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

发布时间:2024-09-28 04:07:42作者:学典国学网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

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折射面,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这和我们的人心起伏与思维方式的错综繁杂,紧密相连。

人的本性都是以善为始终,但是心之演变与念想的转换,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习气。大家都逃躲不了烦恼困扰,也完全受贪、嗔、痴、慢、疑习性所左右。我们妄自清高地以为独善其身的时候,真正的起心动念与目的性恐怕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很多时候,与其选择更多的自我保护,以隐藏内心的不安全感侵扰与动摇的有所为时,倒不如选择从容释放我们内心本善的无为而为之会更显洒脱。有时候太过于计较我们的善良是否被侵犯或是感觉被“欺骗”时,这种行善的初衷在计较的分寸感之间,还是会显得薄弱与不干脆。

一个社会,无论关系到他人还是关乎到我们自己,如果能让我们的善良发酵和善心集结,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温度的行为。暖的不仅是社会心,也温暖了我们自己因各种不安全感而使内心禁锢的冰凉感。

很多时候,能集结我们大家善心的事件或个人,且不论事情背后的虚与实,我们也应该肯定有此机会,能让大家时常在抱怨社会人,社会心,寡情寡义的冷漠时,能够肯定社会的温暖感,也会让我们因为时常怨声载道而不安全感倍增的同时,能参与其中释放我们的善良本性。这种释放,就好比我们封闭已久,不见光亮的内心,打开了一丝缝隙,让我们因为自己的善良,温暖了自心而看见了光明一般。

这种传递爱心的本身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接纳。我们接纳更多的是因为敞开自己的内心而体会到的轻松与厚重感,从而也不仅仅局限在一味的不安全感或是惧怕之中。所以我们说,行善的本身,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一个社会的承载,会以很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就像昨天这种先是被爱心传递的共鸣影响和之后爱心故事背后的议论纷纷所刷屏一样。很多时候,大家要学会理智的看问题,而不是在过于计较得失心之间去参与讨论与评说。每个人在选择兑现自己的善良时,其实归根结底是在秉持我们的本性和初衷,做出最真实的反应而已。不要太过于把这种人性善良的本质面上升到大是大非的舆论当中。

选择善良的对人、对事,更多的是我们给与自己做人的交待而已。且不管我们付出爱心的事件或人物,背后故事的内容性或是复杂性,其实一开始的选择权在于我们自己,关注或冷漠,想必也是大家内心本质的纯善在作用。既然选择相信,那么爱心的集结,肯定会帮到有需要的人;另外一方面,哪怕事件本身有虚实,那么对于我们的爱心,也无有大碍啊。一个事件或是一个人物的缘起,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能让我们大家感觉到有温度的社会心,以及我们传递作为人的善的本性,从这样的角度看,并无任何损失啊。

事实上,选择善或不善,最终我们都是在给自己一个答案。善的使然是人性的根本,它的作用真的无关乎社会“包罗万象”的左右。当然,我们说做慈善的智慧,并不是指物质上的给予,或只是单一经济上的帮扶,这样不假思索的盲目爱心,有时候确实会有助长贪婪之心的反作用。

所以,从佛法的认知及角度上,我们说要有慈善的智慧,是指不能把我们的善心发扬和传递,就理解为停留在经济上的救助与帮扶层面,而是要认知到,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做慈善讲智慧,看问题也需要大家带着智慧多角度的去看待、去理解、去包容。

爱心的付出与传递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以得失去衡量的问题。我们付出的爱心,体现的更多是人性光辉的纯洁与光明面,这种带有温度的人性本善,根本不需要和浓墨重彩的大是大非去相提并论。

所以,大家不妨继续我们的爱心传递与集结,但前提是,大家也要懂得,慈善也需要智慧的重要性!

谨以此文祝愿众生安康,社会和谐,人心富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