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与随喜,七七四十九天,每七天一场的佛事法会体验
发布时间:2024-10-17 04:08:39作者:学典国学网作为一名没有宗教信仰的无神论者,从农历新年后开始频繁听到“随喜”一词。
契机很简单,身边伴侣的父亲因病去世,生前作为佛教徒的老先生希望自己的丧仪按照佛教传统习俗完成,以证信仰。
“随喜”属于佛教用语,简单来说是指我们看到别人做善事而心生欢喜之意,也有不生嫉妒赞同他人的意思。旧意为随众游览寺院,到了现今可以广泛理解为随众参与佛教相关活动和仪式。
出于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笔者作为参与者,纯粹以世俗人的感受,体验了一次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过程。
说明一下,以下谈论的内容纯粹为个人感受,不含任何抬高贬低之意,希望信教人群勿喷。
佛事从头七开始,每七天一次,需要要到专门供奉极乐三圣佛的佛堂进行。(极乐三圣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笔者参与的属于个人佛事,仪式的目的为超度亡灵。整个过程涉及:僧人诵经、打表升疏(把超度的具体信息写在疏文上,在佛前燃升,让所求之事达于神前以保证心愿遂成)、施斋饭、礼佛许愿。
佛事哀悼者的家人要提前买好供奉品送到佛堂,现在就是各色饼干糕点和水果花卉,必须是素食才能拿来供奉。除了贡品,每七天一次佛事中途的斋饭也需要置办,当然交钱即可,佛堂内设的食堂会提供斋饭。
佛事当中诵经的众僧人除了仪式最正规的头七有出现之外,其余时段手持法器唱诵的均为该佛堂信众当中的志愿者。这些信众几乎清一色全为中、老年女性,这些志愿者也会自发参与到正在进行的佛事中,为他人诵经祈福。
有个点颇为有趣,参加这类佛事的人群中,年轻人和绝大部分男性都是亲属,属于非信众人群。这些人基本就是按照家中逝去之人的遗愿到佛堂里走了一套过程,笔者也属于这类。这群人很多根本不清楚仪式的顺序和意义,基本在枯燥的诵经仪式中都会多少出现一些昏昏欲睡的状况。
参加佛事的时候需要穿着“海青”,是一件宽袖大袍的对襟长袍,是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非佛门弟子的一般大众穿着颜色为黑色,黄色只能是法会中的主法者或者方丈所穿。
因为是旨在超度亡灵的佛事,除了祭拜极乐三圣佛,还需要祭拜地藏菩萨。查了一下地藏菩萨的资料,这位菩萨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估计超度亡灵跟这位菩萨的发愿“地狱未空不成佛”相关,于是会对其进行单一祭拜。
笔者感觉整个佛事的过程就是身着海青,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不断重复着跪拜、上香的过程,中间为了让笔者这类非信众也能参与到诵经中,会给每个人发一份带标点符号的经文让跟着一起诵念。至于是什么佛经,出处是哪里,大概有什么含义,完全没人跟你解释。去了七场佛事,模模糊糊只记得经文上说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一个开满各色莲花的大水池,是一片安静快乐的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可蒙阿弥陀佛与诸圣种接引。我们这些人在这里作佛事的目的,就是希望逝者能前往西方极乐,所谓超度亡灵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说几点笔者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佛事整体比较简单,没有俗世丧葬的繁琐,并且不涉及大型烧纸活动。不追求一定要哭,反而要求不哭,默默诵经悼念已逝之人即可。无需披麻戴孝,也不讲究一定穿着黑色衣服,一切尊重个人选择。不强求参加仪式的非信众人群一定要吃素。
程序和讲究基本全部都在佛事仪式中体现,这个过程要求参加者一定要专注和诚恳,可以不信,但要尊重。信众们在仪式的过程中会比较严格,会不断在小细节上提醒非信众参加者,比如纠正拿香的姿势、闻讯的手势、不能带手机入场,在这些点上他们认为规范与否颇为重要。虽然是佛教法事,但一些习俗依然与俗世相同,比如对于七天一次的讲究,头七的重要性,这些点佛道俗通用。这是一段稍显冗长和枯燥的经历,毕竟对于非信众的普通人来说,佛经很难引起兴趣。在信众们诵经的唱腔中不断重复跪拜的机械式动作,这其中思绪起伏,平静难寻,唯有想起故人的种种时,有伤感流出。
相比于庄严仪式,反倒是一个细节颇为有趣。
诵经过程中,笔者身旁的一位年龄偏大的女性信众念叨着“阿弥陀佛”的同时,偷偷从“海青”长袍的口袋里掏出了手机,看着屏幕里一片红的股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那微笑比面对着前方神灵时展现出的笑容虔诚多了。
人终究是属于俗世的,哪怕伸长双手渴望触碰神明,最终触碰到的或许依然是自己。
愿我悼念的故人前往他信仰的彼岸!
声明:本文系虹色热气球原创。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