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前言
发布时间:2024-07-09 04:06:18作者:学典国学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前言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有生就有死,死了以后还存不存在?死亡以后该怎么办?死了以后去哪里?人的生命能不能进入一个不生不死的状态?人的来生能否比今生好?人能否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圆满?如何逃脱生老病死的羁绊?如何圆满个人的福德与智慧?如何大彻大悟,走出轮回?答案尽在佛教。
第四讲——《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财色名食睡——常人难以割舍的五种欲乐,正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阻碍我们解脱轮回的深渊。如果我们放纵和追逐“五欲”,只能获得短暂的、浅层的快乐。让我们走出欲望的沟壑和迷途,依靠佛法,生起善法欲,通过对佛法的希求和实践,得到永久、究竟的快乐。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我们对佛法的信仰,应该持有一种完整的、系统的、究竟的认知,珍惜暇满人身,看清无常本质,懂得快乐和幸福是源自于内心的,用智慧和慈悲解决内心的问题,建立一种具备终极目标和究竟法则的、在无限生命中示现非凡意义的尊贵信仰。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我们的生命和他人息息相关,同一切众生紧密相连。我们生活在世间,如果能够不断去分享别人的成功、喜悦、经验和快乐,对别人的成就、成功能够产生一种深刻的、自他不二的共鸣,我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就会觉得很高兴、很喜悦,就不会感到很痛苦。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苦乐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就会在内心上去用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说明我们的佛性还没有开显出来,就需要去突破,去寻求皈依,去学佛法。当内心真正与佛法相应的时候,就不容易与烦恼相应,内心就会得到净化。
第八讲——《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烦恼是心灵的尘垢,是生命的毒药。我们起了一个烦恼,动了一个恶念,就犹如吃了毒药一样,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伤害。要把这些毒拔掉、除掉,就需要服用另外一种药——佛法。我们只有扫除了烦恼,内心才会清净,内心才会开明,内心才会有安乐。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成佛,出家人是用整个身心来实践佛法的人,所以出家人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皈依以后,要以出家的法师和僧团作为我们学习、追随的榜样和目标。出家的法师怎么做,我们也跟着怎么做;出家的法师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去做。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阿底峡尊者是公元 11世纪印度的大学者,通达五明,教证无双。在西藏佛教遭受灭法后的黑暗时代,阿底峡尊者历尽艰辛,将佛法的光明带到西藏,在生命最后的 12年时间里,建立教法、培育僧才。阿底峡尊者为法忘躯、精勤利生的菩萨精神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皈依三宝、深信业果”,让我们在尊者的教诲中断恶修善、转凡成圣。
人生是有限的,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去描绘生命的蓝图。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和期待,一点一滴,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佛法的过程中,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成蹊
2011年 9月
感悟人生·前言
生命,是一道深奥的命题。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然而,体悟生命真相的佛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按照佛法来行持,在六道轮回中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就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并最终走出轮回,得到解脱!”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生命之路,虽不能重复,但可以选择!
2006年9月到12月期间,学诚大和尚在北京龙泉寺作了题为《感悟人生》的系列开示。《感悟人生》系列开示共 10讲,大和尚从生命的本源讲起,结合日常生活、工作和修行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教我们把握未来的方向,过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感悟人生》系列开示拉开了龙泉寺系统生命教育的序幕,初步搭建了龙泉寺居士修学体系平台。
第一讲 ——《感悟人生》。我们是如何而生、为何而活?我们能够来到人世间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皈依和学佛,我们能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实现生命利他、奉献的终极目标。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我们学习佛法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烦恼,发现并认识烦恼的时候就是修行的开始。当我们道心不稳时该如何重拾河山?如何才能在信仰之路上越走越稳?如何在自己生命的缘起点上,更好地践行佛法?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有生就有死,死了以后还存不存在?死亡以后该怎么办?死了以后去哪里?人的生命能不能进入一个不生不死的状态?人的来生能否比今生好?人能否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圆满?如何逃脱生老病死的羁绊?如何圆满个人的福德与智慧?如何大彻大悟,走出轮回?答案尽在佛教。
第四讲——《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财色名食睡——常人难以割舍的五种欲乐,正是危害我们身心健康、阻碍我们解脱轮回的深渊。如果我们放纵和追逐“五欲”,只能获得短暂的、浅层的快乐。让我们走出欲望的沟壑和迷途,依靠佛法,生起善法欲,通过对佛法的希求和实践,得到永久、究竟的快乐。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我们对佛法的信仰,应该持有一种完整的、系统的、究竟的认知,珍惜暇满人身,看清无常本质,懂得快乐和幸福是源自于内心的,用智慧和慈悲解决内心的问题,建立一种具备终极目标和究竟法则的、在无限生命中示现非凡意义的尊贵信仰。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我们的生命和他人息息相关,同一切众生紧密相连。我们生活在世间,如果能够不断去分享别人的成功、喜悦、经验和快乐,对别人的成就、成功能够产生一种深刻的、自他不二的共鸣,我们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就会觉得很高兴、很喜悦,就不会感到很痛苦。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苦乐的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就会在内心上去用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说明我们的佛性还没有开显出来,就需要去突破,去寻求皈依,去学佛法。当内心真正与佛法相应的时候,就不容易与烦恼相应,内心就会得到净化。
第八讲——《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烦恼是心灵的尘垢,是生命的毒药。我们起了一个烦恼,动了一个恶念,就犹如吃了毒药一样,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伤害。要把这些毒拔掉、除掉,就需要服用另外一种药——佛法。我们只有扫除了烦恼,内心才会清净,内心才会开明,内心才会有安乐。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成佛,出家人是用整个身心来实践佛法的人,所以出家人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皈依以后,要以出家的法师和僧团作为我们学习、追随的榜样和目标。出家的法师怎么做,我们也跟着怎么做;出家的法师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去做。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阿底峡尊者是公元 11世纪印度的大学者,通达五明,教证无双。在西藏佛教遭受灭法后的黑暗时代,阿底峡尊者历尽艰辛,将佛法的光明带到西藏,在生命最后的 12年时间里,建立教法、培育僧才。阿底峡尊者为法忘躯、精勤利生的菩萨精神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皈依三宝、深信业果”,让我们在尊者的教诲中断恶修善、转凡成圣。
人生是有限的,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去描绘生命的蓝图。所有这些美好的愿望和期待,一点一滴,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佛法的过程中,用心体会、用心感悟!
成蹊
2011年 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