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我们为什么要供养僧人

发布时间:2024-02-22 04:04:17作者:经藏网
我们为什么要供养僧人 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文/嘎玛仁波切

我们现在讲的庙,最早的名字叫藏经阁。用现代语言来讲,可以叫佛教图书馆,用来储存大量净化人心的佛教经典。可见“庙”在最早扮演的是图书馆的角色,而不是现代人思想误区中,专门烧香点蜡烛的场所。

我们为什么要供养僧人

寺庙不仅是学校、图书馆、艺术馆,还是医院、公益慈善组织和福利机构。僧人,其实是文化教育工作者。在用钱财能做的功德中,就有供清净僧一项。


有人问为什么要供养僧人?他们一天到晚在庙里念经,供养会不会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这种思想误区,在藏区不会出现,只是因由内地信众与僧人的距离比较遥远而产生。在藏区,僧人非常贴近百姓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大小事宜,都能看到百姓求助僧人的身影。在紧密的了解与联系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就是僧人。所以从古至今,人们习惯叫僧人为“师父”,尊僧为师为父,对僧宝的尊崇之意,溢于言表。

我们昌列寺的学僧很多,全部加起来近八百出家人。实际上昌列寺的喇嘛只有106个,但目前只有十几个留在昌列寺。那昌列寺的喇嘛都跑到哪儿去了?都出去讲经说法,搞文化教育传播去了。他们因为太优秀,遍布在全世界弘法利生。在塔公佛学院教书的有十几个,有些堪布在其他佛学院教书,有些在印度读硕士、教佛法;有的在美国、尼泊尔、新加坡、台湾等地传法。

每天通过我的微信、微博、博客、书籍等接受佛法教育的人,不计其数。经常能够联系的,都有几万人之多。我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世界弟子、佛友提出的问题,有时每天要回答几百个。很多人都是在遇到巨大的心灵烦恼与痛苦时,跑来找我们。如果没有足够好的佛学修为,没有足够高的知识水平,无法回答大众千奇百怪、林林总总的疑问。

中国的佛教传播基础历史悠久,国人血脉相连,文化相融。但依然有很多刚强凡夫,并不信佛,也不想接触佛教。美国是什么地方?那里的信仰是以基督教、天主教为主,西方的文化发展与东方有很大不同,还要突破语言等障碍,想在那里传播佛法,并不容易。但是很多优秀的僧宝做到了。

佛教在世界上已经传播了两千五百多年,不管你是什么肤色、民族和国家,殊胜的妙法会让每个与佛有缘的人受益匪浅。这要靠一代代优秀的僧宝讲经说法,做好宗教、文化等方面传播与交流的工作。我们有些汉族弟子到藏区,突然觉得自己很像藏族人,也能沟通,没有隔阂。这是因为一千三百多年来,僧宝做了很多文化融合的工作,从未间断,被世人崇尚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融合中已经不分你我。

所以不要总说佛教影响了藏族人,孔老夫子的文化也一直影响着藏族人,很多藏族人把孔子当成菩萨在拜。民族之间来来往往,佛教及中国传统文化连接了汉族人和藏族人一千三百年的大脑,这里面是融会贯通的。同理,中国大规模受西方文化影响短短一百多年,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接纳西方文化?因为人们内心的精神需求与期望是一致的。佛教文化无疑是座巨大的桥梁,谁来传播这些思想?谁来促成这些融合?正是一代代的优秀僧宝。

人们将供僧称为:供养清净福田僧,供养人天导师,这真实不虚能够帮助人们累积巨大的福报。但不要因供养产生傲慢等不净心,导致造作恶业。“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我们的祖师巴珠仁波切,曾以各种方便让贫穷的人积累资粮。如在举行极乐法会时,时常启发参加法会的乞丐,将乞讨的饮食供养他。仁波切并非无法得到更多更好的供养,而是为了让这些乞丐有积累资粮的机缘。

佛经记载,佛陀于过去生作沙弥时,因托钵时晚耽误修行而潸然落泪。一长者听后发心每日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修行。此长者即为后世阿难尊者,因过去生虔诚护持修行人,得于佛陀座下听闻法音,一字不失,是为“多闻第一”。

是故,施者应该随喜自己有因缘福报,能够供僧播福。清净供僧的功德不仅能生出巨大的世俗福报,更能使施者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文化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代代的僧宝都在孜孜不倦进行着佛法、教育,及文化等传播与发展工作,人们能清清楚楚感受到。因此供养尊重师父,本身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