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安徽池州丧葬文化受佛教影响深远,墓碑中蕴含许多佛教元素

发布时间:2024-06-25 04:08:39作者:学典国学网
安徽池州丧葬文化受佛教影响深远,墓碑中蕴含许多佛教元素

自古以来,中国人十分重视死生之事,对于丧葬礼仪十分讲究。安徽省池州市的传统民间丧葬习俗便体现了这一点。当地人将丧事视为除生贺寿庆之外的大事,必须隆重举办。在家中老人去世后,不仅要为其准备棺材,又称寿材,寓意老人寿终正寝,而且还要披麻戴孝为逝者报丧,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吊唁,送逝者最后一程,并在出殡前邀请僧道为逝者做法事,诵佛经,举行祭礼。其中繁琐程序,不一而足,不仅是当地丧葬文化的体现,也充满了许多宗教色彩。

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意识形态和心灵追求的一文化表现。

在中国丧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佛家等宗教文化对其有着不小的影响。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当地佛教文化发达,在丧葬习俗中充满了许多佛教色彩。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在中国民间拥有许多信众。佛教信奉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死后灵魂不灭,而且会进入轮回,转世再生。正是因为相信人死后有灵魂,所以民间丧葬观念相信“逝者为大”,认为为逝者举行隆重的葬礼可以让其灵魂得到安息。

在安徽池州丧葬礼仪中有为逝者诵佛经、做法事的习俗,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逝者在轮回转世中,灵魂得到超渡,来世能够托生到一个好人家。

不仅如此,在安徽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必须为逝者设灵堂,停丧7日,让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祭灵,俗称“开明灵”,并且为逝者守孝七七四十九天。其中,“七七”的习俗也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佛教的教义中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在死与生之间有一个“中阴生”阶段,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天为一期,七个七天必转生一处。所以,民间的祭奠和祭灵常常以“七”为期。

民间为逝者立墓碑,也蕴含了许多佛教元素。众所周知,立墓碑的目的是为了纪念逝者,让逝者的名字世代流传下来享受子孙香火祭奠。墓碑既象征了逝者的生平痕迹,也寄托了生者对故人的追思和祝福。因此,在墓碑的加工制作中,常以碑文刻字铭记逝者生平痕迹,以雕刻图案寓意追思祝福。

莲花是墓碑雕刻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是“佛”的象征。在佛教众神当中,许多菩萨如:佛祖释迦摩尼、“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等都是以莲花为佛座,俗称为莲台。而佛教庙宇也常称为“莲刹”,释迦摩尼的手被称为“莲花手”等等许多以“莲花”为喻的佛教事物,都表明了莲花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佛教中,莲花代表清净无垢,可以化生佛国净土,带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墓碑中常常雕刻莲花象征逝者的品性高洁,祝愿逝者灵魂得以前往极乐净土。

除此之外,墓碑中还常以花瓶为雕刻图案,其原型为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法器,代表了对逝者的吉祥祝愿。还有宝盖、双鱼、吉祥结等墓碑雕刻装饰,也是佛教中表示吉祥祥瑞的事物。这些佛教元素在墓碑中的体现,是佛教文化对丧葬文化的影响,也是民间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