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如法的观照
发布时间:2024-03-09 04:06:59作者:经藏网
在佛门教人常讲:「你们的心要空。」但是大家的心应该要怎么样才算空?因为你才起一念,要空它的这一念就已经落到「有」上去了。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讲的,教我们要识得它虚妄。一切时处,不管你起什么心、动什么念,识得、认识它是虚妄的。这样你就叫做「观心」,心就不随境转,而不是在感受上做工夫、打转。
吃东西,你要知道,在受用的这一念心当体即空,你自然就不会着在境界上。受用什么都一样,好的、坏的、顺心的、不顺心的,你就不会落在境界上,被境界所转。为什么呢?因为你识得虚妄。所以祖师讲:「识得不为冤」,认识它,你就不会被它牵着走。念佛、修行也不着在觉受上。
很多人念佛贪图清安、贪着见佛,或是放光。甚至有一些人念一念,会有这些音声来跟他说话,当然这些音声也许是鬼神,也许是诸佛如来,但是你都不要好乐。《楞严经》讲的:「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当然我们道场的同修,目前你们是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境界。你们落的觉受很简单,不是昏沉,就是掉举,坐在那里睡觉,眼睛还是闭着的。
所以我跟你们讲,你如果念佛念到睡着了,要大声念,眼睛要张开来,不可以再开三分目。实际上你那个已经不是开三分目,你已经睡得东倒西歪了。那常此以往下去,你念佛绝对不会得力。如果你从小就这样念,那就是从年轻就开始昏沉,所以没有办法成就,没有工夫。念再久,都是口念弥陀心散乱。所以你的心空不了,都是着在境界上,即使到了佛堂还是一样,还是没有办法清净,还是没有办法解脱。
所以在修行方法要正确,在关键之处你要能够觉察,要能够回过头不随境界跑,这个很重要,因为现在的人讲,他教你观心,实际上他这个不是观心,这叫观境,他教你在境界上打转。感觉这个食物从你的嘴巴到咽喉到胃,在吃食物的时候留下的那个觉受,在那里清楚地体察,这食物什么感觉,全部都是在打妄想。这个不叫观心,不叫观照,这叫心随境转,你必落魔道。给你修一百年、一千年、修一万年,修到弥勒菩萨再来,龙华三会你也不会成就,为什么?你方法错了。所以教你观心,叫你当念照空,也不做空想,这个才叫「正观」。
实际上,如果是禅宗,也不观心、也不着境,就这一念不随妄,了了常知,不随于妄啊。你当下的这一念心,就是真如佛性。起心动念就叫妙用。这个是上乘人的修行方式。没有这个程度的,教你观心、教你念佛,所以方法你要用对。当念反照,不是着在境界上,在那里分析、打妄想。譬如说经行,经行的时候,念佛的人你就老实念佛。你也不要去管我的脚,哪一个关节有没有踩在地上,现在又换左脚又换右脚了,这个叫身见未除。给你观再久,你都是落在觉受上,随着这个色身在那里打转。所以为什么祖师讲:终日行道,这「行道」就是什么?经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你如果在那里观察我的脚抬起来、放下去,哪一个关节怎么动作,这统统都是着相。
为什么祖师讲,教你当下离念,你没有办法当下离念,你要反观,你要照空。所以憨山大师讲的:「境来便扫。扫即放过。」你碰到境界来,当下把这一念观空,把它放下。放下以后也不做放下想、也不做清净想。这个才叫观照,才叫做反观。不是着在境界上,你着在境界上,那叫做随顺烦恼习气、随顺觉受。你还在那里体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根本就是个大凡夫。你这个修行叫修凡夫行,不是真正能够出离的。所以在末法很多东西没有人讲,没有善知识教导,很容易迷惑。你自己又不看经典,又嫌文字太多,所以盲修瞎练,到处给自己学道成佛做大障碍,连观照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要清楚自己在反观,你到底是真正的反观,还是在随顺境界、随顺习气。你随顺习气,你碰到什么境界马上就起烦恼。一点风吹草动,你就要受寒着凉,中医讲,你就得了伤寒了。所以方法要正确,要把能观之心把它放下,把它照空啊。能接触的这一念心,要把它放下。这念心当下照空以后,那所观的境界自然就空寂,也不做清净想、也不做空寂想,那才算是真正在起观。
又有很多人到外面去,接触很多,他都教你在你的动作上去感觉、感受。刚开始可以用这样的方便,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观照,那只是教一些刚开始不学佛的,目的是要你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既然要照见五蕴皆空,那就不能落在色受想行识上。所以大家要晓得,大家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