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发布时间:2023-06-23 04:26:43作者:经藏网

一、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

勤修「戒、定、慧」

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瞋、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为了一些成见、分别心而产生不愉快。例如:对某个人起欢喜心时,不管对方有任何行为与要求,都会袒护他、为他说尽好话或答应他的要求,为他付出,甚至为他犯规、为他作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呀!

相反地,若不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心生怨恨。而纵然对方有很多优点与才华,只因为不喜欢他,就会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这就是一种怨憎心。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而这些成见,其实都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

学佛说来简单,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勤快与殷勤,又称为精进;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殷勤之心,就会很欢喜而不怕辛苦;不怕苦,就能保持恒常心,不断地精进。

「戒」,就是守规矩、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我们的心起贪念,对人没有怨恨,心不要被无明所染,这都必须以戒作预防,不令三毒(贪、瞋、痴)侵犯我们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贪,也不会轻易对他人发脾气;能以「平常心」和「欢喜心」待人,自然就不会生起分别与怨憎的心态。勤于守戒,我们的心就能「定」,而不会任意受到人与事的牵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确的方向。

「正」为我们的行事准则,不偏袒或故意压制某一方,内心没有惊惶、没有挂碍,就会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烦恼就能减少,智慧自能涌现。智慧与烦恼是对立的,烦恼增加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就像「秤」一样,一边减轻了,另一边自然较重。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

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寿、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是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

例如:佛陀的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佛陀所讲的教法,点滴都流入阿难的心中。不过,佛陀却对他说:「阿难,虽然我所说的教法,你都听到了,但是,你真正的体会与佛法大海相比,只不过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平时在降伏心中的烦恼时,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其实,若肯下功夫就不难,最困难的是「时间」;若能恒久而不退转道心,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要起欢喜心也很简单,不过,如果是短暂的欢喜或有分别心的欢喜,仍无济于事。其实,人生的快乐就在于欢喜,有欢喜才有幸福。所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成就道业,一定要时时培养欢喜心。

有心与无心

但是,要保持欢喜心,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困难。就拿「定力」来说,要能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不容易,像最近我就体会到失眠的滋味。

常常有人说:「我晚上都睡不着。好苦呀!」

我常会回答她:「我们是忙得没时间休息,而妳竟然会睡不着,一定是想得太多了,把事情放下就会马上睡着了。」有一天晚上,我却被「无心」的东西所扰乱,以致「有心」而失眠。那天半夜十二点半左右,我忽然被一阵念佛声惊醒,对方念得好起劲、好认真!我心想:现在是几点了?是谁念佛念得那么认真?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是闹钟的念佛声。或许是我时间设定错误,才会在三更半夜里传出如此认真的念佛声。

本来我想去关掉它,但心里又想:可能它只响个五分钟或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吧!我决定和它周旋看看,它无心、我有心,看我能不能在念佛声中,心很轻安而无挂碍地睡着。

结果呢?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也过去了,看看时间已经一点零五分了,它仍是「无心」地念下去:而我这个「有心」人,也很认真地一直听,听得心好烦啊!于是,我只好起身把闹钟的定时钮按下,念佛声才嘎然停止。

心系臭皮囊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有一位修行四十多年的老修行者,平时若有信徒即将往生,他都会对人家说:「身体是一个臭皮囊。时间到了,就要把它丢掉、不要有挂碍,这样才能解脱。」并且请家属不要吵他、要赶快为他念佛。

但是,一旦自己这个臭皮囊将腐烂、坏死时,他一样会很烦恼、心放不下。

我去探望他时,对他说「这就是你常常说的『臭皮囊』啊!不要把死看得那么重,专心念佛吧,」

他说:「法师,我过去也都是这么对别人说,可是现在真的很痛苦!你教我怎么放下呢?」

我说:「用念佛来转化心念吧!」

他说:「我也知道要念佛,可是,现在我真的念不下去啊!」

他临命终时,一些法师都围在他的身边念佛。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他的俗家眷属——媳妇、女儿一直要靠近探望,而他虽然讲不出话来,还是一直招手希望他们过来。但是,法师们为了不让他的心受眷属牵绊而不得解脱,坚持不让他们接近。试想,这是多么痛苦啊!当一息尚存时,哪怕先前已有几十年的修持经历,到最后却还是放不下。

所以「有心」时,难免就有烦恼。

转凡夫心为佛心

我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学佛,就是要转凡夫心为佛性,要把凡夫的烦恼心除去,必须经过洪炉的锻炼,才能锤炼出杂质而成钢,再制成精良的用具。

在清净的地方修行,不是真正踏实的学佛。唯有在复杂的人我是非中,才有机会让我们磨练与学习;环境越恶劣,越能练就纯良的本性。

凡夫心多烦恼,诸佛和菩萨的心则清净无染;因为佛菩萨已经达到「无染心」的境界,所以能显现清净的本性。就如上文提到的闹钟,它无心、我有心;无心的境界很自在,不管是不是休息的时间,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它就开始殷勤地念佛。

若觉得不需要时,把按钮按一下,它就会静下来,不会抱怨主人让它念得那么久,也不会埋怨:「你不要我,便把我按掉。」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正在用功念佛,旁人只是轻轻说一声:「你不要念得那么勤,执着于用功,而忽视该做的事!」

他通常会回答:「你嫌我太勤?好啊!我可以轻松一下。」之后若教他再继续用功,他就会说:「我不要念佛、拜佛了。」这就叫做「有染心」。

我们若能把「有染心」转变成「无染心」、把凡夫心转成佛心,就能时时殷勤、欢喜。欢喜心就是清净心,没有人我是非,没有「我所爱的人」,也没有「我所怨的人」,没有了爱与怨,就能时时保有清净的欢喜心。

欢喜心要尽形寿、尽未来际持续地培养,才能达到菩萨的「初地」。这说来简单,但是经过分析之后,实在也不容易,难在于需要有耐心和恒常心,有了它,就能转心念而逐渐显露佛性。

四大与人生

关于人生世间,我们所要认识的有「大乾坤」与「小乾坤」。大乾坤就是整个宇宙之间,天地万物包括季节气象,若有不调顺时,我们都会有特别的感觉。

例如艳阳高照时,就会感到很炎热。往往有特别的感觉时,就是「不调」,没有什么感觉时,才是「顺调」。人们应该珍惜「没有特别感觉」的时段,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人生。如大乾坤四大调和时,我们不会感到特别热,否则稍微动一下就汗流浃背,让人很烦躁,这就是「火大不调」。

下雨天时,要外出辨事就很不方便,这也是一种「感觉」。像这次澳洲的水灾很严重,从电视画面上看到,滔滔洪水已淹没了多少县镇乡村!这场水灾,不知造成多少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的生命因而丧失?雨水造成的影响,轻者是外出不方便,重者造成家园流失,甚至生命的伤亡,这叫做「水大不调」。

再则「风大不调」。近年来常有超大型的飓风,吹毁了很多城市、县镇、乡村、农田、房舍,一阵强风来袭,便使得他们的家园满目疮痍,这就是「风大不调」。花莲在一个多月前也有台风,瞬息之间大街小巷变得面目全非,风夹着水、带来大雨,整个铜门村庄就这样被毁灭了,这叫做「风大不调」。

还有「地大不调」。过去花莲曾经发生四级的地震,天摇地动,令大家饱受一场惊吓。而菲律宾竟然也曾经地震达到七级多,毁损了许多人命和豪华的建筑物。一些风景优美人潮不断的观光地区,也在瞬息间全部塌陷。

人的生命就在一瞬间被埋没了,有的人当场死亡,但也有奇迹出现,几天前的新闻报导提到,有一位厨师被埋在瓦砾堆中,正巧有一个缝隙能呼吸,就这样过了近十天;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只受到轻伤。问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他说是靠雨水。人可以几天没食物吃,就怕缺少水分,有了水分,生命就能维持下去。

看看一场震灾,当地不知丧失了多少人命与财产,几十年的经营同样毁于一旦,这称为「地大不调」。

以地理学来说,地层并非整片都是平的,而是一块块的地块连结堆叠而成,地块会受气候影响,地热温度较高时,就会膨胀起伏而引起摩擦;天冷时则会收缩,内部就产生缝隙而引起震动。

善用健康的时光

在志工早会时,我问医院的志工,这几天有没有看到什么特殊个案?有一位志工菩萨对我说:「师父,我看到一个老人好可怜,她气喘,喘个不停,医生一直在照顾她,」一直检查、换不同的药,还是一直喘。她的孩子在一旁陪伴也不知如何是好;病人辛苦,照顾的人更辛苦,医生也是无可奈何。」可见不论是大乾坤(天地)、小乾坤(身体)只要顺适,则是健康而幸福的。

所以,我常对志工说:「你们平时会感觉到呼吸是这么困难的事吗?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就是在没有特别『感觉』的时候,这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时候!若是感觉到身体某个部位不适,那就是它有了毛病,才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到。」

人生真正要学的,就是要学得轻安自在,不要有异样的感觉,这就是幸福。若能善用健康的时光,珍惜生命的使用权,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要行菩萨道,一定要保持欢喜和殷勤,这是进入菩萨地的初阶,也就是第一欢喜地。因为欢喜就是幸福,快乐就是菩萨;面对一

一切境界,都能欢喜快乐、不计较人我是非,就是菩萨的初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