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新疆阿图什莫尔佛塔

发布时间:2024-02-02 04:05:13作者:经藏网
新疆阿图什莫尔佛塔

莫尔佛塔位于阿图什市区东北16公里的恰克玛克河古河床的北岸上,这里是一座古老的佛寺的遗址,现在保留的尚有古佛塔一座和废塔一座。是阿图什具有悠久佛教历史的有力证据。

这个遗址究竟是什么?经学者考证,这里明显是一座佛寺。倒斗形高台应当是一座中心建筑物,疑为一倾塌的佛塔的底座,高约11米,底宽23.5米,顶宽14.6米,四周侧壁上排有佛龛;另一个则是一座完整的佛塔,在三层递缩的方形佛塔上,是圆柱形的塔身,塔高12米左右,由于周围破坏过甚,已看不出什么遗迹,当初必定还有这座佛寺的许多僧房、佛殿、禅室等附属建筑,其规模必定不小。这里邻近大河,古代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正是僧侣修行的胜地。这足以说明,这里的佛教也同全疆各地一样源远流长。

阿图什古称疏勒,自古以来就是丝路中道西域重镇,这里最早流行原始的萨满教。有学者认为,臣磐是疏勒佛教的倡导者与护法王。臣磐本是疏勒国王安国的舅舅,东汉安帝时期(114~120年)被送往贵霜去作人质。崇尚佛教,这与他在那个佛教王国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有密切关系,但佛教的传人疏勒,却是这以前的事。《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贵霜国王迦腻色迦王在位时期(78~120),曾送疏勒质子“冬居印度诸国,夏居犍陀罗国”学习佛法。还有史料记载,这位质子曾在迦毕试国捐资修建了小乘佛寺沙落迦寺,这个“沙落迦”似乎就是疏勒的别译,这位疏勒质子可能就是臣磐。后来,疏勒王安国死去,贵霜派兵护送臣磐回国,立为国王,奖掖佛法。自此,佛教开始兴盛起来。疏勒流行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后来也传人,但并不占重要地位。

有人推测,现今仍存的阿图什三仙洞,就是臣磐在位或者稍后时期开凿的一座石窟寺。

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疏勒同其他西域城邦诸国一样,同步进入佛教最为隆盛的时期。不同的是,在这一地区佛教教义学并没有很大的进步,主要以供养佛陀遗物与佛教灵迹驰名,在小乘佛教之外,还蒙了一层神秘的密宗色彩。四世纪中叶,汉僧道安西行疏勒,见其国供奉着赤真檀木制作的“佛浴床”。这些被疏勒视为国宝供奉的佛陀遗物是真是假,殊难判定,但我们知道,佛陀悟道时,讲究苦修,佛的浴床不可能如此豪华,小乘佛教壁画中的佛涅般图中的坐床都十分简朴,可见疏勒信奉的佛教并非小乘正统。看来,疏勒佛教主要*灵迹支持。462年,疏勒王曾给北魏进献了一件长2丈的“释迦牟尼佛袈裟”,置于烈火之上,一日夜而不燃烧。这件佛衣,肯定是一件石棉制品。疏勒的佛教大体如此。

南北朝晚期到隋朝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唐以后在我国称为袄教)传人疏勒,盛极一时,佛教一度中衰。但人唐以后,随着汉传佛教的反向西传,疏勒的佛教又恢复了繁荣。莫尔佛塔大约就是唐朝兴建的,因为,这座佛寺遗址距离疏勒都督府遗址并不算远。史书中还记载:685年,疏勒还奉武则天之命在那里兴建大云寺,上述遗址是否就是大云寺,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大乘佛教在唐朝时期曾经在疏勒流行起来。1882年,沙俄驻喀什噶尔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曾在喀什发现了一件梵语写本《法华经》,这正是一部唐代最为流行的大乘佛典。

千年的岁月沧桑,完全改变了阿图什地区的社会人文面貌,我们只能在夕阳影中凭吊这荒凉的莫尔佛塔时,才能从这些断井颓垣中,聆听到古代法铃梵呐的遥远回声,追忆着那早巳逝去的悠悠岁月,捕捉着那些早巳为世人遗忘的古老历史信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