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法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第三讲
发布时间:2024-02-21 04:06:14作者:经藏网
明安法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第三讲
诸位大德、同修: 大家好!在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五重玄义,对于《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讲解。在学习经文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此经的翻译者,“特进试鸿卢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不空法师,在这里是“三藏沙门”,“三藏”是律藏、经藏、论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律藏所诠释的是戒学;经藏所诠释的是定学;论藏所诠释的是慧学。历代能称“三藏”法师的并不多!我们知道,讲经的称为“法师”,如净空法师等;精通、弘扬戒律的称为“律师”,如近代的弘一律师等;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世亲论师、月称论师等。这些大德一生的成就很高,但也不敢称“三藏法师”!不空法师称“三藏沙门”,是说他老人家遍通经、律、论三藏,在佛法上的成就是非常的高!“沙门”在印度是所有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沙门”就成了佛门修行人的专称。沙门翻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古德也有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由此可知,“沙门”是很不容易称得起的。如果不能修戒定慧三学,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识心的本源,明悟心性,都很惭愧称“沙门”!“沙门”又分为四种:一、圣道沙门,是指修行证得圣果的人;二、说道沙门,是指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人;三、活道沙门,是指持戒修行以道自活的人;四、污道沙门,是指不持戒律,不好好修行败坏佛门的人。不空法师当然是前三种“沙门”!我们把有关于不空法师的一些资料供养大家!“不空(公元 705—774年),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的著名译师,开无三大士之一。他是北印度人(有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属于婆罗门种性。幼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舅父来到中国。因为他家住北印,所以是从陆路来的。十三岁的时候,礼在中国传密法的金刚智为师。年十五。正式落发出家。初学悉昙章,不空只用了十天就学会了。他的师父感到惊奇知道也将弘大法,就为他授菩萨戒。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其后即专门从事学习。他在学习过程中,其理解和记忆力,均超过常人。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中说他“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不空要求学瑜伽五部三密法,金刚智愿传给他。三年之后,不空准备回印度去学。这时金刚智他求法心切,才向他传授五部灌顶及《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在东京洛阳病逝,不空痛失所依、就遵照其师的遗命,拟去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法。他率领了一个三十七人的学法团,其中有著名人物含光、慧譬等。先到南海(今广州),再乘船到达诃陵国(今瓜哇中部)。第二年(公元742年)就到了狮子国。当时的狮子国,大乘佛法流行,尤其是密法,盛极一时。不空到达之后,从普贤阿阇黎学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法坛。不空在狮子国,广求密典及诸大乘经五百余部,住了三年。后又游历五印度,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回到中国。在长安净影寺组织译场译经,并设坛灌顶传授密法。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受唐玄宗诏令去河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武威,十五年(公元756年)回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在他之前,有些著名的译师从印度或西域带到中国的梵文经典,都分散存于各寺院。不空经唐肃宗李亨的许可,将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志、宝胜等入生前存放于各处的梵本,都集中到大兴善寺。他原意是想集中整理。但是不久,遇到唐武宗灭法的会昌法难,大兴善寺被毁,集中在那里的珍贵梵本,亦同遭厄运。不空晚年,曾派弟子含光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和玉华寺。他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终年七十岁。唐代宗封官号“司空”溢名“大辨正”。
不空虽为印度人,但他幼年时就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精通梵汉语文。他被尊为密宗大师,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在他的译经条件,远比印度;或西域来华的译人优越。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不空的译经有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显教类、杂密类、金刚界类、大乐类和杂撰类。兹抄录部分经名如下: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被若理趣经》一卷、《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瑜伽念珠经》一卷、《奇特佛项经》三卷、《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金刚项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普贤行愿赞》一卷、《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出生无边门》一卷、《大吉祥天女经》一经、《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请雨经》二卷、《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佛顶尊胜庄严经》一卷、《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佛项尊胜念诵法》一春、《受菩提心戒仪》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大乘雄生论》一卷、《仁王经》二卷、《密严经》三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顶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珐念诵仪轨》一卷、《大乐金刚萨捶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大才广如来藏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祷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等。
从以上经名即可看出,不空虽不排除显教经论,但他毕竞以密典为主。他在唐朝五十多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他们的国师。据说不空讲求戒律,曾有二千余人从他受比丘戒,被尊为说一切有部戒师之一。从他学密法的人很多,但真正继他后能传五部密法的只有六人,被称为六哲,他们是:金阁寺含新罗(今朝鲜)人惠超、青龙寺慧果、嵩福寺蕙朗、保寿寺元皎与觉超。其中惠果后来密法传给日本的空海,成为日本的一宗派,至今以高野助中心胜传不衰,此外,不空还有一名弟子名慧琳,疏勒人,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请看第一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一段是此经序分当中的通序,也叫证信序!这段经文当中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确实是佛所说。
一部经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就是序说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序分又可以分为通序、别序。
所谓通序,就是通于诸经,任何经典都有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实可信!或许我们会疑惑,《心经》没有六种成就啊。其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去掉首尾中间的一段,因为首尾的份量太大,为了重点突出所以删除未译!
别序,又叫发起序,就是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每一部经典的发起因缘都不同,所以叫别序!从“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到“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是此经的别序!当然,还有此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还有不同的分判,其实都可以。比如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中【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有些大德的注解判为正宗分,而藕益大师判的是别序,这只是分判的不同,都可以的。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标信顺;“我闻”是闻成就,标师承。“如是”是指法之词,在这里就是指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这一句最简单的解释是:“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释迦牟尼佛将要如涅槃之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一,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二,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三,佛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对待恶性比丘?四,佛住世时,所说言教容易让人生信,佛入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让人相信?佛分别回答到:一,要依戒为师;二,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三,对恶性比丘要默摈,就是不要与他争辩,不要理睬他;四,结集经典时,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这样就容易让人生信心!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得佛陀的相好!因此大众生起三种疑惑,第一种疑惑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涅槃,又来为大家讲经说法;第二种以为是这或许是他方的佛来为大众讲法;第三是以为阿难尊者已经成佛了,否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相好与讲法呢?阿难尊者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大众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
“如是”深一点解释,“如”就是真如自性,藕益大师讲“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称“是”! 虽然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就像月亮一样,初五初六的的月亮只是月牙而已,十五的才是满月!这就比喻,有些大乘经典虽是称性而说但未尽极谈;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称性极谈的大乘经典,是十五的满月!我们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彻底大慈悲的流露,能令众生究竟成佛,经文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就是指的圆满成佛,所以此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一样都是十五的满月!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吧。他随佛到了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女人,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 三十岁成道的那天他出生。佛成道的第二十二年,大众推选阿难为佛做侍者,阿难随侍佛陀二十七年,当然阿难出家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说二十五岁才出家的!那么阿难出家前,佛所说的经典他没有听过,那他是怎样结集经藏的呢?阿难出家后,请佛把以前所说的经典再说一遍,佛运用神力又为阿难说了一遍!阿难尊者的记性特别好,佛说的法,他听过后一字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涅槃》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佛住世时,他示现证得的只是初果。佛入涅槃后,要结集经藏,因为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阿迦叶尊者不允许他参加!于是阿难精进修行,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头上休息的那刻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五百阿罗汉在一起结集经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典。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会不会记错佛所说的法?绝对不会错的,因为有五百阿罗汉在场,其中若有一人说这句经文我没听佛说过,这一句都不会被收录下来,所以结集的经典绝对是正确的!
法华会上佛说,我和阿难他们都同时在空王佛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欢多闻,“我常勤精进”,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难就要护持我的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阿难的任务之一是“教化成就菩萨众”。阿难还没有成佛,但可以充当菩萨的老师,由此可知,阿难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来护持佛的教法!
阿难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结经藏。若没有阿难尊者,我们恐怕读不到经典了,我们应当感恩阿难尊者!二传佛心印,他是禅宗二祖!禅宗初祖是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到中国来是禅宗初祖。三密典中称阿难为集法金刚(金刚位同如来)。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出生以后,是从阿难那儿领受了释迦牟尼佛预嘱传授之法。所以阿难护持佛法是他的本愿。还有,佛的本意不想让女众出家,是阿难的帮助才有出家女众弟子!大家如果想多了解阿难尊者的事迹,可以看看《佛陀十大弟子传》当中对阿难的介绍!
《金刚经》上:“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由此可知,不仅仅是阿罗汉,就连初果须陀洹圣人也已经离开了四相。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称“我”呢?我们这种想法堕在了偏空当中。《金刚经》处处不坏假名,例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才不堕凡夫的有、二乘的无,从容中道,才契合第一义谛。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为“我”!“一时”是时成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是佛与弟子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佛观察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堪受大法,从大慈悲心中流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弟子们听受得大利益,说听完毕,所以叫“一时”!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对于经文一字一句都能记住不忘,时间也应该能记住啊,那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年月呢?那是因为印度当时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的国家,佛在不同的国家教化众生,每个国家的历法不一样,所以用“一时”!
另外,我们要知道,如果记录下来了时间,那么这部经典、法会就成为过去的了,我们没有份参加!而用“一时”,时间就是活活泼泼的。佛法确实如此,时间是我们众生的妄想产生的。我们诵经、持咒,念佛等等,如果能做到“一”,一就是一心不乱,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佛还在讲法!就像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次诵《妙法莲华经》,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入定,亲眼看灵山法会还在,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这就是“一时’!如果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能像智者大师这样,那么佛还在讲此经!
“佛”是主成就,在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槃。大家如果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传》!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就是“佛”!自觉,有别于我们凡夫的不觉,我们一切凡夫总是迷惑颠倒,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著,二乘圣人是自觉了;觉他,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自觉,二乘圣人自己是觉悟了,但不能像菩萨一样去觉悟一切众生,菩萨不但自觉而且能觉他;觉行圆满,有别于菩萨,菩萨自觉觉他,但觉悟还不圆满,而佛是断尽一切烦恼,圆满一切的德行,称为觉行圆满!“佛”还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思,简单讲,本觉,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谓本觉本有;始觉,我们今天修行种种的法门就是开始觉悟了;我们修行到圆满成佛时就是究竟觉。若要广说“佛”字的意思那很多,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是处成就。“在”是住的意思。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因为法身无相,不能说它在哪里,所以说无所在;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所以说无所不在。二、报身佛,有无量的庄严相好,在前面我们介绍过了,报身佛在莲花藏世界。三、应身佛,是应众生之机,所示现身相,或者在灵鹫山,或者在舍卫城等处,现在是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这是指佛的住处!
“摩伽陀国”有时也写成“摩竭陀国”,“摩揭陀国”,其实是一样的,是以前中印度也有说是南印度的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印度以前称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区,共七十多个国家。摩伽陀国是佛住世时的十六大国之一。王舍城就在摩伽陀国,此国的频婆娑罗王,在佛成道之前曾经祈请佛成道后来度化他,佛成道后,他就成为佛的弟子,是佛的大护法之一。佛常在这个国家说法。
“无垢园中宝光明池”,园称“无垢”,池称“宝光明”,这是以园池的德立名!由此可知,此园池的环境是非常的幽美!
佛住世时,很多人对佛很恭敬,供养佛及僧众的处所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印度北方矫萨弥罗国的地方。须达多长者听佛说法很感动,发心为佛建立精舍,祇陀太子的花园环境比其它地方都要好,所须达多长者想买下来。须达多长者很富有,并且经常帮助孤独可怜之人,所以“给孤独”是长者的美称。须达多长者与祇陀太子商量要买下花园,太子开玩笑说:“长者家里很富有,如果能够用黄金铺满花园我就卖给你!”须达多长者真的用黄金铺满花园,所以就买下来了。祇陀太子也要供养佛及僧众就说:“园是你的,可树根黄金你铺不到还是我的,我也供佛。”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所以称“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选中祇陀太子的花园呢?因为那里环境好,供养给佛及僧众是恭敬之心啊!
所以我们读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要体会到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师也讲:“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我们要清楚啊!
另外,我们知道境随心转,心净则国土净!佛的心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不为一切烦恼所垢染,所以称“无垢”;佛的智慧圆满,所以称“宝光明”,佛所住的园池就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
“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这是众成就!众成就很重要,说明这部经不仅仅是我阿难一人听佛所说,还有很多的大众同闻,由此证明此经的可信!同时也可以由众成就当中看出此经义理的深浅,因为经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如果佛所面对的是一般初学的凡夫,可能就要讲浅一些的法;如果佛对的大众都是菩萨,那么所说的一定是大乘经典!
在众成就当中在这一段当中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大菩萨;二、大声闻;三、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首先所说的是“大菩萨”,表明此经以“大菩萨”为正应之机!“菩萨”是简称,梵语的全称为“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或称“菩提萨埵”。翻成中文是“大道心众生”,“觉有情”。意思是说:一,菩萨是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理的有情众生。不像阿罗汉只断除人我执,法执未除。所以菩萨是一种修行的果位,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觉悟我、法二空之理,我们也是菩萨!二,菩萨能去觉悟法界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不像一般的阿罗汉一样不能生起广度一切众生成佛的菩提心。三,菩萨是慈悲与智慧并运,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行六波罗蜜,以求究竟圆满觉悟成佛的有情众生!“菩萨”有很多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在往上就是佛了!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和初果须陀洹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与阿罗汉一样。但小乘须陀洹,阿罗汉的神通智慧道力是不能与信位的菩萨相比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地前三贤”位的菩萨;十地之上是圣位菩萨!那什么是“大菩萨”呢?至少是八地“不动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得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初住位也能证,但只有到八地才能“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得“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也就是佛的果觉智海。这样以上的菩萨才能称“大菩萨”!
“大菩萨”希望自己快速的成佛,此经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满足六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可见此经能度大菩萨成佛!“大菩萨”的事业是广度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圆满的成佛,此经当中有“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样的经文很多。由此可知,此经能广度一切众生成佛!把“大菩萨”放在第一位,说明此经“大菩萨”为正应之机!
另外,“大菩萨”还表明,我们如果能信受此经,如理如法的去修持,那么我们也是“大菩萨”的根性!从我们自身的修行来说,我们与大菩萨是有天壤之别的。大菩萨的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我们只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凡夫而已,自身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但只要我们依照此经去修行,读经、持咒、造塔等等,我们就不比大菩萨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密咒全体是佛果地的功德,我们读诵持咒就是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而菩萨也是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佛功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和大菩萨平等!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莲池大师也讲:“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藕益大师讲:“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佛所有的功德,我们念佛时就把佛的功德摄为自己的功德了。在念佛时就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圣是平等的,所以叫“齐诸圣于片言”!我们读诵此经持咒也是如此啊!我们修持此法,依仗经咒塔的功德,不仅自利,也能像大菩萨一样去利益一切众生。如经上:“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这样的经文是非常多的!由此可知,信受修持此经的都是“大菩萨”根性!有一些人不能相信修持此经,确实有这样的人,我以前就见到过,经典他也有,也看一看,但不读诵不修行。这也正常,我们也不勉强他一定要修持此法,毕竟每一个人宿世的善根不一样,学佛的缘分也不同!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典,深信不疑,努力的修持,自利利他,肯定是过去多生多劫中的善根福德成熟所致,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缘啊!
其次是“大声闻”,“声闻”是指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人!“声闻”有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在后面的经文我们再解释。阿罗汉是声闻乘当中最高的果位。一般“声闻”是指的小乘,但这里是“大声闻”,就是回小向大的声闻,是大乘菩萨的种性!不像定性的声闻乘人,只求自了,生不起广度众生成佛的心!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大乘法,为大乘根机的众生宣说!
另外,“大声闻”还有表法的义趣!表示此经能令定性“声闻”回小向“大”!其实,声闻乘人也不是不度众生,他的发心修证不如菩萨之外,众生难度也是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藏经》上说:“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这个世界啊,他方世界也有这样的众生。在面对这样的众生时,若不是有很高的修证,即使发大乘心也很容易退转!像舍利弗尊者过去生中也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甚至连身体性命也愿意布施给众生,我们是比不了的。有一次舍利弗(过去生中的舍利弗)在路上遇见一个年轻人在大哭,于是上前询问道:“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啊?”年轻人讲:“我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需要修道人的眼珠煎药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都不好找了,更何况是修道人呢?想到我病重的母亲正在受苦,我没有办法帮助,所以在这里痛哭!”舍利弗讲:“我是修道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可以把眼睛布施给你,感谢你满足我的修道之心!”于是舍利弗用手把左眼挖出来给那个青年人。可是年轻人讲:“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舍利弗一听,糟糕!本来还打算留一只眼睛看东西,现在既然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于是又把右眼挖出来给青年人!可是青年接过眼睛,不但没有感激的话,还闻一闻说:“你是什么修道人,眼睛是臭的,怎么能给我母亲煎药?”于是把眼睛丢在地上,还用脚来踩!舍利弗没有了眼睛,但还听的到,于是叹了一口气,心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还是不要进修大乘菩萨行,还是注重自利的修行吧!
过去生中的舍利弗,能到布施眼睛的程度,但还会退失大乘心,这是因为众生确实难度啊!同时我们要知道舍利弗是以自力来度众生的,用自己的眼睛布施嘛!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根本做不到,我们还是随份随力就好,布施手,我们可以用手来打扫卫生、做饭护持道场等等,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如果以佛法利益众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诺那祖师也讲过:“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 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断。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六道金刚咒:啊啊夏萨玛哈)。某念 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
确实如此啊,“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我们此经有:“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我们只要努力的修持此法,这个我们只要发心都能做到,不是很困难!那么,就可以依仗经咒塔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了!
“声闻”乘人能值遇此法,可以很方便的利益一切众生,自然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所以就是“大声闻”,能令“声闻”回小向“大”!这是讲“大声闻”的表法义趣!
众成就最后列出的是“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说的“天龙八部”,后面的“人非人等”是总说与会的有的是人,有的是非人!最后列出天龙八部,表明天龙八部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所摄之机!此经可以利益一切的众生!
“天”是六道最高的一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的无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欲界都还有男女饮食欲望,只是越往上越轻微而已!色界没有欲界的男女饮食欲望,但还有形色,很精微美妙!无色界没有形色只有心识,住在禅定中。
很多的宗教都是以升天为究竟,而我们佛教是以升天为堕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自性当中有和佛一样的功德,我们不修行成佛,升天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啊!天道比人道的福要大的多,但天福也不究竟,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法句譬喻经》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帝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玉皇大帝”。弥陀经上的“释提桓因”!是第二层忉利天天主,他的五衰相现了,也就是天人要命终时现的五种衰相,衣服脏了,头上的天花枯萎了,腋下出汗了,身体臭秽,不乐本座等等,他知道自己要命终了,于是用神通观察,发现有一户陶人家养了一头驴,知道自己即将堕入驴胎,非常恐怖!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的依靠,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帝释感念佛陀的威德力,精进的奉持解脱之道,成为佛教的护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天福确实不究竟啊,纵然是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将来还是要堕落的。修行人应当用智慧观察六道当中没有一处是可乐的,就像《法华经》上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出离心!
黄念祖老居士也提到,以前,在孙权那个时候,佛法刚刚传来中国,孙权开过会议,他说:“我们这很好嘛,要不要佛教来呀?”于是有人对孙权说:“我们道教的圣人是以天为师,拿天当老师,效仿于天,而天是以佛为师啊!”经典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佛讲法有很多的天人都来听。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教是最究竟的教!
“龙”也是佛教的护法。过去生中,它也是修行人,只是“乘急戒缓”,修行佛法很积极,但不好好的持戒!由于修行所以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隐能显;由于不好好持戒,所以堕落为龙,还是畜生。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好好持戒,否则纵然精进也可能堕落到八部鬼神当中去。《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的重要。如果我们能严守佛的戒律,那么龙都会守护我们服从我们的!从前,罽宾国有一座寺院,附近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集在一起,用禅定的方法来驱逐它,但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就跑了。五百阿罗汉很奇怪就问他:“你是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是用禅定的力量,只是平时严守戒律,守护轻戒,就像重禁一样!”由此可知严守戒律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般人没见过,但确实有龙,不是传说!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这和真龙差不多!龙有不同的种类,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骧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 龙有四种苦: 一、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 二、交尾变蛇形苦; 三、小虫咬身苦; 四、热沙烫身苦。 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 一、火大增盛; 二、风吹云散; 三、阿修罗收云入海; 四、雨师放逸; 五、众生孽重。
龙是佛教的护法,也护持修行人,我们要真实的用功修行才能有龙天来护法,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不好好修行连鬼神也看不其我们啊。有没有修行,我们可能会瞒得了一般人,但佛菩萨和龙天护法我们是瞒不了的,所以修道人要表里一如,不要自欺欺人!
像宣化上人:“我在东北的时候,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果舜,他很用功修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打坐能入定。在定中能知道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修持功夫颇到家。后来他自已到外边建一所茅篷,作为修行的道场。落成之日,请我去开光,我领四个徒弟前去,其中有两个徒弟已开五眼。当时我没有注意在茅篷的旁边有龙王庙,当天的境界来了,我们正在打坐的时候,那两个开五眼的徒弟们来到我面前说:“师父!茅篷外边来了十条龙,要皈依师父。我对徒弟说:你不要胡说,你怎知道他们是龙?他们皈依我做什么?我怎能做他们的师父?我没有他们那样大的本领。徒弟说:他们自已说是龙,现在跪在外边,一定要求皈依。当时正逢初夏,天旱无雨,田地的禾苗,差不多枯死。我对龙(化人身)说:你们皈依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是龙,专管下雨,现在哈尔滨附近很久没有下雨,非常干旱,明天如果下雨,那么,后天就给你们授皈依;若是不下雨,就不收你们做弟子。众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行雨,可是没有玉皇大帝的敕令,我们不敢下雨,否则,要受处分。我又说:你们到玉皇大帝座前对他说:哈尔滨有位出家人,请求在哈尔滨四周四十里之内降雨。这是我的条件。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灾,在哈尔滨四十里以内,普降甘霖。第三天便给这十条龙授皈依,共同法名叫急修。他们皈依之后,隐形不见,去度化同类的龙。从此之后,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水用,我在香港,香港有水用,我到万佛城,万佛城有水用。这不是奇迹出现,乃是因为十条龙及其眷属都来护法的缘故。”宣化上人是近代得道的高僧,一生的修行都很精进有成就,所以龙都去皈依护法,我们也要好好修道啊!
不空法师,在这里是“三藏沙门”,“三藏”是律藏、经藏、论藏,即戒、定、慧三学之藏。律藏所诠释的是戒学;经藏所诠释的是定学;论藏所诠释的是慧学。历代能称“三藏”法师的并不多!我们知道,讲经的称为“法师”,如净空法师等;精通、弘扬戒律的称为“律师”,如近代的弘一律师等;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如世亲论师、月称论师等。这些大德一生的成就很高,但也不敢称“三藏法师”!不空法师称“三藏沙门”,是说他老人家遍通经、律、论三藏,在佛法上的成就是非常的高!“沙门”在印度是所有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法传到中国来以后,“沙门”就成了佛门修行人的专称。沙门翻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古德也有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由此可知,“沙门”是很不容易称得起的。如果不能修戒定慧三学,灭除贪嗔痴等烦恼,不能认识心的本源,明悟心性,都很惭愧称“沙门”!“沙门”又分为四种:一、圣道沙门,是指修行证得圣果的人;二、说道沙门,是指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人;三、活道沙门,是指持戒修行以道自活的人;四、污道沙门,是指不持戒律,不好好修行败坏佛门的人。不空法师当然是前三种“沙门”!我们把有关于不空法师的一些资料供养大家!“不空(公元 705—774年),全名为不空金刚,唐代的著名译师,开无三大士之一。他是北印度人(有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属于婆罗门种性。幼年时代,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随舅父来到中国。因为他家住北印,所以是从陆路来的。十三岁的时候,礼在中国传密法的金刚智为师。年十五。正式落发出家。初学悉昙章,不空只用了十天就学会了。他的师父感到惊奇知道也将弘大法,就为他授菩萨戒。二十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其后即专门从事学习。他在学习过程中,其理解和记忆力,均超过常人。宋《高僧传》卷一《不空传》中说他“凡学声明论,一纪之功,六月而毕;诵文殊、普贤行愿,一年之限,再夕而终。其敏利,皆此类也。”不空要求学瑜伽五部三密法,金刚智愿传给他。三年之后,不空准备回印度去学。这时金刚智他求法心切,才向他传授五部灌顶及《大日经》苏悉地轨则等。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金刚智在东京洛阳病逝,不空痛失所依、就遵照其师的遗命,拟去印度和狮子国寻求密法。他率领了一个三十七人的学法团,其中有著名人物含光、慧譬等。先到南海(今广州),再乘船到达诃陵国(今瓜哇中部)。第二年(公元742年)就到了狮子国。当时的狮子国,大乘佛法流行,尤其是密法,盛极一时。不空到达之后,从普贤阿阇黎学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法坛。不空在狮子国,广求密典及诸大乘经五百余部,住了三年。后又游历五印度,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回到中国。在长安净影寺组织译场译经,并设坛灌顶传授密法。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受唐玄宗诏令去河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至武威,十五年(公元756年)回到长安,住大兴善寺。在他之前,有些著名的译师从印度或西域带到中国的梵文经典,都分散存于各寺院。不空经唐肃宗李亨的许可,将玄奘、义净、善无畏、菩提流志、宝胜等入生前存放于各处的梵本,都集中到大兴善寺。他原意是想集中整理。但是不久,遇到唐武宗灭法的会昌法难,大兴善寺被毁,集中在那里的珍贵梵本,亦同遭厄运。不空晚年,曾派弟子含光在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和玉华寺。他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逝世,终年七十岁。唐代宗封官号“司空”溢名“大辨正”。
不空虽为印度人,但他幼年时就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精通梵汉语文。他被尊为密宗大师,又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在他的译经条件,远比印度;或西域来华的译人优越。唐代宗赞叹不空说:“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载,不空的译经有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大致可分为五类,即显教类、杂密类、金刚界类、大乐类和杂撰类。兹抄录部分经名如下: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金刚顶瑜伽被若理趣经》一卷、《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瑜伽念珠经》一卷、《奇特佛项经》三卷、《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金刚项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普贤行愿赞》一卷、《地藏菩萨问法身赞》、《出生无边门》一卷、《大吉祥天女经》一经、《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大孔雀明王经》三卷、《大云请雨经》二卷、《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佛顶尊胜庄严经》一卷、《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佛项尊胜念诵法》一春、《受菩提心戒仪》一卷、《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大乘雄生论》一卷、《仁王经》二卷、《密严经》三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顶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珐念诵仪轨》一卷、《大乐金刚萨捶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大才广如来藏经》一卷、《金刚顶瑜伽中发阿祷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等。
从以上经名即可看出,不空虽不排除显教经论,但他毕竞以密典为主。他在唐朝五十多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他们的国师。据说不空讲求戒律,曾有二千余人从他受比丘戒,被尊为说一切有部戒师之一。从他学密法的人很多,但真正继他后能传五部密法的只有六人,被称为六哲,他们是:金阁寺含新罗(今朝鲜)人惠超、青龙寺慧果、嵩福寺蕙朗、保寿寺元皎与觉超。其中惠果后来密法传给日本的空海,成为日本的一宗派,至今以高野助中心胜传不衰,此外,不空还有一名弟子名慧琳,疏勒人,撰有〈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对经论的训诂、正字、考订和辑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经文的学习。请看第一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这一段是此经序分当中的通序,也叫证信序!这段经文当中有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来证明此经确实是佛所说。
一部经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序分就是序说这一部经的兴起因缘,序分又可以分为通序、别序。
所谓通序,就是通于诸经,任何经典都有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实可信!或许我们会疑惑,《心经》没有六种成就啊。其实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去掉首尾中间的一段,因为首尾的份量太大,为了重点突出所以删除未译!
别序,又叫发起序,就是单表此经的发起因缘,每一部经典的发起因缘都不同,所以叫别序!从“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到“尔时金刚手菩萨等,亦皆流泪,威焰炽盛,执杵旋转,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缘现是光相?何如来眼流泪如是?亦彼十方诸佛,大瑞光相现前?唯愿如来,于此大众,解释我疑。”是此经的别序!当然,还有此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还有不同的分判,其实都可以。比如我们平时读的《佛说阿弥陀经》中【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有些大德的注解判为正宗分,而藕益大师判的是别序,这只是分判的不同,都可以的。
“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标信顺;“我闻”是闻成就,标师承。“如是”是指法之词,在这里就是指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这一句最简单的解释是:“这部经典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释迦牟尼佛将要如涅槃之时,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一,佛住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二,佛住世时,我们依佛安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三,佛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对待恶性比丘?四,佛住世时,所说言教容易让人生信,佛入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让人相信?佛分别回答到:一,要依戒为师;二,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三,对恶性比丘要默摈,就是不要与他争辩,不要理睬他;四,结集经典时,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这样就容易让人生信心!
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感得佛陀的相好!因此大众生起三种疑惑,第一种疑惑是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入涅槃,又来为大家讲经说法;第二种以为是这或许是他方的佛来为大众讲法;第三是以为阿难尊者已经成佛了,否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相好与讲法呢?阿难尊者登法座一讲“如是我闻”,大众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
“如是”深一点解释,“如”就是真如自性,藕益大师讲“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是从真“如”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称“是”! 虽然都是从自性当中流露出来,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就像月亮一样,初五初六的的月亮只是月牙而已,十五的才是满月!这就比喻,有些大乘经典虽是称性而说但未尽极谈;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是称性极谈的大乘经典,是十五的满月!我们这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彻底大慈悲的流露,能令众生究竟成佛,经文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就是指的圆满成佛,所以此经与《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一样都是十五的满月!
“我”是阿难尊者的自称!“闻”是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阿难可以翻成庆喜、欢喜,又可以翻成无染。净饭王听见自己的儿子成佛,又听见宫中生子,所以非常高兴,说:今天大吉,是欢喜的日子,这个小孩就叫欢喜吧。他随佛到了天宫、龙宫,见到其中极美的女人,都不生喜爱的念头,所以又称为无染。
阿难尊者是白饭王的儿子,佛是净饭王的儿子,所以他是佛的堂弟,在佛 三十岁成道的那天他出生。佛成道的第二十二年,大众推选阿难为佛做侍者,阿难随侍佛陀二十七年,当然阿难出家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说法!也有说二十五岁才出家的!那么阿难出家前,佛所说的经典他没有听过,那他是怎样结集经藏的呢?阿难出家后,请佛把以前所说的经典再说一遍,佛运用神力又为阿难说了一遍!阿难尊者的记性特别好,佛说的法,他听过后一字一句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涅槃》称阿难是多闻士,迦叶也称赞说:“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佛住世时,他示现证得的只是初果。佛入涅槃后,要结集经藏,因为阿难没有证得阿罗汉果,所以阿迦叶尊者不允许他参加!于是阿难精进修行,在第七天晚上,很疲倦要在石头上休息的那刻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五百阿罗汉在一起结集经藏,由阿难尊者诵出经典。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会不会记错佛所说的法?绝对不会错的,因为有五百阿罗汉在场,其中若有一人说这句经文我没听佛说过,这一句都不会被收录下来,所以结集的经典绝对是正确的!
法华会上佛说,我和阿难他们都同时在空王佛处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喜欢多闻,“我常勤精进”,所以‘“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难就要护持我的法,也护持将来诸佛法藏,阿难的任务之一是“教化成就菩萨众”。阿难还没有成佛,但可以充当菩萨的老师,由此可知,阿难是法身大士的示现,来护持佛的教法!
阿难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一是他集结经藏。若没有阿难尊者,我们恐怕读不到经典了,我们应当感恩阿难尊者!二传佛心印,他是禅宗二祖!禅宗初祖是迦叶尊者,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到中国来是禅宗初祖。三密典中称阿难为集法金刚(金刚位同如来)。密教教主莲花生大士出生以后,是从阿难那儿领受了释迦牟尼佛预嘱传授之法。所以阿难护持佛法是他的本愿。还有,佛的本意不想让女众出家,是阿难的帮助才有出家女众弟子!大家如果想多了解阿难尊者的事迹,可以看看《佛陀十大弟子传》当中对阿难的介绍!
《金刚经》上:“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由此可知,不仅仅是阿罗汉,就连初果须陀洹圣人也已经离开了四相。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还称“我”呢?我们这种想法堕在了偏空当中。《金刚经》处处不坏假名,例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才不堕凡夫的有、二乘的无,从容中道,才契合第一义谛。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为“我”!“一时”是时成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是佛与弟子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佛观察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堪受大法,从大慈悲心中流出《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弟子们听受得大利益,说听完毕,所以叫“一时”!或许我们会疑惑,阿难尊者对于经文一字一句都能记住不忘,时间也应该能记住啊,那为什么没有具体的年月呢?那是因为印度当时还没有完全统一,有很多的国家,佛在不同的国家教化众生,每个国家的历法不一样,所以用“一时”!
另外,我们要知道,如果记录下来了时间,那么这部经典、法会就成为过去的了,我们没有份参加!而用“一时”,时间就是活活泼泼的。佛法确实如此,时间是我们众生的妄想产生的。我们诵经、持咒,念佛等等,如果能做到“一”,一就是一心不乱,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佛还在讲法!就像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在世时,有一次诵《妙法莲华经》,诵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入定,亲眼看灵山法会还在,释迦牟尼佛还在讲法!这就是“一时’!如果我们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能像智者大师这样,那么佛还在讲此经!
“佛”是主成就,在这里就是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涅槃。大家如果想多了解的话,可以看《释迦牟尼佛传》!
“佛”是梵语“佛陀耶”的简称,翻成中文是觉悟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就是“佛”!自觉,有别于我们凡夫的不觉,我们一切凡夫总是迷惑颠倒,有种种的妄想分别执著,二乘圣人是自觉了;觉他,有别于二乘圣人的自觉,二乘圣人自己是觉悟了,但不能像菩萨一样去觉悟一切众生,菩萨不但自觉而且能觉他;觉行圆满,有别于菩萨,菩萨自觉觉他,但觉悟还不圆满,而佛是断尽一切烦恼,圆满一切的德行,称为觉行圆满!“佛”还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思,简单讲,本觉,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觉悟的,所谓本觉本有;始觉,我们今天修行种种的法门就是开始觉悟了;我们修行到圆满成佛时就是究竟觉。若要广说“佛”字的意思那很多,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是处成就。“在”是住的意思。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因为法身无相,不能说它在哪里,所以说无所在;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所以说无所不在。二、报身佛,有无量的庄严相好,在前面我们介绍过了,报身佛在莲花藏世界。三、应身佛,是应众生之机,所示现身相,或者在灵鹫山,或者在舍卫城等处,现在是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这是指佛的住处!
“摩伽陀国”有时也写成“摩竭陀国”,“摩揭陀国”,其实是一样的,是以前中印度也有说是南印度的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印度以前称天竺,分东、南、西、北、中五区,共七十多个国家。摩伽陀国是佛住世时的十六大国之一。王舍城就在摩伽陀国,此国的频婆娑罗王,在佛成道之前曾经祈请佛成道后来度化他,佛成道后,他就成为佛的弟子,是佛的大护法之一。佛常在这个国家说法。
“无垢园中宝光明池”,园称“无垢”,池称“宝光明”,这是以园池的德立名!由此可知,此园池的环境是非常的幽美!
佛住世时,很多人对佛很恭敬,供养佛及僧众的处所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佛说阿弥陀经》上“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印度北方矫萨弥罗国的地方。须达多长者听佛说法很感动,发心为佛建立精舍,祇陀太子的花园环境比其它地方都要好,所须达多长者想买下来。须达多长者很富有,并且经常帮助孤独可怜之人,所以“给孤独”是长者的美称。须达多长者与祇陀太子商量要买下花园,太子开玩笑说:“长者家里很富有,如果能够用黄金铺满花园我就卖给你!”须达多长者真的用黄金铺满花园,所以就买下来了。祇陀太子也要供养佛及僧众就说:“园是你的,可树根黄金你铺不到还是我的,我也供佛。”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所以称“祇树给孤独园”!为什么选中祇陀太子的花园呢?因为那里环境好,供养给佛及僧众是恭敬之心啊!
所以我们读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要体会到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印光大师也讲:“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我们要清楚啊!
另外,我们知道境随心转,心净则国土净!佛的心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不为一切烦恼所垢染,所以称“无垢”;佛的智慧圆满,所以称“宝光明”,佛所住的园池就称“无垢园中宝光明池”!
“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这是众成就!众成就很重要,说明这部经不仅仅是我阿难一人听佛所说,还有很多的大众同闻,由此证明此经的可信!同时也可以由众成就当中看出此经义理的深浅,因为经是佛应众生不同的根机来宣说,如果佛所面对的是一般初学的凡夫,可能就要讲浅一些的法;如果佛对的大众都是菩萨,那么所说的一定是大乘经典!
在众成就当中在这一段当中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大菩萨;二、大声闻;三、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首先所说的是“大菩萨”,表明此经以“大菩萨”为正应之机!“菩萨”是简称,梵语的全称为“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或称“菩提萨埵”。翻成中文是“大道心众生”,“觉有情”。意思是说:一,菩萨是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理的有情众生。不像阿罗汉只断除人我执,法执未除。所以菩萨是一种修行的果位,只要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觉悟我、法二空之理,我们也是菩萨!二,菩萨能去觉悟法界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不像一般的阿罗汉一样不能生起广度一切众生成佛的菩提心。三,菩萨是慈悲与智慧并运,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修行六波罗蜜,以求究竟圆满觉悟成佛的有情众生!“菩萨”有很多的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在往上就是佛了!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和初果须陀洹一样;七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水平与阿罗汉一样。但小乘须陀洹,阿罗汉的神通智慧道力是不能与信位的菩萨相比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地前三贤”位的菩萨;十地之上是圣位菩萨!那什么是“大菩萨”呢?至少是八地“不动地”以上的菩萨!八地菩萨得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初住位也能证,但只有到八地才能“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八地菩萨得“念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也就是佛的果觉智海。这样以上的菩萨才能称“大菩萨”!
“大菩萨”希望自己快速的成佛,此经当中有“或有满足六波罗蜜”,满足六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的成佛,可见此经能度大菩萨成佛!“大菩萨”的事业是广度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圆满的成佛,此经当中有“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这样的经文很多。由此可知,此经能广度一切众生成佛!把“大菩萨”放在第一位,说明此经“大菩萨”为正应之机!
另外,“大菩萨”还表明,我们如果能信受此经,如理如法的去修持,那么我们也是“大菩萨”的根性!从我们自身的修行来说,我们与大菩萨是有天壤之别的。大菩萨的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而我们只是六道轮回的生死凡夫而已,自身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但只要我们依照此经去修行,读经、持咒、造塔等等,我们就不比大菩萨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密咒全体是佛果地的功德,我们读诵持咒就是全摄诸佛功德为自己的功德,而菩萨也是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佛功德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和大菩萨平等!就像净土法门一样,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莲池大师也讲:“齐诸圣于片言,越三祇于一念”。藕益大师讲:“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里面有佛所有的功德,我们念佛时就把佛的功德摄为自己的功德了。在念佛时就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圣是平等的,所以叫“齐诸圣于片言”!我们读诵此经持咒也是如此啊!我们修持此法,依仗经咒塔的功德,不仅自利,也能像大菩萨一样去利益一切众生。如经上:“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这样的经文是非常多的!由此可知,信受修持此经的都是“大菩萨”根性!有一些人不能相信修持此经,确实有这样的人,我以前就见到过,经典他也有,也看一看,但不读诵不修行。这也正常,我们也不勉强他一定要修持此法,毕竟每一个人宿世的善根不一样,学佛的缘分也不同!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典,深信不疑,努力的修持,自利利他,肯定是过去多生多劫中的善根福德成熟所致,所以要珍惜这样的机缘啊!
其次是“大声闻”,“声闻”是指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人!“声闻”有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在后面的经文我们再解释。阿罗汉是声闻乘当中最高的果位。一般“声闻”是指的小乘,但这里是“大声闻”,就是回小向大的声闻,是大乘菩萨的种性!不像定性的声闻乘人,只求自了,生不起广度众生成佛的心!由此可知,此经确实是大乘法,为大乘根机的众生宣说!
另外,“大声闻”还有表法的义趣!表示此经能令定性“声闻”回小向“大”!其实,声闻乘人也不是不度众生,他的发心修证不如菩萨之外,众生难度也是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地藏经》上说:“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这个世界啊,他方世界也有这样的众生。在面对这样的众生时,若不是有很高的修证,即使发大乘心也很容易退转!像舍利弗尊者过去生中也发心修菩萨道行大乘布施,甚至连身体性命也愿意布施给众生,我们是比不了的。有一次舍利弗(过去生中的舍利弗)在路上遇见一个年轻人在大哭,于是上前询问道:“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啊?”年轻人讲:“我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需要修道人的眼珠煎药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都不好找了,更何况是修道人呢?想到我病重的母亲正在受苦,我没有办法帮助,所以在这里痛哭!”舍利弗讲:“我是修道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可以把眼睛布施给你,感谢你满足我的修道之心!”于是舍利弗用手把左眼挖出来给那个青年人。可是年轻人讲:“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舍利弗一听,糟糕!本来还打算留一只眼睛看东西,现在既然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于是又把右眼挖出来给青年人!可是青年接过眼睛,不但没有感激的话,还闻一闻说:“你是什么修道人,眼睛是臭的,怎么能给我母亲煎药?”于是把眼睛丢在地上,还用脚来踩!舍利弗没有了眼睛,但还听的到,于是叹了一口气,心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还是不要进修大乘菩萨行,还是注重自利的修行吧!
过去生中的舍利弗,能到布施眼睛的程度,但还会退失大乘心,这是因为众生确实难度啊!同时我们要知道舍利弗是以自力来度众生的,用自己的眼睛布施嘛!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根本做不到,我们还是随份随力就好,布施手,我们可以用手来打扫卫生、做饭护持道场等等,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如果以佛法利益众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诺那祖师也讲过:“在毗卢遮那佛时,有某修道人,心甚慈悲。彼时 有一大河与某湖相连,因天旱水涸,致河水与湖水,亦因之干断。湖内之鱼,天天被干死者甚多。某人乃天天将湖内之鱼捞起来,一担一担送到河里去。但天旱甚剧,将此一担鱼送到河去;待回到湖时,又见有许多鱼都干死了。某人叹气说:「得救的众生少,不得救的众生多,众生真难度!」彼时毗卢遮那佛化身对他说:「众生度众生,当然得度的众生甚少;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某闻此言,即求毗卢遮佛传授普度众生之法。毗卢遮那佛乃授以此咒(六道金刚咒:啊啊夏萨玛哈)。某念 咒七遍后,所有已死之鱼均往生西方净土;未死之鱼,均消灭无量业障,随后均得往生成佛。”
确实如此啊,“如以佛法度众生,则众生自能普度”!我们此经有:“若我灭后,四部弟子,于是塔前济苦界故,供养香华,至心发愿,诵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触三途,苦具皆辟,众生脱苦,佛种芽萌,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诵咒,眼根所及,远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鳞甲一切生类,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处大涅槃中。若与此人往过道路,或触衣风,或踏其迹,或唯见面,或暂交语,如是等人,重罪咸灭,悉地圆满。”我们只要努力的修持此法,这个我们只要发心都能做到,不是很困难!那么,就可以依仗经咒塔的功德利益一切众生了!
“声闻”乘人能值遇此法,可以很方便的利益一切众生,自然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所以就是“大声闻”,能令“声闻”回小向“大”!这是讲“大声闻”的表法义趣!
众成就最后列出的是“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听说的“天龙八部”,后面的“人非人等”是总说与会的有的是人,有的是非人!最后列出天龙八部,表明天龙八部乃至六道一切众生都是《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所摄之机!此经可以利益一切的众生!
“天”是六道最高的一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共有二十八层。欲界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是:初禅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的无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欲界都还有男女饮食欲望,只是越往上越轻微而已!色界没有欲界的男女饮食欲望,但还有形色,很精微美妙!无色界没有形色只有心识,住在禅定中。
很多的宗教都是以升天为究竟,而我们佛教是以升天为堕落,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自性当中有和佛一样的功德,我们不修行成佛,升天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啊!天道比人道的福要大的多,但天福也不究竟,天福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法句譬喻经》就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帝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玉皇大帝”。弥陀经上的“释提桓因”!是第二层忉利天天主,他的五衰相现了,也就是天人要命终时现的五种衰相,衣服脏了,头上的天花枯萎了,腋下出汗了,身体臭秽,不乐本座等等,他知道自己要命终了,于是用神通观察,发现有一户陶人家养了一头驴,知道自己即将堕入驴胎,非常恐怖!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的依靠,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间已到了驴腹里;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挣脱绳索四处乱窜,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制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并伤及腹内的幼胎,帝释因此逃过一劫。帝释感念佛陀的威德力,精进的奉持解脱之道,成为佛教的护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天福确实不究竟啊,纵然是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将来还是要堕落的。修行人应当用智慧观察六道当中没有一处是可乐的,就像《法华经》上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有出离心!
黄念祖老居士也提到,以前,在孙权那个时候,佛法刚刚传来中国,孙权开过会议,他说:“我们这很好嘛,要不要佛教来呀?”于是有人对孙权说:“我们道教的圣人是以天为师,拿天当老师,效仿于天,而天是以佛为师啊!”经典当中,我们常常看到佛讲法有很多的天人都来听。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教是最究竟的教!
“龙”也是佛教的护法。过去生中,它也是修行人,只是“乘急戒缓”,修行佛法很积极,但不好好的持戒!由于修行所以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隐能显;由于不好好持戒,所以堕落为龙,还是畜生。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好好持戒,否则纵然精进也可能堕落到八部鬼神当中去。《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的重要。如果我们能严守佛的戒律,那么龙都会守护我们服从我们的!从前,罽宾国有一座寺院,附近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集在一起,用禅定的方法来驱逐它,但总没法把它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就跑了。五百阿罗汉很奇怪就问他:“你是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的?”他说:“我不是用禅定的力量,只是平时严守戒律,守护轻戒,就像重禁一样!”由此可知严守戒律的功德不可思议啊!
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般人没见过,但确实有龙,不是传说!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这和真龙差不多!龙有不同的种类,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骧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 龙有四种苦: 一、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 二、交尾变蛇形苦; 三、小虫咬身苦; 四、热沙烫身苦。 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 一、火大增盛; 二、风吹云散; 三、阿修罗收云入海; 四、雨师放逸; 五、众生孽重。
龙是佛教的护法,也护持修行人,我们要真实的用功修行才能有龙天来护法,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不好好修行连鬼神也看不其我们啊。有没有修行,我们可能会瞒得了一般人,但佛菩萨和龙天护法我们是瞒不了的,所以修道人要表里一如,不要自欺欺人!
像宣化上人:“我在东北的时候,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果舜,他很用功修行,不到半年的时间,打坐能入定。在定中能知道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修持功夫颇到家。后来他自已到外边建一所茅篷,作为修行的道场。落成之日,请我去开光,我领四个徒弟前去,其中有两个徒弟已开五眼。当时我没有注意在茅篷的旁边有龙王庙,当天的境界来了,我们正在打坐的时候,那两个开五眼的徒弟们来到我面前说:“师父!茅篷外边来了十条龙,要皈依师父。我对徒弟说:你不要胡说,你怎知道他们是龙?他们皈依我做什么?我怎能做他们的师父?我没有他们那样大的本领。徒弟说:他们自已说是龙,现在跪在外边,一定要求皈依。当时正逢初夏,天旱无雨,田地的禾苗,差不多枯死。我对龙(化人身)说:你们皈依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们是龙,专管下雨,现在哈尔滨附近很久没有下雨,非常干旱,明天如果下雨,那么,后天就给你们授皈依;若是不下雨,就不收你们做弟子。众龙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行雨,可是没有玉皇大帝的敕令,我们不敢下雨,否则,要受处分。我又说:你们到玉皇大帝座前对他说:哈尔滨有位出家人,请求在哈尔滨四周四十里之内降雨。这是我的条件。第二天果然天降大雨,解除旱灾,在哈尔滨四十里以内,普降甘霖。第三天便给这十条龙授皈依,共同法名叫急修。他们皈依之后,隐形不见,去度化同类的龙。从此之后,我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水用,我在香港,香港有水用,我到万佛城,万佛城有水用。这不是奇迹出现,乃是因为十条龙及其眷属都来护法的缘故。”宣化上人是近代得道的高僧,一生的修行都很精进有成就,所以龙都去皈依护法,我们也要好好修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