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令自己的心更加充满慈悲与智慧,这样才能幸福快乐
发布时间:2024-08-20 04:05:28作者:学典国学网
死亡就在前方等着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把我们带走。无数次生死,我们经历了无边的痛苦、无尽的悲哀,至今仍旧两手空空,没有获得解脱。希望这次不要再错失良机,我们要祈请祖师大德关照、加持我们,赐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成就具有意义的人生,获得觉悟和解脱,也令一切众生获得解脱和永久的安乐
放下和放弃是两码事。放弃并不等于断除对此生的贪执,大家往往把放下误解为放弃,落入到极端之中。现在很多修行人太极端了,往往心里“放下”的程度不高,但表面上却做出一副放弃一切的姿态,这是不好的现象。
什么是放下?放下不是放弃。我们懂得了放下此生贪著的道理,照样可以和家人相处,照样可以去工作、去赚钱,但不同的是——我们的内心不再贪著这些事,和亲人相处时不会再斤斤计较,失去亲人时也不会过分痛苦,对工作上的得失不再那么纠结,对任何事情都能坦然面对,不再为世间八法所左右。
三界六道中的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都具备同一个愿望——离苦得乐。然而无明的缘故,众生的所为与愿求总是背道而驰。任何一个众生都想得到快乐,但遭遇的却无不是苦、无不是业。求乐无法如愿以偿的原因是从无始轮回以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一致,自相续与佛法没有相应。
当我们看到众生快乐且没有痛苦时,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这快乐,并且这快乐能够长久,甚至永恒;希望他们不仅仅具备这快乐,还具备产生这快乐的因。这种心态就叫作“慈无量心”。
佛陀在很多经典中都说过:所有法教中,观修无常最为殊胜。
如果体会了无常,最初——我们会自愿地进入佛法;
如果体会了无常,中间——在修行的过程中,
我们绝不会懈怠和懒惰;
如果体会了无常,最后——也会迅速成就。
在修行的初、中、后期,体会死亡无常都会对我们有极大的督促作用。
我们追求快乐,为什么他人不需要快乐?我们不愿意遭受痛苦,为什么他人要去遭受痛苦?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去伤害一个生命,将它们活生生地杀掉,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是人,它们是无辜的生命,但谁又能保证我们将永远是人呢?
在无始轮回中,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无明、分别念、妄想以及颠倒的思想,由此产生很多负面情绪,所以,我们很少能发现自身行为、思想及语言上的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将我们束缚于轮回之中,一世比一世更泥足深陷,一世比一世更流转漂泊,陷入无尽苦海而无法自拔。
我们在生活中快乐、幸福与否,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或是其它的物质,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心灵。我们保持怎样的心态才是关键。
人们生存的暂时目标大多是希望获得幸福,而幸福并不仅是丰衣足食、结婚生子,或是获得名闻利养,享受荣华富贵。幸福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快乐的精神。
恐怕世间没有一个人会喜欢痛苦,每个人都被痛苦折磨过、煎熬过。所以,我们作为追求解脱者,更需要认清:轮回的本质其实就是痛苦。只有体会了痛苦的感受、明白了痛苦的过患,才会也才能去努力停止痛苦。
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让心越来越清净。消极的想法少一些,积极的想法多一些,让自己越来越简单自然,令自己的心更加充满慈悲与智慧,这样才能幸福快乐,与本性相应,并获得圆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