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典国学网

怎样把佛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发布时间:2024-04-14 04:08:44作者:学典国学网
怎样把佛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怎样把佛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一些在家居士学佛有所心得,开始不满足于自己受益,便有了把佛法分享给更多人的想法。比如,劝说身边人吃素、念佛、诵经、持咒。同样的分享,有的人立竿见影,有的人却屡屡受挫。

  影响身边人是分享佛法的第一步,靠的是实践力。因为身边人在一起长期接触,相互知根知底。只是讲讲道理,看不到实际行动,是说服不了他们的。所以很多人学佛之后受到的第一个教诫就是:做好自己,行胜于言。

  一个人的日常形象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改变起来谈何容易,岂是一日之功?道理可以短时间内速成,习气却只能长时间养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改变自己就像给自己动手术,没有痛改前非的反省,没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怎么下得了手、动得了刀呢?

  影响陌生人是分享佛法的第二步,靠的是公信力。陌生人接触不到你的日常生活,你也无意把陌生人拉进自己的生活圈子。

他们看到的不是你在生活中牙膏怎么挤、拖鞋怎么放、筷子怎么拿、闹钟怎么上,而是你的公开言论、社会地位。影响身边人的方法,套不到陌生人的身上。一个人的公众形象更不是靠简单的当个好人、做点好事就能塑造起来的。

  一个人的公众形象和日常形象是两回事,有时甚至落差极大。一位在网上怂天怂地、气势汹汹的键盘侠,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一位和蔼可亲、彬彬有礼的正人君子。反之也有。

  一个在家人学习佛法学得再好,甚至讲法讲得比出家人还好,也很难像出家人那样受到信众的广泛认可。因为出家人的功德主要体现在其清净离欲的生活方式、被清规戒律所约束的言行举止,这些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信任。出家人不打妄语这句话虽然有点被用滥了,但是确实反映出人们自然形成的一种公众形象。

  在向陌生人分享佛法的时候,在家人吃亏的地方主要在宗教身份上面。试想,一个穿着与众人一样,又不受戒律制约的在家人,就算自己拥有满腹经纶甚至真修实证,没有外在的名分作为支撑,如何取信于人呢?

  很多时候,人微言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出家人即便讲的佛法朴实简单,仍然可以让很多人产生欢喜。并非他讲的佛法高深玄妙,而是他的真诚态度和出家人身份让人产生恭敬之心。这时他不管讲什么佛法,听者都很欢喜。也可以说,欢喜来自听者自身的恭敬之心,而不是直接来自佛法本身。

  在家人既然不具备出家人这样的宗教身份,要想获得众人的信任,只能依靠社会成就,而并非佛法修为。这时,他自己就算只有一点简单的佛法体会,也能够影响很多人,帮助很多人,因为他们获取别人信任的成本很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马云为佛教说一句好话,比普通在家居士说一万句都管用。

  历史上很多大居士都有显赫的身份,杰出的成就。在家人如果真想为佛教做一些实质性的贡献,身份和成就是必不可少的,并非简单学学佛法就可以。

  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居士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也是之前苦心经营、执著追求的长期结果。吃了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因为他们异于常人、超于常人,获得普通人的信任甚至追捧便不足为奇。

  只要用对方向,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在家人和出家人有各自的本业,本业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像一棵树的主干。其他能力就像树的枝条,枝条依赖于主干才能成长。没有主干的有力支持,枝条的过度繁茂反而会导致整个大树的倾覆。

  原标题:如何把佛法分享给更多人?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