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1--10)
发布时间:2024-02-21 04:08:59作者:经藏网
第一问:“有一位法师讲,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净土法门,真实如此吗?同时,佛门中为何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不称老师呢?”请您一解。
第二问:“有一位法师讲,极乐世界是精神世界。我有点疑虑,想求一解为快。”您是如何认知呢?
第三问:“有一位居士讲,不可回收供佛食物;若回收食用,属于盗取佛物。闻后心很恐慌,故求明师决疑。”您能给予方便开示吗?
第四问:“这位居士,坚持所讲无误,提出很多依据;把我都说糊涂了,更加疑上加疑,还须求明师决疑。”您同意他所讲吗?
第五问:“有人说,世间法真实,出世间法虚无;世间法阻碍出世间法,果真如此吗?还有智慧与空是同是异,如何理解呢?”请您给予开示。
第六问:“有人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主要是指法师讲法;还有当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大德言论都暴露其未彻悟,见地不彻,出现偏颇,甚至流毒学人,甚疑求解。”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第七问:“我皈依后,皈依师告诉好好念佛就是修行;有人告诉说,应参寻依止师,依法门修行,为什么呢?同时,我业障很重,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吗?”对此,您如何理解呢?
第八问:“在末法时代,有人认为魔法兴盛,佛法衰败;有人认为佛法兴盛,魔法衰败;究竟是谁盛谁衰呢?”对此疑问,您的知见如何呢?
第九问:“为何古今有大修行的真人,不愿露相,隐逸世间呢?他们的心态境界与价值观念又如何呢?”心有好奇,可否满愿。
第十问:“常听人说,多闻不如修无漏学,不知其中义理是什么,恳请智者解释一下。”您知其中义理吗?
第十一问:“学佛人为什么不可以因为果呢?什么是以因为果呢?不知谁能释解,以解吾疑。”您可以给予解释吗?
第十二问:“我刚皈依佛门不久,不想只念一句佛号,想择选法门修行,择选法师依止;可听人说,这个是邪法,那个是邪师,弄的不知所措,想请高人指点一二。”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第十三问:“有人说,出家人既有智慧和广大佛法,为何不走出山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社会正缺乏信任和道义,充满了浮躁和诡诈。星云大师曾说过应该让佛法走向群众走向社会,佛门之中不能有太多的佛呆子、佛傻子,传教布道也是佛门弟子必修课。眼下邪魔外道倒是无孔不入。”您也如此认知的吗?
第十四问:“都说佛心苦渡世人,佛本不在尘世,又怎样渡人?”您是如何认知此问呢?
第十五问:“我在抄写《僧伽吒经》的时候,总是瞌睡,只要放下笔墨,立刻就不瞌睡,和正常人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克服呢?”您能给予解答吗?
第十六问:“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小孩子十六岁之前享受物质生活都是消耗他自身先天的福报,是这样么?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福慧呢?”您听过这样的说法吗?
第十七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上师!网站看往生去向,一般回复是几品或上品上生,请问被超度者是全部去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还是有的去了别的佛国,品位相当于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吗?”师答:“极乐世界的门槛比较低。上品上生相当于初地菩萨,四品相当于罗汉果,四品以下的相当于小乘果。上品上生以后才能到其他佛国去。众生去的佛国不一定,有的到东方佛国、南方佛国、宝髻如来、多宝如来等等。”读后觉的讲法太随便了,您如何认知呢?
第十八问:有一师徒问答,徒问:“顶礼老师。弟子看到有些初地菩萨还会掉地狱。要修到几地才不会退下来?感恩老师,顶礼老师,七地之前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师答:“对啊,真正修到八地以上的菩萨才不会掉。初地菩萨会掉下来,要修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的,才不会退下来。七地以及七地以下的菩萨都会退下来。因为七地以下的菩萨都有根通在地狱,都有地狱的根没有除掉,随时都会掉到地狱去。象提婆达多是菩萨再来,死后还是下地狱。七地及以下的还有地狱业没消完。”读后觉的义理不明,可否方便开示呢?
第十九问:“参访了松花湖弥勒寺,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华美庄严,众皆欢欣。”不知您有何感悟,可否即兴一讲呢?
第二十问:“一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常讲,《楞严经》中说,念佛‘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一句佛号,就能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是这样吗?
第二十一问:“出家人有过失,在家人见到后,可以公开讲吗?”不知能否为其开示呢?
第二十二问:“我们网站放生时放了五条草鱼,结果到了佛国是十五条草鱼。很多人认为是带了十条过去。”“我们网站放生程序比较殊胜,这个程序能让众生解脱,就是不解脱的众生后面也有莲花跟着,佛菩萨跟着,还有法宝跟着,护法跟着,慢慢修。莲花在不断变大,最后机缘成熟了,他上莲花就走了。”“放生物命的去向,放生的物命只有三次到极乐世界的,其他都到十方佛国的;有要发财的得到多宝如来那里去的,有的情执心重的到月光如来那里去的,不一样的,缘分不一样。”“用我们程序放生的,我亲自放生的时候,品位都很高的,六地、七地,八地、九地的比较多。”“把他加持的品位高一点,有的就变为候补佛了;有一个到南方佛国成佛,还有一个到东方佛国成佛。”看了这样帖子后,有点害怕,不知您是如何认知的?
第二十三问:上师:“哦,你这成佛在东方佛国。你马上就要到东方佛国度众生了,现在是金佛了,呵呵。”众生:“我还要等一段时间。”上师:“你都成佛了,为什么还要等段时间啊?”众生:“就是我现在还是算那个候补的。”这种内容的帖子,在多家网站传播,内容很多,我只节选一段,您如何认知呢?
第二十四问:“湖南省通道县万佛寺改扩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主办方向社会悬赏100万元征集下联。该对联上联是“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由万佛寺住持昌学法师所作。”据新闻报导,万佛山过去有108座寺院,自古就有“天地为庙万山为佛”的说法。万佛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能为其作一幅下联吗?
第二十五问:第二十五问:“网络上很多人在问,您从释解《僧伽吒经》后,怎么不再释解经典了,其中有什么缘故吗?”可否方便解答?
第二十六问:“你们学佛人,整天说修行;那我问你们,啥叫法门?啥叫守戒?啥叫修行?一天到晚,烧几柱香、磕几个头、念几声佛、诵几遍经、上几堂殿、办几场法会、做几个皈依等,就叫修行吗?最好说点让我听懂的话。”对此,您能给予回答吗?
第二十七问:“出家人脖子上偑戴一串佛珠,在家的学佛人一般也手持一串佛珠,佛珠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戴佛珠呢?”这样的疑问,需要回答吗?
第二十八问:“这是在‘全球佛教徒应共同促进文明交流’法会上,对佛教信众发出呼吁。但是,我不知如何理解佛教徒的准确含义。”能释解一下吗?
第二十九问:“有人提出,‘佛教教育的根本在于戒学教育。’总觉得少点什么,或说义理不全,故有此一问。
”请为解说。第三十问:有人说“现代修行人不能入定,也不能有定观三昧;若讲入定者必是外道,若讲定观三昧者必是邪师,”修行人能入定吗?实相果真如此吗?
第三十一问:“有西方殖民者妖魔化西藏喇嘛教,说‘不配’称佛教,”您能方便评论吗?
第三十二问:“最近一段时间,‘华藏宗门’事件,搞的沸沸扬扬,对佛教纷说不一,谁能说一说,到底是咋回事。”您如何认知如此事件呢?
第三十三问:“苦行僧为什么不自己劳作所得?而是以乞讨获取?”见到如此疑问,也感兴趣,特此请法。
第三十四问:“在当今时代,讲法者甚多;只知有功德,不知有因果。古德有讲法不昧因果,法师如何讲法不负因果呢?”请您为其解说。
第三十五问:“中佛协副会长痛斥佛教邪恶风气:某些僧人腐化堕落”?您赞成这样一种说法吗?
第三十六问:“我也有心学佛,可我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总是追求真理,如果要我真正从心底里信佛,我有以下九问,看你佛教怎么答。”您如何认知“针对佛教刁钻九问”呢?第三十七问:“网传香港儒释道三教正在联合,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即农历六月十九,申报世界慈悲日。”您如何评判呀?
第三十八问:“月薪至少8000元还有提成,8小时工作时间外不限自由,可由少林高僧传授少林72项绝技。一则招聘和尚的启事近期在网络流传甚广,招聘启事涉及陕西法门寺、新疆红山景区”等多家寺庙。各寺庙声明,均无此事,也无委托任何中介;有的寺庙已报警,要求依法处理。”对此,不知您如何评判呢?
第三十九问:“最近在德州大街上出现了几位‘高僧’,‘高僧’向路人推销佛教饰品。然而,这些人不是什么大师,而是打着‘高僧’幌子的大骗子。经过核实,这名‘出家人’王某来自安徽人,是一位农民,并不是真正的僧人。王某称,农忙时在家务农,没有农活的季节就以僧人身份周游全国,兜售廉价佛教饰品。民警在其随行物品内发现了假证件。随后,王某因涉嫌招摇撞骗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同时,又将另外一假尼姑,以同样罪名进行了处罚。”您对此类事件,如何认知呢?
第四十问:“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第四十一问:“能亲证的了义,要取决于修行者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此二者又由阅历与经验决定。”果真如此吗?请帮助解除心中所疑。
第四十二问:“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机缘,离开有离开的道理,失去有失去的理由,所有的相遇相处,都是一种既定的缘分,离开就是缘尽,失去就是缘去,人生聚散离合,就是缘来缘尽,情淡情浓,记住那些美好,那些欢笑,走好现在,做好现在,就是人生又一次的美好。”看后有点人生宿命的感觉,不能完全认同;但又不知哪里不妥,您如何理解呢?
第四十三问:“人的业力消失了,生命还存在吗?若生命不能存在,人学佛修行,去除业力,还有意义吗?若业力存在,生命就存在,那有业力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还可以再入轮回。”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第四十四问:“学佛离不开经典,修行离不开传承,经典与传承是什么关系?”可否具体的开示一下吗?
第四十五问:“在人际交谈中、义理交流中、网络媒体中等不同场所,戏论佛法或有意曲解法义等,有什么过失吗?”一些人于不知不觉中,容易拿佛法僧开玩笑,或用世法俗义强辩佛教法义,只是突显个人世智聪明,也不知有什么过失处,故请方便开示。
第四十六问:“因为一切唯心造,天堂与地狱都是精神世界,所以天堂与地狱都不真实存在,对不对?”这种疑问,困惑着很多人,带有普遍性,可以给予释解吗?
第四十七问:“法师是不是神职人员,还是沟通佛与人的中介?”您可以答复如此疑问吗?
第四十八问:“凡是自称‘法师’,吹嘘神化自己,能给‘佛菩萨开光,替人灭罪除障、消灾延寿、超度亡灵’等,那只是自欺欺人,纯属魔道诱惑愚痴众生的雕虫小计。”对此争议颇大,请您给予解答。
第四十九问:“高僧大德们研究的东西,是很枯燥的;他们埋头搞得那些经典,是没有机场读物好看的。现今社会要佛经来干什么?无非三个用途:高阁藏书装一下,师长讲话引一下,书法练字抄一下。真觉的对你有用么?别装了,你们真的需要高僧大德么?”您对此如何解析呢?
第五十问:“若不能挣钱安身养家,身家性命不保,学佛还有什么用?吃饱饭才能活命,有好身体才能修道;若无身命,就无道可修;应该是这样的吧?”如此议论,与佛教法理相合吗?
第五十一问:“出家人能舍家,离开父母、夫妻、子女、兄妹、朋友等,说这是离欲离染,修行清净无生法忍;是不是无情无义就是无生法忍?有的在家学佛人,别人打他、骂他、辱他、害他,也不生气,好象没事人一样,都窝囊透了,这是无生法忍吗?”我也有此疑问,请给方便的讲一讲。
第五十二问:“不明白学佛人为何要修习无生法忍,如何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把人弄傻了,就是得无生法忍了?”修习无生法忍是这样吗?
第五十三问:“学佛人都一样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没有差别呀?”此问义理甚深,能为其解答吗?
第五十四问:“在汉传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轻小乘法,且影响巨大,这算好事吧?”您能给予答复吗?
第五十五问:“佛教信众都喜读诵经典,还供养经典,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请给予方便开示一下。
第五十六问:“不敬经典、污损经典有什么业报吗?方等经典有何妙义吗?”我等也有不解,愿为解说。
第五十七问:“经常见闻信众团体或几人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诵持礼拜诸菩萨名号,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不知能获得什么功德利益?”能为其解答吗?
第五十八问:“很多经中都说,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诸佛不度,怎么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者,又能得度呢?”我等也不明白,请为释解。
第五十九问:“于现代史中,有人提出用哲学之真、伦理之善、美育之美取代宗教信仰,当然包括佛教在内;佛教可以被取代吗?这种人趣向一阐提吗?”请为方便释解。
第六十问:“学佛人常说邪知邪见,什么是邪知邪见?由什么产生?有哪些表现?其危害大吗?”我等也愿闻其详,以求共受法益。
第六十一问:“我弟学佛、禅行、素食十多年,却被一年青少妇诱惑,离家姘居,不再学佛禅行,开始喝酒吃肉,抽烟赌博等。与其二人见面时,不愿结俗缘,不知该说什么,少说或不说话;却引起不快,不知如何面对为好?”类似情况很常见,能为其开示吗?
第六十二问:“出家人,弘法是家务和毕生的事业,他也必须担当弘法利生的责任。所以僧宝是三宝之一。在家人有护法的责任。如果出家人不去弘法,在家人热心弘法,这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这本来就是颠倒的。所以说,这是一个败法的标志。而且,如果白衣弘法,白衣会越来越贡高我慢,出家人没有事可干,那就无事生非,这正常吗?这不正常。为什么?不如法。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居士不是三宝,你至少有家。居士讲的是知识,不是经,所以不要本末倒置。经典里也不允许居士讲经。即便有,大家可以讲空、空性,佛给认证的,可以。否则,不可以。”如何认知这种说法,我等愿闻。
第六十三问:“佛法僧为佛教三宝,三宝为众生皈依对象;可释迦牟尼佛由苦行证道,为身有苦;肉身入般涅槃而不能长久住世,为身无常;诸法是空,亦为无常;众僧是苦,亦为无常;空、苦、无常处,为何成为众生依止处呢?若是皈依自性三宝,为何又在佛法僧前皈依,不是着相吗?”望予明示,以解众惑。
第六十四问:“据多种传媒报导,近些年来,一些寺庙被承包经营,乱设功德箱,假冒僧尼方丈,大肆借机敛财。承包方式有合作、投资、合资、租赁经营等;还有一些地方的企业、私人,利用寺庙进行违法经营,‘不烧高价香,游客命不保’。对于此类现象,一些有识之士与高僧大德,纷纷表示谴责,‘寺庙被承包,佛教被绑架,信众被欺骗,信仰受损害。’还大声疾呼,‘景区收钱,佛教被冤,玷污佛门,践踏信仰’。但效果甚微,缘故是被承包经营的寺庙,产权归旅游、文物、房管、园林、环卫(北京数百年历史的福祥寺,成了垃圾场)、企业、个人等多家所有,不能进行有效管理。谁能给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不知您如何认知,能否为其解释一下呢?
第六十五问:“街头巷议最伤感的是一些老人,在骂子女如何不孝;微信圈里传播最火爆的是一些贫困老人,在子女眼里不如宠物狗。心有良知的人要问,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只剩物质了吗?过去只听过拜金主义的名词,现在有点领悟实义了,未来什么样算是不敢往下想,太可怕啦!”不知依佛教义理,如何认知呢?
第六十六问:“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古今法师众说纷纭,不知信佛从哪里开始,身心又该到哪里去,谁能为我开示一下吗?”请为其方便解疑。
第六十七问:“有位慧远大师说,‘与佛教经典相比,儒道经典不过是糠秕而已。’这句法语争议具大,影响甚广,流行深远。他有资格这么说吗?这么说法对吗?”请您帮助辨明法理。
第六十八问:“人吃亏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缺少智慧;老实人不等于善良,善良人不等于老实;这种说法对吗?”依佛法义理也如此认知吗?
第六十九问:“佛说三乘法解脱,又为何说唯一佛乘呢?唯一佛乘是舍弃二乘法吗?”请给予方便释解。
第七十问:“见闻二义,甚难悟知;一是‘十界从心生,心从何处生’,何义?二是‘杀父杀母,向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甚么处忏悔’,何解?古今未见详解,不知谁能说明白。”可以为其解疑吗?
第七十一问:“修行人当心有正念,开启智慧,断除愚痴,去除业习,转化烦恼,心无挂碍,应行何法,如何行作呢?恳请哪位大德给予开示,无胜感激。”您可以讲一讲吗?
第七十二问:“常闻菩萨行人,何为菩萨行人,菩萨行人修何种法呢?世上有这样的人吗?”您可以释解吗?
第七十三问:“常有人说行菩萨道,何为行菩萨道,世人如何成就菩萨道呢?”您可以释解吗?
第七十四问:“有一疑问,佛经中说,有人以满世界财宝供养众生,不如闻方等经名,或一句一偈所得功德,差别在哪里呢?无量财宝布施,还抵不过佛经中的一句话吗?”请给予释解。
第七十五问:“见闻佛教典故中,有一磨砖成镜,比喻枯坐不能成佛;是不是修行人不需要静坐,就可成就道业呢?”请能给予详解。
第七十六问:“在此五浊恶世,救度众生苦厄,唯有佛菩萨;而声闻缘觉则不能,为什么?参学多年,所疑不能尽解,总觉得意犹未尽,理未至竟。”能否给予方便释解,我等愿闻。
第七十七问:“读诵受持方等经典,等于值遇十方三世诸佛,能灭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重业,不明白其法理是什么?”可以给予讲解吗?
第七十八问:“学佛人中,有邪见诽谤三宝之人,也有破戒造作恶业之人;他们能消受得了十方供养或天地恩赐之物吗?”请您能予解答。
第七十九问:“释迦牟尼佛一生都做些什么?创立佛教对人的生命有何意义,其作用在何处,又如何体现呢?”如此疑问,各种理论解答很多,但又感觉未及实相,能否将您的认知为释解呢?
第八十问:“学佛人应念佛、禅行外,还应如何修身心、讲诚信、无怨敌、得富贵呢?”愿您为其解疑。
第八十一问:“学佛人应如何修行,才能救度亲人眷属,降伏烦恼魔障,命终时佛菩萨接引呢?”请您为其释解。
第八十二问:“修行人如何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呢?”您能为其决定解吗?
第八十三问:“有人告诉我念佛消灾,又有人告诉我诵持大乘经典消灾,还有人告诉我请僧人办法会消灾,我应相信谁呢?”您是怎么认知的呢?
第八十四问:“见一文章,大意为‘佛不诳语,对末法时代早有预言,几乎每位信佛人都知道;可有部分人坚决否认;认为不是佛法末法,而是人心末法,佛法根本不存在末法。这种公然否认佛的预言,否认佛经论述的说法,是不是魔子魔民在坏法乱教呢?当下佛门乱象,无不证明存在末法时代,谁是魔子魔民,难道不一目了然吗?佛法非外人能破,唯内人能坏,我等莫不痛心疾首,大家也莫无动于衷,谁都不能否认佛法存在末法时代。’阅后深感疑惑,恳求法师能给予明示,以息争论。”您认同这种观点吗?能否为其一解,让众人也普获法益。
第八十五问:“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名寺的高额门票致使无钱信徒常常临其门而难以拜佛礼敬;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间的现状。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倡导‘人间佛法’,曲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之真义,重视色身之利养,轻视佛法‘出世间’之意旨。这些都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对此疑者甚多,请为其开示一下好吗?
第八十六问:“现代人太现实了,不但‘为物’,还有‘主意’,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有的人做事,不知敬畏,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罔顾廉耻,低级下流,肮脏龌龊等,反应在社会各个角落,让人触目惊心,不知学佛人如何面对这种状况呢?”大众疑惑,信众难解,不知您如何认知此类事项呢?
第八十七问:“在诸疑中,选择了十疑;‘1,住有是常见,住无是断见,住中间未究竟,该当如何?2、无心可见,无意可思,无路可走,无法无门,怎办?3、前有悬崖峭壁,后有狼豺虎豹,两边烈火纷烧,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下如何转身?4、心本清净,其身作么?若无此身,我在何处?5、自性本净,污染的是啥?6、反闻闻自性,反闻个什么?7、无声时怎么反闻?8、道中无宝,心中无草。甚解甚解!9、我问释迦牟尼佛,有人说,佛迷了就成了众生。请问佛陀,您还能迷吗?如果佛不能迷,那么众生本来是佛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本来就是佛,那么佛如何成为众生的?10,拿起什么?放下何物?’”请您给予方便解答。
第八十八问:“近闻某些法师,振振有词。言‘修空心无住不起念’,‘坐禅、修定’即是佛法或者说入道法门。本人心有疑问,但请众师兄指教!若‘修空心无住不起念’是道,那么‘学佛法’是‘起念’还是‘不起念’?修‘空心、无住、不起念’三种方法的,是‘起念’还是‘不起念’?若‘坐禅、修定’是佛法,不‘坐禅、修定’时又当如何?!若‘坐禅、修定’是佛法,不‘坐禅’时有‘禅’无‘禅’。不修‘定’时,有‘定’无定?且请众师兄指教一二!”多见解答,未见实义,可否为其一解呢?
第八十九问:“在诸见闻中,有三疑未能尽详,恳求解惑;即‘死中得活易,活中得死难!二者俱打却时如何?’即活不起又死不起,又不想活又不想死时如何面对?‘前尘影事不论禅。雾里看花不言道。’如何确切理解其义理?‘众生平等,本自具足,’那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问义颇深,请为释解。
第九十问:“见闻二偈,欣赏佳句,却难入意境;即‘满意本来意已满,不敢自昧唤满意。’‘当月独照无非有,一把撒却绝古今。’故请指点一二。”能否共同品评一下意境呢?
第九十一问:“末法是指佛教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经典的解读越来越偏离本义,致使真义和精髓失传,不能正确解读经典,不解佛经真义,从而导致末法来临。但是有人认为:只要有经典在,有经文在,就不会有末法,至于能否正确解读在所不谈。请问:仅凭有经典和经文在,就没有末法了吗?”您对此如何认知呢?
第九十二问:“佛法是做人的道理吗?”请您一解。
第九十三问:“人类的未来,算法和数据能取代各种宗教,而成为人类的信仰吗?即有专家学者认为,‘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祖先智人从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主宰,而未来人类将失去其在世界的主导地位,权威和权力将让位给算法和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取代以往的宗教成为人们的信仰。’这种匪夷所思的观点,让人害怕。”依佛法认知,会出现如此状况吗?
第九十四问:“有专家学者对治中国信仰缺失症,开了十大药方;‘一、不要把宗教视做消极力量,国家应在法律层面重新审视宗教精神;二、痛下决心不要把宗教当成摇钱树;三、信众不要把信仰功利化;四、不要把中国传统宗教变成铁板一块;五、不要把传统宗教作为一种学术;六、推动宗教与现代社会接轨;七、坚守宗教主体性不动摇;八、重塑宗教信仰的神圣性;九、重塑宗教的自觉自强自净机制;十、传统宗教要积极走向社会,坐守其成很可能变成坐以待毙。’这些药方,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吗?”依佛教信众的理念,应如何观察疗效呢?
第九十五问:“祖源禅师十魔乱正中,十魔来自内外诸魔;若来自内,我是魔吗?若来自外,谁是魔呢?同时,本是善因反遭恶果,为什么?一并请善知识解释一下十魔乱正。”请您给予释解,使之明其义理。
第九十六问:“学佛人有很多障碍,修行人有很多魔事,还是平常人好,啥也不信,即没有什么障碍,又没有什么魔事。”实际状况是这样吗?
第九十七问:“我是一个初涉佛法的生人,因为初始的好奇在朋友们的携同下走进寺庙朝佛,供养师傅,也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像身边的佛友那样相遇一个有缘有德行的上师,一日一日从指间流过,学习的心与虔诚的心与日俱增。然而,后来当看到一些僧人的霸道、虚伪、骗财、骗色的行为与蛊惑人心的言论,我疑惑了,失望之极在某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驳论了某位出言下流师傅(知客)的言行时,他警告以后不要再去他们那里,愤怒、委屈、无助一下子让我绝望起来,与另一位师傅谈及我的疑惑时,他却说:远离那儿,不能评论他们对错。‘佛渡有缘人’,‘说即是错’;可是,向佛的虔诚之心真的也不足以说明这佛缘吗?不说,忍下。可又有更多的善良人可能被欺骗,忍心吗?明哲自保式的做法,就是对吗?迷茫,迷惑,善良是什么?该何去何从?请师兄们帮助一个迷惑的人吧!”请慈悲给予开示。
第九十八问:“虽然接触佛教十年了,但没有深入去学习啊,十年前明白人生是不完美的,不究竟的,产生了痛苦,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我偏偏贪着有我,贪着有我痛苦就产生了。我究竟该怎么做?”这样的疑问,可以回答吗?
第九十九问:“弘传正法的人,都程度不同的遭遇魔事;因此弘传正法的人如凤毛麟角,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对吗?”您能给予答复吗?
第一百问:“称念诸佛名号,还需要称念诸菩萨名号吗?二者功德有何不同呢?如何念佛才能往生呢?”如此疑问,可以答复吗?
第一百零一问:“能将财物给予他人,就是修布施吗?自己舍财物,他人受福乐,还不图回报,还说有福报,那布施的福报在哪里呢?”我等也愿听闻。
第一百零二问:“所见的学佛人中,多有修行不得力者,几年下来还是老样子,念念佛,瞌瞌头,不见心行转化,不见证悟道次,是什么原因呢?”请帮助查找一下,可以共同受益。
第一百零三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灾祸频传,是因为‘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吗?佛法中有这样的说法吗?”依佛教义理应如何认知呢?
第一百零四问:“儒释道都赞叹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有多少德呢?佛教中又有多少德呢?具体的德是什么,二者有本质不同吗?”我等也愿闻,请为一解。
第一百零五问:“信佛的人天天说信佛好,那我要问一问,学佛究竟有什么好处?依据佛教观念,当今世界上的人类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此问义甚大,能为其解答吗?
第一百零六问:“佛门讲空于定,定境思止,无有意念,即无思想;人若无思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与尸位素餐还有什么区别呢?我真弄不清楚,这就是学佛人的追求吗?”请为其解答好吗?
第一百零七问:“我始终不明白,什么是中道?什么人可入中道?入中道有何法义?不入中道又如何呢?不知谁能给予解答。”请您为其开示。
第一百零八问:“佛祖在世时,就预言佛教在他涅槃几百年后将在震旦发扬光大。在《佛说灌顶经》中云,‘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佛依何因缘有此预言,三圣又是谁?”请您为其释解。
第一问:“有一位法师讲,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净土法门,真实如此吗?同时,佛门中为何称法师、禅师、戒师、上师等,不称老师呢?”请您一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你可如此请法,请求这位法师给予开示;即能否系统地、规范地、完整地开示一下净土门中,除皈依仪规(授三皈五戒八戒,念一句佛号)外的修行传承呢?末学静候法音!相信这位法师可满愿求,不需我在这里赘言。
佛门中师,皆由戒得,缘于依戒为师。法师、禅师、戒师、上师及师父或师傅等,皆具足受持戒律。由于宗门不同,名有差别,称师相同,皆因依戒。佛门称师,形成传统,辈代相传,义为遵戒。虽称某人为师,实不依人为师;某人也无为师相,只知身心载法载戒,证悟我法二空;还可替佛结缘,办理佛事,如能传法、授戒、培德、解疑,兴建坛城道场,举行各类法会,示现四众弟子形象等。还可师徒间父子传心,言传身教;如铁匠教徒弟,既口传窍诀,又传行规,还身教技能,操作实践等。若有为师相者,只身受戒,心地无戒,不为得戒;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道元师云,“随师有正邪,悟则有真伪。”
而老师则不同,缘于传统文化,是指能教授学生知识文化、技艺能力的人;古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老师,既是一种尊称,又是一种职业;既推崇老子哲学思想,又注重人为德行修养。
二种师者,各有所表,义理差别,功用不同;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相通;故应尊重各自传统,不可人为混淆,以免引人误解,或毫无实义之争。2014/2
第二问:“有一位法师讲,极乐世界是精神世界。我有点疑虑,想求一解为快。”您是如何认知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心中有疑,可以直接向这位法师请法;若我给予答复,唯恐对这位法师不尊重。但可以与你一起,理顺一下思路,共同参学为好;即你心所疑,主要有四点:
第一、非想非非想天人无身口,只有清净心识;此世界与精神世界有何差别呢?
第二、佛说极乐世界皆七宝所成,菩萨皆具清净色相;七宝是不是物质呢?色义中是否包含物质呢?
第三、如来报身百福庄严,不来不去,应化十方,化身无量,只是在绝对的清净心灵的世界中冥知的实相法吗?
第四、三界中时空不同,法则各异;故用人世间科学所知,能证明出世间法则与智慧吗?
依此问疑,敬请法师开示,一定会得满意答复,我等一同受教。2014/3
第三问:“有一位居士讲,不可回收供佛食物;若回收食用,属于盗取佛物。闻后心很恐慌,故求明师决疑。”您能给予方便开示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你可直接与这位居士商榷,提出不同认知;然后共同探讨义理,以益信众,避免误解,贻害他人。在义理不清之前,先不要恐慌是否有业,仍依传统方法去做。
商榷内容大致是,“彼见闻如: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为作住持,或施佛已复还摄取,或他与物令使施佛而自食用。”其一,经中是取,或是摄取,而不是回取;二者义有区别,易生混淆。其二,经义可解为一切财物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或令施佛后而未供佛前,一切人摄取与自食用,或教人食用,属于盗取佛物。其三,一切财物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或令施佛后而未供佛前,急需时挪为他用,用后“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教他取”,或不能及时补还原数原量,亦属于盗取佛物。
如此商榷知见,为依经而解;若有不妥,敬请指正!2014/3
第四问:“这位居士,坚持所讲无误,提出很多依据;把我都说糊涂了,更加疑上加疑,还须求明师决疑。”您同意他所讲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既是商榷,各有所论,各有依据,实为正常交流。若更加疑上加疑,可再与这位居士商榷,表示义理的观点,可更明了一些,也供众多网友帮助共同辩别,共同受益。
商榷内容,可引深一点问;即寺庙中功德箱内信众供佛的钱与法事所收的十方佛财,是施佛财物,能不能收取呢?于收取中,其中用于寮房、斋堂、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以及水、电、食物、药品、床具、用品等生活用品,属不属于自食用财物部分呢?僧人还将部分收取的财物用于捐款、救灾等善举,僧人与大众皆须堕入大阿鼻地狱中黑肚小地狱吗?若不能收取,僧人生活如何维持,寺庙活动如何运转呢?于二千多年寺庙运作的实践中,有不收取供佛一切财物的例证吗?
我辈愚钝,智慧不开;如此商榷,敬请开示!2014/3
第五问:“有人说,世间法真实,出世间法虚无;世间法阻碍出世间法,果真如此吗?还有智慧与空是同是异,如何理解呢?”请您给予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世间存在着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二者相辅相承;即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基础,世间法以出世间法为究竟;若只讲世间法,易使佛法落入有为;若只讲出世间法,易使佛法落入虚无。对于学佛人,二者功用不同,不可偏颇;即世间法还身心以清净,出世间法致境界以高远;世间不碍出世间,出世间不否世间。
禅行静极,身根不动;思维停止,定境自生。定境为空,故为定空;定空生慧,智观明心。依身心而论,空有四种;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依次第境界而论,空有二十种;即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小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
智慧,为在定空境界中,心识观察诸法实相的能力,超越法则束缚的能力,驾驭规律自在的能力、创立规律不共的能力。若对修行人而言,照见为智,解了称慧;观察辨明为慧,通达明了称智;即断除无明烦恼,证得解脱为智慧。智慧有多种;如按观察世间分,有胜义智和世俗智二种;如按三乘教义分,有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智三种;如按究竟法义分,有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种。
定空与智慧的关系,既是同,又是异。同者为定空与智慧同根同体,单一心性功德所证所具。异者为定空与智慧有顺序功用差别,定空是基础根基,智慧是功德妙用。可用比喻说明,如一颗瓜秧上,有蔓藤,才有瓜果;瓜秧如身心,蔓藤如定空,瓜果如智慧。2014,3
第六问:“有人说,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主要是指法师讲法;还有当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大德言论都暴露其未彻悟,见地不彻,出现偏颇,甚至流毒学人,甚疑求解。”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对第一种说法,当然不能认可。这种说法不解如来真实义,也与现代实际不符。现代人以各种书籍、刊物,以及电视、广播、网络、论坛等形式,对佛教义法理发表各自认知,纷繁复杂,不一而足;可讲法者中有证悟的人少,发表各自知见中其佛教正法少;故此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当广义理解认知。确切地讲,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应包括一切以不同形式言说佛法的人;不正即邪,不可不慎。古人云,“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故可引以自勉,不可人云亦云。
末法时代,虽证悟者少,但仍有证悟之人。在诸讲法者中,由于证悟不同,可有见地差别;但不可一概而论,皆定性为邪师。只能讲随顺众生因缘善根,见地有所差别;有讲正法、像法、末法、善法的不同,极少数人讲邪法。讲邪法知见者,难逃信众择法眼的正观,并依经正法藏及时明示其危害,随继销声匿迹;虽还会层出不穷,但一定不得人心。若全面否定法师讲法,或认定讲法者皆是邪师,如此知见,危害极大,因果极重。危害极大,在于古今弘法艰难,真正弘法者少,再以邪师之名封堵其口,蛊惑一些不明实相的信众以邪师之名诋毁其人,长此以往再无人讲法,等于灭佛法慧炬,信众将失去佛法眼目。因果极重,在于认证不准,知见不正,惑乱人心,贻误众生;恐有谤毁之嫌,会合因果之律。
对第二种说法,纯属个人知见。仅凭一些讲法知见,与佛相比皆不具足,或有意设置障眼法,不能明察其详;而未见其人加以定观印证,便下如此结论,难以让人信伏。据我观察,在当今弘法者中,不乏有菩萨再来者,也有证悟不同道果圣人;在大陆、西藏、台湾、境外等地,真实存在,只是不便讲破。至于在弘法中,却有一些法不了义、戒不具足、事项不圆融的知见,迎合了一些信众的末法心理,也适应了一些末法众生善根;只能讲因缘如此,因果自负。若说对后世影响,也只能影响末法心理的信众,及一些末法善根的众生;而对有大善因缘、大善根基的众生,无碍得闻正法义理,无碍得依传承法门,无碍具足受持戒律,无碍次第证悟道果等。
对此疑者甚多,闻此释义后,若还不能详解,可详参有关佛经,全面深解教义法理,别障于摘录的一句佛说而不观前见后,别误于不联系法要的言论而认知实相,从而生疑而自乱其心。借用一句古诗,比喻其义,供其参悟;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014/3
第七问:“我皈依后,皈依师告诉好好念佛就是修行;有人告诉说,应参寻依止师,依法门修行,为什么呢?同时,我业障很重,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吗?”对此,您如何理解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古德有云,“迷时千卷少,悟后一言多。”初学佛法,诸多疑问,愿求多闻,当为可教。就怕不疑不问,不知择法寻师,还在自以为是,感觉状况良好,当为难教。迷时千卷少,是向经学他学,愿求了义究竟,身不疲倦,心不厌足。悟后一言多,是向净心自性学,日夜精进禅行,无心留意身外诸事,见闻一字一句都是多余。但是,若无迷时千卷少,难有悟后一言多。
皈依师,为皈依三宝的引领见证者。依止师,为传授依止法门、依靠指导功用者。皈依佛门的人,皈依后应参寻依止师,于依止师处得到对应根基的传承法门,进入真正的修持身心。各宗法门,皆有传承;即可依皈依师为依止师,但须授于传承法门,非教念一句佛号而已。
当下,在汉地大陆净土宗的部分寺庙中,四众皆有遇此状况者;其中,在家二众居多。几年或十几年下来,少见道业有长进者,不知净土法门传承为何物,不知都摄六根静坐念佛有多重要;只知念一句佛号,便等临终诸佛菩萨接引;只知如此念佛最为稳妥,三根普被而利钝全收。
业障,为身、口、意所造作诸恶,形成业债,循环不息,能障碍修行正道,故称业障。业者,天地神明察查核准,记录在案有报为业。债者,既有命债,也有物债。贪嗔痴慢疑,为身欲五毒,心烦恼五病。由于身有财色名食睡五欲,生贪嗔痴慢疑五毒,发身口意言行造作诸恶业。故不能简单认知,贪嗔痴慢疑就是业障;而应加以明辨,减少欲求,才能化转五毒,言行造作转为诸善业。
业障重者的表现,略讲有二十种;一是多病难医;二是伤残短寿;三是鬼魅常侵;四是神志昏沉;五是浮躁失控;六是心常散乱;七是易失正念;八是执著妄想;九是好事难成;十是散失财产;十一诉讼扰害;十二烦恼不安;十三遭遇横祸;十四灾难侵袭;十五背负恶名;十六常生邪见;十七破犯戒仪;十八毁谤三宝;十九善友远离;二十难修正道。作业千差万别,报应千变万化,表现千奇百怪,只能略释其义。化转业障方法很多,这里不讲,可另参学。2016/3
第八问:“在末法时代,有人认为魔法兴盛,佛法衰败;有人认为佛法兴盛,魔法衰败;究竟是谁盛谁衰呢?”对此疑问,您的知见如何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在世间法中,凡夫之人执著名相,以相生心,佛法仅停留在言说诸相上,见闻觉知事事尽有为,身心感受处处皆魔法,有魔子魔民住伽蓝,更有高价香、假僧尼、贪名闻、喜利养、图安逸、多放纵、破戒仪、不禅行等事频发,故说魔法兴盛。而正修之人多以禅行为主,魔法仅在我法二执中,有为事中含无为法,一切事物存在皆佛法,一切身心行作皆正法;人的境界不同,智慧有别,对魔法与佛法的认知也不同,证悟之人可转烦恼为菩提,故说佛法兴盛。
魔法兴盛,身心欲望強烈,十不善法盛行,众生业习加重,皆是背道而驰。人心道德丧失,生存条件遭糕,世间灾祸频传,邪恶尽堕魔网。佛法兴盛,民风淳朴清正,气候顺时分明,人有气节志远,世间善法流行。人皆节制欲望,众生业习减轻,天地增长福寿,自发向圣道心。魔法兴盛,从反面利益人;迷者执著贪求不舍,以苦为乐颠倒终生;悟者智明魔法考验,守持戒律警钟长鸣。佛法兴盛,从正面利益人;教人善行可转迷为悟,修苦乐法知宇宙人生;放下解脱得觉悟自在,彼岸清净可极乐永生。于人道而言,佛法兴盛是有阶段性的,是有善法条件的;阶段性为有佛出世与无佛岀世,有佛出世为短暂,无佛岀世为长期;在有佛出世时期,还有正法、像法、末法时代存在;善法条件为众生因缘善根,既有值佛住世难,还有得人身难。而魔法兴盛是无期的,也是有不善条件的;无期为从无始劫来到无始劫去,既无开始,又无结束;不善条件为众生恶因缘恶业习,障重不闻佛法,业重恶道苦受。
在三界法则中,有五浊恶法,众生命运皆难堪忍,六道轮回生灭不息,相杀相食不断,相害相欺常有。魔王为三界主,依魔法魔律驱使魔子魔民,既恼害众生清净而防逃离,又破坏修行证道而怕解缚。唯佛得神通自在,与三界法则及魔法魔律不共,当有部分众生因缘善根成熟时,方降迹世间,示现成佛立教说法,教化因缘善根成熟者逃离魔法魔律控制的路径,示范行证道果自解绑缚的方法,转化五浊恶法为五蕴皆空,永离难堪忍受为清净极乐。但是,不善因缘善根的众生,习惯于魔法魔律支配而不觉,在生灭法则中苦受而不知,对佛法善音充遍世间而不闻,身处邪见恶行报应剧烈而不见;从而不信不解佛法,不作不修善行。
如此讲法,仅是从佛法功德妙用而讲;若从佛法实相而讲,三界也为报身佛依法性而安立,此世界也是佛法性身的一部分;是佛慈悲愿力与众生因缘业力和合而成,故三世诸佛相继,无量众生不断。佛法与魔法,此消彼长皆因缘,兴盛衰败依善根,非人力能为,非想象所主。2014/3
第九问:“为何古今有大修行的真人,不愿露相,隐逸世间呢?他们的心态境界与价值观念又如何呢?”心有好奇,可否满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古今汉地,确有修证得道者;他们各依因缘,观察世间,不愿露相,隐世修行。对隐逸者中,少知有其法名留世,多有不知其名何如;如禅宗三祖僧璨俗名为谁。又如报端发现一山洞中,有十数不同年代圆寂坐身,不见史记。时至今日,仍有太多避世住山洞茅蓬修行无法知其名者,还有很多隐蔽世间修行不露实相名者。如此现象,实属正常,不足为奇,也不为怪;后世还会有续,直至佛法灭度,不以名相为纪,秘密传承佛法。至于依何因缘,只可悟知,不可明示。只能如法顺缘,略开可显法义。
总的来讲,能隐修世间,密行其道者,多为载法载戒之人。即有出家二众,混同于普通僧尼之中,功德如山不显其高,戒法如水不显其深;也有在家二众,混同于平常人群中,种福无量不显其广,智慧无边不显其际。皆能隐蔽真实之我,藏精显拙假我于人。心态净洁如珠,境界高远脱俗,气质幽雅沁香,宁静不慕虚荣。价值看破名相,观念放下执著,守持戒身法体,无为不染世俗。好似说平常话,其义理不平常;看似办平常事,其正行不平常;貌似做平常人,其表法不平常;相似处平常中,其功用不平常。但在凡夫眼里,尽是平常太平常。而隐士自知,保持平常心,活在平常中,平常才真实,根植众生深;如滴水入海,随浪作波涛,避免高热处,易被蒸发掉。若具体来讲,主要为珍惜生命,清净禅行,护持本色,导引佛风。
珍惜生命,为人身难得今已得,有限时间不可浪费,一切荣华富贵皆为有限价值,一切享乐安逸尽在荒废生命。唯有依法持戒才为实现真实自利,唯有禅行证道才为实现无限价值;珍惜生命价值在于真实自利,无限价值利他方显生命可贵。浪费时间为愚痴无智,荒废生命为枉来世间;若再造作无量恶业,更是对自我慧命的极大犯罪。若要珍惜生命,唯有隐修世间,减少顺逆因缘,避免磕磕绊绊,才能实现效应最大化,可永世享用。
清净禅行,为化解尘缘少事扰,不逐物欲得静闲,身心清净无垢染,第一要务大禅行。将人生定位于解决生死大事,其它事务皆为副业;生死大事须坦然实际,疏忽不得;其它副业须应酬付出,不必认真。关键是能隐得住身子,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贫苦,持得住恒心,守得住道业,坐得住年月。否则,嘴上功夫一流,屁股上功夫没有,头衔学位一大堆,拥赞风光显尊贵,欲求次第证道解脱,只有意念无定力。
护持本色,为自知应念什么、行什么、是什么、该什么,心有之明,护持初心;如一元一包的盐,可入味餐桌常菜,还可入味百千万元珍馐,而盐还是原来的价值,咸入众口还是一味。既然选择了信佛修行,就无怨无悔,无论何时何处,不失自我本质,保持佛门法性。可尘世滚滚洪流,会冲淡盐的咸味;将见水不见盐,淡水入口不再咸。故有限量的盐,入限量的菜,显适量的味,得定量的妙。
导引佛风,为重实修轻名相,重传承轻言说之风,口传心授至今。故隐世修行,既有传统,可潜移默化;又有传闻,可熏染各宗。由一个人、一颗心、一辈子、一传承,到一群人、一片心、一愿行、一佛风。佛门风气正,世风有标准,修证者引领示范,后继者信众扩充。佛法于平凡处,信众在平凡中;平凡处有惜福,平凡中有惜缘。人知惜福乐知足,众皆惜缘自和睦。佛风清正,身心净行,勤于道业,不枉人生。2014/4
第十问:“常听人说,多闻不如修无漏学,不知其中义理是什么,恳请智者解释一下。”您知其中义理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倡导修无漏学,并不排斥多闻;而是在多闻的同时,注重与实际修行相结合,互为功用,互不为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多闻理解有二;一为对广学博闻、见多识远、理论丰富、记忆不凡的人,给予的综合评价;二为对参学受教、明法不疑、通达知义、开智堪任之士,作出的认可结论。无漏对应有漏,有漏为身心俱漏;即欲习漏、诸有漏、无明漏。修无漏学,须从身心为下手处,即持戒、禅定、智慧。
凡有学之人,均须多闻;从初入佛门者至诸菩萨,皆为有学。对初学者而言,有学为参访、受法、读经、禅行等。对学有所成者而言,有学为戒行、禅观、入经、求证等。对诸菩萨而言,有学为亲近诸佛、拥护道场、请法受教、得佛授记等。有学与多闻,各有其含义;有学既向外学又向内学,既向理学又向习学;而多闻则为外学理学,非内学习学。初学者若寡闻,则难依明师、难闻胜义、难辩法理、难成大器,故各宗门皆有鼓励多闻之风。故初学者,在重视知教义明法理的同时,更应重视知与行之间的结合,才能进入修行的最佳状态。否则,只重多闻,忽略实修,既得多闻第一,仍为道旁数沙;如佛侍者阿难,从世尊处学得八万二千法,又从佛弟子舍利弗处,学得二千法,共计八万四千法,仍遭魔事,佛入涅槃后,结合实修方圆成大阿罗汉道。
身心有漏者,身执欲习,心贪诸有,蕴含无明。执欲习则不善法生,难持净戒,道法身器必漏明洁净水。贪诸有则一切烦恼生,破坏道心,佛道心器必漏妙理福水。含无明则染著业习生,常遇魔事,心性妙器必漏菩提智水。唯修持戒,升华善行功德,方能去除欲习烦恼。唯修禅定,保持身心清净,方能化转诸有烦恼。唯修智慧,禅观心光升起,方能空掉无明烦恼。对修净宗者,唯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方能去除欲习、诸有、无明烦恼。烦恼尽除,心无诸漏,清净梵行,道业成就。
在我们中间,有修清净梵行者,身心俱得无漏,却示现不尽漏相,众皆不识,有时还笑他傻呢!在你们周围,有弘法利生者,早已道业成就,可度有为而不现无为相,众难起信,有时还打杀骂辱呢!为何出现如此现象,皆因将多闻知识化,应用学术化,身执名相,心生骄慢,背离了佛法多闻实义,脱离了修习多闻法理。可见修无漏学有多么重要,故有经劫多闻,不如一日修无漏学之说;如老百姓选药时的一句大实话,“不看广告看疗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