的疑与信是相互促进的
发布时间:2024-05-04 04:06:32作者:学典国学网关于疑与信的关系,以自然科学为例来说,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你心里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很多疑问。有疑问不说明你认为科学不可信,信科学也不代表你对科学所有门类的知识完全通达,没有丝毫不理解之处,或者你对自然界种种现象不再有疑惑。提出疑问并努力寻找到答案,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这一求索的过程会增强你对科学的信仰,而对科学的信仰也会激励你不断去提问、求证和发现。
在这里,疑与信不但不构成矛盾,反而是互为促进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相信科学,如果你根本就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骗人的把戏,你就不会去学科学,更不会为了获得知识而提出疑问,你可能只会出于成见提出质疑批评,不为澄清问题,只为证明自己的封闭和排斥是对的。
对佛法的信和疑,与此类似。信,首先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愿意放下成见,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有新的见识和理解。佛教说,唯信能入。其实不仅信佛如此,学什么都是这样。不揭开杯盖或者杯子是满的,都装不进水去。抱着开放和接受的心态,才能学到东西。
你相信佛陀的法教揭示宇宙、生命的真相,并不等于你立即就能理解并见到这个真相,你需要通过反复的闻思、提问、辨析、验证去启发自性智慧,使之流露显发出来。
据说人类目前可以看到的物质不到宇宙总物质量的百分之十,而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质含量是人类还没有认识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我并不是说天界是某种暗物质、暗能量。我只是想说,有了宇宙飞船以后的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了解仍然是很有限的,所以要保持谦卑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而不必急于用有限的已知去否定无限的未知。
我不是很清楚所谓“迷信”具体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只能讲一讲对三宝的信心是怎么一回事。至于它与迷信的区别,请你自己判断吧。
对三宝的信心一般可分为三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或者说是信心的三个层次。
有的人天生就对佛教有好感、有亲切感,见到佛像、经书、寺庙、僧侣、僧衣等,或者听到佛陀、大德的生平事迹,或者听人讲解佛法,心里就欢喜、感动、仰慕,自然而然就相信三宝的功德和加持。他们对佛法或许还知之甚少,却对三宝怀着发自内心的爱敬。这种信心建立在单纯、清净的情感基础之上,所以称为清净信。
欲乐信是指自己也想成为像佛陀、菩萨或倾慕的上师那样具有种种功德、庄严,或者听闻到佛法而愿意按照教导去做,从而获得正法的功德,比如听到轮回恶趣的痛苦之后,生起想摆脱远离的心;听到善趣、解脱的安乐,生起希求的心;听闻善恶取舍的道理后,生起想行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心,等等。这时,对三宝的信心不只是欢喜、爱敬,而且还进一步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三宝那样的功德。
胜解信是在深入了解了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确信三宝是自己走出三界迷途唯一的依怙。此信心不可动摇,不会因情绪、时间、地点、经历的变化而退转。这时,三宝不再是存在于外部、供仰慕的对象,而是越来越与我们的自心融合,成为自心中的安乐和力量之源,并将最终与我们的心无二无别。
从清净信到胜解信,我们对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富有理性。普通人的心是如此易变,基于纯感性的信心虽然也很好,却不够坚韧、深广,不足以持续地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去实践佛法,为解脱轮回而奋力修行。佛陀也曾开示说不要让情绪、偏好主导对佛法的信心,而应通过闻思修去检验佛陀的教言,由闻思而了解教法,由实修而获得证法功德,在闻思修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三宝的坚定信心。
信心是开启修行之门的钥匙,修行也是不断增上信心的过程。大多数人刚开始对三宝的信心都会比较偏于感性,这没关系,实际上能对三宝自然生起欢喜之心,是往昔积累了巨大善根的结果。若自己或他人有这种清净的信心,我们应当真诚随喜。以后随着闻思修行的深入,再不断巩固信心,使清净信增上为胜解信。就像聚光镜把阳光聚于一点使稻草燃烧一样,无伪的信心能把三宝无处不在的加持在我们心中聚焦,点燃我们内心智慧与慈悲的灯火。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使痛苦的彻底止息、智慧的圆满显发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