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的见地与行持
发布时间:2024-02-10 04:04:33作者:经藏网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完《太上感应篇》的所有内容,下面再花一些篇幅对《太上感应篇》全文进行要点归纳。这里先从“见地”与“行持”这两个方面来归纳。
《太上感应篇》的见地是什么呢?就是因果正见。所谓因果正见,就是《感应篇》开篇所说的那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不如意与灾祸,其源头不是外境上的人或事物,而是自己过去的恶念招引来的;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如意与幸福,其源头也不是外境上的人或事物,而是自己过去的善念招引来的。善或恶的心念,无论有无言行配合,都会在无形无相的心性中播下业力的种子,心念播下的种子一旦成熟,就会呈现与心念相对应的果报。果报与心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像“物体的形状”与“这个物体的影子”一样,有什么样的形状就会有什么样的影子。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他人的诽谤、辱骂或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内心会非常痛苦。表面上看来,这些不如意是外境上的某个人加在我们身上的,但实际上源头还是自己过去的恶念。在自己过去恶念力量的驱使下,对方就不由自主地诽谤、辱骂与伤害我们,对方在自己所造恶业的推动下,没有能力选择不诽谤、不辱骂与不伤害我们。
又如,某人被石块砸伤、被火烧伤、被车子撞伤等等,看起来这些灾难是外在的事物强加过来的,而实际上是自己过去伤害他人的恶业在推动这些伤害的发生。又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遭遇种种如意与幸福,这些如意与幸福之事看起来也是外在的人和事物加在自己身上的,但实际上这些人做出让我们如意与幸福的事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的“推手”就是自己过去的善念。当善念的力量成熟时,对方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利益我们的事情。
再者,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都会在心田里播下种子,种子成熟之后,就会变现为未来的显现。善念的种子就会成熟为未来的如意与幸福之事,恶念的种子就会成熟为未来的不如意与痛苦之事。
对于上面所说的因果律要通过不断地闻思修而树立信心。对因果的信心不是说有就有的,也不是别人对着我们的耳朵喊几声“你要深信因果”就能生起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的闻思修才能渐渐树立起来。
首先,我们需要听闻与思维唯识宗“万法唯心所现”的真理,也即明白外境的一切都不是独立于自心而存在的,而是自心在通过六根“放电影”。外境上的点点滴滴都是自心的种子在播放,有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播放什么样的内容;内心没有那样的种子,那样的内容是不会播放出来的。
然后需要明白,内心的种子是心念播种下去的,有些心念是有语言伴随的,有些心念是有行为伴随的,而有些心念则既没有语言也没有行为伴随。心念中的“心相”是怎样的,其种子成熟之后的内容就是怎样的。
明白上述道理,我们还要实修般若空性,要经常在一念不生的状态中安住与体验自己的心性,当心中执著于“我”与“非我”的坚固妄念得到止息之后,“我”与“非我”的对立就会消失掉,“外境唯心所现”的真相就会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就会知道,因果律是心性之上真实不虚的规律。
树立坚固的因果正见之后,应该如何行持呢?有两个要点:一是如何面对过去的善恶业,二是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而这两者都是要在“当下”完成的。
如何面对过去的善恶业呢?也有两个要点:
首先,每当我们遭遇人生的不如意与灾难时,不要怨恨伤害了我们的人或事物,而要深深地知道,这都是过去自己的恶念播下的恶业种子成熟了,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唯一的制造者是自己过去的恶念而不是其他,对此要生起定解。遭遇人生的如意与幸福,也不要得意与傲慢,而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自己过去的善业所致,因而更加认真地断恶行善。
达摩祖师《入道四行观》中说:“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报冤行呢?也就是修道人在受苦时,应该这样想:“我在过去无量劫中,不认识常住真心,而被虚假的妄念所愚弄,在妄念的苦海中流浪,经常怨恨与嗔怒,伤害的众生不计其数,今天虽然我没有伤害对方,对方却伤害我,这都是我过去世所作恶业成熟所致,并不是上天或外在的人所能强加在我身上的,所以我应该甘心承受这个痛苦,内心不生怨恨。”经书上也说“逢苦不忧”,为什么呢?已经对心性之上的因果律生起了决定的信解。这样的心生起时,就是与因果之理相应,在这样的见解下忍受外在的伤害与痛苦,这就叫做“报冤行”。
达摩祖师《入道四行观》中还说:“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是随缘行呢?众生并没有一个“常、一、自在”的“我”性,只是随业流转而已,他们所受的痛苦与快乐,都是从过去的善恶念所生。如果我得到善报或荣誉等等,都是因为过去的善业,现在才有,善业的力量一旦报尽,这些都会消失,有什么好得意与傲慢的呢?所以,内心应该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加”,不要得意和傲慢,这样就能暗合于道,这就是“随缘行”。
所以,一个人在面对种种苦乐遭遇时,要始终不忘这都是唯心所现的,都是自己过去的心念成熟所致,并且奉行达摩祖师所说的“报冤行”与“随缘行”,遇苦不嗔,遇乐不骄,这就是行持的第一步。
其次,在遭遇痛苦与不如意时,还要努力忏悔自己的恶业,不仅要忏悔现在正在成熟的恶业,还要忏悔自己相续中尚未成熟的恶业。通过忏悔,就能使得正在成熟的恶业迅速灭尽,尚未成熟的恶业不再成熟,这也是对因果律的运用。在遭遇如意与幸福之事时,要将如意与幸福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他们也离苦得乐,同时要发愿,将来更加努力地去断恶行善。
如何创造美好的未来呢?也有两个要点:一是入定祈祷,二是出定断恶行善。
所谓祈祷,就是将自己要达成的“愿景”观想在心中,并祈愿这个愿景快快成为现实。通过祈祷,我们可以将“愿景”的种子植入心性,当“愿景”的种子达到一定的力量时,就会成熟为现实。
其次,我们还要通过断恶行善来助成心愿的成熟。离苦得乐的心愿若播种在布满恶业的心田就很难成熟,而播种在充满善业的心田中就很容易成熟。要断哪些恶、行哪些善呢?在前面《感应篇》的举善章和举恶章中已经作了详细地介绍与阐述。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