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91--99)
发布时间:2024-02-21 04:06:22作者:经藏网
第九十一问:“末法是指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经典的解读越来越偏离本义,致使真义和精髓失传,不能正确解读经典,不解佛经真义,从而导致末法来临。但是有人认为:只要有经典在,有经文在,就不会有末法,至于能否正确解读在所不谈。请问:仅凭有经典和经文在,就没有末法了吗?”您对此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教经典住世,为教义法理住世,也为佛法住世,可代表佛教存在世间。而正法、像法、末法时代,是根据众生因缘善根而确立,不是仅凭有无佛教经典住世而确立。佛教经典中有正法、像法、末法时代的论述,可实际行持、体现、代表不同时代的标志是人心,是根据人在依法持戒修行过程中所具现象与特点来判定;而正法时代也有末法行人,末法时代也有正法之士;可当佛教经典不住世时,佛教也将灭尽,世间将进入无佛法时期。
末法时代,不仅在佛教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对戒法义理的理解、受持、践行、证悟上也有偏离如来真实义的现象。在佛教文化上,只注重文化价值的商业利用,而忽略了教化人心向善的功能;只注重文化形式的学术研究,而忽略了满足大众心灵不断需求的价值;只注重文化现象的认识理解,而忽略了植育人生善行理念的作用;只注重文化思想实用的效果,而忽略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效应等。在佛教义理上,只注重在名闻利养上下足功力,而忽略了身心上真修实证的功底;只注重在功德名相上做诸善行,而忽略了依法持戒上的精进禅行;只注重在口头功夫上的最上过硬,而忽略了清净梵行上的禅定慧观;只注重在以因为果式往生上的执著,而忽略了次第证悟道果上的实义功德等。还有,在佛门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虽产生原因有多种,却严重的影响了佛教形像,侵扰损害了佛教法体;如毁破戒律、贪求安逸、借佛敛财、假冒僧尼等。诸如此等要素,才导致末法时代。
正法时代,有四个明显特征,圆融不可缺一;一是大乘经典住世;二是行人严持戒律;三是依法精进禅行;四是次第证得果位。大乘经典住世,为有福报智慧的大众,拥赞护持佛教正法;并有信众依教义法理修习,坚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弘法利生,济度有缘;如同植物,根深才能叶茂。行人严持戒律,为有信众具足受戒、守戒、持戒、得戒,坚固依正戒行作,能从心地生善,心存正知见,重戒重于生命;并依戒广种福田,增长菩提福德;如同种田,好地才长好苗。依法精进禅行,为有信众能法行忘躯、修头陀行、行持宴坐、静处闭关等,日夜六时勤行为第一要务;并放下名相执著,都摄根不偶尘而得入正定,增长菩提慧德;如同精工细作,才能使苗茁壮成长。次第证得果位,为有信众得体悟四加行法,身心发生本质变化,能开启定观慧门,证悟不同境界;并次第成就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或不取声闻缘觉道果,成就菩萨道;如同粮食成熟,才能丰收入仓。
正法、像法、末法时代的确立,是相对而非绝对;即正法之中有像法末法,像法之中有正法末法,末法之中有正法像法。在佛法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的当下,虽为末法时代,还有正法像法存在;而且在众生遭受劫难业报后,众生因缘善根有所转化,人心思善,众乐善行,喜闻佛法,愿求解脱,正法正在复兴,像法也方兴未艾。即使在正法隐没后至佛法灭尽前的七千年时间内,仍有人隐行正法,而不显正法,多为菩萨乘愿再来,密行世间,不为无缘众生所见,不为无福众生所闻;也为世俗世论所不容,还为灾祸遍起而避世,故佛不说那时有正法住世,只说有菩萨住世。2016/4
第九十二问:“佛法是做人的道理吗?”请您一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似是普通的疑问,容易回答;却蕴含着大道理,很难回答。如此疑问,渉及佛法基础,也渉及做人的根本。若以简单的认知加以评判,让人无法理解,又不能令人信伏。关键是凭依据、如实语,既讲清佛法与做人的关系,又讲清佛教法理与做人道理的差别;既让人理解佛法,又明白如何做人。
做人是一门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有着丰富内含的学问,有着绚丽多彩的风格,有着鲜明各异的形像,有着修养不同的气质,有着想象复杂的心理,有着明辨纵横的观念,有着各自归宿的命运。做人的道理,有千条万端,无法详尽,只能略归为四;一是顺应自然法则,二是顺应不同事物所具规律,三是顺应各自民族社会的规矩法度,四是顺应约定俗成和合人情世故的因缘。儒教尽是如何做人的道理,系统完整,高端大气,古今适用,百家学说;故朱熹曰:“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道教在教化如何做人的基础上,还教化人修真养性、培育道德,适应选择、利用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身主观能动的智慧,升华心灵在天地间向善的境界等。而佛教不仅有教化做人的道理,还有守住人身避免堕落恶道的大理,还有教化如何善行成就天人的真理,还有教化如何修行成就四圣道的法理;并认清心性真我在宇宙人生真相中的所处位置、苦乐享用、不同法则、各具功德等,教法宽广无际,义理高深无尽。
佛教教化做人的道理,一个德字,既是核心内容,又是底线保证;从而有孝顺父母、乐善好施、正直本份、知恩图报、赈灾济贫、关爱疾苦、道义诚信、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知足常乐等,有方方面面,又千千万万,众口赞者是,众人行者是。还有伦理道德的教化,心灵的提升,精神的重塑,向上的追求等。对于人生所遇困厄,有看开放下、随顺因缘、忍辱让步、空苦无常等论。做人是学佛的基本要求,善人是学佛的基本标准;学佛教化诚实做人,修行成就世间大善。
守住人身避免堕落恶道的大理,一条因果律,告诫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故而教人去除贪嗔痴三毒,去除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恶习,节制身心贪求享乐的欲望,抵制耽染灯红酒绿的诱惑,抑制纸醉金迷奢侈的生活,控制产生欺压良善的言行等。提倡独善其身、善则天下、仁德博爱、伸张正义、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清正廉洁、友好和睦、勤俭节约、自食其力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避免人死后神识随业习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从而善生人道。
教化如何善行成就天人的真理,为修行十善法,是成就天人的唯一标准;即不杀生得长寿,不偷盗得富贵,不邪淫得清净,不妄言得诚信,不绮语得稳重,不两舌得如意,不恶口得吉祥,不悭贪得无碍,不嗔恚得安乐,不邪见得正命。以救护离杀生,以净行离邪淫,以正业离偷盗,以诚实离妄语,以质直离绮语,以和合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布施离悭贪,以慈悲离嗔恚,以正智离邪见。若有禅行者,可根据所证定力,往生忉利天以上欲界诸天,直至色界四禅天以下诸天,享受天福。修行十善法,也为成就四圣道的基础。
教化如何修行成就四圣道的法理,为皈依三宝、修行法门、具足受戒。修行四谛法,可成就阿罗汉道。修行十二因缘法,可成就辟支佛汉道。修行六度万行法,可成就菩萨道。修行菩萨行法,可成就佛道。成就四圣道的法理,有三藏十二部经典,有三乘法藏,有无数修行人证得不同道果的先例,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久住世间的传承;足以证明法理真实可信,信者真实可修,修者真实可证,证者真实可成。佛法不离世间法,成就四圣道,皆是从人道开始启信、启修、启悟、启证。
在此世界,人道处于六道轮回的关键环节,善行可升,恶行可堕。人道又处于修行佛法的基本位置,三恶道众生愚痴业重无法修行,阿修罗道众生好斗无德难以修行,天道众生享乐天福不愿修行,唯人道众生苦乐参半可以修行。在人道修行,可依佛法济度三恶道众生,可依善行转化阿修罗道众生,可依法事利益天道众生,可依身心助缘圣道众生;故此,可证悟智慧,可速成道业。2016/4
第九十三问:“人类的未来,算法和数据能取代各种宗教,而成为人类的信仰吗?即有专家学者认为,‘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祖先智人从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主宰,而未来人类将失去其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权威和权力将让位给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取代以往的宗教成为人们的信仰。’这种匪夷所思的观点,让人害怕。”依佛法认知,会出现如此状况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末法时代,各种新生事物的现世,佛住世时早有预知,一些高僧大德也有预见;对现代学佛人而言,则需要面对;对人类未来而言,则需要承受。依据佛法,随缘方便,恒顺众生,故智观如此事物与观点,心态应是不否定其存在,不排斥其功用,不与其辩争胜负,不加其主观故意。而应共同适应现状,提高认知能力,增加理解高度,掌握运用方法。智者无畏,故不必害怕;智心超然,故无须见怪。下面稍加探讨,仅为共同参学。
一是认清二个前提,辨明事物本质。第一个前提,为算法和数据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化的产物。其实质是人类利用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组合各种物质材料的自然特性,加工成各种机械产品,模拟人的逻辑思维、识别能力、信息处理、程序延伸等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一个实现平台和方便快捷的途径,可以具备人赋予的人工智能,也可以超过人的知识于存储运用等方面的智能。但是,科技多么成熟,产品多么先进,还是人类生产的机械智能容器,只是为人类达到某种目的而利用的工具,只具有经济价值与实用价值,不能代替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文化、心灵、道德、理智、观念、欲望、目标等独立人格,不具有人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法定地位,不具备人有机生命生理过程的功能作用等。故此应知,人类还是人类,科技还是科技,存在就是存在,推论就是推论。第二个前提,为可将宗教常识程序化、信息化而不能取代宗教活动。算法和数据功用属于自然法则范畴,而宗教信仰属于自然与因缘法则和合。人工智能与宗教信仰相比较,功用上严重缺失,因缘上先天不足,器质上根本差别,法理上本质不同。在算法和数据库中,可以模拟诸佛菩萨形像,但不可取代塔寺佛事、法事、僧事的整体功用;可以展现佛教经典与常识,但不可取代出家二众的存世价值;可以参与礼佛、诵经、放生、息灾等法会,但不可取代念佛、禅行、持戒、证悟等功德;可以获取太阳系内的世智世法,但不可取代三界天法天智与出世法出世智等。还不可取代禅心密要、法门传承、授戒坛场、闭关净心等。还不可取代依佛法修证定空境界,觉知诸佛加持力,证得身心禅乐法喜,成就世与出世道业等。若用比喻,如同现在的网络银行、购物、教学、学佛等,无法取代人工银行、商店、学校、寺庙一样。故此应知,法则还是法则,界限还是界限,灵性就是灵性,宗教就是宗教。
二是科技文明,须适应道德文明的发展。科学没有情感,技术不分善恶。任何人类社会,失去道德约束的唯科学论与唯技术观等,其二重性的负面,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伤害,有时是致命性质的;对社会安全秩序的危胁,有时是难以预防的;产生的多种人身财产损失,有时是无法弥补的;造成的各种心灵创伤,有时是无法愈合的。故此,任何有信仰的民族,任何有道德的国度,任何有智慧的群体,任何有良知的精英,都不会放任科技自由泛滥式的发展而不予控制,都不会预见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而不加防范,都不会对子孙后代的身心健康麻木而不负责任,都不会眼见科技手段滥用触及安全而无动于衷。现代社会中,人类享受了科技文明带来的方便利益,也在承受着对人身、环境、食物、药品、饮水、空气、出行、网络安全等诸多损害。以此缘故,相信人类有智慧有能力,依据道德约束力,形成管理法制力,利用调控策动力,使犹如猛虎一样发展的科学技术,一定关在道德范畴内发展,适应社会文明,适应宗教因缘。
三是科技发展速度,决定着人类灭亡的时间。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处于初高级阶段,远远不及中低、中中、中高与高低、高中、高高级阶段。算法和数据,不是科技发展的顶峰,未来还会有诸多新生事物现世,超过现代科技水平的数倍。大约一千五百年向前进步一个发展阶段,至高高级阶段后,人类就会以科技手段,自我毁灭一切文明。当科技水平发展到中中级阶段后,佛教正法隐没,进入末法时代的中后期;但仍有佛法住世,唯念佛得坚固。随着时代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加快,当未来人类享受方便利益的同时,人类的灾祸越来越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越来越糟,能源枯危越来越竭,食物供给越来越缺,极端犯罪越来越残,安全风险越来越大,灭亡速度越来越快。相继对人身的影响是,体质越来越差,个头越来越小,疾病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短;善行越来越少,欲望越来越强,业习越来越重,烦恼越来越盛。相对而言,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家不像家,国不像国;人人贪婪算计,个个恶毒心机,一切唯以私欲,宗教相继消失。
各种宗教信仰的存在与否,具有相对的客观规律性,不完全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乾坤顺应自然,教法各安其道。教化在人间,运势随因缘,宗法天设定,半点不由人(即人为干预多大,反作用力多强)。现世新事物,法则孕化中,天地合诸有,成住劫坏空。2016/4
第九十四问:“有专家学者对治中国信仰缺失症,开了十大药方;‘一、不要把宗教视做消极力量,国家应在法律层面重新审视宗教精神;二、痛下决心不要把宗教当成摇钱树;三、信众不要把信仰功利化;四、不要把中国传统宗教变成铁板一块;五、不要把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学术;六、推动宗教与现代社会接轨;七、坚守宗教主体性不动摇;八、重塑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九、重塑宗教的自觉自强自净机制;十、传统宗教要积极走向社会,坐守其成很可能变成坐以待毙。’这些药方,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吗?”依佛教信众的理念,应如何观察疗效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医者仁心,行于天下;救治病苦,怜悯苍生。开方施药,德入道中;观察病症,疗效分明。凡是关心信仰者,皆在关心佛教道业、道德文明、民族命运、文化进步;利于心灵净化、礼仪善行、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所开药方,为建议给宗教依法定位,依策定调,淡化功利,创造空间,民众接受,融入社会,坚守本体,重塑神圣,自净机制,积极姿态。能不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须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即谁能相信药方,谁去按方抓药,谁肯服用此药。若病者顽疾,不信不抓不服此药;或无病者,虽信却不抓不服此药;皆无法观察疗效,只能对病症药方讨来论去。若病者能信能抓能服此药,无病者加强护理,才有待观察疗效。如此方可综合认症、辨证施治、鉴定疗效。
综合认症,什么人缺失信仰,缺失什么信仰。首先,信仰缺失症,病症确诊不见官方表态决议,不见宗教团体认知,不见主流媒体报导,不见报端要闻传播;只见论坛学术交流,只见贤达智者谏言,只见各教大德感叹,只见民间大众呐喊。然后,国家主体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民众脱离了主体信仰后,部分民众分别信仰不同宗教,大部分民众处于无信仰状态。处于无信仰状态的民众,思想观念、分析辨别、处事原则、言论行为等方面,不受主体信仰召唤,不受宗教信仰约束,处于信仰空白、理念混乱、道义淡漠、心灵荒芜等。其次,信仰不同宗教的民众,不具合法平等定位。民众信仰宗教,属于民间;各类宗教活动,属于自发;各教教义法理,属于学术;宗教使命价值,属于封建。各种宗教信仰空间,受主体信仰无神论的挤压,而被社会边缘化;若被不同机缘利用时,也为性能工具化。各种宗教信众的理念,受社会消极落后等舆论排斥,而为群体弱态化;若被各种场合摆放时,也为表面装饰化。再次,传教布道、弘法传播渠道狭小。在特定因缘历史时期,有不同时代背景,福音、法音、道音、儒音、佛音,发音渠道有限,局限山水点滴之间,难占台面一席之地;如佛教寺庙产权,多家共有;日常寺庙管理,多样形态;欲取消一张门票,都不能自主;一些寺庙承包经营者所致过失,必将脏水泼向佛教法体;不见僧众功德,尽是宗门是非等。
辨证施治,是治标治本,还是标本兼治。由于民众脱离主体信仰,又没有宗教信仰,必然反映在社会层面。在全球文化良好发展时期,在社会文明迅速进步时代,却出现了民族信仰危机,民众道德滑坡;而且在众口之中,其严峻性堪称历史之最;在现实生活之中,糟糕程度成为最严峻时期。其丧尽人伦之事不绝于耳,丑恶陋习现象不堪入目,伤天害理行为令人发指,腐化奢糜风气发人深省。如此病症,尽皆是标。其病症之本,在于脏腑不合、阴阳失调。不信因果,放纵物欲,令心志不明;五蕴炽盛,暴戾横行,令肝郁气滞;贪嗔痴毒,饮鸩止渴,令脾功能失常;邪恶业习,污染风气,令肺呼吸困难;十不善法,形成结石,令肾疼痛难忍;加之胃肠消化不良,难以吸收传统营养;三焦元气运行不畅,造成身体外强中干;膀胱连带生殖系统,腺体增生和并色厉内荏;胆囊持续肿胀不通,汁入血液导致皮肤发黄。若治其标,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虽能暂时缓解病症,但不能解决根本。若治其本,可用良医,可下猛药,虽能固本清源,但须忍受巨痛;若标本兼治,可良方缓解病症,可良药根除病原,但须耗费时日与付出成本。良医名称,为传统信仰。药物配伍,为国学文化。治愈标准,为道德文明。
鉴定疗效,须辨明患者状况,方能综合评定。国家主体信仰,自会有医用药,对如此医者药方,是否选择可利用价值为其参考不得而知,故很难评定疗效。无有信仰者,医者为骗子,药方为谋利,根本不会服用如此药物,故无法评定疗效;不仅如此,还会嘲笑宗教信众,信假医,服假药,不是傻冒,就是神经病。有宗教信仰者,绝大多数做人讲究仁义,处事依据道德,言行遵循底限,观念安守本份,无诸病症,不须医者开方用药,故不用评定疗效;若有服用如此药物者,只为生活保健品,益于身体健康。若讳疾忌医者,则如养虎为患,必将危害机体,后果不堪设想。若对佛教信众而言,一定会坚守传统教义法理;守住传统,就是守住本色;守住本色,就是守住自我;守住自我,就是守住价值;守住价值,就是守住未来。因为,传统佛教,经过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实践的检验,经过无数高僧大德身心修行的印证;既可完全信任,又可依教奉行;既可真实自利,又可无为利他。所以,佛教信仰的神圣性,在各位信众心中,自觉自净是心法;修行身心,积极入世,度其有缘,不度无缘。2016/5
第九十五问:“祖源禅师十魔乱正中,十魔来自内外诸魔;若来自内,我是魔吗?若来自外,谁是魔呢?同时,本是善因反遭恶果,为什么?一并请善知识解释一下十魔乱正。”请您给予释解,使之明其义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清代高僧祖源禅师,嗣承临济宗。所讲十魔乱正,见地颇深,功在当代,利益后人。虽为禅师所讲,凡静坐、禅行、密修者,初行时皆可受益,且不可存门户之见,失闻义理法缘。十魔,并非皆实有生命相体的十种魔鬼,而是从魔法中演绎出的十种魔事。如此十种魔事,是修行人转凡入圣,次第证悟道果的十种障碍;也是修行人不慎误入歧途,身心所现的十种烦恼。乱正,并非是能恼乱修行人所证正定境界,而是能恼乱修行人修行正定。如此乱正,若来自内,为五蕴区宇魔事,非我是魔;若来自外,为见思二惑魔境,非谁是魔。凡能信佛依法修行者,皆为本是善因;但不能慧观顺逆因缘,不能审察起心动念,耽染胜境,怨憎差别,容易产生性情冲动,义气用事,将善因法缘恼害掉,堕于魔网,皆为反遭恶果;如世俗所说,“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好心办坏事,因果独自受。若开愚明辨十魔义理,去除身心业习垢染,诸障化为无形,魔事反为助缘。下面,结合实修,略加释义;若要详参,可读原文。
宿冤魔,亦为业障;即往昔世中所作诸恶业,召感一切怨亲债主,与今世业习因缘和合为障。如此业障,人人皆有,各个不无,只是轻重不同,还有缓急差别,佛住世时仍示现有余业未了。多表现为欲听经闻法、发心受戒、精进禅行、出现善境时,遇有诸事干扰不得清净,冥中常受恼害不得安宁,碍其修行停滞,失去成道圣缘。特别是净宗行人,刚想静坐念佛,便有业障现前,遭受魔事吓阻,只好念佛去了。若遇如此状况,当知辨别识破,及时转境摄心;在一忏二愧三改正的前提下,以诵经念咒功德为其回向,并发愿成道后依缘先度;可得佛力加持、菩萨护佑,一切宿业得化,诸怨不在为碍,可速成道业。
外惑魔,亦为人障;自古善恶不两立,好似冰炭不同炉。人分正邪,事有善恶。若修行人正语、正见、正行、正命时,自有诸邪之人相伴,也有外道鬼秽相扰;打杀骂辱致其心生嗔念,诋毁攻击惑其身犯戒仪;令烦恼遮其本明,令恶毒损其道行。若遇如此状况,当知魔民相扰,鬼秽相侵。应适时自省己过,宽厚待人,忍辱不争,以德报怨;万事纷扰不动于心,任凭风浪不改初衷,不见不说他人是非,我行我素修道不误。人障有顺逆因缘,若遇顺缘时,不失礼义,不生慢心,不逞才能,不违戒仪,须谨慎防护染习滋生。天长日久,清浊自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增益功德,人天亲近,远离外道,修诸善行。
烦恼魔,亦为事障;烦由尘入,恼由心生;根尘有偶,识入为缘;五欲有求,不足即怨,尽是差别,取舍行事。在由凡转圣修行中,身凡根有耽染,心凡意不清净。没静坐上几天,由脑垂体所分泌荷尔蒙下降,淫心生起;淫生邪念,行取爱受有等缘法;法起名相,有我追求荣辱得失,见杀盗淫,合贪嗔痴,爱憎俱私,浊现事端。若欲禅行无碍,先净其身,减压化气,断除淫习;渐净其心,无欲无求,放下执著,一切平等。若欲速得清净,可修避关、住茅蓬、行头陀、四加行等;还可参访善知识,有学对治之法,化苦行于谈笑间,终生受用不尽。
所知魔,亦为理障;执我当先,理知为智,妄见成真,禅心不现;法尘合会,形成知见,不受他教,自毁根苗。理障也为智障,还为知见障;未证定观智慧,以理悟为第一,依修为修,依道为道。以知见在理上分辨菩提,以名相在恒河边上数沙;其未实知,身我空苦,诸法无常,语言文字言道不是道,理悟博知般若非般若。理障实为见思二惑过重,我法二执过度,妄念不空,妄心不定。故行人应休息世智,将有为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化作无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久禅必定,空境现前。
邪见魔,亦为执障;以我法执著为根,以名相执著为苗,以有无执著为见,以两边执著为法。若以世智测度实相法理时,只可意知。以此缘故,自性不坏觉观非有见,自性本空妙有非无见,阶段生灭法则非断常,空无化有依缘非自然,气化形身为修非为道,自如有无证知非测知,一切虚幻不实为妄执,一切不正念观即邪见。执障邪见为外道法,非世俗邪见;邪执为碍,必堕外道邪定,或遭魔侵而坏正法。故行人应依智不依识,理悟可参不可执,不以已知为假定,修行定空识歧路,三界诸有亦为空。
妄想魔,亦为自障;以不理智的信念,以脱离实际的想法,对佛法真理产生谬执,对修行规律产生误判。以诸法名相为实,以妄心取相为真,对迷影逻辑推理,对异想度量判断。其不知三界世法,皆从妄想生;一切业障山,皆从妄想起。以凡夫颠倒之心,坚固分别诸法,虚明差别念生,成十二种妄想;言说妄想,以种种音声词句为有性;所说事妄想,仅依其事相理解而不明义谛;相妄想,随事名相妄计起见而不明本性圆融;利妄想,不知世间财物无常而起贪著;自性妄想,执持诸法起自见而其他皆非;因妄想,分别缘生诸法起有无等见而为生灭法因;见妄想,计着梦见景象有异无异或俱同俱异;成妄想,假名实法起计我我所而成决定论;生妄想,计诸法若有若无皆从缘起而生分别;不生妄想,一切性法本无生无种而缘生无因;相续妄想,诸法执此与彼相计分别无有断绝;缚不缚妄想,于离妄无缚解中生执著。故有妄想悟道、妄想成佛等以妄逐明;须及时醒忏,知空想误道,而老实禅行,念观无所住。
口业魔,亦为狂障;不经意间纵情谈,脱口而出无遮拦;嘴欠任性缺教养,轻重不分生事端。散乱妄念心不静,阔论高玄费时间;未修口德失正命,信口巧舌哪门禅。修行之人须慎言,交流有度忌狂宣;勿讥他过戒律在,口业如山一语愆。拔舌地狱因多嘴,偿还业报心胆寒;利刃割体犹可事,怨毒之气劫难消。故与人讲教说法时,知为知之;他人贤愚、长短、是非、得失,均可不见;古今兴废、善恶、灾祸、政事,与道何干;人前背后坦诚一样,沉默是金。否则,磨道驴,绕圈转,原处忙,是枉然;处事务,莫逢源,留进退,道相应。当知,修口即修心,心为人主宰,形质自如一,善结诸法缘。
病苦魔,亦为害障;病分二种,身病心病;二病皆苦,痛有差别。身苦于表,心苦内煎;身痛求医,心痛自医。二病可以互转,又可合二为一。佛为心医,法为良药,若肯服用,护理自愈。故修行人须知病因,治疗病身,预防疾病。身病皆因前世业愆,与今世因缘和合,表里脏腑,肢体外伤,中毒传染,灾祸无常。治疗病身,除医者药术外,当知身有病时心不可病,受苦了苦应离世苦;虽病苦为魔,但不求无病,可转损害为增益道业,可化障碍为增长功德。预防疾病,在日常应调理饮食,养护心态,注意卫生,保持锻练;在禅行中应节量食,忌生冷味重刺激,讥渴切勿高声念唱,饱食莫要重力急走,熟食五谷不偏物味及不食不明物类;还应在坐卧睡浴、喜怒悲伤时,注意寒暑湿热、平和缓解等,保持身心健康,避免百病。世间有身方修道,心识房舍避风寒,修缮维护得坚固,加倍珍惜三宝缘。
昏沉魔,亦为睡障;行人禅坐时,身感头昏脑胀、沉迷欲睡、神志不清、反应迟钝、郁闷寡欢、精神萎糜,无法精进禅行,故此为障。危害颇多,与痴有相近成分,难得神清气爽、心开意朗、念头分明、慧性敏悟等。原因多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过饱疲劳、口味过重、空气不畅、血液粘稠、体型过胖、缺乏运动、不勤精进等。对治方法,古有引锥刺肉、头撞柱墻、冷水浇头、按摩穴位、保证睡眠、香板警策、经行跑香、野外静坐等;今可选用常识,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劳逸结合、空气清新、适量饮茶、增强体质、深呼吸气、阳光沐浴、端正坐姿、坚固意志等。不可任其昏睡,而生懈怠放逸,以及贪求安乐,暗昧不生智明。
大天魔,亦为鬼魅障;天魔皆俱五通,常有二类,一为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统摄鬼魅等;二为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统摄精灵等。当修行人俱凡夫禅时,心识初静,心光湛然,便惊动欲界天魔来扰,身常不安,幻境频生,惊恐万状,坏乱禅定。当修行人俱初禅至四禅时,心识初净,心光辉明,便惊动色界天魔来扰,来去无方所,恼害不定时,常候其方便,坏乱其定境。凡受魔考者,皆为正修可证圣道之人。若经受不住魔考,皆为心有贪求、妄执名相等,而被天魔掌控其窍,暗昧心识;将禅者引入歧途,颠狂自谓成佛,害己后又去害人等;其后果惨烈,生遭王难,死堕无间。故古德告诫,“宁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招魔。”凡修正定者,应一心正念,依智明辨,转化一切外缘,不为一切外境所染;特别是胜境不作圣解,更莫贪著虚幻境界;自然道心坚固,身心清净,魔众自退,得入法流。2016/5
第九十六问:“学佛人有很多障碍,修行人有很多魔事,还是平常人好,啥也不信,既没有什么障碍,又没有什么魔事。”实际状况是这样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学佛人由恶转善,转化中有很多非法为障碍;修行人由凡转圣,转化中有很多逆缘为魔事;三界法则如此,还为普遍规律;既是菩萨再来,仍有昔世余业障碍与逆缘魔事。但是,学佛人可转化障碍为动力,修行人可转化魔事为考试,菩萨行人可转化障碍魔事为功德;即转愚痴为智慧,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而现代什么也不信的平常人,有十种业力缠缚,有十种障碍随身,有十种不善造作,有十种恶习苦本;尽感召灾祸苦受、烦恼五浊、恶道报应,而不知为惧,反以为足。
十种业力缠缚,为众生十种心理疾病,是古今大德结合佛经法典,确诊认症。一是无惭;即无廉耻心,为私利目的,可不择手段。二是无愧;即不知省忏己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三是嫉妒;即喜乐攀比,谁都不能超我,专破他人成功。四是悭贪;即吝啬财物,一力不愿扶危,一文不肯济困。五是有悔;即算计比较常悔,后悔自利得少,悔恨未抢先机。六是多眠;即迷糊多睡,贪求身心安逸,放纵根尘欲望。七是昏沉;即心智混浊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不敏。八是棹举;即性情浮躁偏颇,贡高我慢妄想,言行不切实际。九是嗔忿;即烦闷恼乱暴戾,怨天尤人消极,思惟处事悲观。十是遮覆;即遮蔽掩饰过失,心不光明坦荡,心机长戚暗昧。业力渗入心田,缠缚六根为贼,自劫家财,损人害己。
十种障碍随身,为般若缘起,因果律法总摄一切,众生不识如来实相法身,念生堕边见邪观,故此为障。一是无物相障,众生著我我所,闻法毕竟空义便起邪见;二是有物相障,闻行因得果而前念生断见,后念生常见;三是非有似有相障,以有万用知不无而不执异见,贪万用有受而执有为法相;四是谤相障,以生死虚妄为空无,谓法体佛性即空无;五是一有相障,以一相对有异,妄计非一非异;六是异有相障,以法生灭为异散,贪著一合法相;七是实有相障,以色法假名为实有,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八是异异相障,以诸法有相为真实,推理见烟知火不假;九是如名义相障,以相有名则法体存在,相对生克为常住法则;十是如义名相障,以诸法无体则无众生受用,即有诸法体相则有诸法名。若语言文字能解义理灭障碍,则是生灭观,义理仍是障碍。
十种不善造作,为身口意所作十种不善行为,身业为三,口业为四,意业为三,也为十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十恶业,反之为十善业,是人天众生的道德标准,也是保住人天众生身的底线;一切声闻、缘觉、菩萨,皆依此为善法基础。
十种恶习苦本,为众生从无始劫来积习而成,是三恶道众生苦受作因,习续前为因,习续后为果;一是淫习,同名欲火,如大猛火坑;二是贪习,同名贪水,如多求瘴海;三是慢习,同名饮痴水,如漂流巨溺;四是嗔习,同名利刀剑,如遭受诛戮;五是诈习,同名谗贼,如见遇豺狼;六是诳习,同名劫杀,如足踏蛇虺;七是怨习,同名违害鬼,如自饮鸩酒;八是见习,同名见坑,如堕落毒壑;九是枉习,同名谗虎,如遭遇霹雳;十是讼习,同名阴贼,如担山履海。恶习绵长长续,苦本根深深心,成因不察,报果无记。
什么也不信的平常人,还有四颠倒法、八苦等诸多厄受,常处空苦无常而不觉,在永无休止的循环中,无有尽期。相比之下,还是学佛修行好,得身心自在妙乐,直至彼岸圣道。2016/5
第九十七问:“我是一个初涉佛法的生人,因为初始的好奇在朋友们的携同下走进寺庙朝佛,供养师傅,也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像身边的佛友那样相遇一个有缘有德行的上师,一日一日从指间流过,学习的心与虔诚的心与日俱增。然而,后来当看到一些僧人的霸道、虚伪、骗财、骗色的行为与蛊惑人心的言论,我疑惑了,失望之极在某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驳论了某位出言下流师傅(知客)的言行时,他警告以后不要再去他们那里,愤怒、委屈、无助一下子让我绝望起来,与另一位师傅谈及我的疑惑时,他却说:远离那儿,不能评论他们对错。‘佛渡有缘人’,‘说即是错’;可是,向佛的虔诚之心真的也不足以说明这佛缘吗?不说,忍下。可又有更多的善良人可能被欺骗,忍心吗?明哲自保式的做法,就是对吗?迷茫,迷惑,善良是什么?该何去何从?请师兄们帮助一个迷惑的人吧!”请慈悲给予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初心学佛,单纯向善,因缘违逆,名相所转;情志迷茫,纵生疑惑,不明教义,见思为障。遇此境况者,决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者;古往今来,在不同地域、不同人身上,当会发生类似事件。虽有偶然性,属不正常,也有必然性,不能杜绝;这是由末法时代的本质决定的,难以避免。既反映出不同寺庙个别僧尼的时代特征,也代表着不同众生的个人因缘善根。寺庙各有宗风不同,僧尼各有修行差别;佛法与魔法相对存世,佛子与魔民同住伽篮。故清净梵音的背后会有不雅杂音,诸佛形像慈悲庄严的下面也有破戒杂僧,浊世之中哪里有孩童般天真的纯善净地,更不可能全部都是想象之中那么美好的清净僧尼。由此才有佛告初学应具择法眼,远离非法;亲近善友,远离恶友;还应辨明义理,保持虔诚初心,寻访善缘,守住善良。
首先,不依人法。皈依佛法僧一体三宝,不是皈依哪座寺庙,也不是皈依哪位僧人,而且依法不依人。僧尼见证皈依、传授戒法、教学传承、交流知见等,皆不应有四相,只为善行法事。依止修学,是依止法门,依戒为师;而不是依人为法,以人为师。僧尼可载法载戒,名相为师;但只学师者品德风范、禅行精进、证悟智慧、正行正见等,而不是将师者偶像化、名相化,神圣高于一切。若有僧尼所行非法,不见其过,择善从之。佛法为心法,皈依佛法僧,为皈依自性一体三宝;即心法是向内求,外法与心性何干。世人对心法皆以语言文字义为解,不知其真实内含;而学佛人应知,心法实义了不可得,一切唯心造,有记无记皆心受;如人行恶事有记,转入畜生道后无记而体苦心受,一头猪无法有记前世所作恶行,人只见猪有苦报因果,而不见皆心外求法所致,且佛不能即灭定业。故如此去寺庙,未学会心法,却卷进人法分别,生起诸多烦恼,应汲取教训。
其次,破除名相。仅凭情感敬意与喜欢信佛,仅凭几分崇拜与新奇敬僧,皆为执著人我名相。心有名相者,多在荣辱得失之间分别,缺乏对佛法僧理性认知,易生爱憎知见。若遇有缘有德僧尼为师,学佛虔诚心便和合生敬仰;若遇霸道、虚伪、骗财、骗色,又以言论蛊惑人心的僧尼为师,学佛虔诚心便逆反生疑惑,继之失望而愤怒、委屈、无助、绝望。如此心态,于事无补,反生挂碍,易断法缘。故应以解决生死大事而信佛,不以情感信仰名相佛;以得受戒法善缘而敬僧,不以虚名表相见人僧。如此则为不以名求名,不以相取相,遇有缘有德者亲近,遇无缘无德者远离;而免遭言词辩理所带困扰,又不误信佛求法敬僧所有善行。否则,信佛不真,善良虚伪。
然后,随顺因缘。善缘可遇不可求,恶缘可避不可免。古人云,“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善缘,为前世所修善法、所结法缘而得福报,也为前世礼佛、布施、守戒、修行善根所致;反之为恶缘。若今世遇到善缘,应知感佛恩、师恩、僧恩、众生恩,加以百倍珍惜;百千劫中难值遇,机缘在火花间,稍纵即逝。若今世遇到恶缘,应知佛前忏悔业障,反省身心言行状态;世间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之句,更何况善法因缘大事。若不知自心醒忏,不修善法诸行,今世难结法缘,后世也无善缘。另外,所遇逆缘时,当有人劝告,“远离那儿,不能评论他们对错”;应理解为善意,是如法而讲,佛有不说四众过戒;并非“说即是错”,有意遮掩他人过失,而是万事各有因果,不必果上再起因,又与他人结不善因缘;在所谓不忍心见其再欺骗他人时,也影响了少善缘善根之人择求善法善师之路,还将佛门蒙羞之事态扩大化,为蓄意诋毁攻击佛教的人提供了口实。回避隐露,不是明哲自保,而是理智转化因缘,不落因果;若有犯罪行为,可依国法处之,另当别论。
最后,调整心态。佛法不离世间法,却与世间法有所不同,不可用世俗世论心态认知、对待、处理、评说佛法。修学佛法是开启心灵智慧之门,不是开辟世法治气愚痴路径。一人百纳下的黑白,不能阻碍与佛法远近距离,而是自心烦恼可阻碍与佛法的远近距离;一人顺逆下的言论,不能把任何人的善良拒之门外,而是自心差别可将善良拒之门外。如果坚持一切皆从客观找原因,而不能从主观找缺欠;或见一斑便为全豹,以一叶黄便为报秋;难免续生疑窦,人我是非丛生。故应调整心态,学佛先从做人修起,一切顺逆皆为助缘,不为一时一事、一人一物所碍;达观人生应有高度,放眼人生应有长度,纵横人生应有宽度,衡量人生应有厚度。否则,浊世逆缘,末法世风,不但使人寸步不前,有时还会倒退。
世俗中有猜疑与伪装、是非与争斗,佛门中不乏魔民与伪善、破戒与恶行。但是,佛门中有众生解脱之法、向善之道,世俗中缺乏;佛门中有清净梵行圣僧、大德辈出,世法中罕见。况且,佛法善行占据主流,正法持戒占领上风,清净僧尼占有多数,无量信众占理正见。一定相信,大集法风,会荡涤枯枝败叶;大智法水,会疏理淤渣梗阻;大慧法炬,会焚烧烦恼柴薪;大重法地,会扬弃善恶美丑。乾坤浩荡,自有人间正道沧桑。2016/5
第九十八问:“虽然接触佛教十年了,但没有深入去学习啊,十年前明白人生是不完美的,不究竟的,产生了痛苦,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我偏偏贪著有我,贪著有我痛苦就产生了。我究竟该怎么做?”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接触佛教十年,没有依传承法门修行,也没有具足受持戒律,只知一些佛法名辞,便依文解义,认知人生的不完美、不究竟,还产生了痛苦,根源是无我。因为贪著有我,不能无我,还不知怎么办了。如此学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好似听风就是雨,见谁打个喷嚏就感冒;如同一人被误诊为癌症,没过一段时间,便死掉了;其结果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名吓死的,死得冤不冤?其实,人生的不完美、不究竟,是法中有我,痛苦的根源是空苦无常的生死轮回;皆由无明遮蔽自性,烦恼扰乱自心,五浊对应五蕴,六尘作用六根,身心颠倒所致;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八杆子都打不着边的事。可一些人误解教义、误判法理,拿着剧场的门票,去电影院对号入座,在慌乱中迷失方向,有的还理所当然而不知警醒;故此名为一解,实为众讲。
无我相的对象,是大阿罗汉,不是普通信众。佛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佛教化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应修菩萨行,如是降伏其心。闻法对象不是普通信众,佛也没要求普通信众皆无四相。佛虽对众生说法,但众生有因缘、善根、道业、果位的差别;即普通信众,有其善根者,可具闻法因缘,不具无四相的功德。钝根声闻、缘觉,尚有我法二执未空,何况凡夫众生,岂不惧哉!
无我相的境界,是身心定慧证得,非想得说得。当修行人身根不动、意念停止、入定起观后,证得心空法空,明了身我无常如幻,三界无我我所,一切皆缘生,似有相非实相;即人身由名色法组成,为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都在剎那不停地生灭变化,根本找不到不变之我的实体存在,身体生死无常,思维念生念灭。而凡夫众生,妄执身有为我,妄著我所有我,以假名为真实,以颠倒为常住;而贪诸有,物欲受用,昼夜荒迷,不知止足;若闻无我,岂不悲哉!
无我相的妙用,是明了诸法无我,方见心性真我。心性真我,非五蕴人我,也非五蕴法我。修行可转识成智,觉知心性真我为一切有情所归趣,自性与佛性,同一无二别。明了诸法无我,可解脱人我绑缚;证悟明心见性,可转法我为空。而凡夫众生,从无始劫来人我心念妄动,根尘偶入烦扰心识为昏,不求其本,常逐其末;以满足欲望为幸福,以胜人一筹为快乐,以失去不安为损害,以磨难灾祸为痛苦;疑惑不清何为是我,岂不苦哉!
人身相我的存在,是往昔善行所得福报,因善恶间杂而苦乐不等。六道众生贪著身有,造作无量恶业,命债相还而不得出离。故佛教化众生,应住四念处;身念处为观身不净,生灭有漏非究竟,常流不净;受念处为观受是苦,以苦作乐是空,了不可得;心念处为观心无常,三心生灭不已如化,应证无生法忍;法念处为观法无我,诸法本自空性常寂,悟空即可见道。而凡夫众生,愚而不智,邪而不正,迷而不悟,凡而不圣;见身心无欲清净,岂不痛哉!2016/5
第九十九问:“弘传正法的人,都程度不同的遭遇魔事;因此弘传正法的人如凤毛麟角,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对吗?”您能给予答复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弘传正法的人,须有证悟知见;特别是依实相释经解法者,须有正法知见;一定会遭遇魔事,确实如凤毛麟角。在末法时代,如此现状犹甚以往,真修实证者少,依文解义者多;另外众生业习加重,闻法福报不足,闻根因缘缺失,致使魔法阻力加大。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未修证悟,受魔法掌控,故此知见不正;与遭遇魔事没有因果关系,而与现代科技传播手段有着密切联系;既接受信息杂乱,又有展示平台。由于正法知见,所讲实相义理,与现实人的识知观念不相应,与身心末法的信行名相不相合,必然难信难行,必有魔事魔障。总体来讲,依实相释经解法者,必有天魔、外魔、他魔、自魔,大障其行,逼至绝处,无法回避,必然承担;若不如此,不合法理,所释佛法义理,难为正法知见;未经魔考所弘正法难久住世,未经障碍所传义理难伏人心。何为四魔作障,分别解之。
天魔作障,为魔类精灵作祟,利用报通邪术,直接间接作障;可幻化假象作乱,可入人窍令为所用;巧饰人为世法,掩盖魔法实相。障其依持大集正法修行者,令难闻决疑经典,横遮不现其前;或有法师得闻时,又破坏其因缘;既令身边人远离,又令闻法人诽谤责难,乃至打杀骂辱。或使法师召感灾难,令身体生病、事物相扰、横生事端、诸多苦受等,不能顺成。或令人诬所释经典伪经,为后人伪造而非佛说,闻者生疑惑乱而不信受。或令人毁法师为邪师,以断章取义之能攻其为谬,闻者兴谤。或令人讼告法师为罪,所讲迷信落后等,百般迫害。唯有依法持戒正行者,得诸佛菩萨护念,与佛心印相通,才能明了决疑经典真实,法师所弘正法,可直至佛道。
外魔作障,为妄迷邪见,诽言真理;令人不闻正法,不知正道,以迷乱真,以邪代正。可分二种;一是断灭邪见,以世间自然法则为究竟,以世间因缘法则为了义。天地运转、规律变化等,皆依自然法则,依科学唯科学认识、解释、分析、判断、行作、归宿一切,生成为发展,散失为断灭。人间万物、关系变化等,皆依因缘法则,依哲学唯哲学思维、推理、能动、支配、主导、制约一切,成败皆由力,变化无因果。妄立为宗,以科学哲学为正教,以唯物无心无神为正旨,以满足利益欲求为正善,以言论主导精神为正确。否定天地万物唯心造的实相法,否定善恶报应轮回因果法,否定出世间法的真实存在,否定出世间智可修行证得。二是无智邪见,以人死为鬼为常见,也有成神为无见;不见恶者堕地狱、悭吝生饿鬼、贪欲为畜生,以及善行生人天等。或以天堂为最高,以成天人为最上;不知依佛可证解脱道、依法可证岀离道、依僧可证诸圣道。或以増长记忆才技为第一能事,以守规明志作事为修养身心;妄计佛教为虚无,妄解佛法为愚迷。或以功利成就为极荣,以我人格尊贵为上乘;不明一切圣教天设,多信巫医神汉外道法。如此皆以世俗知见为法理,以人欲需求好恶为标准;皆为与佛无缘,断灭善根的众生。
他魔作障,名为佛徒众,实为智障者;可成魔徒众,悲哉无益行。略分四种;一是文字博学知见障,于诸大乘经,不修证悟,藏部解传,依文释义,分别文句,以侈学多闻强记为大智,以侈才辨别经典名相为通达,不明真实教义,不入正道法理。还有满口佛话,轻师慢众,多才口辩,不觉心性,以能口说经文为圣道,以能文字分别为圣业,不明出世法,不觉岀世智。二是愚痴要约知见障,于诸经典中取一本一章一节一句为法要,深心执著文理,其他经典法门尽皆舍去,以此真实废彼广大,以自执妄见为增信,不修次第,不证智觉。还有不闻不入善知识教,若闻不合己见生嗔邪解,妄破佛教正法而不知,妄作觉解为佛知见道,不明诸佛因地行事,不见诸菩萨示范禅修。三是易行著相知见障,不依戒定慧,不勤修六度,不持十二经,不参圣贤迹;只依易行法,念一如来、念一经句、念一菩萨、唯是一行、当成佛道。不知诸佛方便道,便执此权宜之道,还以此权宜方便,为最上法。虽依皆是真实经典说法,但不明真实法义,不了真实法理,所念之心即邪念故,念三宝法即成邪法。不悔自胜他劣慢心,不思自劣他胜于道。四是难行著相知见障,为佛方便度信众中极恶人、极愚人、极邪人、诸阐提,设一绝妙不思议术,以神咒力,咒一切罪人,令得解脱。持此咒术者,难行苦行,现种种神验,出于世间,惊一切人,谓佛法中最上最胜。不知方便所设,唯乐奇怪妄事,忘失本意正修,咒缚鬼神为害。不见正行功德,自遮真实正法。如此释氏中人,不依正法知见,所修无功无德,非佛实名弟子。
自魔作障,为五蕴区宇所生魔事障与习气障,魔事障可生无量魔见,习气障可生无量邪见,皆为证悟中知见差路。魔事障略讲有十种;一是禅坐不得迷障,禅行空虑年久,心寂无想无念,差别唯见绝空,不实得佛知见;二是辩达不悟迷障,思知见性辩妙,谓得辩机自在,执此理悟一端,而未真实证悟;三是凡圣不别见障,以名相作定论,喜乐词新句奇,不辨见地真伪,凡心推理圣见;四是虑难不发见障,冥思苦想分别,恐前虑后有畏,言行藏掖不磊,心有正见不宣;五是虑易差路迷障,思量法门难易,正邪知见不辩,差路迷头认影,骑马找马心关;六是知见不修见障,多闻形成知见,不修证悟觉观,见知便为真实,又为理相所障;七是能修不见迷障,禅行不入定观,欲背舟筏上岸,我修我成大道,不知放下通达;八是见空不中迷障,粗定浅空无观,不入中道义谛,空常二边计量,迷于智愚之间;九是见灭不实迷障,见生无常入灭,见灭不寂心动,着法为相不舍,不觉直心是道;十是心教不同见障,有心说教弘法,不观因缘根基,千篇一律义理,难化众生习气。习气障略讲有十种;一是高智破戒报障,重修空慧,不持戒律;二是持戒轻智报障,守戒修福,不行定慧;三是修定著怪报障,执著幻境,思维圣解;四是智戒四见报障,因果不异,计异非异;五是依宝不法报障,安逸诸事,不勤法行;六是妙解无报报障,不以为功,反求报德;七是智行慢心报障,唯智贡高,慢心生成;八是有智无质报障,智光空迹,无踪为形;九是表学诳人报障,未证诳语,自欺欺人;十是长辩乐轮报障,空说法义,善谈空理。如此障碍,唯持正戒、修正定、得正慧能破,别无他途。
若讲实相法众生却不见,若讲假相颠倒法却实见;故自古坦然冒难弘传正法者,直义明了释解大乘经典者,当遇四魔但知事小,不误众生慧命事大。闻者应依经义法理详察所修,禅行证悟达观所行,切莫得一漏万为足,错失今世佛法善缘。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