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词-粥
发布时间:2024-02-02 04:06:15作者:经藏网再过两个多月,就是腊八了,你知道腊八粥的来历么?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古代人这样吃饭喝粥
还记得西晋的那位白痴皇帝司马衷么?有一次全国灾荒,有不少老百姓都饿死了。司马衷闻知后说:“何不食肉糜?”“肉糜”是宫中用精米与瘦肉煮出的肉粥,司马衷大概觉得味道不错,心想:老百姓没饭吃,可以喝肉粥啊,味道挺好!
唐代的青精饭,是按照道家食疗营养古方用南烛树叶浸米蒸者而成的饭食。南烛树又称乌饭树,人食其树叶汁能强筋益颜。
唐代还有一种团油饭,用鱼、虾、鹅肉、牛羊肉、粉糍(糯米粉)、姜桂、豉、盐等料合制,是一种美味的什锦饭。
宋代的道家隐士,讲究饭食的清雅,他们用各种花卉、果实和大米同煮,如蟠桃饭、荷叶饭等。
清代浙江湖州一带人们爱吃蒸谷饭和焰谷饭,是一种熏蒸过后的大米所煮成的饭,这种米饭人体易于消化吸收,其上等的可作贡米。
范仲淹划粥断齑
“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家境贫寒,兄弟又多,锐志好学的他为能有个清静的读书环境,借住在附近的醴泉寺里,夜以继日刻苦攻读。
范仲淹每天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取小米,煮好一小锅稀粥,待冷凝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二块充饥;又断齑为菜,即切几根咸菜佐食,和着粥吃下去。这就是古代名人勤学佳话“划粥断齑”的感人故事。
《红楼梦》七次写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谁都知道,《红楼梦》写皇亲国戚、世代簪缨、金陵望族的贾府,这里面的主子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等人个个娇贵无比,他们的饮食生活真可以说是炊金馔玉、穷极奢华。可奇怪的是,作者曹雪芹偏偏要写他们吃粥,这就值得我们看看他们吃的是些什么粥。
曹雪芹到是一位食粥大家,在《红楼梦》中有六个回目七次写到粥,其中粥品种,已见到的就有7种之多,充分地表现出他的粥文化意识。曹雪芹之精于粥文化,有其家学渊源。其祖父曹寅不仅是康熙帝宏信的大官僚,而且也是一个有声望的文化人。他著、编了不少书,《粥品》就是他编撰的。想必曹雪芹秉承渊源家学,品过各类粥馔,或烹制过粥食,所以对“各样细粥”才描写得那样细致入微。
齐白石“粥画”
这儿您要说了,卖画跟粥咋扯上关系了?您看好咯。
粥字本作“鬻”,古人卖画换做“粥画”(YU 四声),看一下“卖官鬻爵”这个成语就明白了
大约在1917年前后,为避匪乱齐白石来到北平,卖画教书为生。一天,著名画家徐悲鸿无意中摊开几张齐白石的传统花鸟画时,惊得打落了桌上的水杯。当即,他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聘请齐白石到艺专任教。随即,徐悲鸿亲自登门拜访。
不几天后,美术界惊呼:“徐悲鸿真大胆,敢用一个没有文凭,没有名气的乡巴佬。”可是,他们发现,这位布衣青帽,拖了一把白胡子的乡下老头,画功十分了得,尤其在奇崛秀挺的画风后,处处洋溢着一种生动的气韵,大有石涛、徐青藤的遗风。那些淡雅灵动的花鸟虫蝶,天然生趣,似画非画,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在当时,只有吴昌硕达到了这份境界。自然而然,美术界将齐白石与吴昌硕相提并论,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齐白石终于在国画界攀爬到了“泰山北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