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藏网

灵隐寺腊八粥开煮 今年施粥30余万份

发布时间:2023-11-01 04:08:13作者:经藏网
灵隐寺腊八粥开煮 今年施粥30余万份

可能没有哪个城市会像杭州这样,对腊八粥有这么高的期待。腊八节,喝上一碗灵隐寺熬制的腊八粥,才算过了一个正正经经的腊八节。

2019年1月6日(戊戌农历腊月初一)凌晨,杭州灵隐寺腊八粥开锅熬制。

早上七点,杭州灵隐寺举行腊八粥开煮洒净仪式,第一碗腊八粥首先供佛。

七点三十分,第一批腊八粥开始向外发送。

八点三十分,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老人,首先尝到了灵隐寺熬制的腊八粥。

从腊月初一到腊月初八上午,灵隐寺将为杭州和周边城市的民众,派送30多万份香糯可口的腊八粥。

今年,灵隐寺通过网络、微信,征集到300多家慈善公益机构和爱心发放单位(包括社区)一起分发腊八粥。

电视电台、报社网站等46多家新闻媒体协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与杭州志愿者协会携手,分头将腊八节的温暖送往重点工程工地、铁路高速公路、地铁长途客运站、街道社区、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和民工子弟学校等弱势群体聚集区域。腊八施粥的受惠人群进一步扩大,很多社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领到灵隐寺的腊八粥。

寺院用心做好一碗腊八粥的发心,赢得了许多热心人士和单位机构一起共襄盛举。除了志工群体的辛勤付出外,在腊八粥的物流环节,得到了中国邮政速递杭州市分公司的大力支持。腊八节期间,四辆邮政速递车承载着灵隐寺的吉祥祝福,将温暖传递到街道社区、医院学校和养老机构。

杭州灵隐寺聚集社会力量,共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腊八文化的影响面正得到进一步地拓展。

从寺院到社会,整个杭州城以送腊八粥为纽带,互相勉励,互相沟通,共祝新年。

杭州灵隐寺腊八施粥的规模

2008年,灵隐寺继承传统,重新恢复腊八施粥活动,施粥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拓展。到2019年为止,灵隐寺已经连续11年开展腊八施粥活动,派送的份数从开始的10万份,增加到了如今的30多万份。

灵隐寺负责熬制腊八粥工作的法师告诉记者,灵隐寺从腊月初一凌晨开始煮粥,到腊月初八中午结束。6口蒸汽大锅,24小时不间断地煮粥,每天可生产4万多份腊八粥。为了保证灵隐腊八粥的质量,寺院不打算再扩大生产规模。

杭州灵隐寺今年派送腊八粥的原则

(1)杭州地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救助机构以及社会公益组织,首先派送。

(2)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首先派送。

(3)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居委会优先派送。

(4)往届未曾派送腊八粥的社区优先安排派送,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来自千年古刹的慈悲温暖。

(5)直接接受社会公益机构和社区申领,面向基层。

杭州灵隐寺的腊八粥都去哪了?

每年的第一碗腊八粥由法师供奉在灵隐寺大雄宝殿,祈愿世界和平、国家繁荣,人民安康,风调雨顺。

通过网络和微信,征集爱心发放单位,直接向社会公益机构、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居委会优先派送。

通过在杭新闻媒体和云林公益基金会,向社会特殊群体:城市建设者、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外来务工人员和机场车站旅客、街头执勤交警等派送。

灵隐寺的腊八粥为什么那么好吃?

1.食材丰富

灵隐寺腊八粥的食材,要用上12种:花生、红豆、莲子、桂圆、红枣、蜜枣、芸豆、白果、糯米、大米、桂花、白砂糖。

2.淘洗仔细

除桂花和白砂糖外,其它食材都需要洗净、晾干。比如白果,手工敲去硬壳再剥皮淘洗,蒸熟冷却后放冰箱保存;莲子三小时泡发,每小时换水一次;桂圆肉也需要快速淘洗晾干;红枣、芸豆、花生、红豆等,需要挑选淘洗。

3.众缘和合

灵隐寺腊八粥制作期间,每天有数以百计的志工菩萨,轮班参与腊八粥的食材挑选准备,敲白果、挑红枣、筛米、挑豆子,寺院的法师更是忙碌在煮制的现场,保证一碗寺院腊八粥的香糯可口。大众的默默付出,成就了一碗众缘和合的腊八粥,其中的滋味,便是如人品粥,香糯自知。

灵隐寺腊八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最大的特点是四个字“众缘成就”。灵隐寺每年坚持公益派送三十多万份腊八粥的经费,来源于十方善信的慈悲喜舍。佛教本着来自十方,用于十方的原则,回馈于社会大众。灵隐寺的腊?粥,重在感恩,僧俗同祈社会和谐稳定。

特别提醒告知 食用灵隐腊八粥的注意事项

1.灵隐腊八粥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常温保质期不超过2日。每日发放的粥皆为当日凌晨熬制,请广大市民及时食用,以免久放变质。

2.灵隐寺的腊八粥,全部采用更加健康的铝箔碗包装,切勿直接放入微波炉加热(以免发生意外)。推荐把粥倒入常用炊具内加热。

杭州灵隐寺腊八施粥的由来

佛教腊八供佛施粥,源于牧女献羹,佛陀成道的故事。最早记载中国佛教寺院腊八施粥的典籍是北宋《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浙江大学民俗学教授吕洪年认为,腊八粥在杭州落地生根,主要归功于灵隐寺。早在唐朝时期,灵隐寺出产一种叫“桂花鲜栗羹”的点心,后来发展成了由多种原料熬制的腊八粥。每到腊月,灵隐寺的僧人拿出豆子、谷米,熬制成粥,赠给施主,并济穷人渡过年关。

北宋年间(1071年),在杭州当父母官的苏东坡到灵隐寺过腊八节,所见所闻让他诗兴大发,写下《留题灵隐寺方丈》的七律。诗句中的“朝哺”,指的就是“腊八粥”。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历史上,灵隐寺曾一度停止腊八施粥,直到1978年,灵隐寺恢复对外开放。当时僧人们用于熬腊八粥的食材只有糯米、花生、红豆、白果等,且数量有限,仅能满足于寺院僧众和部分在家弟子的需求。后来,灵隐寺重修药师殿,僧人们把腊八粥送给专家和工人,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余下的又分给到访的客人。由此,灵隐寺渐渐地恢复腊八施粥的传统。恢复腊八施粥传统的源动力,来自于感恩。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腊八施粥救济穷人的意味逐渐消退,但其“心怀感恩、回馈社会”的精神内涵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在灵隐寺的影响下,“过腊八节,喝腊八粥”习俗,逐渐普及民间,影响扩大到江浙区域。

“灵隐腊八节习俗”申遗

灵隐寺成立一个“浙江灵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把腊八节的传供法会、讲经法会、腊八粥,和灵隐寺腊八节习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文赋、民间传说,甚至包括腊八粥的配方、做法等,打包在一起,共同申遗。

2016年,“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2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说,申遗的路才刚刚走了一半,还要接着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的目标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隐腊八系列活动

1月13日,戊戌农历腊月初八,恭逢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依据丛林传统,灵隐寺将举行大型讲经传供祈福法会。法会引领大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秉承佛教慈悲、包容、感恩的精神去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人间佛教精神,建设人间净土。

腊八节期间,灵隐寺还将举行腊八文化研讨会。

腊八文化蕴含着慈悲的济世情怀,包容的成就心态,感恩的回馈精神。

灵隐腊八系列活动的意义

灵隐寺腊八节的系列活动,体现了佛教回报社会,广结善缘的优良传统;引导大众关注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保护珍贵中华传统文化习俗与文化遗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不断地证明腊八文化习俗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

两千多年来,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水乳交融,腊八施粥文化习俗是这一特征的鲜明代表。

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说:一碗腊八粥,不仅仅是一份爱和温暖的传递,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灵隐寺为传统民俗节日的现代阐述做了很多努力,影响深远。挖掘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是发展传统节日的根本。灵隐寺积极重塑中华传统节日 腊八节,不断尝试创新,力求用佛教传统节日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并挖掘我们深远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保持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腊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精神的具体显现,是中国式感恩精神的文化代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