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吗?

发布时间:2024-05-05 04:07:44作者:学典国学网
开悟就是“明心见性”吗?

“开悟”是佛门常见的词,佛经中将它解读为“照明佛法,开悟众生。”佛陀住世,弘法四十九年,目的也就是开示一切众生,令其悟入佛的知见,成为佛陀一样的智者。我们学佛,也正是为了依照佛陀的说教,悟入佛之知见。

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以心相印,因此将开悟解读为“明心见性”。不过开悟并非禅宗独有,不管净土还是唯识,也包括其他宗门,都是以“信解行证”为修行的次第,因此开悟,也被分为“解悟”和“证悟”两种。

首先来说解悟,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入灭前告诫后世弟子,要“以法为师”,佛法就包含在汗牛充栋的经典之中。所以,解悟就是靠诵读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历代祖师开示、论述,进而能够建立起基本的佛学知识架构,这就是“解悟”的过程。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们游览寺院,常常在山门下见到寺院平面图,尽管我们没有真正进入寺院内,却可以通过图纸,了解到寺院的布置,比如天王殿、观音殿、藏经阁等等。不过,虽然心中对布局有了大致了解,但是因为没有实地感受,所以只是停留在感性认知的阶段。

而“证悟”则不同,我们学佛的过程中,不但要阅读经典,还反复思考其中的道理,并在生活中运用出来,对佛理有了切身感受。禅门中讲“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它已经超过了感性认知的阶段,是经过亲身实证得来的境界。就像入寺礼佛,不但看到了山门前的导引牌,还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寺院带来的宁静祥和。

我们普通人学佛,正是从解悟到证悟,不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精进修行由迷到悟,对于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至于如何开悟 ,其实古往今来,高僧都各有不同的机缘和方式。

许多高僧因读经书开悟,比如圆瑛法师观《楞严经》开悟,太虚法师观《大般若经》开悟。明代著名大儒王阳明,有人说他是高僧乘愿再来,以至于他所讲的心学,很多地方与佛理契合。比如他说:“汝未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就与缘觉菩提中,缘起缘灭的道理是一致的。

当然,也有法师因佛经中的一言半语而开悟,比如惠能祖师,砍柴路上听人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忽然悟道。其实惠能祖师并不识字,也就是说他没有经历解悟的过程,在依照经文,叩问内心深处时,言下顿悟。同样的公案还有香严击竹,虚云老和尚闻茶杯碎裂声开悟等等。当然,这些开悟的机缘,也并非凭空而来,只有当自身用功到一定程度,开悟就是瓜熟蒂落的过程。

开悟的人是怎样的?坊间传闻开悟的人很“可怕”,但古德说:“悟了还同未悟人。”开悟的人仍然需要吃饭、睡觉,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开悟后,人的旧时习气会渐渐消除掉,即使开悟了,也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至于见性成佛,很有很多功课要做。所以小编觉得,开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明心见性。

每天分享佛学知识,感恩评论点赞,喜欢就请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